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画马就变马,何不来画佛! |
||
|
||
古时候有个会画马的大艺术家, 叫做赵子昂, 画马画得很有名, 因为他画马出了名, 所以亦就特别用心画。 有一次, 他想画个八骏(马)图, 在一幅图画里面, 要画八匹不同形态的骏马, 他将走的、站的、跳的、吃草的…… 各种形态都画了, 最后要画一匹在地上打滚的马, 这匹马很难画, 因为这种姿态很难看到, 若不了解马打滚的动作,画出来就不像, 为了求真, 他曾经叫人牵着马在他身边打转, 转着转着,那马就在地上打滚, 但是它的动作太快了, 倒地一滚就起来了, 看不清楚,当他提起画笔之时, 那印象又觉得模糊。 于是他就自己睡到床上, 幻想自己就是匹马, 正在地上打滚, 头部如何用劲, 四个蹄子怎么样的弯曲着力, 以及怎样转身等等…… 想着想着, 身心已是出神入化, 这时候,他太太来请他吃饭, 开门一看, 只见一匹马睡在床上, 大吃一惊, 失声叫道:"哎呀!不得了!" 赵子昂被她吵醒, 问明原因, 这才知道他刚才在床上 揣摩马打滚的动作出了神, 自己变成了马。 他本是信仰佛法的, 平时亦曾读过佛经, 略知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的道理, 而今切身领略到是心作马, 是心是马的经验, 因此决心从今以后, 不再画马,改画佛像。 这时赵子昂年纪四十岁, 所以现在各地画展, 看不到赵子昂四十岁以后画的马。 《观无量寿经》中说: "这个心念佛,这个心就是阿弥陀佛。" 因此,凡是忆佛、念佛、观佛、拜佛、画佛, 都叫做念佛。 因为我们心中念佛, 心中便显现阿弥陀佛的相好庄严, 和阿弥陀佛的功德威神。 所以说 "这个念佛的心就是阿弥陀佛。" 做为佛弟子, 怎能不孜孜不倦地致力于 这种种的念佛行持呢? 而这其中只有画佛更加令人觉得亲切, 因为如果不用尽全副精神, 就不能画出阿弥陀佛的相好庄严和慈悲神态。 朋友们会发现 每个人彩绘之后呈现出来的画面各不一样, 都很好看,特别好,好在哪呢? 它正好打破了大家的一个观念, 说我一定要画得多好才可以尝试绘画, 画得多好我们才好意思拿出来给别人看看, 不是这样的。 它给我们展示了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很丰富的, 都可以通过绘画来感受我们的心, 每个人心中都有很多美好的表达。 不用怕说画不好, 只要开始动手实践, 慢慢就发现很多乐趣, 发现我们本性当中奇妙的变化。 一些我们不为人知的, 还有我们自己都没有发现的潜能。 我们画佛是在这样一种艺术熏陶中 自然地去了解佛法, 深入了解因果, 了解五戒十善的原理, 慢慢熏陶, 在意识中建立起来的都是正面的东西, 正面的观念, 良好的道德品质, 是把我们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 充分挖掘表现出来。 画佛的一点一滴, 一触一笔都是带领我们走向解脱的道路。 我们是多么幸运可以来画佛, 通过画佛来感受我们的清净本性, 通过画佛来坚定我们 戒定慧修学道路上的信愿行。 感受觉悟者的慈悲和智慧的力量, 照亮我们的身心, 使每一个人身心和周围环境的世界 都能如是庄严美妙。 画佛给大家带来的福慧利益真是太大了。 我想每个人一生当中 都应该有这样一次最值得地尝试。 在胎教中,在病苦时, 在静坐禅修时,在美育熏陶时, 等等都可做地殊胜尝试。 甚至做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成为一种自处和觉悟的方式, 陶冶情操,不觉心如明月。 能为大家做这样殊胜的方便我很感激。 内心欢喜。 人人都能画佛,人人都能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