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刘素云:慧海拾贝(第三集)


   日期:2012/5/8 20: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各位法师,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下午好!今天下午我要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学习《净土大经解演义》粗浅体会」。在没讲正题之前,首先我感谢大连的同修,前天给我寄来的大礼服,今天穿上以后,这里的同修一致赞叹,这个衣服太好了、太庄严了。感谢大连的同修,你们的一片真诚,谢谢,感恩!

  《净土大经解演义》,从二0一0年的四月五日,到二0一一年的九月十八日,历时十七个半月的时间,一千二百个小时,师父上人把《大经解演义》讲圆满了。按照原来的预定计划是两年完成,现在是提前圆满了。为什么提前圆满了,我不知道诸位同修想没想过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师父在赶时间,现在真是太急了,所以师父想尽快的把这部《大经解演义》讲圆满,现在又开始讲《科注》。师父的一片慈悲之心,对众生的一片爱心,挽救世道人心的这种慈悲之心,在提前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可以深深的感悟到。我有幸在师父他老人家启讲《大经解演义》的头一天,我第一次来到香港,那是二0一0年的四月四日,我是晚上到的,师父是第二天,四月五日清明节,开始启讲《大经解演义》。我在师父身边,连著听了五堂课,然后回哈尔滨的。所以我觉得,我有这个机缘,我是一个幸运的人,也是一个有福报的人,真是感恩三宝的慈悲加持,让我有这么好的机缘。

  在这里我想说,我的题目为什么说是粗浅的体会?因为《大经解演义》它的深远意义,我在后面我还要谈,就是我谈,用什么语言也没有办法把它的深远意义表达出来,所以说只能是粗浅的体会,这是一。第二,这部《大经解演义》,你怎么说它都不过分。而且我只是从头至尾听了一遍,其中有的部分章节听了有三、五遍左右,但是大部分只是听了一遍,因此说粗浅的体会。粗就是还不细,浅就是还不深,这是我的真实说法,不是我谦虚,实际就是这样的,这是二。第三,就是师父他老人家讲解这部《大经解演义》,师父他老人家的境界,我没有办法和师父比,有的时候师父那个境界我还没有理解到,有待於下一步、进一步的学习,进一步的提升我自己的境界,能够对《大经解演义》理解得更深透一些,到那个时候,我可以再和大家交流和分享。

  《净土大经解演义要选》,有居士发心编选出来了,一共是四本,我拿到这四本书的时间不长,还没有从头至尾的都读到,只是读了其中的一册多一点。这个《要选》我读了以后,我感觉到编选得不错,对於大家学习《净土大经解演义》非常重要,能起促进作用。在这里对於编选者,我随喜您的功德,您功德无量。学无止境,综合以上几点,我今天和大家说的只是粗浅的体会,让我们大家以后继续学习,共同提高,然后我们再交流。这是我说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是粗浅的体会。

  第二个方面,我想具体的说一说,我有哪几点体会。第一点体会,我深感幸运,因为我们现在是生在末法时期,也可以说生在乱世。生在乱世是很不幸的一件事,但有幸的是我们闻到了佛法,闻到了净土念佛法门,认识了净空老法师,又聆听了老法师给我们讲的《净土大经解演义》,所以这又是我们最大的幸运。我是这样感受的。你遇到了这部经,又听了这部经的讲解,你就得救了。我不知道诸位同修们,对这部《大经解演义》你们听了多少?很多同修可能是完整的听下来,那你们就更得救了;有的同修可能听得不完全,你们也得救了;有的同修可能没有听,但是知道有这部《大经解演义》,就是这样,你也得救了!你们是最幸运的人,是最有福报的人。为什么这样说?这部《大经解演义》,可以说是救世的法宝、救急的法宝、救人的法宝、救众生的法宝。你想想这四句话,你们琢磨琢磨,是不是这样?现在最危急的时刻已经到了,用什么来救度苦难的众生?这部《大经解演义》就是一部救世的法宝。这部法宝我们遇到了、聆听了,你再听懂了,你说你能不得救吗?遇到什么样的危急情况,我们都不会有恐惧,我们心里是踏实的。知道我们需要做什么,将来我们需要去哪里,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们心有所依,心是定的,你说我们是不是最幸运、最幸福、最有福报的人!所以我听了《大经解演义》以后,我第一个深刻的体会就是太幸运了,这么好的宝典让我遇到了,尽管是生在乱世,乱世不幸,但是我遇到了这个宝典,我就太幸运了,乱世我也不怕,我得救了。就是这样的,这是我的第一个感受,也是体会。

  第二个就是感恩。我们能够在现在最危急的时候,遇到了这部《大经解演义》,聆听了师父上人他老人家的解说,我们应该深深的生感恩之心。因为是这些大德们、高僧们,让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让我们心有所依。所以我首先感到,应该感恩的是我们的老师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因为释迦牟尼佛多次宣讲了《无量寿经》,这是起因,如果没有《无量寿经》,我们现在不会遇到这么殊胜的因缘。所以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后世佛弟子们应该深深感恩的。因为在《无量寿经》里,释迦牟尼佛把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美好,把念佛法门的殊胜,介绍给了末法的苦难众生,使我们有了依靠,我们得救了,因此我想到第一个要感谢的就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是释迦牟尼佛介绍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让我们了解西方极乐世界,了解我们只要信愿持名,阿弥陀佛一定会接我们去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第一个感恩。

  第二个感恩,感恩阿弥陀佛的慈悲。释迦牟尼佛把西方极乐世界、把阿弥陀佛介绍给了众生,我们感恩阿弥陀佛开特别法门,也就是带业往生的法门。因为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一个法门是带业往生的,只有这个法门是可以带业往生的。为什么我说这是一个特别的法门?因为这个法门是在八万四千法门之外,一个崭新的法门,它也叫门余大道。就是这个法门给我们末法时期的众生带来了希望,我们尽管还有很多业障,但是不害怕,因为阿弥陀佛他的大愿说,众生可以带业往生。所以这个法门确实是无比殊胜的一个法门,阿弥陀佛用这个法门来接引末法众生去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个法门,我就说它两个特点,大家就可以知道它多么殊胜。一是阿弥陀佛亲自接引,就像我们到哪儿去串门、旅游,如果要有导游带路,那我们就不走冤枉路,很方便就可以到了目的地。我们去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亲自来接我们,我们不会走岔道的,一帆风顺就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了,其他任何一个法门没有这个优越条件,这是它第一殊胜。第二殊胜就是带业往生,八万四千法门没有带业往生的,只有念佛法门能够带业往生,因为这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里的其中的一个,就是众生可以带业往生。这是我想到要第二个感恩的。

  第三个应该感恩的,就是夏莲居老居士。老居士掩关十载,为我们后世学佛之人会集了《无量寿经》,这个会集本是最善本,也是末法九千年救度苦难众生的法典。所以我们在这里,捧到老人家的会集本《无量寿经》,我们应该深深的生起感恩之心。十年,老人家会集了这个会集本,多么不容易,多么辛苦!如果老人家不是佛菩萨再来,这个事是做不成的,这个大家可以体会到。夏莲居老居士不是一般人,应该是佛菩萨再来,他是普贤菩萨再来。所以佛菩萨再来,为我们后世的末法众生会集出这么好的会集本,我们应该深深的感恩他老人家。这是第三个要感谢的。

  第四个要感恩的就是黄念祖老居士。师父在讲经过程当中多次提到,因为当时师父到北京去看望黄念祖老居士,老人家已经是重病缠身,就是这个时候他在写《大经解》的注解,就是《无量寿经》的注解。你想想,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又身患重病,在病苦的折磨下,给我们留下了这部宝贵的经典著作,我们应该深深的感恩他老人家。

  再一个,我们应该感恩的,我不用说,大家也清楚了,就是我们尊敬的上净下空老法师。老法师这种悲愿宏深,代佛教化,挽救世道人心,启讲《净土大经解演义》和《净土大经科注》(就现在正在讲),老人家是悲悯群生,是我们的好楷模。老人家怜悯末法众生太苦了、太可怜了!尽管老人家遭到了一些非议,有一些误解,但是老人家统统不放在心里,表现出老人家高僧大德的那种博大胸怀,为我们孜孜不倦的教诲,为我们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深深的感恩净空老法师。

  再应该感谢的,感恩历代祖师大德和当代的真善知识、高僧大德,为我们把佛法、经藏传承下来,就是续佛慧命。有他们在为佛法传灯,所以佛法才能一代一代的承传下来,并且不疲不倦的为我们讲解、教学,使我们这些障深慧浅的末法众生,能够从颠倒、迷惑中清醒过来,能够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机会和希望,所以我们应该深深的感恩这些大德们。

  最后我们还要感恩我们的父母,为什么?是父母给了我们这个身体,让我们有了这个机缘接触到佛法。如果没有我们的父母,我们没有这个身体,你就没有机会闻到佛法,所以我们应该深深的感恩我们的父母。如果我们的父母已经不在了,我们应该怎么感恩?那就是你今生一定要成佛,你成佛以后,不管你的父母在哪一道,你都可以救度他们去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最大最大的孝顺。我们要用这种形式和方法,真实的感恩我们的父母。

  我们怎么样感恩?一句话,依教奉行。依照佛的教诲,并且把佛的教诲落实到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当中去,依教奉行是最好的报佛恩。这里我可以从几个小方面来说,第一个方面我想说,报佛恩要真干。这个真干最主要的检验标准,就是今生成就自己,没有第二条路比这条路更好的了,更能报佛恩的了,就是要真干。我昨天为什么讲那个题目,就是「真学佛,真受用」,那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诉大家,假学佛不受用。你用这些标准衡量衡量自己,你是真学佛还是假学佛?你是真干还是假干?那六个字你要都落实了,你今生必定成就。这是第一个,真干,一定要成就自己。再一个,就是自己成就之后不要忘了苦难的众生,一定要在自己成就之后救度苦难众生离苦得乐。人,修行人不能自私,一定要忘掉我,把我抛开,把众生装在心里,把阿弥陀佛装在心里,这是最最主要的。

  《净土大经解演义》是救世的宝典,这个评价,现在看,可能有人会说,是不是说得太高了?一点不高,随著时间的推移,你会愈来愈感受到这部经典的伟大意义,真是用语言没有办法把它说得更确切、更贴切。应该这样说,对於《大经解演义》这部宝典,怎么评价都不高。我把话说到这里,可能又会引起一些非议,没关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历史和后人来评说。我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就是说对《大经解演义》怎么评价都不高?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也可能我下面说的,有人说你是不是说得更玄了、说得又更高了?但是我还要说,不管别人怎么议论、怎么理解,我理解到这儿,我就把它说出来和大家交流,鼓励我自己,也鼓励同修们,我自勉,也让我和我的同修们共勉。大家记得,《佛说阿弥陀经》有两个解释,这是非常出名的两个解释,一个是莲池大师的《阿弥陀经疏钞》,这是其中一个对《阿弥陀经》的解释;第二个是蕅益大师的《阿弥陀经要解》。这两个是对《阿弥陀经》最高级的、最高等的,再没有超越这两个的解释了,这是对《阿弥陀经》的解释。这是我们净土的经文,五经一论其中就有《阿弥陀经》,这是对《阿弥陀经》的解释。

  对《无量寿经》的解释,这离我们就更近了,就在我们眼前,我把它理一理,是不是这样的,一个是黄念祖老居士对《无量寿经》的注解,全名就是《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就是这个,这是第一个解释;第二个解释,就是净空老法师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有四本,我不知道同修们看没看、读没读老法师的讲记,这个讲记我手中的那个版本是四册;第三个就是老法师刚刚讲完的《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个是净空老法师现在正在讲的《净土大经科注》。那对《无量寿经》的讲解,就是刚才我说这四个,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净空老法师的《大经解演义》和老法师的《大经科注》,再有就是先几年我们大家读过的一个讲记,《无量寿经》的讲记。我是这样概括的,这四个是对《无量寿经》解释的宝典。如果说对我们净土经文的解释,这六个加起来,是不是可以这样概括,它可以并称为「弥陀净土解释文的六不朽」。两个是对《阿弥陀经》的解释,四个是对《无量寿经》的解释,所以我概括一句话,就是并称为「弥陀净土解释文的六不朽」。那就是《阿弥陀经》两部,《无量寿经》四部,我把它概括为「六不朽」。所以我刚才说,是不是有同修听了以后会觉得是不是太高了?我还是这样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著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我们还是留给历史和后人去见证、去评说。

  这一部《大经解演义》,老法师给我们讲得那么详尽、那么透彻,是不是像茫茫业海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前进,使我们在茫茫的业海中不至於迷失方向!这个业海,不是夜晚的夜,是业障的那个业,就是我们在业海中非常容易迷失方向,现在有了这盏明灯的指引,使那么多那么多的众生不至於迷失方向,能够清楚自己应该到哪里去。所以这个意义,我刚才说,怎么评价、怎么说都不过分,你们可以看一看是不是这样?

  现在我们可以说对於这个《大经解演义》,下面我们应该怎么办?我就从我自己来说,我是这样想的,这个《大经解演义》,我们只是刚刚听了个头,虽然我是从头至尾都听了,我身边有的居士听得比我听得好,更详细,更认真。比如说,我知道我们有的同修,他是跟著网上直播,一天一课都不缺,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像我们哈尔滨的金萍老师,我知道的金萍老师,听师父讲《净土大经解演义》是一堂课也不缺,而且她都听的现场直播。我是听光碟,就是前一天讲的,或者前几天讲的,给我制成光碟,我是听光碟,不是听的现场。金老师听的全是现场,所以我非常随喜她的功德,向金老师学习。我也希望我们没有听《净土大经解演义》的同修,或者没有听全的同修,我建议你们好好的听一听。你听的时候,我过去曾经说过,你刚开始听的时候可能是听不懂,不要紧,你不要去琢磨,我没听懂怎么办?很好办,没听懂我也听,一次没听懂我听两次,两次没听懂我听三次。为什么说一片光碟反覆听它效果好?我的感受就是,一开始我听不懂,后来就是有点能听懂了,大部分还是听不懂,我再接著听、再接著听,我就感觉到听懂的地方就愈来愈多了。有时候好像在那一瞬间,不知道师父讲到哪儿,哪句话,一下子你好像心就开了,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个不是琢磨出来的,你就是一个劲的听,不要去琢磨。这段话什么意思,这个词什么意思,不琢磨这个,你琢磨这个是著相。不是要破三相吗?不要著言语相,不要著文字相,不要著心缘相,如果你著到这三个相里,那是凡夫知见,不是佛菩萨知见。

  所以我劝大家,如果你有时间,仔仔细细的、老老实实的、反反覆覆的,把《大经解演义》从头至尾,一共是六百集。如果一天听一碟,不说听十遍,这一碟我一天听五遍,已经很不错了,听五遍就是十个小时,然后六百集,两年听完。你听完了以后,如果你真是净下心来仔仔细细的听,不受外面的干扰,你两年以后,你自己就知道,你提升了,你心定了,你会有法喜充满的感觉。所以我的下一步做法,这次出来大约得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再回到哈尔滨,我仍然坚持闭门谢客,就是把《大经解演义》从第一碟开始听,每碟听一天,我就是这样安排的。如果我这种方法,同修们觉得还可以,比较好,那咱们大家一起来这么办。当你听了一段时间以后,你就觉得你的心态改变了,你的身体改变了。再说,大家不都喜欢美吗?你的容貌都可以改变,是不是这样?你们可以试一试。所以我的第一个计划,也不叫计划,我向来做什么事没有计划,我就是这样想、这样安排。我这次出门回家之后我就每天听一碟《大经解演义》,六百集就是六百天听完,六百天就是两年之内怎么也听完了。这是第一个,听。

  第二个就是要听有所悟。就是你别光听,你听没有悟处,最后你等於白听。为什么我要采用反覆听的方法?就是你听的次数多了,你就悟到了一些东西,这个不是你琢磨出来的,而是你悟出来的。如果你悟不出来什么东西,你匆匆的把它当做任务,我每天都坐在那听,最后可能你的收获是零,所以要听有所悟。我记得在上一次我来香港讲课的时候,我告诉大家一个小方法,就算是吧!就是师父讲法、讲经,我听出了一点滋味,是什么?就是到最后的二十分钟左右,那是这一堂课的精华、要点,这是我自己听出来的。你看前面师父讲讲讲,有些个可能咱们还觉得挺生,没听明白,到最后那二十几分钟的时间,基本上就是纲要,师父就把今天这节课讲的重点提出来,一下子你就听明白,这堂课师父重点讲的是什么。这个方法大家是不是也可以试一试,当你听师父讲法,你看光碟的时候,到最后剩十分、二十分钟,你千万要把精神头集中,一定要把要点逮住。这个就像我们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每一篇课文它的重点在什么地方,一下子就提出来了。所以咱们听师父讲经的时候一定要有所悟,没有悟处你就走形式了。所以有的总喜欢琢磨文字、琢磨词语,这个方法是错的,这个不行。不有那么几句话吗?说「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上用功夫,若在纸上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就用这几句话来解释你听经应该怎么听,你就明白了。就是别自己起心动念去研究、去琢磨,研究、琢磨出来的东西,不是佛菩萨的意思,是我们凡夫自己的知见,那就错了。这是第二个,要听有所悟。

  第三个就是要悟有所行。就是你悟到东西了,你还要把它落实在生活、学习、工作当中去,落在行动上。如果你悟到东西了,你不会用,那就等於你没有悟到一样,只有你把悟到的东西,用到你生活当中去,你把它活学活用了,那个效果才能够凸显出来。不有一句话吗?说「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这是一位已经往生的一个法师说的,这是我们极乐寺的一个法师说的,这成了名言。因为这个师父他是一个大字不识,是干苦工的,劈柴、烧火、做饭,他是干这个的。后来他在参加一个法会的时候,他就跟二主持说,他说他要走了。这个二主持就想,法会刚刚开始,还没有结束,你怎么就要走?他一看这个主持没听明白他的意思,他就去跟大主持说,说我要走了。大主持明白他的意思,他就是要往生了。这个法师告诉主持师父,给他做好准备,他说十天以后他要往生。结果他又告诉师父,说我三天以后我就往生。师父就把一切准备工作给他做好了,然后这个法师就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在往生了。临往生之前,这些个同修们都来给他念阿弥陀佛送他往生,大家就问,说师父你要走了,能不能给我们留下什么话,留个偈子什么的?法师说,我不识字,我不会什么偈子,我就一句话告诉你们(就是我刚才说的),「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那我们是不是有真智慧?就是我们能把它听明白,我们也能把它说明白,我们再把它干明白,你就是一个有真智慧的人。

  再一个,行,就是自度,度自己。我现在一再说这个问题,我感觉到有好多同修不理解,你老说要把自度摆在第一位,那不是自私吗?不是自私,一定要把自度摆在第一位,把度他摆在第二位。为什么我还强调,要把改过放在第一位,把念佛放在第二位?就是如果念佛和改过比较起来,要把改过放在第一位,就是现在你必须得见行动,光说不做不行了,真是时间太紧,来不及了,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所以如果说,你不自己把自己能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把握,就是拿到这个通行证,你说我要度人,这个是空话,这是做不到的。我一再给大家举这样的例子,就是游泳,有人被淹了,你想救他,你不会游泳,你跳进河里,你淹死了,他也救不出来,因为啥?你没有这个本事。如果你会游泳,你跳进去了,你可以把被淹的这个救上来,你自己还不被淹死,这叫本事。所以我们一定要先自度,再度他。但是不等於说我们自私,就是管自己,你不管自己,你救不了别人,不要说空话,咱们不打妄语。所以这个,我几次讲的时候我都强调,要把自度放在第一位,把度他放在第二位。那说悟有所行,这个行就包括既自度又度他。

  我想,度他怎么度?就是把自己明白的东西,毫无保留的和大家分享和交流。我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做得还可以。我不自私,我不保守,我不是说我自己知道什么,我自己掖著藏著的,我不是这样的。我都想,如果我明白一点点,它是正确的,我希望所有的同修们都能够受益,大家都好!我愿大家人人成佛,你们都先成佛了,我后成佛,我等著看著你们成佛,那是我最高兴的事。我不会自己先跑了,我先去成佛了,把大家都落在后面我不管了,这个我做不到。最起码我向师父学习,我还有一点慈悲心,还有一点善心。再说师父给我这个任务,我一定要好好完成,我不会自己顾自己的。这是一个,就是前面我讲,一个是要反覆的听,第二是要听有所悟,第三个是要悟有所行,就是听明白了,要能把它说出来,跟大家分享,另外还要落实在生活、工作、学习当中,把它变成行动。

  第四个就是要提升境界。这个提升境界非常重要!你们想想,咱们学佛这么多年了,你的境界提没提高?这个怎么来鉴别?就是说你放下了没有,因为这个问题特别严峻,放不下,你往生不了。你想想,你放下了没有?如果你放下了,你再想,你放下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放下?有那么几句话是这么说的,因为我感觉到挺好,我就给大家写过来了,这四句话是怎么说的?说「诸法实相通达了,凡所有相皆虚妄,但自无心於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我再说一遍,「诸法实相通达了,凡所有相皆虚妄,但自无心於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是你的心挂著这些物,这个物才缠绕你,如果你的心不挂著这些物,什么物能把你缠住?所以问题的关键还在於自己,不在於外面。

  你想想,我们有的同修,见面了以后愁眉苦脸,这个事,那个事。我为什么给大家讲,像讲故事,我说我有个小同修,反正不见我面则可,见了我面就是烦恼、烦恼、烦恼,无穷无尽的烦恼,她要是早晨上我家,晚上离开,这一天全是跟我诉烦恼。所以后来,我想怎么办?我一开始是这耳听那耳冒,但是我想这个方法还不行。最后,一切法由心想生,我不受她这些烦恼的干扰,我就心里想,在我俩中间就有一个垃圾筐,那垃圾筐的盖是掀著的,我俩面对面的坐著。她就说,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就叨叨叨叨,我坐在这面,她坐在那面,我俩面对面,我眼睛瞅著她,我心里念著阿弥陀佛,她说的啥我都听不著,我不是这耳听那耳冒了,我也不听,我也不冒,我就不听了,我就念我的阿弥陀佛。

  有一天说说说,说到中间慷慨激昂的问我,刘姨,我刚才说这事,你说怎办?我说你说啥?她说你瞪眼瞅我,你怎么没听我说啥?我说我念阿弥陀佛,我没听你说啥。完了后来我告诉她,我说你说的那些一上午,你不还没说完吗?我说中间有一个垃圾筐,你看不著,我能看著,你说那些都呼呼呼,都跑到垃圾筐。我说啥时候你说完了,那个盖自动盖上,和我没关系了,我今天一天没有受你干扰。我说否则的话,你一来就是这些个烦恼,我也没时间听,跟你说了,能解决五分钟,五分钟以后一转身还是这些烦恼,那没办法,随便你说,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如果每个人,他不能把自己解放出来,你硬往那烦恼堆里跳,别人拉著你的领子也拉不出来,我这边往外拉,你那边往下蹲,你说这不是咱两个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吗?如果我一提溜你,你顺势就出来了,那你聪明,你就别烦恼了,那是泥坑你非得搁那里蹲著干啥?后来有时候我都开玩笑,我就说我这个小佛友,我说你这蹲泥坑没蹲够,干脆你蹲马葫芦去吧,你上那里蹲著去吧!

  我一看到咱们的同修是这样,我觉得活得这么苦、这么累,真是好可怜!佛经里不有一句话吗?「可怜悯者」,这回我对上号了。为什么三千年前,佛在经里就说「可怜悯者」!你看看我们周围,有时候你不用看别人,你看看你自己可不可怜?你不也是时时生烦恼吗?我们应该是向六祖惠能大师学习,时时生智慧,你别时时生烦恼。所以这个我就想跟大家分享,就是告诉大家,你不要老被那些万物缠绕著,不是那物要缠绕你,而是你舍不得这些个物,你把这个关系摆正了以后,你自然就脱开身了,你的心就清净,你的身也就清净了。你说家家都有难唱曲,都有难念的经,是不是这样?那咱们每个人都深有体会,有些同修说,我丈夫如何,我儿子如何,我姑娘如何,你被这些事缠绕著,没完没了。我告诉你们,各有各的因缘,丈夫和你也是缘,你和儿女也是缘,凑合在一起就是来了缘,你干嘛把它那么较真?都是虚妄的假相。最后到六道轮回去了,谁是谁的妈,谁是谁的儿,你能说得清楚吗?谁也不认识谁!只有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永远不分离,那是最亲最亲的亲人。我们听经听明白了,就不要再犯,不要再犯傻,不要干傻事。

  现在有的老菩萨这么跟我说,刘居士,我现在我都放下了,我就寻思我老伴咋办?我要走在他前面,谁管他?我想还是让他先走,我好送他。我说他先走你送他,你走了还不知道谁送你,你自己的事还没搞明白,你又惦念你老伴。我说你老伴修得比你好,还是你先走,让他先送你,这样可能更好一些。反正我说话也比较直爽。就是我们有些个心里的牵挂,是毫无意义的事情,恰恰这些事牵绕著,你被这些事缠住了,你想往生极乐世界,那是一点消息也不会有的。广钦老和尚过去说过一句话,说你贪恋世间的一棵草,你都往生不了西方极乐世界。你说一棵草都往生不了,咱们这个包袱多得多!我给大家说,我说大包袱背著、小包袱背著。换句话说,就是阿弥陀佛慈悲,给你接到西方极乐世界,人家那是诸上善人俱会的地方,诸上善人一看,这是干啥?大包袱、小包袱背得满身都是,善人都不让你进门。我说咱还是轻装上阵,虽然让咱们带业往生,也别带得太多,能卸下来的包袱还是卸一卸,是不是这样?所以说咱们听了我刚才说那四句话,你对对号,你现在还被多少事缠绕著?

  我过去给大家举一个企业家的例子,他是有多少钱我不知道,反正在我那个,我就跟他见了一次面,我就感觉他家那个财产可能是老多老多,不能用数字来表达。见著我,我们唠嗑的时候,我就说,就是面对面的,我就说,咱们学佛人,一定要学得很快乐、很轻松,别把自己禁锢起来。我就说,我二00五年我病重了,那次我就准备往生了,人家佛友们把我的衣服、褥子、鞋,都给我准备好了。但是他们怕我看,怕我心里犯嘀咕,所以东掖西藏的。我虽然起不来,但是我能听见、我能看见。我说不用藏,放在我枕头边,我走之前我一定明明白白,我自己把它穿得利利索索的,省著我咽气了,完了你们折腾来折腾去的,还不舒服,你们还累得慌。他们都说,大姐,你心态怎这么好,说这个死,就像是说家常话似的。我说那有什么看不明白?就是这样。

  然后因为我自己感觉,我那次确实挺重,因为我十五天没有吃饭、没有喝水、没有上厕所,一直发高烧,三十九度左右。所以后来我那个同学,他是内科教授,他跟我说,他说素云,你已经创造生命奇迹。他说一个人半个月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那还能活著?你简直创造奇迹!我说这个奇迹我就创造出来了!这不就这样的吗?但是我感觉我那次确实挺重的,我也一心要回家,这是真心话。所以我就给孩子们,给我家人写了一个遗嘱,我那个遗嘱就非常简单,我说「孩子们,妈妈一生清贫,没有任何财富留给你们,如果说妈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就是四个字,阿弥陀佛。你们认识了,这是无价之宝,不认识,妈妈什么也没给你们留。阿弥陀佛。」签上我的名,年月日。一张稿纸都没用完,就简单,就这么一个遗嘱,我跟那个企业家唠嗑的时候,我就说了。他说大姐,我发现你怎么这么潇洒、这么自在!我说我就这么潇洒,因为我没有挂牵,在我这里没事。他说,大姐,你那个遗嘱用一张纸了吗?我说没用,没用上一张纸。后来这个企业家就进里屋去了,就拿出这么厚一本,打字的。他说大姐你看,这是我的遗嘱,一本,还没嘱完!我就笑了,我说你啥遗嘱?打字的这么一本,你说得多少!我说你都嘱些啥?他说财产分割。当时我感觉到,可能是不是大概媳妇也不止一个,那孩子也不止这一窝,可能就这个分割大概比较难。所以他告诉我,他就这一本打字的遗嘱,还没嘱完!然后他告诉我,他说大姐,我现在是癌症晚期。你看看,可不可怜、苦不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得继续写这个遗嘱,打这个遗嘱,好把它分明白了。实际我心里想,你怎么分也分不明白,你真有一天你走了的时候,肯定打乱套,给多的不嫌多,给少的嫌少,你想达到人人满意,不可能。

  因为有这样一个例子,我过去曾经说过,一个老菩萨有点钱,她病重以后,她就给这些儿孙们分钱,就是她没有往生之前,她把它先分了,有的分十万,有的分二十万。分完了以后这儿孙们就开始打仗,分多的不嫌多,分少了嫌少,为什么给他二十万,给我十万?这就开始打。老人已经病得很重很重了,这个时候就没有人照顾老人了,都把心思用在争这个钱上了。这老人手里这点钱已经分完了,再没什么可分了,这些儿女们不放心,就翻、找,最后在一个地方就找出来一些券,就是那个券,现在不值钱,但是将来可以换钱的那种券,一共是十万多块钱。这个时候这些儿孙们又开始琢磨分这十万多块钱的券,老人躺在一边,你说她什么心情?她已经不能完全表达出来,就特别伤心,老人就在这种情况下,一口气没上来就死了。死了,这些儿孙们应该有点良心吧?老人已经咽气了,是不是应该来处理处理老人的后事?还著急分这十万多块钱的券。就是说,意思就想,你不是死了吗?那痛快的,整个小纸棺材拉到那个大冰柜里去,一插电冻上了。因为她刚咽气,她的神识没有离开身体,你这样把她送到冰柜里去,她非常痛苦!所有这些儿女们回来继续分这点券。我们北方是三天出殡,三天出殡的时候,到那个大冰柜里,因为她先装在一个,我觉得那好像是纸壳式的棺材,薄薄的,然后把这个纸壳棺材搁在那冰柜里,关上以后一插电。三天出殡的时候,把这个冰柜一拉开,一看那老人什么样?就是十个手指头,都从那纸壳棺材里抠出去了。你看她是在那纸壳棺材里,因为她刚咽气,她神识没有离开,一给她插上电以后,那不就是寒冰地狱吗?她一定是非常痛苦,所以她就使劲抠、抠、抠,就把那个棺材抠出洞了,十个手指头在外面伸著。她的一个好朋友,也是咱们的同修,就是在讲法的时候举了这个例子,她说这是我亲眼所见,我一个最好的好朋友。她说这个好朋友,这个老太太原来是搞医的,可能苦巴苦掖攒了这点钱,最后就落这么一个结局。

  所以我们一定,学佛的同修们要把这些都看淡,不是说愈穷就愈好,咱们就是你富贵,咱们安於富贵,咱们一定要惜福,贫穷你要安於清贫,是不是?不要去求、去找,我觉得清贫点也没什么不好的。所以你把这些放下以后,你往生就有希望了。所以「放下」这两个字太重要了!我觉得释迦牟尼佛讲法讲了四十九年,就讲这两字,讲「放下」。师父讲这么多年,五十三年了,尤其讲《大经解演义》,实际你仔细想想,就这两个字全概括了,就是告诉你放下。放下怎么的?放下成佛,放不下不能成佛。所以在提升境界这个里头,我重点讲了这么一段。所以有贪心的人、有贪念的人,他就不容易成就,因为他放不下!

  你说现在放不下的,我经历的一个老大哥,据我知道他最后走的时候走得不好,就放不下他这个外孙子。他那外孙子当时是六岁,胖呼呼的小男孩,确实挺可爱的。这个老大哥生前就特别喜欢他这个小外孙子,可能要走了,他就一直舍不掉,就老惦念这个外孙子。所以当时我去了一看,我就想,你老人家惦念你的晚辈,惦念到这种程度,但是我看到情景,却让我伤透了心,因为这老人家往生的时候,就我一个人去送的,没有其他的佛友。他是住在一个疗养院,我去的时候就是满身插的管子,带著叫氧气罩,嘴张得好大,呼嗒呼嗒的。我去了以后我就喊他,我说大哥,你念佛念了一辈子了,最后的关头一定不要忘了念阿弥陀佛,万缘放下。我说到这的时候,因为他是平躺著的,那个眼泪从这两个眼角就流下来了,那就是他听明白我的话,只是他表达不出来而已。我去的时候是下午的三点钟,他是下午五点钟走的。我念佛念到第二天早晨的五点。要不说我傻气,也有个闯劲,我当时就跟他老伴说,我说去找医院,跟他们说最少得给我八个小时念佛时间,短了不行,我说这是最低限。他老伴说,住在这个地方,人家能给八个小时念佛吗?我说你去说,我的想法就是你去说,你说不行,我再去说。我一定要争取八个小时念佛,因为我感到他走得不好。

  后来他老伴去说,还真说通了。我说也是佛菩萨加持,你看他是头一天晚上五点,我给他念到第二天早晨五点,这不是十二个小时吗?那还多四个小时!我想这老大哥缘分还挺不错。但是就我一个人,没有任何一个佛友在我身边。他老伴、姑娘、儿子、儿媳妇都在那。他是两个屋,他在这个屋那张床上,里面还有个屋,有两张床是休息的。他老伴和他姑娘、儿子,他们累了,就到屋里休息,因为他们不经常念佛,有点受不了,所以那天念佛就我一个人。它就是那个瓷砖的地,所以我磕了一宿头,最后把我膝盖磕得都磕破了,肿得像大馒头似的,这两个胳膊肘也破了,当时不知道疼,就知道怎么不得劲。等送完了他老人家,我回家换衣服才发现腿和胳膊全磕破了。

  我为什么说我非常伤心?就是告诉大家要放下!你别惦念你这儿子、孙子、孙女,到时候谁你也指望不上。我去的时候老人家在这呼嗒,那就是最后时刻了。这面有一个小单人床,就离老爷子那个床也就是两米远,当时什么景象?儿媳妇半躺在这个单人床上在玩电脑,打电脑。老爷子脚底下的对面墙上,电视机哗哗的在开著,就这么场面。我当时就想,这个时候怎么还有心思看电视,还有心思玩电脑?但是因为我和他这些孩子们一个也不认识,不熟悉,咱不好说,人家有妈妈在跟前,我就没有吱声。后来我看见儿媳妇一直在玩电脑,我就说了一句,我说这个电视如果要没人看,咱们先把它关了,行不行?没人表态,我就去把电视关了,这就是唯一我能做的。要我说,真是很苦!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活著也很苦,你走的时候也很苦,你挂著那些有什么用?电视我关了,我就一直让这个老大哥,我说你跟著我念佛。所以就给我十二个小时,念到第二天早晨的五点,准时人家就来撵我,不让我再念了,到点了。完了我当时摸摸老大哥的手和脚,那个腿可硬了,虽然是颜色没变,但是那是硬的,那个手指头都非常僵硬、非常僵硬的。我心里面就特别难过,没有这么个好条件。因为如果是儿女,包括老伴,能多给他念点佛,多磕点头,能够感化他老人家那些冤亲债主,是不是?放过他,让他往生极乐世界。读了四千多部《无量寿经》,这个老人家,最后就走到这么个惨的程度。

  我跟大家讲这一段,这个故事我好像给大家说过几次了,为什么?因为我亲身经历了,我确实感觉到当时我的那种痛苦,我就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为什么能是这样的?然后老人就这么走了。因为当时你看,老伴身体状况不是太好,得到里屋去休息,儿子不太喜欢磕头,我估计是,姑娘勉强的磕了几个。后来我跟老太太说,我说大嫂,我建议你,让你家孩子过来磕几个头,哪怕磕三个也可以。所以后来包括儿媳妇在内,过来磕几个头,磕完以后他们全都撤退休息去了。这屋就是我,这个老爷子床上躺著,我这面就搁地下,一边念阿弥陀佛,一边磕头。我得念出声,就我自己,没人替,如果是一拨佛友,还可以换一换岗,我没人换,我就自己一直念,傻巴呵呵的。我说我那个时候那精神头,我都不知道哪来的。你看,也不吃饭,也不喝水,也不上厕所,我就有这点本事。我送往生,这些罗嗦事全没有,就一个心眼的念阿弥陀佛。

  最后把老人好歹是送走了,但是我心里感到很难过,因为要按照我的想法,老人家应该是走得挺好的。最后人临走的时候,真是遇缘不同,这个缘太重要了!所以咱们,那些老菩萨们,千万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助念上,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儿孙的身上,你到最后你躺在那,你表达不出来了。为什么容易往下堕?因为你表达不出来了,你内心很痛苦,你肯定生瞋恨心,尤其送到医院去抢救,非常痛苦。一生瞋恨心必定往下堕,堕进去再往外救,非常难、非常难的!我告诉大家,咱们自己要把自己的事弄明白,自己做自己的主,不靠任何人。助念只是助缘,咱们自己那才是主要的,咱们学哲学不有内因和外因吗?得靠内因,不要靠外因。所以这个我现在,因为我经历了这些以后,我就觉得太重要了。如果他有孝顺的儿孙,他们能够尽心尽力去做一些事情,对亡者是非常有利的。另外有的时候送往生图热闹、人多,这一拨、那一伙的,他说这么的,他说那么的,这是对亡者最大的伤害。不要图人多,哪怕就是一个人、二个人、三个人,他发心是真诚的,他就好使。不是人愈多愈能送到极乐世界,不是这个概念,千万别瞎出主意。

  最近我姑爷的一个好朋友的父亲去世了,这个孩子就非常有智慧,他一个人送他爸爸走的。当时在家里,没有上医院。他爸爸和他在一个屋,他一直给他爸念佛,然后他妈妈和姐姐在另外一个屋休息。就是他爸爸半夜咽气了,他都没有通知他妈妈和姐姐,他仍然坐那念佛,念了半宿,第二天早晨他告诉妈妈和姐姐,说爸爸往生了。所以那老爷子走得特别好,就一个人。所以这个是不是大孝子!真正的孝子,一点也不张罗,人就把老爸安安稳稳的送到好地方去了。所以我们自己就是把这个问题应该提到日程上,如果是年轻的同修,我希望你们帮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年人,放下一切牵挂,告诉他们西方极乐世界多么美好庄严,不要让这些个事牵著他们、挂著他们,最后走不成。最后都得往生,往生到哪去,方向不一样!咱们还是应该尽心尽力的把老人们安全的送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自己不让乱事缠绕,也不让这些乱事缠绕我们的长辈们。

  在提升境界里,我还想说一个,就是要善於原谅别人。我们现在同修们在一起,一议论起来一些事情,还是讲这些是是非非,这个一定要突破,这是一个难关。尤其是女同志居多的地方,往往这个问题更严重一些。男同胞们,不太爱说张家长、李家短的。我们女同志凑在一起,现在说得最多的就是婆婆说媳妇,媳妇说婆婆,这是最普遍的现象。我是这样看的,我也是这样处理的。你看我有姑娘,我有儿子。如果我的姑娘和我的姑爷,她俩闹矛盾,他们俩到现在没有闹过矛盾,假如说要闹矛盾,我一定不会偏袒女儿的,我就想一定要对姑爷高看一眼。如果我的儿子和儿媳妇闹矛盾,我一定向著我的儿媳妇。这个你要说我不平等,有点偏心,真是,我是这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因为我想咱们也有姑娘,也是母亲,当你的姑娘处对象、找婆家的时候,我们最起码,从我这个角度,我希望找一个正经过日子的人家,别吵别闹,应该是有老有少,老的爱小的,小的尊重老的,咱们希望找一个这样的家庭。那我的儿媳妇,她有爸爸妈妈,人家家是一个非常正儿八经的过人家,爸爸妈妈都非常通情达理,人家也希望把女儿嫁一个好婆家,是不是?和咱们是一个心念,这都是很正常的,人之常情。所以我想人家的孩子嫁到咱们家,咱只能高看一眼。不管对方对我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看法、有什么做法,她毕竟是孩子,做为婆婆都应该谅解,原谅她。所以到现在为止,你看我儿媳妇今年结婚十四年了,我们没有任何冲突、矛盾。你说孩子们有没有小脾气?也有。现在你看家里孩子都比较少,她家也是一个姑娘、一个儿子,我家一个姑娘、一个儿子。所以你就想,你站在对方父母那个角度考虑,你会把她当做姑娘看待,是不是?实际就是这样,我又有一个儿媳妇,那就等於我又多了一个女儿。

  我跟我儿媳妇说,我说你又有了一个婆婆,你等於多了一个慈母,我说你太合适了。人家本来是一个妈妈,结婚前,我说结婚后你有俩妈,俩妈都爱你、都关心你,这不是一件好事吗?但是现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可能孩子们的心态和我们这一代人的心态还不完全一样,有些个认识、看法、说法、做法,我们要体谅他们。现在他们在社会上工作也很难,不太容易。过去我们工作,你这一天,我把我这点活干明白了就可以,现在我觉得处理人事关系,可能要比你干活,要累的多得多,要投入的精力得十分之八九,剩下那十分之一的精力用在工作上都不错了,所以我们也应该体谅孩子们。首先提升自己的境界,我从做婆婆那个角度、做母亲那个角度,我跟我家里的人忏悔。我说我这一生就是不应该来到这个人世间,因为我的头脑太简单了,啥事在我这都没有事,所以有好多事我想不出来,这样可能有时候孩子们,包括丈夫,就有不满意的地方。人说人家的妈妈都会做什么,吃的也会做,穿的也会做,我是啥也不会做那一伙的,到现在我做饭能把它做熟就不错了,你让我整几个菜,不会。所以我现在一直是,你别说一菜一汤,连汤都免了,就是一饭一菜,就是这样,生活特别简单。

  所以咱们应该体谅孩子们的想法,因为他现在接触社会,他受到的薰陶是什么样的,他回来有些个不同的意见,有时候有点怨气,这都可以理解的。所以从做婆婆来说,努力做个好婆婆;做母亲,努力做个好母亲;做妻子,努力做个好妻子。我跟我老伴开玩笑,我说老伴实在对不起,你说你这一生娶我,你也真够倒霉的了,要啥啥不会。他说你挺好挺好,你有一条优点。我老伴给我找出一条优点,我说什么优点?他说你这干净利索一般人比不了。我比较喜欢干净利索,什么东西都比较规矩,他说你这一条一般人比不了。有时候上我同学家回来说,谁谁家如何如何乱、怎么怎么的,我说你不要这么说人家,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生活习惯。

  但是我觉得做为妻子,四十五年了,我俩结婚,我没有尽到这个义务和责任,好像我做得很不够,想不出来。我跟我老伴说,我说我是没有来生了,我今生是一定上极乐世界了,你要是还想找我,你一定要去极乐世界,你上别的地方你肯定找不著我,那些地方都不是我去的地方。我说如果你要有来生。他说你怎么这么说?我说我看你上西方极乐世界有点悬,你老长在电视跟前盯著这电视,和电视一起喜怒哀乐,上西方极乐世界好像机会不大似的,所以我说你,如果你还有来生。那我意思,我也希望你上极乐世界,是不是?万一你今生去不了,我说你来生要再能够到人道,你还是男身,我说你再找老婆的时候,一定要睁开眼睛,找一个会做饭的、会做菜的、会做衣服的。完了我老伴说,我不找这样的,我还找你这样就行。我说你要是说行,那你就再找。我说但愿你不再找了,你也不要有来生了,还是咱们一起回极乐世界!完了我的老伴说,那我跟你相约,我先走。他说,因为我不明白,我先走,你把我送到极乐世界去,你有把握,我心里踏实。我说那得你愿意去,你不愿意去,我送不去,你必须得发心,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我说我一定把你送极乐世界去。所以现在我俩就有这个约定,他说如果我要去不了极乐世界,我到别的道上,你千万去把我捞上来,他让我去把他捞上来。我说我要是成就了,你在哪一道我知道,我不会放你不管的,我一定会去救你。

  虽然有些时候似乎是开玩笑,但是都不是开玩笑,这都摆在我们面前。你说我老伴今年七十,我六十七,你就说蜡头还有多高?尤其是像我,我现在我真是一心盼著早点回家、早点往生,多一天我也不想留。要不是师父说,你不能独善其身,你要兼善天下,要带更多更多的众生回西方极乐世界,我闭门念三天佛,阿弥陀佛肯定来接我。但是现在师父不允许,那就住著,住到啥时候算啥时候,需要我干啥就干啥,反正我不为我自己,为众生服务了。人要是这样,就心里非常快乐、非常踏实了。什么事你老惦记自己这点事,你会很痛苦、很烦恼的。以前我有个毛病,我老惦记我啥时候往生?有时候跟我老伴又生点气,我就说阿弥陀佛快点发慈悲接我回家,我可不遭这罪了。实际这个念头就是自私自利的念头,一种躲避的念头。但是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阿弥陀佛啥时候接我,我就啥时候回家;不接我,我就多住几年,把我该办的事办完,圆满了,阿弥陀佛肯定来接我。

  要学会容人,人家不是说「大肚能容」,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些话咱们都太熟悉了,但是你要把它落在自己的实际生活当中,有的到时候就忘了,是不是?实际人和人之间有啥过不去的?你譬如说受些中伤、毁谤、诬陷,人人都经历过。我现在回想起三、四十年以前,那时候也年轻,那时候我受到几次非常严重的伤害,有的伤害都很有损你的人格。好在我就傻,我是不解释、不辩论、不争论、不讨论,就这四条,所以谁说我啥,我不知道。人家告诉我了,我一笑了之,是吗?就过去了,自己没有烦恼,不去究根问底,你为啥这么说我?你给我拿出理由,从来不这样。

  你看现在三、四十年过去了,我们一些老同学、老同事凑在一起,再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哈哈一笑,啥事没有。完了他们都说,说当时我们听了以后都非常生气,说她怎么回事,她傻到这分上,人家把她糟贱到这种程度,她也不站出来说说话。我说有你们站出来说就够了,不用我自己说。我说一个人,别人不了解你,你自己最了解你自己,是不是?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自己了解,你干嘛要站出去解释?解释,说明你自己对你自己没有信心,你才去解释。那个事实总是事实,不是事实就不是事实。尤其我这三次见著师父,我在师父身上学到最大的,我收获最大的就是师父的胸怀。完了我就想,以前这几十年,我所经历的、我做的,我现在找著答案了,那说明我做对了,你干嘛要跟人家斤斤计较!人家不是说吗?你和别人斤斤计较,是你不如别人;别人和你斤斤计较,是别人不如你。你这个道理懂了,你干嘛还要去计较!

  回过头来咱们再说一说,这个《净土大经解》它的中心意思是讲的什么?刚才我说过了,我给它概括就是四个字,头两个字「放下」,后两个字「成佛」,它是佛佛道同。你看我就想,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法,就是讲的放下、成佛,也是讲这四个字。为什么讲了这么多年?是因为众生的根性不一样,所以释迦牟尼佛讲了这么多年,讲了这么多法门,就是不同根性的众生,他都可以找到和自己对号的,这不是就是普度众生吗?你说师父讲法讲了五十三年,师父不是说吗?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师父已经讲了五十三年,师父讲的什么?这么多年也是讲这四个字,「放下、成佛」。那这次师父讲这个《大经解演义》,还是这四个字,你怎么琢磨,它都不越过这个范围,就是这个。你如果把放下这两个字弄明白了,你今生就成就了;你放不下,你就成就不了。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看破很重要,看破以后才能放下,放下以后又促进你看破,所以它是相辅相成的,它一点不矛盾。

  说怎么样能够长智慧,让咱们能把世间的一切看得明明白白?有些时候我就琢磨我自己,这六十几年过来了,回过头来反思反思,就是如果说我占著点什么便宜,就是我简单,我从来没求过什么,我没争过什么。我说这回我和师父讲的,我对对号,有的我做到了,就是别人喜欢的我都给你,别人要的我给你,我不要,我不争;别人不愿意干的那活,那我来干。你譬如说有时候我爱上来那个强劲,这个强劲就是从小养成的,老姑娘娇生惯养的,什么事爱较真。现在我才知道了,哪有真,是不是?都是假相,你把它当真。那个时候同志之间、和领导之间,也闹些小摩擦、小矛盾,但是过去就过去了。我的最大优点我不记仇,过去我就忘了,可能五分钟之前我和你强强两句,五分钟之后我这面没事了。完了给人家那气还没消,人家谁告诉我,说你看你没事,你看人家还生气。我说还生啥气?都过去就完了,就这样。所以因为我这个简单,也就让我现在学佛能有一点进步,可能这也是一个优越的条件,就是思想比较单纯。所以别人能想到的事我想不到。

  世间有些个舍不得的东西,在我这儿好像没啥我舍不得的,我也没什么东西。我吃得简单、穿得简单、用得简单,衣食住行全简单。我有公共车我不打出租,就有一次打出租,小刁我俩打出租,还闹了个不愉快,我俩这个事已经解决了。因为我们早晨要出差上吉林,没有公共车,只好打出租。我说老太太抠,就舍不得花这个打出租车的钱,一块钱能到车站的,咱就别十五块打车去车站,我俩就打个车。打个车,这个司机的心态我理解,多绕点圈,他不就多跳点字,多赚点钱吗?这好像都很正常。我很少打车,我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打上这个车以后,完了小刁她知道路,我不知道路,他绕多远我都不知道。小刁说师傅你这么走,是不是有点远,我们在哪哪下车,你就给我们停到那就行。师傅也不吱声,完了绕了一个大圈,还没给我们停到我们要去的那个地。小刁就生气了,说你看你,我都跟你说了,你非得绕个圈,完了给我们停的地方还不对。完了那个师傅就生气了,说不就是多两块钱吗?你就给我十六块钱。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应该给他十八块钱。结果他就说,因为小刁说了,你停的不对地方,他就生气了,那你就拿十六块钱吧。后来小刁就给他二十块钱,完了我就跟那个师傅说,我说不用找了,干啥都不容易,您就拿著。完了我俩下车就走了。

  这小刁就不服气,跟在我后头屁股倔搭倔搭生气!你说你,他给咱们绕个大圈,完了还多管咱们要钱,你这可倒好,还多给人家钱。你看要是十六块,他应该找给咱们四块,这不但四块没找回来,都搭进去了,倔搭倔搭搁我后面说一遍,我没吱声。等我俩到等车那个大厅了,坐在那等,寻思寻思不行,看我没吱声,又说一遍。我又没吱声。第三遍又说。我说小刁,你有没有完了,不就四块钱吗?我说你怎这么抠?我是这样给她说的,我说这个司机,这个五点钟可能是他交班的时间,可能咱们就是他的第一个客人。我说你知不知道,开车,他的心情一定要是快乐的,你不能惹他生气,咱们第一个客人就因为这几块钱把师傅惹生气了,他这一天开车他都不顺,万一出点什么事,就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了,人家家里还有老婆孩子!我说咱们就是两块钱也好、四块钱也好,干嘛要这么抠?完了小刁后来说,大姐我明白了,真是真是,真是这样的。我说你如果真是,他因为跟咱们生了气,他堵著气开这一天车,你保不准他就遇到什么麻烦事。我说你看,犯不上,划不来,咱们就拿四块钱给他买个快乐、买个平安,不就完了吗?从那以后,小刁说,大姐,再遇到这事,我就会处理了。

  所以人家说你怎么宽容、怎么包容,你不遇到事,有时候说你是空口白说;遇到事你才能体验到,你是不是真心实意的,你在包容别人、宽容别人。最难处理的是自己家庭的问题,因为你和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好了多来往,不好少来往。尤其是夫妻之间,每天都要面对,夫妻之间更需要包容,一定要多看对方的长处,多检查自己的短处,这样才能愈来愈融洽、愈来愈融洽。你说人生到这种时候,六、七十岁了,整得别别扭扭的,有啥意思?所以我劝大家一定要从自己做起,多包容别人。

  再说我的一个好朋友,曾经说我没出息。我给大家讲讲,我这个好朋友,我俩当时都是搞团的工作,她是团书记,我是团委委员,我当班主任老师,我有课,她就是脱产专职的团书记。后来我调省政府以后,她调到一个学校去当教导主任。有一天我俩在公共车上碰头了,我这个好朋友,因为特别要好,但是有几年没见面了。她就问我,她说素云你现在在哪上班?你怎么坐这个车?我说我调省政府来了。她说你调多长时间?我说调快一年了,不到一年。她说你现在是个什么官?我说啥官不是,干事。干事这两字在我这理解就是,干事的人就叫干事。她说你能调到省政府,你是什么门子?意思是什么后门调的?我说啥门子没有,就这么调去的。她就不相信,但是她不相信,她又知道我是从来不会办这些事的人,她说你要说你没门子我也相信,你确实也不认识谁。她就对我调省政府非常感兴趣,一路上就跟我唠。后来她告诉我,她说素云我现在又熬到教导主任了。在这之前有一段插曲,她本来是校长、书记,那就是正科级,后来就因为犯点小错,就被免职了,就什么都不是了。后来她就调到一个学校,就到市里这个学校,她又当教导主任了。她这么跟我说的。她说素云,我现在又捞操到教导主任这个位置了,我现在正在和校长竞争。我说你们学校几个校长?她说就一个正校长,还有三个副校长。我说那你争的是副校长还是正校长?她说我争我就争正校长,我怎么能争那个副校长?如果我是副校长,我上面还有个正校长,他还管著我!我说我知道,有谁在你的前面,你都不会满意的,你必须在所有人的前面。因为好朋友就无话不谈,我就这么说。她说我不像你这么没出息,干了这么多年,连个小官也没捞操上。我说我没挠著,我没有手指甲,这是开玩笑,朋友之间。

  后来下车以后,她郑重其事跟我说,她说素云,你在省政府机关工作,你真得把这个问题提到日程上。她说政府机关就是两条,一个是升职,一个是升薪,就是你提职就提薪,你处长就挣处长的钱,你科长就挣科长的钱。我说你没到政府机关,你把这事替我研究挺明白。我说我从来没研究过,我到这个单位,我就是干活、干事。她说你都干啥活?我说负责调研,写调查报告。她说那活有啥出息?她就告诉我,应该如何如何,如何如何。我说你告诉我这些招,我都不会,行不通。

  所以我说人生你争什么?你求什么?我没有争,我没有求,我现在回过头来,我告诉大家,我什么都不缺、什么都不少,可能我比那个争的、求的都好。因为我的同事跟我说,素云,你病了以后,你回家了,有时候我们就在一起议论你。我说议论我什么?他说你看这刘素云傻乎乎的,什么眉眼高低也看不出来,啥关系也不走,啥也不争、啥也不求,啥好事没落下。这是他们对我的评价。我说我什么好事没落下?他说你职务没落下。完了还告诉我,他说如果你要不自己坚决把官辞掉,你还有升的希望。是我自己把官辞掉的,我那时候是正处,这个我说啥不干,我写了个报告给党组,四个月时间,费了好大劲我退下来了。人家是要官费劲,我这是辞官费劲。就这样,他们说你看,你职务没耽误,如果你不辞官,你还有升的可能。我说那留给别人升!那个位置挺少的,我不去争。说你工资也没有耽误,完了也告诉我,我们的人事处长说,刘大姐,你现在是咱们委正处级里工资最高的。我说不对,我来的时候我是小末渣,我工资最低,我从企业来。我记得我去的时候工资七十六块钱,调到省政府。他说现在你是正处长里,你工资是最高的。我都不知怎么回事。他说你涨了两个,是百分之二还是千分之二,我都说不明白。我说我知道一次,一次我不知道。他说一个人在工作单位,涨工资只能一次,不是每个人都涨的,很少很少的。你看我们好几年才涨了那么一次,我记得我们委涨了两个人。他说就这个很不容易,所以这么一涨,你的工资就变成全委正处最高的了。这是他们研究,我自己不知道。

  所以说起这些个例子,我就告诉大家,是你命里有的,你不用争;你命里没有的,你也争不来,这是一。再就是,你争来了,不是你的,你后面跟著的肯定是祸。不是所有的钱,啥钱都好花,你说不该是你得的,你心里也明白,你非得去跟人家争,你可能有的时候能争到手,但是你这个钱到手了,你那后面祸也跟上来了。所以这个道理要明白,明白这个因果,咱们就不会争这些个东西了。

  我就用我自己的实际例子给大家说,我想现在我周围的好多人都比较羡慕我,我不知道他们羡慕我什么。我说你们要羡慕我现在活得挺潇洒,这个我承认,我不像一般人活得那么累。但是他们说,我们有个同修,他这么跟我说的,说「刘大姐,我现在好羡慕你。」我说羡慕我什么?那个时候好像我第一次上香港,定了,要来,我还没来。完了这个同修就跟我说,她说刘大姐你记住我的话,你上香港见了老法师回来,你的福报就现前了。那时候我听这个话,我没听懂,我不知道什么意思,实际到现在我也没完全明白是什么意思。她说你见到老法师从香港回来,你就福报现前了。那可能是三宝加持,师父加持。反正我现在我觉得我生活挺好的,真是吃穿用不用我管,都有人管我,挺好的。所以我告诉大家,就是说我们学佛人要有智慧的话,你把你自己交给阿弥陀佛,然后你为众生来办事,你的事由阿弥陀佛负责安排,众生的事你能做的你努力去做,肯定好,肯定对。

  你说哪个人就是他能力再多,他那个能力能大到哪儿去?他有阿弥陀佛那个力量吗?有那个能力吗?所以我就是几年前,这个愿我是发了,我说我得了绝症病,我现在活过来了,那就是说是三宝加持我活过来了,原来那个我已经不存在了。在这里有这么几句话跟大家共勉,就是是这么说的,我刚才说了这么多事和例子也好,有这么几句话你看看能不能概括,就是说「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昏昏昧昧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我们用这几句话和自己对对号。所以那天我记得讲了几个忙,一个是大海茫茫的茫,一个是两眼盲盲的盲,虽然有眼睛,什么都看不见,那不就等於瞎子一样吗?还有一个是忙忙碌碌的忙,最后是心无所依,终日惶惶。所以我觉得这是现在人们大多数人的一种真实写照,确实是一天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忙忙碌碌的,真是心无所依、终日惶惶、没有安全感,不知道未来是个什么样,你说这是不是人生最大的苦恼、痛苦!

  还有几句话是说,「荣辱纷纷满眼前,不如安分且随缘,身贫少虑为清福,名重山丘增业冤,淡饭尽堪充一饱,锦衣哪得几千年,世间最大唯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前面那几句咱们不说它,就说最后这两句,说「世间最大唯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你想想人世间最大的事是什么,是不是生死?所以昨天我记得我说了,我看破了以后,我就知道,这生死就是个圆,也可以说,生是死的开头,死是生的开头,它是一个圆,所以你对生和死就没有什么畏惧的了。你看世间最大的这个事就是生死,这个事谁也不能逃避,都得要经过。你说富有的要经历这个生和死,你贫穷的也要经历这个生死,这是人生唯一的一件大事,一定要把这个事搞明白。

  对於我们学佛人来说,没有什么生和死,就是我们转换一个身体,就像我们住房子的,这个房子旧了,我们换一个新房子;这个衣服旧了,我们换个新衣服,愈换愈好,有的也是愈换愈破。修行就是这样,如果你修行好了,愈换这个身体愈好,最后我们换到极乐世界去了,是不是?如果你修得不好,你堕到三恶道去了,那就愈堕愈深。我们上那个六和园,不是听师父说吗?那只小猫可能就是那栋老房子的主人。昨天早晨我和小刁我俩过去陪师父吃饭,我们在院里转了一圈,师父说这只小猫就是这栋房子原来的主人,到师父住这个房子,是第五代了。师父告诉我们两个,说这只小猫不是第一代主人,就是第二代主人,现在转成猫了,但是他还恋他这个老窝,恋他这个家,还舍不掉。

  昨天我就跟那只小猫咪,我跟它唠嗑,我说小猫咪,舍掉这个小猫身,不要恋著这个老窝了,咱得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你看多长时间了,你还在这六道里轮回。完了它是听明白还是怎么了,喵喵叫,连著翻了三个滚,就搁地上。小刁说大姐你看,它听懂了,它打了三个滚。我说你听懂了就好,这一生一定要把这个小猫皮脱掉。完了还看到一窝蚂蚁,一团黑乎乎的。师父先看到,师父说这么多蚂蚁。我又跟蚂蚁菩萨们唠唠嗑,别老执著这个小蚂蚁身了,咱也得念佛求往生,得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所以看见这些小动物,咱们都发点爱心和慈悲心,跟它们说几句。过去我做不到,我要在街上碰见被压死的老鼠,我特别害怕老鼠,我从小就怕老鼠。我现在我就可以做到了,我发现那被车压死的老鼠,我找个东西给它撮起来,给它弄一个地方,挖个坑给它埋起来,它也得有安身之处,完了给它念念往生咒之类的。你想,也可能它遇到你这个缘了,你给它念七遍往生咒,给它念阿弥陀佛,给它做三皈,它这老鼠身它就脱了,它可能就作佛去了,是不是?我们就抓住每一个度众生的机会,这是我们学佛人应该有的胸怀。

  咱们还说这个生死,这个生死是不是事大?所以你说家里有多少财富,你最后你想它能怎么的?我想生活,吃饱了、穿暖了就可以,就足矣,是不是?你说你再怎么的,咱们晚上睡觉就是那么大一张床;你再怎么吃好的,咱们就那么大一个胃,吃多了还难受。我就替有一些老陪客吃饭的人犯愁,我说多苦,上顿吃、下顿吃,我说太痛苦了。因为那个时候我没有病之前经常出差,上各地市县检查工作,你这一到各地市检查工作,你就是钦差大人,上地市县都好招待,吃的都是山珍海味什么的,对我来说那都没用,因为我不吃那些东西。我让他们给我上菜就是一碟酱,两根黄瓜,这就是我吃的菜。所以我看他们上顿吃、下顿吃,一天最起码三顿饭,吃得很痛苦。他吃,你看早晨吃完了没等消化,中午又接著吃,中午吃完没消化,晚上又接著吃,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尤其他们喝酒喝醉了,那个痛苦劲,我跟他们说,我说喝酒千万别喝醉了,我曾经喝醉过,可难受了。

  我给你们讲讲我喝醉酒的故事,那时候我刚调到省政府是一九八四年,那时候我还没请观音菩萨,没信佛,我是一九九一年请的观音菩萨。到一个市,它那个喝酒的规矩是这一个圆桌坐这一圈,每人三杯,三个杯放在你面前,一倒就是三杯白酒,都倒满。喝的时候就是第一杯喝完了第二杯,第二杯喝完了第三杯,连著干三杯,它是这个规矩。因为我们委女同志少,我们处就我一个女同志,去了哪以后都是被攻击的对象,他们有的说什么心态?说女同志肯定是不太能喝酒,所以有的人就找我坐在他边上,他说我想你就是我的保护神了,我就傧著你喝,你喝多少我喝多少,就这样。其实我告诉他,我说我不会喝酒,因为我确实没喝过酒。

  我记著我到一个工厂,他那书记说,我就得挨著你坐,我就跟你喝,你喝多少我喝多少。就这样喝,我不知道喝完酒是什么样,所以这不就三杯吗?三杯。完了那个书记说,是你先喝,是我先喝?我说那你说谁先喝?后来他们自己的同志说,你是主人,得你先喝,他就把他那三杯喝了。他喝了,我想咱们说话得算数,人家已经喝了,那我就喝,这三杯我就喝了。喝了我的感觉就是什么?就是辣,怎这么辣!没喝过酒,我寻思喝三杯行了,我看又倒三杯,他那三杯也倒了,我这三杯也倒了,心就开始打鼓了,咚咚咚,咚咚咚。心想我的妈,这啥成,这还得喝三杯。完了他又把他那三杯喝了,那他喝了,我就得我这三杯喝了,这我就喝了六杯。没有吃饭,没有吃菜,就连著干了六杯酒。我寻思还倒吗?这时候我看那书记就点点,再倒一杯,给他倒一杯。那他倒一杯,我这肯定也倒一杯,给我这也倒一杯。我寻思,这一杯喝完应该差不多了吧?完了这个书记就把他这杯喝了,喝了以后,我想那我这杯也喝了,这样算数算得好不好?我喝了七杯酒。

  后来他们告诉我,说你知不知道这七杯酒是多少?是差一两不到半斤,四两九。是差一钱还是,反正是七钱一杯,这我喝了七杯就七七四十九。喝完了以后,我看那个书记就搁椅子上坐著,突然一下就钻桌底下去了,因为是一个大圆桌,坐了一圈人。他就钻桌底下去了,因为他挨著我,我这么一瞅,我寻思这书记啥跑桌底下去了?完了他那司机马上就过来了,他就跟那司机说,我喝高了,我喝高了,你快扶我回家。我寻思他喝高了,喝高了就上桌子底下?我当时就这么想的。完了这个司机就架著这个书记,就给他搀回家了,真回家了。这回没人傧我了,反正我七杯酒我已经喝了,当时我没什么感觉。回去以后,这喝完了回到住宿的地方,那些男同胞说想玩麻将,都知道我不会。我说我不会,他们说你不会,你得坐到我们边上看著,你看著也给我们助助威,就你一个女同胞,还不陪陪我们?我们玩麻将,你搁那看著,我们赢钱给你。实际上他们不赢钱,就是那么玩。那我就没办法,我就搬个凳子坐在人家那空里看著。当时那个麻将,反正我也不知道抓多少个,我看他们都立著,那么摆著,字朝著他们,那个背面朝著那面,是不是这样?就这么立著。这个时候我开始反应了,我告诉你们什么反应?就瞅这个麻将,一会「呼」倒这面了,一会「呼」倒那面了,我寻思这怎的了?我就跟他们说,我说你们玩,我不看了,我说你们这麻将来回倒,我晕。完了他们说,你看没有,上劲儿了,这不是麻将晕,是你晕了,回去!完了我就回我屋了。

  这就是我第一次喝酒的感受,这次就是晕了,没怎么的。我回家跟我爸说,我说爸,我出差我喝了七杯酒,一杯酒是七钱的。我爸说你也不会喝酒,你怎么敢喝那么多?我说逼上了,不喝不行。我爸说,这怎么出差还逼著喝酒,说你看我老姑娘也不会喝酒。完了我就跟我爸开玩笑,我说爸,我再出差我带著你。我爸说,你带著我也不行,我也不会喝多点。我爸一次就能喝一小杯。后来我爸给我说,说你再出门把老佰带著。小刁知道老佰是谁。老佰喝酒就是喝个一斤八两的没关系,女孩子,我的同学。我爸说你再出门把老佰带著,让老佰替你喝酒。我说那哪能行!这是我第一次喝酒,感受就是晕了。

  第二次真喝醉了,第二次我上也是一个市。那是怎么喝的?那个书记是个鲜族人,鲜族人喝酒是色酒、白酒、啤酒、汽酒,所有的酒一大溜。是一样一杯、一样一杯、一样一杯,不是像那三个都是白酒,这是所有的酒各一杯,然后从第一个开始喝,一气喝完。我就这一次把我喝醉了。因为这个书记他劝酒的方式很独特,就是你不喝他端著,这是第一个动作;第二个动作,你再不喝,他给你鞠躬;第三个动作,你再不喝,跪下给你磕头。因为我是第一次见到这个书记,所以非常不好意思、非常尴尬,这怎办?我们处长就说,小刘,你看人家书记都这样,你再不喝就不给面子,喝!就这么一喝,就所有的这些,也可能各种酒掺到一起的作用,就喝了。喝完了以后,这回我才知道,喝醉酒怕见风,搁屋里没觉得怎么的,一出门,这风一吹,呼一下,就觉得好像要往外吐似的,但是你不能吐,得憋著,都很不熟悉的。后来我跟我们处长说,快点开车,回住的地方。我们处长也知道,我肯定喝多了,完了就开车,那不说开飞车,也差不多了,就把我送到住的地方,进屋我就开吐。所以我知道喝醉酒吐的那个滋味,是相当相当难受,我一看谁喝酒,我赶快劝少喝、少喝、少喝,就这样的。所以你想想人生,你说这是幸福吗?是一种痛苦,是一种折磨,别觉得出去了净好吃好喝的,那不是一件啥好事。所以我建议大家少请客,别这么喝酒。

  还有四句话跟大家也说说,也算共勉!说「世事忙忙似流水」,这第一个「世」是世界的世,第二个「事」是事情的事,说「世事忙忙似流水,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我自己的总结就是,生命里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生活得平常。我是想,人以一颗平常心,过平常人的平常日子,是一件最幸福的事,真是这样的。所以最后再供养大家这几句话,就是爱美的女同修们,你们都想你们有一个漂亮的容颜,怎么办?四句话记住了,这就美了。「天天微笑容颜好」,你别天天拉耷著脸,一定要天天微笑,每天对你的同事,你都要笑一笑。「天天微笑容颜好,七八分饱人不老」,别见著好吃的贪心,吃起没完,你吃饱七八分就可以了,别吃十分饱,这是第二句。第三句是「相逢莫问留春术」,就是你别看人,见著人家皮肤挺好的,你问怎么保养的?不用问她,咱们自己会。最后一句,「淡泊宁静比药好」,不用去美容,美容最后你都要遭罪的,过个十年、二十年,你美容的那个肯定要有个副作用。所以咱们还是淡泊宁静,比你吃药都好。这四句我再念念,记住了,这就是美容的妙方。你们看我现在不太讨厌,我就是用这种药方,我也不美容,它自然而然就比较好了。「天天微笑容颜好,七八分饱人不老,相逢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

  今天这节课就讲到这,时间也到了,正好准时。谢谢各位。

资料恭摘:净土法门法师专集网站
慧海拾贝  刘素云老师主讲  (第三集)  2011/11/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6-113-0003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刘素云       刘素云:慧海拾贝)(五明学佛网:刘素云       刘素云:慧海拾贝)  

 刘素云:真正的修行人,一定是少言寡语 

 刘素云老师:知道自己的过失、习气就是开悟 

 刘素云:对任何人都要谦虚恭敬,不得傲慢无礼 

 刘素云:我们念佛了吗?没念佛呀! 

 刘素云:一个人一生最快乐的是没有冤家,没有对头,没有对立 

 刘素云:佛教讲的“八风”是什么? 

 刘素云:愿力要是超过业力,业力就不起作用 

 刘素云:有些同修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境界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刘素云:老实念佛,念佛成佛 

 刘素云:八风吹不动智慧在心中 

 刘素云:佛法要会用 当下就受益(下) 

 刘素云:佛法要会用 当下就受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