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菩萨为何不应住色布施


   日期:2017/3/9 12: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为什么讲忍辱,一下子又跳到布施来了呢?就是今天讲课一开始跟大家提醒的,金刚经布施、持戒、忍辱,是一贯连下来的,不像现在的文章条理化、科学化,过去的文学行云流水,看起来漫无次序,好似一个不规律的排列,但是却构成不规律的美。所以说,“菩萨不应住色布施”,就是不应著相,住色法的布施是有形的,非常著相。用白话文来讲,就是一切受物理、环境影响的东西,都要把它放掉,万缘放下,就是不住色布施。

  【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佛再三的告诉须菩提,佛法大乘菩萨道的精神,就是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有所作为,一切一切的作为,都是处处牺牲自我,成就他人;应如是布施,应万缘放下,利益他人的身心。为什么人放不下呢?因为不肯真正布施,因为众生著相。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不要著相,那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譬如我们人最著相的,是希望自己多活几年,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寿者相。但是生命留得住吗?一切诸相,即是非相。这些现象,不是你要留就能够留的;它本身留不住,本来无住,本来不可著相的。凡夫众生之所以为凡夫众生,是明明知道这个道理,尤其是学佛的人,都非常清楚,但他心中仍在想:留不住的都是他们,我大概能留得住吧!总觉得自己不同一点,比不知的不学佛还可怜。所以我经常提到我那袁老师的诗,“五蕴明明幻,诸缘处处痴”。说学佛的人,明明知道五蕴皆空,但是啊,自己到处痴迷重重。这就是因为行不到的缘故,行不到就不是修行人。修行是行,行为上的行。

  所以佛“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再进一步说,不但无我,也无人,也无众生。有些年轻人,自以为有了大乘的精神,又不肯自修,我就常常劝他们,你先求自修啊,自修好了,再来度人,你连自修都没有修好,怎么去度人呢!这也是我经常感叹自己的,本欲度众生,反被众生度。自己都没有学好,度个什么人啊!只怕你自己不成佛,不怕你没有众生度。众生愈来愈多,有的是事需要你去作的,自己修行没有基础,何必急急忙忙去度人呢?

  彻底的说,众生不要你度,个个自己会度,有些菩萨们度众生,决不是说法,反而加重众生的苦头,等他吃够了苦头,受不了,他自会回头的;这也是一个度人的法门,并不一定要教他打坐学佛。

  因为有些年轻的同学们,心心念念在学佛,而且发疯一样的想成佛,成佛干什么?要度众生;众生自己会度,不要你度!“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你要晓得佛法的理,一切众生皆是佛,你去度佛干什么?每个众生都是自性自度。所以六祖悟道以后,对他的师父讲:迷时师度,悟后自度。众生都是自性自度,在佛教早晚功课中要念到,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都是自性自度中。

  录自:《金刚经说什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布施)(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布施)  

 陈坚教授:无畏布施:“人间佛教”的虚云模式 

 高明道老师:布施 慈心 为善 离欲 

 宽运法师:何谓布施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二部 在修行的道路上 6 布施就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目录 出版说明 

 达照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九讲 正宗分——布施平等觉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七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