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阿兰若


   日期:2011/2/3 17: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阿兰若是梵语,有的经中写做阿练若,翻成中文为:闲静处、寂静处、空净处、无诤处等。

在《大智度论》中说:阿兰若即远离处,离村最近二里,能远益善。去村一拘卢舍。在《僧祗律》、《十诵律》中说:以一拘卢舍为界,按杂宝藏经卷二小注中:一拘卢舍,秦言五里(一里为一百八十丈)。秦尺一尺大约等于现在的0.23,五里即现在的四里地左右,在《四分律》中,一拘卢舍为一鼓声的距离,由于鼓的大小不等,材质不同,声音传的远近也不定。但参照《僧祗律》、《十诵律》,只要离村庄三四里地的距离,就可以称为阿兰若处了。

天台云:不作众事,名之为闲;无愦闹故,名之为静。或翻无诤,谓所居不与世诤,即离聚落五里处也。

比丘常居阿兰若,不住于外,是十二头陀行之一。《佛说十二头陀经》中佛言:阿兰若处,十方诸佛皆共赞叹,无量功德皆由此生。

所以古来的大德高僧,大都把寺院建在寂静之处,以有利修行。阿兰若也成为比丘所居住的寺院的代称。即使有的寺院建在城市,也应一心修行,不做经商旅游,为喧闹的都市存一份净土,令众生心有所依,以清净度众。

寺院是安僧办道、弘法利生之地。既不是观光旅游的场所,也不是经商盈利的地方,这些都违背佛陀的教诲。严重影响僧人的修行和寺院的清净,走向商业化和世俗化,没有阿兰若处的闲静与寂静,也不再是无诤处,纷纷扰扰,喧闹不堪,斗争倒能由此而起。

佛的戒律规定,比丘只允许在午前乞食进入村庄,在午后没有三宝事、或病的缘故就不允许再进入村庄。此是指进入村庄停留,如果心中的本意不是为了在俗人家停留,只是路过是可以的。例如僧人行脚时要经过村庄,这是戒律所开许的。

出家以后要远离俗家、旅游经商的道理很简单,出家就是离开家庭,不再受俗缘的纷扰,一心修行,勤求解脱。如果在寺院内再搞旅游经商,就又与世间无异了。

《佛话经》云:比丘在聚落,身口精进,诸佛咸忧;比丘在山林,息事安卧,诸佛皆喜。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