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孟子认为当一名老师要具备四个条件


   日期:2011/7/5 9: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孟子认为当一名老师要具备四个条件

 

[主要内容]:老师除了应具备的相应学历而外,还要具备其他的条件吗?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老师呢?请看孟子是怎样认为的。

 

[中心词]:自我修养、开拓心胸、知行配合、有教无类。

 

在现代社会里,当老师是要有相应学历的,小学老师要中专毕业,中学老师要大学毕业,大学老师或者是硕士研究生毕业、或者是博士研究生毕业。这仅仅是在学历上对一个老师的基本要求,一个人具有了相应的学历,就能成为一名老师吗?人生每一个人都离不开老师,择师是十分重要的。当年人们谈到教育的时候,孟子认为当一名老师要具备四个条件:

 

第一、自我修养;

第二、开拓心胸;

第三、知行配合;

第四、有教无类。

 

我们分别说明一下,第一个说到自我修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孟子特别强调,真正好的老师是用自己觉悟的道理,让别人觉悟。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是用自己没想通的道理,让别人觉悟,那怎么可能呢?因为心同此心,理同此理。有一个人曾经说过一句话:“为人既是为己”,“不争不贪,福禄无边”。这是他人生经历的一次体验,是他生活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他通过一生的积累,广博学习,才能详细阐述,扼要说明之。这样的人才配得上做一名老师。

 

第二个当老师的条件是什么呢?“开拓心胸”孟子讲了一段话,讲得特别生动。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意思是说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为什么呢?登高望远吗,心胸眼界都不同。他登上泰山呢?觉得天下变小了。他接着说得好,他说因此呢?看过大海的人,就不会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啊,他就不会被别的言论吸引了。从中我们看出教育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只有老师拥有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视野,高远的志向,才能培养出出类拨萃的学生来。

 

第三个当老师还要能够“知行配合”,知跟行配合的话,你才有可能去体验。知跟行的关系,也就是思想与行动的关系,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个人的思想观念是否正确,没有验证是无法确知的。比如一对父母从来没有与已婚的儿子生活在一起,他对别人说,我知道与儿子儿媳生活应当怎样相处,这样的言论是无法靠得住的。孟子说自己不走正道,妻子、儿女也不会走正道。你不能说这是正道,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没有做到,别人为什么要做到呢?以身作则,强调我自己的知跟行要配合,这种知行配合的观念,不仅要求老师要做到,而且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第四个“有教无类”,说到有教无类啊,我们都知道是孔子的话。而不知道孟子是在实践这四个字,当年任何人想听孟子的课,孟子都不会拒绝。如今我们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学校正在向学生的多层次、多需求的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有教无类方式的一个发展,喜欢唱歌的教音乐;喜欢运动的教体育;喜欢颜色的教画画等等。

 

由此可见,当老师要有相应的学历,只是在学业上达到了某种专业水准,然而要想当一名真正的老师,要有良好的自我修养;要有远大开阔的心胸;要有言行一致的行为;要有有教无类的教学方法。

 

孟老夫子认为当一名老师要具备四个条件,回答了什么是老师,老师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的问题。当一名老师要具备四个条件在当今社会,对教育事业,具有很深的借鉴意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孟子       老师)(五明学佛网:孟子       老师)  

 高明道老师:佛门行者的「课」指什么? 

 高明道老师:布施 慈心 为善 离欲 

 高明道老师:人身为船渡大海 

 高明道老师:海外华严研究一则 

 高明道老师:贺氏论“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传出略补 

 高明道老师:珍惜文化 学习佛法 

 高明道老师:从「善法欲」谈起 

 高明道老师:从「阿伽陀药」看佛法的健康关怀 

 高明道老师:谈谈翻译与诠释──以《华严》数偈为例 

 高明道老师:新年树木菩萨行 

 高明道老师:轻之与重 

 高明道老师:「同圆种智」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