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禅定何以对养生有重要作用?


   日期:2012/3/17 9: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禅定何以对养生有重要作用?

 

禅定或瑜伽是佛教最核心、最重要的修行方法。因为通过修习禅定,一是可以祛病强身、怡情养性,防范和治疗人的许多“身病”;二是可以克服外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诱惑和内心七情五欲的困扰,精神得以专注、安祥,并因禅定能产生智慧,解除人们内心存在的种种烦恼与颠倒妄想,彻底根除人的“心病”。正因如此,我国气功界将佛教禅定或瑜伽称为“佛家功”,并视之为“气功”的最高功法。

坐禅看起来简单,两腿一盘,什么都不想就行了。其实这看似最简单的事恰恰最复杂,不仅修法多,目的不同,结果也大异,弄不好还可能得“禅病”。因此修禅定须满足一定要求:1.遵守必要的行为规范。2.饮食洁净。3.环境安静。4.有好的指导老师。5.节制乃至杜绝五官受色、声、香、味、触五种欲境的勾引。6.克服贪欲、嗜睡、躁动、多疑等负面心理。7.合理调节饮食、睡眠、身体坐姿、呼吸以及心理状态。

千百年来,佛教的高僧大德在用禅定进行养生和治疗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以隋代智者大师的论述最为系统、精辟。他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卷下说:“夫坐禅之法,若能善用心者,则四百四病自然除瘥。”他总结有九种方法:

1.系心脐中像豆子那么大,能治诸病,也能发生诸禅,因为息从脐出,还入至脐。又人托胎之时,带系在脐,是肠胃的根源。

2.诸如上气胸满、两胁痛、背臂急、肩颈痛、烦不能食、脐下冷、上热下冷、阴阳不和以及气嗽等,可以用意守丹田的方法治疗。因为“丹田是气海,能销吞万病”。如果止心丹田仍觉痛切,可以移心足三里穴。若还不能止,则可以移心两脚大拇指甲的横纹上,以愈为度。

3.心缘两脚之间,可以治愈头痛、眼睛赤疼、唇口热、疱疹、腹猝痛、两耳聋等七种病。

4.经常止心在足,能治一切病。因为我们平常用脑的时候多,“气强冲腑脏,翻破成病”,心如缘下,则五脏顺而消化力增强,众病自愈。

5.身上有病,一心止于病,外如果没有特殊的障碍不出三日,都能痊愈。

6.不以病为意,但寂然止住心意和悦,也能治病。

7.偏用出息,可治肿结沉重、身体枯瘠、痰饮胀满、饮食不消、腹痛下痢等病。偏用入息,可治憎寒壮热、支节皆痛、身体虚悬、肺闭胀急、呕逆气急等病。

8.吹、呼、嘻、呵、嘘、呬六种息(或作气)治五脏诸病。六种息与脏腑的关系为“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咽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至,三焦壅处但言嘻(俗称六字诀)”。

9.上息治沉重,下息治虚悬,满息治枯瘠,焦息治肿满,增长息治赢损,减坏息散诸阴膜,暖息治冷,冷息治热,冲息治壅塞不通、症结肿毒,持息治战动不安,和息通治四大(地水火风)不和,补息补虚乏。善用此十二息可以遍治众患。

禅定何以对养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用中医的观点来加以解释。如我国中医的圣典《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说明精神的安定、和谐与正气在抵抗疾病及延年益寿方面的重要性。而佛教“气功”可以怡情养性,做到精神内守、恬淡虚无,从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体的自我调节、再生能力与免疫能力。

古代的高僧长寿者以禅师居多,他们虽然衣食非常俭朴,医疗条件极差,甚至常年风餐露宿,但精神充实,因而能尽享天年。近代高僧虚云禅师(原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可说是一个苦行僧,一生坐禅,修庙不辍,活了120岁。虚云禅师的弟子妙智法师(俗名蔡松苍),1888年出生于福州市鼓楼楼区,2000年被评定为“全国第五届世纪健康老人”,且名列榜首,2003年安祥逝世,世寿116岁。他生前总结自己的养生之道是:“三勤、三静、三淡、三乐。”“三勤”谓脑勤、手勤、脚勤;“三静”即静心、静气、静行;“三淡”是看淡权力、看淡金钱、淡忘年龄;“三乐”是要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他的这种养生之道与他的禅修理念和实践是分不开的。

总之,无数高僧大德的禅修实践证明:生命既在于运动,也在于“牵灵虚静”,佛教禅定的理念与方法是佛教养生的一大秘诀,人人都可以通过禅修充分调动自己身心本具的巨大潜能,从而实现祛病强身、怡情养性的目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禅定       养生)(五明学佛网:禅定       养生)  

 傅味琴居士:谈烧香、礼佛、供养、学法、修禅定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虚空观 禅定学修前的开示 

 傅味琴居士:<数息观>带修禅定前开示 

 傅味琴居士:<调气观>带修禅定前开示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30~40)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20~29)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10~19)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1~9)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禅定营--了解缘起性空,才能了解如来真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禅定营--怎样才能使员工感觉工作、生活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禅定营(60~78)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禅定营(5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