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关于海洋,给儿子的一封信


   日期:2012/1/7 14: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来源:《新民周刊》    作者: 林文静 

 

  儿子:

  那天带你去看《海洋》,电影里有只海狮,在一片脏兮兮的海域穿梭游弋,彷徨而好奇地注视着身边的垃圾和超市里的手推车,我不禁难过起来。我想起了家乡的那片海。曾经,那里天蓝蓝,水盈盈,各色贝壳沿着波浪的弧线,点缀着洁白的沙滩。我的童年,都与那片海有关联。海边是连绵的椰子林,大片的马鞍藤盛开着美丽的紫色小花,一直由椰林蔓延到海边。小螃蟹横行沙滩,刚被发现,就会迅速消失在某个隐形的洞穴里。

  儿子,你的运气不如老妈。如今的海滩已经沧海桑田。就如《海洋》的导演雅克•贝汉带儿子参观灭绝生物博物馆时所做的凝重诠释与回顾一样。因为人为的破坏,上一代人所经历的很多事,所看到的海洋和生物,这一代人都可能不再知道了。

  十几年前,先是有人在妈妈的家乡开挖海沙和海底珊瑚礁。因为过度开采,海水变得越来越浑浊,海水慢慢上涨,没过白色的沙滩,漫进椰林,很多从海里漂浮上来的垃圾四处散落。近几年,政府开始严打挖沙和挖珊瑚礁的行为,投入资金重新买沙填海……没承想,一个资金雄厚的商人把椰林周围的地全都承包了,建起了海边度假村。原来的椰林不见了,到处是外表原始、内在奢华的小木屋。人们要想再去那片海,已不似从前那么容易了。若不是到度假村去住宿或吃饭,到村口就会被阻拦,要不掏点钱,就甭想去海滩。

  以前海滩上人很少,到处都是贝壳;现在,海滩上贝壳要比人少。水上摩托艇和沙滩直升机不停地忙碌,不断发出嗡嗡呜呜的声响,海面一片喧嚣;海边布满遮阳伞,游人如织,海滩一片吵闹——照我看,海没有以前的蓝,连沙都没有以前的白。

  过去,渔民为了近海捕鱼发生矛盾与争吵是家常便饭,这个不和谐的场景如今倒是没有了——近海的鱼类越来越少,谁也不知道它们是迁徙到了别的地方,还是跟着这片海域的静谧一起消失了。雅克•贝汉说:“我们经常能听到,这一年又有多少物种消失了。我不禁想反问人们,这就是它们的意义吗,仅是一些数字?在我小的时候地中海有很多沙丁鱼,但是经过工业捕捞后,它们少了很多;西班牙和法国等国家还因为捕捞鳕鱼的问题发生过争端,但是后来争端没有了,为什么?因为鳕鱼没有了。”

  没有了,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我心里想。

  鲨鱼的宿命并不比鳕鱼好到哪里去,看过《海洋》的人,都会对鲨鱼被割掉背鳍和尾鳍,然后被活生生地丢回大海的片段感到难过。在唱诗班沉重低吟的音乐背景下,鲨鱼习惯性地试图摆动业已不见的鳍,痛苦而绝望地坠入海底,等待死亡。我真希望你没有看到这一幕。“它们花了几百万年进化到今天,却在几十年内消失了,因为人类”——环保主义者说人类是“地球之癌”。我希望你长大后,能成为一个有反省能力的人,能过一种更有意思的生活,懂得人的局限,懂得自然之美,并且和自然万物和平共处。

  我带着你,走在海边,脑子里又想起了自己童年时的那片海,想起了海边的那几块礁石。小时候,我们还常常爬到礁石上玩,可现在礁石不见了,有人说它们被淹没到了海水里,有人说它们被加工成了度假村里的假山,也有人说它们被冲到另一个海滩去了……

  没有了。儿子,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这三个字更让人空虚了。

  爱你的妈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杀生       生态)(五明学佛网:杀生       生态)  

 王雷泉教授:心净则国土净——佛教哲学与环境生态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三、己所不欲莫杀生 

 杨佛兴居士:杀生拜神者须知 

 黄夏年教授:佛教与生态环境保护刍议 

 徐文明教授:以生命伦理作为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徐文明 

 方立天教授:佛教四缘说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李利安教授:佛教生态思想的基本体系 

 杨曾文教授:以慈悲护生精神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温金玉教授:佛教戒杀护生与生态文明——以吕碧城为中心的考 

 仁清法师:看到有人杀生受不了怎么办? 

 陈红兵教授:论佛教慈善向生态环保的拓展 

 陈红兵教授:从虚云和尚思想看生态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