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一切唯心,你是什么命都是自己造的


   日期:2016/9/9 20: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

  孔子这几句话都是相对的,“死生”相对:“存亡”就是得失,成功与失败;“穷达”,“穷”就倒霉,没有钱当然属于倒霉啦!“达”就是通达,样样得意;“贫富”,有财富与贫穷;“贤与不肖”,好人与坏人;“毁誉”骂你的,恭维你的;“饥渴寒暑”等等一切,这些外界的影响都属于世事之变;这些变化的现象,也都是人生境界会遭遇到的!这些就叫做人世。在人生的道路上这些现象的变化,会随时现前。那么,这些遭遇到的人世变化,有没有主宰?是上帝给你安排的吗?还是菩萨给你安排的?还是阎王给你安排的?都不是,而是无主宰。

  那么你说自然而来吗?也不是“命之行也”,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一股力量,而使自己遭遇到的。你们研究过佛学的就知道,这个“命”,就是佛学所讲的业;善有善业,恶有恶业。“行”就是佛学所讲的,色受想行识五阴的那个“行”;“行”也就是动,这股力量永远在运行转动。这股力量并无主宰,也非自然,而是一切唯心的,唯自己心所造的。所以生命是自己造的,这股力量永远在转动,在生命存在的途程上,使你自然遭遇种种的变化。

  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

  他说这些现象,白天过了是夜里,夜里过了又是白天,所以“日夜相代乎前”,日夜交替变化摆在我们前而,“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但是我们找不到生命力量及宇宙万有变化开始的起点。白天跟夜里哪里来的呀?上帝造的吗?没有,不是上帝造的。上帝是什么人造的呢?他说“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你的智慧没办法参透这个最初的动能是怎么来的!如果你参透了这个本源呢,就叫做得道了。

  这一篇庄子所讲的故事,一般人根据后面的一篇所谓寓言,认为这些都是假托的;是不是假托呢?等讲到寓言的时候再来讨论。现在我们姑且把它当成一个假托。

  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

  我们一般人,被时间空间所限制,自己心里永远得不到解脱,得不到自在,始终被外在的环境障碍住了,因此达不到“滑和”的境界,也就达不到一个祥和、安适的境界。勉强用佛学的名词来解释,就是达不到身体的自在和心灵的解脱;因此说,“不可入于灵府”。“灵府”在《庄子》这里才出现,一般人把它解释作心。不过,不是我们心脏的心,而是讲心的体,所谓包罗万象,都是唯心所造,庄子把它称做灵府。后来道家以及道教,就用了这个名称,把所谓天人的境界,得道的境界,叫做灵府。以后又加上宗教的色彩,在道教里,把灵府描写成天堂,再有各种各样的述说。实际上,庄子借孔子口中所讲的灵府,就是心灵的意思;所谓“不可入于灵府”,就是不能升华到心灵最高解脱的境界。

  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

  这个“兑”字就是“悦”。假使一个人的修养,到达了随时随地都在和平愉悦的境界,心中没有烦恼,没有悲忧痛苦,“和豫通”,流通和豫之气,与天地相通,入于灵府的境界。“而不失于兑”,一天到晚,都是愉悦的,那就是道家修神仙长生不老的名言:“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要学神仙,没有别的方法,只生欢喜不生愁。能够随时随地保持心境在愉悦的状态,没有忧愁烦恼在心中往来,自然可以到达神仙的境界。

  《德充符》是讲道德的充实,现在由孔子的口中讲到才德,真正有道德的人,才德学三样具备。道德行为都修到充实,他的才能也是天才了,就是古人所谓的仙才。中国文化思想,认为人可以修成人仙,肉体生命永远存在,长生不老,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至于这个仙才,在中国文化里也有一句话:“此身无有神仙骨,纵遇金仙莫浪求。”如果不是神仙的材料,纵使遇到金仙也不可以乱求。“浪”就是乱的意思。当然你求也无妨,不过不会成功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