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从小作坊到世界五百强,松下幸之助在禅中获益良多


   日期:2018/12/22 18: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作为国际知名企业参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松下幸之助在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活动中被授予了“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而在日本,松下幸之助广为人知的称号是:“经营之神”。

  松下电器创建于1918年,起初只是一个三人组成的小作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国际综合性电子技术企业集团,长期名列世界500强企业之中。

  松下幸之助访华

  松下幸之助不仅擅长经营企业,还擅长经营人生。在众多国际知名企业中,松下的一大特色在于,包括松下幸之助本人在内,松下公司的成员在商业竞争中能保持良好的心性与健康建设。

  不仅能经营好企业,还能经营好健康和心理,松下幸之助真是人生赢家。究竟有什么秘诀,让他能有这样的成绩呢?这说起来其实还与佛教有关。本期“名人与禅修”,让禅风君和大家一起了解这个故事。

  为何寺庙义工如此不同?

  与许多企业家一样,松下幸之助曾对员工的自我激励问题感到棘手。直到他某次参观了一个寺庙的兴建之后,才找到了解决的思路。

  日本佛教源于唐代的中国佛教,因此其建筑也多为富丽堂皇,飞檐斗拱的唐式风格。这样美观大气的建筑,是什么专业的设计师与工程队来完成的吗?大多数并非如此。

  松下幸之助所见到的寺庙修建工程便是一个例子。寺庙里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椽,几乎都是由一个又一个的义工,搬搬抬抬,聚沙成塔搭建起来的。

  最让松下幸之助深感触动的是,这些义工,一个个在工作中都能保持高涨的热情与自主。他们不辞辛劳,有的甚至是家住外地,听到了这边的开工消息不远万里过来帮忙。

  漫画:松下幸之助参观寺庙建设

  这些义工自发自愿带着钱粮前来,工地上人手众多,却井然有序。无论能力大小,出力多少,这些义工都在积极主动地尽着自己的那份力,毫无怨言,和谐愉快。

  松下幸之助不禁想到了在工厂中那些领着薪酬都还满腹怨言的工人。相比之下真是判若天渊。“究竟是什么,激励着这些义工如此付出呢?”松下幸之助决定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源自信仰的自我激励

  在企业里,自我激励一向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而宗教里面,似乎已经有了一套很成熟的东西。松下幸之助是个具有高执行力的人,既然决定要向宗教取经,那就下了一番功夫,比较工厂和寺庙,最终有所感悟。

  人不仅仅拥有身体,更具有灵活的心灵。松下幸之助发现,单纯的使用劳动报酬来维系企业与这些工人的关系,只是安顿了他们的身躯,却无法给他们的心灵找到慰藉。而信仰中天然具有慰藉心灵之用。

  这就难怪他所见的工人们,大多数都总是烦躁不安,满腹牢骚。也难怪劳资纠纷总是反复发生,人事问题、思想问题频仍,导致人心惶惶了。

  既然如此,那不如仿照信仰中的办法,去思考并解决一些问题。于是松下幸之助将原本困扰他的激励问题,拆解成了三个部分:

  第一、松下事业与每个员工的相关度,即松下电器的事业能否成为每个员工的事业;

  第二、企业应该有种大家认可的幸福生活的价值观念,领导应给员工提供追求幸福生活的方法和途径,以令他们心安;

  第三、应该建立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使员工们感到自己的一切活动是崇高的和有价值的。

  而围绕着这些问题,他终于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激励方式。

  他为员工绘制了长达两百五十年的事业蓝图,为企业确定使命——把产品变得和自来水一样丰富。他让员工相信松下的事业是一种以产业报答人类的宗教信仰,使松下的员工在打造松下事业的过程中,心灵也感受崇高伟大。

  要成大事业需要懂禅理

  松下幸之助访华时登上长城

  松下幸之助在95岁接受采访时说:“像我这样才能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比比皆是,我之所以能成功,其中关键一点就是对禅的领悟。”

  松下幸之助在观察义工劳作,明确事业目标之外,还在一位日本佛教真言宗的法师那里得到了禅的启发。法师指出,他想要的东西太多,而人的时间精力根本没有那么多,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心性与健康。

  这让他开始思考,到底哪些才是自己最为重视的?为了实现最重要的,哪些需要取舍?同时,他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禅修中。每隔几个月便参加一次禅七。而这样的思考,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禅的一大奥秘,正在于放下。什么该放下,什么不该放下?这个问题需要每个人自己去探索。松下幸之助在事业的探索中,逐渐把控了生活的节奏,放下了过多的追求,身体也越来越硬朗。

  确定了目标,明确了取舍,松下幸之助放下了不需要的,更能集中精力于重要的,于是事业做成了,身心的健康也得到了保证。

  曾有日本禅学家根据松下幸之助对禅的感悟指出:“不通禅理,生活乏味;不明禅机,难成大业。”这确实是松下幸之助的写照。

  懂得拿起,懂得放下。放下自我的过多欲求,拿起心怀天下的事业理想,这正是松下幸之助在禅里面得到的受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松下幸之助       )(五明学佛网:松下幸之助       )  

 李向平教授:禅宗信仰及其实践模式——以民间禅宗为对象 

 李向平教授:信仰转形:从大师型到仪式化——永明延寿的禅净 

 龚隽教授:禅宗历史上的“方便通经” 

 沈海燕教授:“人间佛教”的实践者——论真禅法师的思想及其 

 严耀中教授:禅密二宗关系述论 

 严耀中教授:对《禅门清规》背景与影响的几点认识 

 吕有祥教授:永明延寿禅师论念佛与修禅 

 吕有祥教授:佛教使命与人间佛教的杰出践行者——真禅大师圆 

 吕有祥教授:马祖禅风述略 

 吕有祥教授:楚山绍琦禅学思想概述 

 吕有祥教授:永明延寿禅师的念佛论 

 杨笑天教授:日本禅僧中国修行体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