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寻找意识的长河


   日期:2012/2/15 11: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寻找意识的长河

作者:满浩,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1.从典故说起

 

我国的传统史学、道教和西方的基督教、医学各分属于不同的知识领域,具有各自独特的理论渊源,但是它们的相关典籍却不约而同地记载了关于人的前世今生和来世的相关信息。

 

我国传统史学经典著作《史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秦赵长平交战,秦大败赵。秦将白起俘虏了40万赵兵,迫于战争需要,白起下令坑杀所有降卒。可谓是灭绝人性、惨绝人寰。几百年以后,人们在一只大乌龟的背上发现自然形成的四个字“秦将白起”。寓意白起后世做了乌龟。显然这是对白起残杀无辜暴行的责骂和惩罚。

 

道教中有一位无垢道人著有一本《八仙得道传》,其中详细描述了孙仙赐得道的过程。孙仙赐的上上世是一只修行的大老鼠,在一次山洪暴发中,它咬倒一棵大树营救了许多小动物。因此功德,它下世投胎为一只会飞的老鼠——蝙蝠。他做蝙蝠时也十分有灵性,不忘修行,广结善缘,终于得到投生为人的机会。

 

书中记载他的母亲怀孕时,曾做了一个胎梦,梦见一位仙人拿着一只蝙蝠来投胎。这只蝙蝠就是孙仙赐的前世。孙仙赐的前世正是由于多多行善才得到投胎做人的机会。两者相较,可谓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在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的基督教的典籍中,也记载着信徒死后前往天国或者沉沦地狱的过程。而决定他们死后灵魂归属地的,则是他们生前的道德品行。

 

2.现代濒死实验

 

我们再来一起看看现代医学关于人在弥留之际所发生的事情的记载。为了掌握人在濒死之际发生的事情的真相,西方医学中的高端边缘学科曾研究过人的濒死过程。其中有一项叫做“濒死体验”的实验。众多参与者被安排参加这项实验,体验濒死的感觉。在众多成功的案例中,被实验者描述濒死过程大体都有以下几个特征:

 

1.安详的感觉(强烈的白光)

2.灵魂出窍

3.进入另一空间或维度

4.神灵(灵魂出窍中出现)

5.进入隧道

6.与神交流

7.人生回顾

 

这样一项研究充分证明了人的身躯和灵魂是可以分开的。它们分属于不同的介质。身躯的幻灭不等同于灵魂的消失。相反,灵魂以另外一种方式继续存在着。通过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医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客观地断定人有前世今生。

 

3.逻辑推理证明

 

3.1无因生

 

首先,万事万物的产生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无需因缘产生,第二类是由因缘产生。二者相互排斥,非A即B。如果我们认可第一种观点——世间万物无需因缘产生,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很多矛盾。如,我们经堂的地毯上会凭空出现一朵花,我们的农田里会一夜之间长出成熟的作物,我们需要居住的房子会在顷刻之间出现在我们面前,等等。

 

很显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任何事物从无到有都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用具有一维性的时间来衡量的。同时,发展的过程中这些事物必定会同空间中的事物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都不是无因缘产生。

 

3.2因缘而生

 

由于万事万物的产生只有两类,我们在否定第一类的同时也就间接证明了第二类,万事万物都是由因缘产生的。

 

事物因何而起,缘何而生呢?这就需要我们再来分析因与果的关系。因与果的关系可以分为下面两类:一、因与果同类,二、因与果异类。因与果同类的直接表现就是我们播下大豆的种子,就能够收获大豆的果实。因与果异类的直接表现就是播下大豆的种子,收获的却是西瓜或者其它果实。这样我们可以清晰地判断,因与果同类的这种观点符合事物内在发展的规律,如俗语所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最后我们来讨论生命的本质就是意识。那意识又是由何产生的呢?宇宙的万事万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情法,比如山、河、流水、人体器官。第二类是有情心识的本身。

 

上面我们已经证明了,只有同类因才能产生同类果,那么这里我们可以推理出细胞、器官等无情物,是不可能产生意识的。因为器官和细胞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我们的书本和经堂也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如果细胞能产生意识,那么我们的本子、桌子和经堂也应该产生意识。这明显是不合理的。所以我们得出,只有心识本身,即意识才能产生意识。

 

当下我的意识,来源于前一刹那的意识;我今天的意识来源于昨天的意识;我今年的意识来源于我去年的意识。同理,往前推移若干年,我出生那刻后的意识,来源于我住胎时的意识。那么再往前推几个月,当受精卵形成那刻的意识又是来源于哪里呢?它来源于中阴身投胎时的意识,也就是我前一世命终时最后刹那的意识。同理,我这一世命终时的意识会移入到我下一世住胎的意识中。有情众生的前世、今生、来世的意识就是这样承袭转接、相续不断的。

 

在演讲的最后,我想起释迦牟尼佛的五百大愿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发愿:“为播植善根于一众生心相续中,我愿十大劫中以欢喜心感受无间地狱痛苦。”我将时刻以此告诫自己、勉励自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意识       生死)(五明学佛网:意识       生死)  

 普献法师:意识下的潜藏 

 圣轮法师:无上甚深微妙法 息诸生死门─ 当下解脱说「佛法 

 唐思鹏居士:佛教的生死观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三、在一座中经历轮回生死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二、让心自在于生死 

 圣严法师:欢喜看生死 

 惟觉法师:如何看待生死的奥秘? 

 惟觉法师:解脱生死之意义 

 惟觉法师:助念安心 超脱生死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六、断欲不YIN了生死 

 净界法师:分段生死的干扰 

 净界法师:菩萨为什么还有变易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