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学会聊天


   日期:2012/4/3 13: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来源:《爱在左 管教在右:金韵蓉的亲子书》    作者: 金韵蓉 

    在我有关亲子教育演讲的互动问答时间里,出现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金老师,我的孩子都不跟我说话,每次问他话,他都随便敷衍两句,怎么办啊? 

    是的,这确实是个让许多父母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孩子上到小学高年级以后,这种情况更是让父母担忧,因为如果孩子不和我们沟通,我们就不知道他真实的情况,不仅没法帮助他、引导他,也没法让他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爱意。可事实上,孩子是很愿意和我们说话的,只是因为我们自己不会聊天,反而把这扇门给慢慢地阖上了。

    以下是我们和孩子聊天时可以用到的几个技巧:

    首先,是聊天,不是质问。

    “练琴了吗?”“功课写完了没有?”“今天在学校调皮了吗?”“成绩单发了吗?”这些都是质问,不是聊天。你如果问一个两岁大的小孩:“宝宝今天乖不乖呀?”因为他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限,所以会很高兴地回答妈妈:“乖。”可是面对一个已经上小学、拥有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大小孩,你再这样问,那么它就不是充满爱意的聊天,而是带着责难意味的质问了。

    而且这类质问式的问句还会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孩子通常会这么回答:

    “练琴了吗?”“练了。”

    “功课写完了没有?”“快写完了。”

    “今天在学校调皮了吗?”“没有。”

    “今天在学校做了些什么?”“没做什么!”

    累了一天的妈妈说:“你怎么总是不好好答话啊?”烦躁而委屈的孩子回答:“你问的我都回答了啊,那你还要我怎么样?”

     所以,聊天要从“小处”着手。

    别问:“今天在学校做了些什么?”要问:“今天营养午餐吃的是什么点心啊?好不好吃?”

    别问:“功课写完了没有?”要问:“今天自然课老师教的什么啊?”

    别问:“今天在学校调皮了吗?”要问:“你们班上最多人喜欢的男生(女生)是谁啊?”

    别问:“练琴了吗?”要问:“你们班有没有小朋友也学琴啊?他们喜不喜欢练琴啊?”

    这些缩小了范围的开放式问句,一来,可以让孩子很容易地就顺着往下回答,不会只是以简短的“有”或“没有”来回复;二来,它可以提起孩子讨论的兴趣,因为很具体,而且有些说的是别人的八卦;三来,这样的问话方式,表达了你的兴趣、关心以及好奇,而不是只需要答案的质问;四来,这种问话很轻松,孩子不会感到剑拔弩张的压力。

    另外,不要急着“纠正”或“否定”,要先表示同理心。

    我们和孩子聊天时,很容易控制不住地进入一个模式——立即纠正或立刻否定。我先还原一个对话场景,你就能明白我的意思了。

    孩子说:“我不喜欢吃胡萝卜!”

    你说:“怎么会呢,胡萝卜很好吃、很有营养呀!来,吃一块,一定要吃!……”

    或者更糟糕的是:“小孩不能挑食,什么都得吃!这样才能长高个儿!”

    孩子说:“数学课无聊死了!”

 

    你说:“怎么会无聊呢,数学课多重要啊!将来你考大学……”

    或者更糟糕的是:“无聊也得学啊!不学将来怎么考大学啊!”

    孩子说:“我怕明天考不好!”

 

    你说:“考不好就考不好呗!没关系!只要你努力了,考试成绩不是最重要的!”

    或者更糟糕的是:“为什么考不好啊?是不是没好好学,老师讲课你没好好听啊?”

    孩子说:“我没选上当班干部,好难过!”

 

    你说:“这有什么好难过的,其实,没选上更好,我们可以集中精神念书。”

    或者更糟糕的是:“那肯定是你自己表现得不够好,下回要更努力,要不人家还是不会选你的!”

    你能不能想象,这种对话的结果是什么?孩子会抱怨,我的父母不了解我,我真的没办法和他们沟通;而做父母的,则心疼难过地说,我已经尽力去理解他了,这个孩子怎么这么难管教、这么难沟通啊!

    其实,并不是孩子难管教或不想和父母说话,而是他在说话的过程中,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接纳”,尤其是对他的情绪的接纳。我们的快速纠正或立刻否定,会让孩子觉得,“我”的看法、感受、情绪是无关紧要的,爸爸妈妈重视的只是他们自己的看法,而且还要把这些看法“以大欺小”强加在“我”身上,所以许多孩子就“气”得再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了。

    那么,表达同理心的聊天技巧是什么?

    孩子说:“我不喜欢吃胡萝卜!”

    你说:“噢,你不喜欢吃胡萝卜(接纳他的意见)?为什么呢?是不喜欢它的味道,还是?(倾听他的想法)”

    孩子说:“数学课无聊死了!”

 

    你说:“天啊!我上学的时候也特别不喜欢数学课(表示心同此理),你为什么也不喜欢呢?(倾听他的想法)”

    孩子说:“我怕明天考不好!”

 

    你说:“是啊!考试之前,每个人一定都会害怕的(表示人同此心),那你担心什么呢?(倾听他的感受)”

    孩子说:“我没选上当班干部,心里好难过!”

 

    你说:“是啊,不难过才怪呢(表示全然的接纳和理解)!你现在那么难过,妈妈该怎么做才能让你快乐一点呢?(倾听他的需求)”

    你觉得这么说话,听起来是不是会舒服一点呢?如果你和老公、老婆、上司说话,是不是也会希望他们以这样同理的态度来倾听呢?所以,不只是孩子需要我们用“同理心”来聊天,就算是和成人说话,这个技巧也一样通用哦!

    同理之后,一定要学会倾听。

 

    对孩子表示了同理心之后,一旦我们起了个让孩子回答的头,就要学会耐着性子(还有控制自己),允许他自由地把话说完,并且,真正地用心去倾听。

    我自己身为母亲,知道作为母亲是多么急切、多么轻易地想指导孩子,免得他犯错或受到伤害。但很多时候,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聆听,而且是在很有安全感之下的聆听,这样孩子才愿意放心地、诚实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我们也才能知道他小小的脑袋里到底想的是什么。

    倾听的第一要诀是“专注”,看着他的眼睛说话。

    我先设计一个对话场景给你看看:

  太太兴奋地回到家:“老公,告诉你个大好的消息,今天我们领导开会时当众夸我,说我是全公司最有创意的人!”

    先生继续对着电脑,但也表示开心地说:“是吗?太好了!”

    太太走到先生身后,环抱着他的头,继续兴奋地说:“我觉得自己真的很有创意,你都不知道那篇文案我写得有多棒!”

    先生抬起头,亲了亲太太的脸颊,继续对着电脑,但仍然表示开心地说:“是吧!我就告诉过你,那篇文案很棒!”

    太太没有松手的意思,继续搂着先生的脖子:“是吗?我真的好开心,终于有点成就感了!”

    先生抚摸着太太的手臂,继续对着电脑,说:“那就好!你开心我就开心!”

    太太从兴奋中回过神来:“哎!你能不能看着我说话啊?我怎么感觉你好像不太在意,你是不是不希望我有成就啊?”

    先生终于把视线从电脑前移开,看着太太的眼睛,有点生气地说:“你说的这是什么话?什么叫我不希望你成功啊?”

    接下来的场景不用我说,你们也能猜出一二了!

     如果你觉得这位先生真是不懂得沟通的艺术和礼节,那么再看看这个对话场景:

  孩子兴奋地从书房出来:“妈妈,妈妈,你看,这是我做的手工作品!”

 

    妈妈从书桌前、从洗碗槽前、从洗衣机前低下头看看孩子手上的作品,回过头,继续忙手上的活儿,说:“嗯!做得真好,真漂亮,宝宝真是太能干啦!”

    孩子继续兴奋而骄傲地说:“妈妈,妈妈,你看,我这个会活动的屋子!”

    妈妈继续忙着手中的工作:“嗯!真好看!”

    孩子觉察了妈妈的不在意,撅着嘴说:“妈妈,你都没有注意听我说话,你都在敷衍我!”

    上面这个场景不是我虚构的,而是曾真实地发生在我和儿子之间,也是他小时候最常抱怨和投诉的我的罪行——妈妈总是心不在焉地敷衍他。

    倾听的第二个诀窍是——亲密的肢体语言

    弯下腰来、蹲下来、坐下来,抱着他、看着他的眼睛、拉着他的小手、搂着他的肩、摸摸他的头、顺顺他的头发,听他说话。

 

    有一部由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主演的电影《妈妈咪呀》(Mamma Mia),剧中有一幕让我每回看了都非常感动,至今仍历历在目。那是茱莉•瓦尔特斯(Julie Walters)饰演的女儿出嫁的那天早上,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母亲在房中为新嫁娘梳妆打扮的场景。镜头中,女儿撒娇地蜷在妈妈的怀里,由妈妈为她涂上脚趾甲油。那幕场景准确地传递了女儿和母亲之间浓郁的亲情,即便隔着银幕,我也能感受到这种强烈的情感。这是我很羡慕的沟通方式——用亲密的肢体语言来传递爱意和浓情。

    所以,趁着孩子还小,趁着他还愿意被你拥入怀中,趁着他还愿意什么都告诉妈妈或爸爸的时候,别浪费时间,好好享受它!衣服可以明天再洗,工作可以稍后再补,孩子的亲密情怀,却稍纵即逝!

    还有,要注意礼貌,不要嘲笑他。

    半大不小的孩子非常敏感,自尊心也非常强,大人只要流露出“好笑”的表情,都有可能被他们解读成“嘲笑”,而让沟通的桥梁断开。所以,如果孩子说出了很幼稚、很令人惊讶甚至担忧的话,一定要学会不动声色地继续听他说完,也要学会控制自己不立刻纠正或斥责,等他全部说完了,聊天也聊完了,再找时间、找方法慢慢地引导他。

    我儿子15岁那年从英国放暑假回来,在一次聊天中,我有点假装地随意问他:“你有没有女朋友啊?”儿子郑重其事地想了想,回答说:“还没有,不过我已经亲过6个女生了!”我当时听了差点没有从椅子上跌下来,不过,我没敢作出任何反应,只是又假装淡然地问:“哦?已经亲过6个女生了啊,那后来呢?”儿子说:“没有后来啊!反正她们都很丑!”

    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开始一一描述这几个女生难看的地方,有的青春痘太多,有的屁股太大,有的牙齿有点暴突,而我,就真心地和他一起讨论,笑得东倒西歪地听他夸张的描述。一直到最后,我才又云淡风轻地说:“哎!你知道亲过以后就不能继续再做什么了吧?”儿子说:“放心!我知道,我又不是傻瓜,我们老师说了,我们现在还太小,还不能负责任呢!”

    如果沟通的门已渐渐阖上,可以用“请教他”的方式,来打开这扇门。

    这个方法对10岁以上的孩子尤为有效。我不止一次教被孩子拒之门外的父母这个方法,也都屡屡奏效。

    你可以找个生活中或工作中让你困扰的问题,找一段稍长一点的时间,郑重其事地请教孩子,问他,如果他在你这个处境中会怎么做。通常孩子在看见父母遭遇困难时,绝对会愿意立刻伸出援手。运用这个方法有几个好处:

    第一,孩子由此知道父母的工作生活和其中的辛苦;第二,孩子会感到很骄傲,认为自己有价值,是个对父母和家庭有贡献的人;第三,孩子会认为你重视他,认可他,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自我认同;第四,你打开了和他讨论与沟通的门。

    不过,这样做并不只是为了和孩子搭上话,而是真心的请教和讨论。因此,当孩子提出他的见解和看法时,我们一定要虚心地听,真诚地和他一起讨论,即使他说的方法并不可行,也是要在讨论之后共同得出的结论,而不能立刻主观地否定或推翻。事实上,很多时候,经过这番请教和讨论,做父母的会惊讶于孩子的成熟和懂事,发现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长大,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这对父母来说,也是莫大的宽心和安慰。

    建立安静的亲密聊天时段。

    儿子自从10岁到英国念书以后,我们母子见面的时间骤然减少,遑论一起聊天的时间。为了不影响我们的感情,我设计了一个叫做“母子深情对谈”的亲密时段。每次我到英国去陪他住几天,或者他放假回家,我们一定都会有好几次“母子深情对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做任何事,只是躺在床上聊天,一聊就是好几个小时,有时甚至整夜聊得都不睡觉。因此,到现在为止,我最自豪的一点就是,我们母子不论是工作上,还是爱情生活上,几乎都无话不谈。

    所以,如果你很幸运地每天都能见到自己的孩子,那么就抽出一段亲密的聊天时间,每天一次,每个星期一次,甚至每个月一次都行,只要在这段时间里,能够心无旁骛,不再忙东忙西,而把全部精神和注意力都放在他身上,回答他的问题、回应他的情绪、聆听他的苦恼、分享他的欢乐。那么,这段亲密聊天时光所带来的理解和情绪抚慰的能量,就足以帮助他应付繁重的课业和人际关系的压力,以及获得足够的自信和安全感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教育       聊天)(五明学佛网:教育       聊天)  

 陈兵教授:教育兴教与教育兴国 

 惟觉法师:理想的教育 

 惟觉法师:佛法的教育内涵 

 王雷泉教授:走出中国佛教教育困境刍议 

 惟觉法师:佛法与教育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