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你是真的在修行,还是假装修行? |
||
|
||
午后的禅堂,首座和尚正在打坐,一个小和尚却躺在禅凳上睡觉,还发出呼呼的鼾声。 这时,老方丈推门走入禅堂。小和尚听见声响,微微睁眼瞟了一下,翻个身继续睡。首座和尚则目不斜视,打坐用功。 “啪!”只见老和尚举起香板,重重打下去! 香板落在首座和尚的肩头。 首座和尚大为不解,忍不住询问:“师父,我在打坐,他在睡觉,为何您不打他,却来打我?” 方丈不由分说,又是一大板子:“打的就是你!人家睡觉都在用功,你却坐在这里打妄想!” “啪!”如果这一板子打在你身上,你会作何感想呢? 修行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当我们日复一日做着修行的功课时,是否已慢慢被修行的形式所麻醉,而忘失了修行的本义? 是的,我们学了很多,会念长长的经文,会持诵复杂的梵文咒语,会双盘打坐,长期素食……我们很辛苦地做到这些,得到别人的赞叹,于是认为自己修得很到位了,我们渐渐把这些“外相”当成修行的本身而不自知,似乎只要每天完成这些“功课”,就是在精进,就又向着解脱近了一步。 殊不知,我们把修行变成了一种新的习气,诸如: 1、一边念着佛号,一边和人争辩是非; 2、一边念经打坐,一边妄想纷飞; 3、口中的道理一套一套,遇到事还是着急上火,半点亏也不肯吃; 4、本性毕露却还以“修行人”的身份去教训、数落别人...... 以为自己在“修行”,在“精进”,实质却徒有其表,内在没有任何改变。这种不入心的“修行”,究竟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真正的修行,是“历事炼心”,是持续地保持醒觉。外在的形式或功课不重要,重要的是觉知每个起心动念。 你若用心,一切嬉笑怒骂都是清净行; 若不用心,一切“修行”都是妄行! 全然地、全新地投入每一天、每一时、每一个当下的修行之中。保持精进心,而不是陷入惯性的生活模式,被其麻醉而不自知。 修行的核心是修内在的本性,修心化性,种下对的种子,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才是真修行。 别用修行麻木自己,不要被“修行”的假相所迷惑,不自欺,不欺人,老实用心! 修行只有一件事, 那就是关注你的心, 除此别无他事。 你的父母,你的伴侣, 你的孩子,你的朋友同事, 你周围的一切人, 都只是帮你修行的“角色”, 或是让你看清自己的“镜子”。 你无法要求他们改变, 首先这是非常吃力的事; 其次说明你用错了功, 在心外寻求解决之道。 假如你因失去正念而与人争执, 一旦觉知,应立即回到你的心, 观照你的情绪和念头, 念起即觉,觉之即无。 不应继续停留在外部与人争吵, 因为在错误的地方做功, 除了让烦恼更加增长之外, 对你或他人都毫无益处。 修行只有一件事, 那就是回到你的心。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是因为你的心动。 你的工作,你的事业, 你的学习,你的生活, 所有一切发生的事情, 都是帮你修行的“境界”, 让我们历境验心。 你是心随境转、妄加攀缘? 还是心无所住、如如不动? 午后的禅堂,首座和尚正在打坐,一个小和尚却躺在禅凳上睡觉,还发出呼呼的鼾声。 这时,老方丈推门走入禅堂。小和尚听见声响,微微睁眼瞟了一下,翻个身继续睡。首座和尚则目不斜视,打坐用功。 “啪!”只见老和尚举起香板,重重打下去! 香板落在首座和尚的肩头。 首座和尚大为不解,忍不住询问:“师父,我在打坐,他在睡觉,为何您不打他,却来打我?” 方丈不由分说,又是一大板子:“打的就是你!人家睡觉都在用功,你却坐在这里打妄想!” “啪!”如果这一板子打在你身上,你会作何感想呢? 修行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当我们日复一日做着修行的功课时,是否已慢慢被修行的形式所麻醉,而忘失了修行的本义? 是的,我们学了很多,会念长长的经文,会持诵复杂的梵文咒语,会双盘打坐,长期素食……我们很辛苦地做到这些,得到别人的赞叹,于是认为自己修得很到位了,我们渐渐把这些“外相”当成修行的本身而不自知,似乎只要每天完成这些“功课”,就是在精进,就又向着解脱近了一步。 殊不知,我们把修行变成了一种新的习气,诸如: 1、一边念着佛号,一边和人争辩是非; 2、一边念经打坐,一边妄想纷飞; 3、口中的道理一套一套,遇到事还是着急上火,半点亏也不肯吃; 4、本性毕露却还以“修行人”的身份去教训、数落别人...... 以为自己在“修行”,在“精进”,实质却徒有其表,内在没有任何改变。这种不入心的“修行”,究竟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真正的修行,是“历事炼心”,是持续地保持醒觉。外在的形式或功课不重要,重要的是觉知每个起心动念。 你若用心,一切嬉笑怒骂都是清净行; 若不用心,一切“修行”都是妄行! 全然地、全新地投入每一天、每一时、每一个当下的修行之中。保持精进心,而不是陷入惯性的生活模式,被其麻醉而不自知。 修行的核心是修内在的本性,修心化性,种下对的种子,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才是真修行。 别用修行麻木自己,不要被“修行”的假相所迷惑,不自欺,不欺人,老实用心! 修行只有一件事, 那就是关注你的心, 除此别无他事。 你的父母,你的伴侣, 你的孩子,你的朋友同事, 你周围的一切人, 都只是帮你修行的“角色”, 或是让你看清自己的“镜子”。 你无法要求他们改变, 首先这是非常吃力的事; 其次说明你用错了功, 在心外寻求解决之道。 假如你因失去正念而与人争执, 一旦觉知,应立即回到你的心, 观照你的情绪和念头, 念起即觉,觉之即无。 不应继续停留在外部与人争吵, 因为在错误的地方做功, 除了让烦恼更加增长之外, 对你或他人都毫无益处。 修行只有一件事, 那就是回到你的心。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是因为你的心动。 你的工作,你的事业, 你的学习,你的生活, 所有一切发生的事情, 都是帮你修行的“境界”, 让我们历境验心。 你是心随境转、妄加攀缘? 还是心无所住、如如不动? 万法皆由心现, 外面的世界没有别的, 一切的人一切的事, 发生在你生命中的所有, 都是你自心妄现的幻相, 都是你自己的心。 所以何必纠缠于幻相, 而忘失了你的心呢? 不管你周围是什么人, 都是“好”的人, 不管他们做了什么事, 都是“对”的事, 这不是自欺欺人, 而是如是的实相。 如果你认识不到这一点, 你就将为此而受苦。 修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心, 只有一个工作对象,那还是心。 若你能把心观照好,安住好, 那么一切人和一切事, 你的世界将安然静好。 自在不在心外, 解脱不是他人带来, 只在于修好你的心。 修行只有一件事,心, 解脱只有一件事,心。 不要心外求法, 不要心外用功, 时时提起觉照, 在自己的心地上用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