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夫妻之道在于和(一)


   日期:2011/12/25 15: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今天家要和,家和是结果,原因是五伦关系要和谐,人与人不冲突了,这个家才能够和。今天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婆媳不和,这个家就很难和谐。

    师长讲到真正动乱的根源,在家庭、在夫妻关系上面。因为我们回想一个人他的成长过程,这个孩子从小看着父母,我们常常听到牙牙学语,一岁左右的孩子,他开口就是我爸爸说,我妈妈说。父母在他的心目当中非常的崇高,而父母的一言一行,他就像照相机一样把它拍下来;父母所讲的话,他像录音机一样把它录下来。所以父母相处和谐了,这个孩子就懂得从父母的相处当中,如何去跟人相处。我记得曾经我们访问一位老太太,她那个时候她已经是人家的婆婆,而她以前当媳妇的时候做得特别好。我们去给她采访,让她把一些她孝顺她婆婆的这些经验,给我们分享一下。她的三个孩子都在那里,两个已经结婚了,小儿子还没有结婚。我们在跟他们交谈的过程当中,这个小儿子他就回想到,他小时候的一幕。他说到有一天,因为他们家里是十口人住在一起,那天母亲煮了九颗鸡蛋,很自然母亲就把这个鸡蛋分到每个人的碗里,只有母亲自己碗里没有。所以母亲对我们的爱,在哪里可以体现出来?就在这些生活的点滴当中。我们的心太粗了,只要能够静下心来观察,母亲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是对我们的爱护。

    我记忆当中每天早上一起来,都是看到母亲在那里准备早餐;晚上要睡觉了,都是看到母亲还在那里忙,还在那里洗衣服。最早起床、最晚睡觉是母亲,吃饭的时候,最晚上桌的是母亲,让大家都先吃上。最早吃完的也是母亲:我吃饱了,我再去用一些水果来。所以母亲的无私奉献,都在生活的点滴当中。这一位小儿子看到,母亲把鸡蛋(希望大家补一补)都分下去了,他的父亲看到这一幕,就很不忍心,就把蛋夹起来夹给他的太太,“太太,你比较辛苦,家里这么多人都是你在照顾,来,这个给妳吃。”这个母亲又把蛋夹回去给她的先生,“你在外面风风雨雨这么伤精神、伤劳力,你吃。”先生又夹过来给他太太吃,所以那一颗蛋,就这样夹来夹去好几个回合,突然不小心,掉地上去了。这个儿子当讲到这个蛋掉到地上去的时候,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大男人眼睛泛着泪水。大家想一想,父母这种恩爱的情感深深烙在他的心中,这个小儿子会记多久?记一辈子。请问大家,父母什么时候教育孩子夫妻相处?整个他成长过程当中,随时随地在教育他。教育,应该是无时不刻的身教,就是教育。我们刚刚讲到的,他们夫妻这么和乐,他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夫妻相处,与人的相处。我们听到,他另外两个儿子都娶太太,她的媳妇就讲:夫妻相处我们都要跟我婆婆学习。那是她公公婆婆的德行,感染到他的儿子跟媳妇,都觉得要向他们学习。

    但是假如今天夫妻是不和的,孩子每天都看着父母,本来是最尊敬父母的,可是父母德行假如不好了,慢慢的信任会受影响,最后就不恭敬父母。所以今天我们面对孩子不恭敬父母,我们不能先怪孩子。因为每个孩子,事实上都是从小非常尊重父母的,因为我们可能做了哪些行为不符合德行,才会影响孩子对我们的尊重。一个人最幸福的是什么?是他对父母的尊重,那一分孝心终生能保持,那他是最幸福的人。所以夫妻能够有这样的共识,在孩子面前都给孩子最好的榜样,那这是真正对孩子有责任,有慈爱。而今天假如夫妇他不和了,孩子他就很难相信人与人能和谐,父母都不和谐了,还有谁我能相信、能和谐?所以反而他出社会跟人交往,他容易怀疑别人,不相信别人,怀疑了可能就有隔阂,慢慢冲突就会增加。所以整个人与人的冲突,国与国的冲突,它离不开夫妻的冲突,尤其现在离婚率愈来愈高。但是我们要想到人不学不知道,结婚你没有教他他怎么懂?以前的传统结婚前三个月,要请好的老师来教导这些新婚夫妇。诸位朋友,您结婚三个月以前,有受过夫妻教育的,请举手,你有学过怎么教孩子才去结婚的,请举手。

    我很佩服大家,你们胆子很大,都没有职前培训就上工了,就上岗了。所以以前的人懂要先教,为什么?慎于一开始,他一开始的心态对了,他就走得顺利,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他假如一开始心态不对了,可能遇到一些情况的时候,他又不反省自己,小事都变大事,没事都变有事,就麻烦了。所以以前不只夫妻结婚的时候,前三个月就要学习怎么夫妻相处,甚至于整个结婚的过程当中,我们整个每个礼节,每个仪式,都在教育这一对新婚夫妇。比方新郎他要去迎娶妻子以前,当天要先祭拜天地,为什么?夫妻结合成立家庭对整个社会、对整个天地要负责任,要教育出好的下一代;不然假如没有教好下一代,这社会就会乱了。结婚不只对家族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对民族负责,是这样的心境。而要出门前,是新郎的父亲代表祖宗给新郎敬酒,提醒儿子:你今天走入婚姻了,这个家道要传给你了,祖宗的德行家道要从你承传下去了。父亲敬儿子,代表祖先敬,儿子不用回礼。我们整个成长过程当中,都是我们帮父亲倒茶、敬酒,哪有说父亲给我们敬酒的道理?但那一天不一样。所以新郎整个在迎娶的过程当中,我们相信他的脑海里,浮现的都是父亲给他敬酒的景象,让他对婚姻非常的慎重,要对得起祖先,对得起双方的父母。哪是现在当儿戏看?现在这些礼教都没有了,人都不被提醒了,听说还有早上结婚,下午就跑去离婚的都有,就开玩笑了。

    当到了新娘的家,这个时候是岳父岳母亲自把女儿交给新郎,每个景象都深深印在两个新人的心中。这个新郎要想,岳父岳母把女儿养的这么大,把她的幸福托付给我,那是岳父岳母以及妻子对我的信任,我不能对不起他们的信任。把新娘接上,那时候是坐花轿,现在是坐新娘车了,这个新娘一上车,新娘一上车有一个礼俗,是要把扇子从窗户丢出去。为什么丢扇子?因为以前可能在家里父母疼爱,像大小姐一样,这大小姐都是拿着扇子好热,赶紧开冷气。那个扇子丢下去了代表成立家庭,要照顾整个家庭,这些安逸的生活、大小姐脾气,要跟着这把扇子把它丢出去。诸位女士,妳们丢出去了没有?您看这个表法。真的像我母亲她嫁到我们家的时候,我的爷爷奶奶在,要侍候公公婆婆,我们是三代同堂,那个时候我的叔叔、姑姑都还在念书,都是我母亲要照顾。而且我母亲是连薪水统统拿出来,照顾我的这些叔叔跟姑姑。老祖宗讲得对,吃亏是福。因为我母亲把这些钱统统拿出来,没有分彼此,我这些叔叔、姑姑后来都特别尊重我的母亲。所以心量愈大愈有后福,晚年得到整个家族的尊重。因为心量大,孩子也受影响,这样就懂得去孝敬,去尊重自己的父母、长辈。

    这个女子她出嫁的过程当中,我们在《诗经》里面有一篇,就是叙述女子出嫁的情景。就是女子看到了桃树,那个桃树开花结果都非常茂盛,代表这个女子看到桃树的时候,心里期许自己:我嫁过去之后要让这个家族兴旺起来。这是她自我的期许。有没有哪个女子她出嫁的时候,心里是想到说:好,终于让我等到这一天,我非搞得他鸡犬不宁不可。有没有人这样出嫁的?都没有吧。所以人确确实实要不忘初心,我们走入婚姻是要成就彼此幸福的人生,是这一分初衷、初心,夫妻相处有什么磕磕碰碰那个很正常,只要提起这一分初心,什么槛都能够跨得过去。不只夫妻之间要不忘这个初心,包含我们教育我们自己的孩子。孩子有缘来到我们的家庭,当初父亲守在手术房门口,等待孩子的降临,在那里很紧张。当孩子生出来第一眼看到孩子,这个父亲也会很激动。我听到一位朋友讲,他第一次看他的孩子,他的孩子手举出来握住他的小拇指,他当下就觉得有触电的感觉。所以触电不是夫妻会触电而己,孩子跟父母之间这种真情会触电。他说他在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我再怎么苦,再怎么累,一定要让我这个孩子过上幸福的日子。

    而这一分慈爱,也是协助孩子不断的成长,像孩子踏出人生的第一步。他学走路,不知道跌倒了多少次,父母对孩子的信任都是没有改变的,在孩子的面前一直鼓励他:孩子,你一定行,你一定跨得出来。当孩子跨出第一步的时候,这个夫妻家里的人高兴的没有办法形容。请问大家,你的孩子学走路,他第一步踏稳之前,曾经摔倒过几次,大家记不记得?都不记得了。有没有哪个父亲说:儿子,你已经跌倒一百次,再给你十次机会,假如你再学不好,我拿个轮椅给你坐。没有吧,因为父母的爱是没有条件的,完全的信任。而这一分心能够保持,我们相信再怎么样迷失的孩子,都会因为父母这一分信任跟慈爱,会让浪子回头。有时候现在孩子不懂事,有些不好的行为,我们父母还是要信任他,还是要帮助他,不忘这一颗初心。

    所以这个新娘她是这么样期许自己,而到了夫家,这个时候的礼仪也很有意义,公公婆婆是站在客人的位置上。而夫妻是从主人的台阶走上去,代表那一天就把这个家道传给了孩子跟媳妇。这个夫妻进门要喝交杯酒,交杯酒的杯子是用葫芦瓜做的,葫芦瓜的肉是苦的,盛的是甜酒。所以那一杯喝下去之后它表什么意义?表夫妻喝完以后,从此同甘共苦。因为那个杯子是同个葫芦瓜劈成两半做成的,它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葫芦瓜,也代表夫妻一体不可以分开,不可以计较。诸位朋友,大家喝了交杯酒没有?有喝了,那你一定家庭幸福,没有喝的要回去补喝。这是太有意义了,这些文化的教育,我们真的要好好把它保存下去,都是不分彼此的。现在人不懂夫妻同体的心境,都分得很清楚,我们还听到,现在居然结婚以前先去财产公证,现在有这个风气,冰箱是丈夫买的,鞋柜是太太买的。那这样麻烦了,统统要先登记好,这个一吵架就很有问题,东西也吃不上了,鞋子也没地方放了,而且是还没结婚,就先想着离婚的情况。可是以前的人有受传统文化教育,他是道义的结合,所以一辈子连离婚的念头都没有,这个太可贵了。现在人没有道义,动不动就离婚,把离婚当作儿戏一样。所以夫妻不分彼此,从哪里开始?从对待对方的父母,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所以人这个心念一转,好日子就来了,把婆婆当母亲,不就多了一个母亲吗?多一个母亲多好;婆婆把媳妇当女儿,多一个女儿多好。所以幸福往往在人的一念之间。这个要打从心里都把对方的父母,当自己的父母一样。所以现在有人称自己的婆婆叫妈,咱妈,叫起来就很亲切了。

    有人是怎么叫自己的婆婆的?谈起话来都是你爸、你妈,我爸、我妈分得很清楚,这就没有同体,而且那个言语听起来让人家特别不舒服。你看咱爸、咱妈听起来多舒服。甚至于最让老人感动的,我曾经听到一个例子,有一个媳妇带着她公公到医院去看病,然后这个媳妇很细心,就把整个吃药、该注意什么都问得非常清楚。问到那个医生就笑了,因为这个媳妇太细心,笑着对这个老人家讲,“老爷爷,你真有福气,这么好的女儿。”这个老先生笑得很开心,“她不是我女儿,她是我媳妇。”那个媳妇孝顺让人更感动,而且媳妇孝顺会传千里,最感到光荣的就是这个媳妇的父母,他把女儿教好,造福人群,造福他女婿整个的家族。所以以前的人懂,很重视女儿的教育,因为把女儿教好了,以后是好媳妇、好太太、好妈妈,能为国家社会教出好的下一代,贡献就很大,所以教女儿比教儿子更重要。我曾经听到现在有父母就说:我女儿脾气很不好,赶紧把她嫁出去吧。告诉大家,当父母也要有职业道德,教不好不能把她嫁出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把她嫁出去,她搞得人家鸡犬不宁,不行。所以现在要把女儿教好了,她懂事了,才能把她嫁出去,这是很有道德良心的做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蔡礼旭       夫妻之道)(五明学佛网:蔡礼旭       夫妻之道)  

 蔡礼旭老师:真正有德行的人讲话厚道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 

 蔡礼旭老师: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君、亲、师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谦卑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定是以身作则 

 蔡礼旭老师:夫妻相处不好怎么办? 

 蔡礼旭老师:伦理道德教育影响一个人 

 蔡礼旭老师:夫妇关系要慎于始 

 蔡礼旭老师:学贵力行 

 蔡礼旭老师:相夫教子的心境就是去成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