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印光大师:但当志心念佛以消旧业,断不可起烦躁心,怨天尤人  |                                                                                                                
  ||
| 
	     |   
  ||
     但当志心念佛以消旧业,断不可起烦躁心,怨天尤人,谓因果虚幻,佛法不灵。   须知吾人自无始以来,所作恶业,无量无边。   华严经谓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岂泛泛悠悠之修持,便可消尽也。   所以释迦弥陀两土教主,痛念众生无力断惑,特开一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法门。其宏慈大悲,虽天地父母,不能喻其恒河沙分之一。   只宜发惭愧心,发忏悔心,自可蒙佛加被,业消身安耳。   •摘自《印光法师文钞》   •增广卷一   •复邓伯诚居士书一     至诚求佛菩萨加被,彼当渐渐转变为好人   汝侄之不知努力做人,乃从小失教所致。小时失教,大了便难成器。   汝际遇如是,但当仰念汝父母,汝兄之故,勿生烦恼,认真念佛,求佛加被于彼,俾开知识,自可做好人矣。   若自己生烦恼,则于彼无益,于汝之身,并教养侄之德,皆有损矣。   汝果志诚念佛兼念观音,一心恳求加被于彼,诚之所至,金石为开,彼当渐渐转变为好人,不至长作浪子及废人耳。   宜勿分别,作己子不才想,但求佛菩萨怜悯加被,此是唯一不二之转变妙法。   •摘自《印光法师文钞》   •三编卷四   •复崔益荣居士书二     我既有佛性,可任其被烦恼盖覆,历劫不得发现乎   观所作诗,其声调意致,实不让古人。但只是诗人之诗,其衷曲愁怨,似绝未闻道者之气象。即与君题序者,皆与君同是一流人物。君既有此慧根,忍令以悲怨而消磨之乎。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既有佛性,可任其被烦恼盖覆,历劫不得发现乎。   当移此愁怨以念佛,则生入圣贤之域,没预莲池海会。倘真有宿根,当不负老僧此一呵斥也。   •摘自《印光法师文钞》   •三编卷二   •复张曙蕉居士书一     母者,即儿女之模范也   所谓母者,即儿女之模范也。倘只知其姑息之爱,任性骄惯,即天姿好者,都会学坏,况本不好者乎。此女人之责任,比男子为独深重者。   汝幸有三子一女,当为祖宗振家声,以善教儿女,为儿女积功德,以祈佛天护念也。今为三子取法名为宗道。道者,天理人情之本然,而为一切诸法之准则者也。若能宗而主之,则小而一举一动,大而明明德,止至善,悉皆由此而得。儿虽小,即以此名之,以期大时顾名思义,必冀名实相副而后已。   世乱极矣,不在家庭教育上著手,则如凭空造楼阁,决定无有成效。欲自己儿女好,须认真教一切幼年男女,令其知有圣人为人之道,并善恶因果之决定不爽,以为彼开其茅塞,令成坦道也。   祈将此意与智范说之。又宜与一切人说之。所谓一言而兴邦也。   •摘自《印光法师文钞》   •三编卷一   •复李慰农居士书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