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诸葛亮的知人之道


   日期:2012/1/30 13: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不知心,即不了解人的本性,这是为将之大忌。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如何了解下属的本性呢?诸葛亮在《将苑.知人篇》里,提出了七条“知人之道”。

  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即用间离的办法询问他对某事的看法,以考察他的志向、立场。志向专一,立场坚定,是事业成功的根本。那些“墙头草”式的人物,随风摇动,忽而东、忽而西,是不可与交,也难成一事的。然而,这些人往往善于察言观色,附炎趋势,表面上甜言蜜语,伪装得惟妙惟肖。只有“间之一是非”,将其置于大是大面前,才能辨其真伪。

  二是“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即用激烈的言词激怒他,以考察他的气度和应变能力。有的人受到激烈言词刺激,就象烈性炸药,一点就爆,爆完后也就烟消云散了。有的人却气度恢弘,沉着应变,不上火,不冒烟,从从容容地论辨,以取得胜利。诸葛亮“舌战群儒”时,面对“明枪暗箭”,表现了何等的迷人气度和应变能力!在今天的市场竞争舞台上,不能随机应变的人,是一时一刻都难站稳脚跟的。

    三是“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即就某项计划、决策和措施,向他咨询,并征求意见,以考察他的学识水平。一个企业搞技术改造或产品开发,一般要选择二至三个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如何取舍?往往在这个时候,最能检验一个人的经验积累和学识水平。那些平时夸夸其谈,“咨之以计谋”而犹犹豫豫,不能裁决,没有丰富经验和真才实学的人,是不足重任的。

  四是“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即告诉他大祸临头,以考察他的胆识和勇气。一个人的真正胆识和勇气,都是在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那些平时拍胸脯、舞拳头,好似英雄的“好汉”,不过是“叶公好龙”而已。企业面临转产,面临倒闭,如何力挽危局,转败为胜?只有临危不惧,处惊不变,敢于面对现实,勇闯难关的人,才是真正有为的勇士。

     五是“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即利用喝酒的机会,使他大醉,以观察他的本性和修养。有位诗人曾经写过一首诗,说有的人“醉了时醒着,醒着时醉着”。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些人平时说官话,甚至说胡话,而醉了时才掏真心话,正所谓“人生隔胸腔,对面万千里,惟有醉后言,谬误也至理”。

  六是“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即用利益对他进行引诱,以观察他是否清廉。“利”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必须的,都具有诱惑力,问题是如何去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靠诚实劳动去获得利益,无尚光荣;靠贪污受贿,非常可耻。只有为官清廉,才能取信于民。一个在“利”面前,伸出肮脏之手的人,怎么可以担当重任呢!

  七是“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即把某件事情交付给他去办,以考察他是否有信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用,是作人交友的基本准则。如果一个企业管理者不恪守信用,说了不算,定了不干,谁还能够依托呢?听听一个人怎么说的,看看这件事他是怎么做的,就可以知道他有无信用。无信用之人,任何事情都不可托付。

  诸葛亮的知人之道,具体、全面而有实用价值。但用利去引诱人,用酒去灌醉人,以考察人之本性,在当今社会并不一定适用。他教导人们在用人时,要注重观其“志、勇、性、廉、信”等七个方面,对搞好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还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