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谈天说地问自己之每周一经节目 |
||
|
||
列位朋友: 圣人们为了达到不生不灭;“内寂其心” 的目的,一定要做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空间(地方),抓紧时机修习“禅思” 。实现于“色受想行识” 不喜、不乐、不著;于色灭乃至识灭,进尔做到于“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乃至纯大苦聚集的解脱。 下面切看圣贤怎么说? 第64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所以者何?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已,如实观察。云何如实观察?如实观察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受、想、行、识,此识集、此识灭。 云何色集?云何受、想、行、识集?比丘:愚痴无闻凡夫不如实观察色集、色味、色患、色离故,乐彼色,赞叹爱着。于未来世色复生,受、想、行、识亦如是广说。彼色生,受、想、行、识生已,不解脱于色;不解脱于受、想、行、识。我说彼不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纯大苦聚,是名色集;受、想、行、识集。 云何色灭,受、想、行、识灭?多闻圣弟子如实观察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实知故,不乐于色;不赞叹色;不乐着色;亦不生未来色;受、想、行、识,亦如是广说。色不生;受、想、行、识不生故,于色得解脱;于受、想、行、识得解脱。我说彼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聚,是名色灭;受、想、行、识灭。是故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精勤方便,如实观察。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64经译文: 一个时期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园。某一天,世尊告诸比丘,应当经常(方便: 经常、常常、隨时隨地)修习禅思,以便清净自己的内心世界。当你的内心境界已经能够寂静下来了,再做如实观察。怎样如实观察呢?客观、真实的观察什么是色、什么是色集、什么是色的灭?以及此受,此受集,受灭?此想,此想集,想灭?此行,此行集,行灭;?此识,此识集,识灭? 什么是受、想、行、识的集呢?佛说比丘,愚痴无闻凡夫,不能够客观公正的对待、研究外在事物。对于色的集,色的味,色的患,色的离,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他们对世界上各种事物生起欢喜心,并且加以赞叹,歌颂,热爱(喜)不舍,展望未来无限憧憬。于受、想、行、识也是这样,广泛联想扩张主意。使彼色生长、扩展,深陷不出,沉醉其中。广说受生,广说想生,广说行生,广说识生已。亦如其色生者,是不会解脱束缚的。于色不能解脱;于受、想、行、识亦不能解脱;于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纯大苦聚,苦之深深,愚痴无明重重复复,就叫做色集;就叫做受、想、行、识集。 什么叫做色灭呢?什么叫做受、想、行、灭呢?多闻圣弟子能做如实观察,深刻理解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真实含义,所以于色不生喜乐,不加赞叹,不生乐著之心,亦不对未来色产生幻想;对待受、想、行、识也是这个态度。所以他们于色,于受、想、行、识能够得到解脱,我说的这个解脱是指包括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在内的所有大苦聚集的彻底解脱。所以叫做色灭,受、想、行、识灭。所以佛说比丘们,应当经常修习这样的方便禅思,以便内寂其心,以至做到精勤方便,如实观察,日久功深。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久見婆罗门,逮得般浧槃。 一切佈已过,永超世恩爱。 列位朋友:让我们沐浴在正法佛学的暖阳春风里,轻松愉快地渡过每一周,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