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真正的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


   日期:2016/6/30 21: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而时习之”,重点在时间的“时”,见习的“习”。首先要注意,孔子的全部著述讲过了,孔子的全部思想了解了,就知道什么叫做“学问”。普通一般的说法,“读书就是学问”,错了。学问在儒家的思想上,不是文学。这个解说在本篇里就有。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这不是我个人别出心裁的解释,我们把整部《论语》研究完了,就知道孔子讲究做人做事,如何完成做一个人。

  讲到做人,我们就想到庄子也提到过这件事,《庄子》这本书把有道的人叫“真人”。唐宋以后,对神仙、得了道的人叫“真人”。譬如现在指南宫供奉的吕纯阳叫“吕真人”。如今的人听到“真人”这个名称,就好像带有宗教色彩,相当于西方的上帝,中国的仙、佛一样。实际上过去道家所谓的“真人”,是指学问道德到了家的人。与这名词对称的叫假人,假人还是人,不过没有达到做人道德的最高标准。发挥了“人”的最高成就,在道家就称之为“真人”,孔子认为这就是学,就是学而之人。于是一个“学”字,这么多观念都被他包括了。

  那么学问从哪里来呢?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这个修养不只是在书本上念,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书本,都是我们的教育。所以孔子在下面说“观过而知仁”,我们看见人家犯了错误,自己便反省,我不要犯这个错误,这就是“学问”,“学问”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他这个研究方法,随时随地要有思想,随时随地要见习,随时随地要有体验,随时随地要能够反省,就是学问。开始做反省时也不容易,但慢慢有了进步,自有会心的兴趣,就会“不亦说乎”而高兴了。我们平日也有这个经验,比如看到朋友做一件事,我们劝他:“不可以做呀!老兄!一定出毛病。”他不听,你心里当然很难过,最后证明下来,果然你说得对,你固然替他惋惜,对于自己认识的道理,也会更进一层得到会心的微笑——“说”,不是哈哈大笑。悦者,会心的微笑,有得于心。

  上面第一点所讲的是学问的宗旨,随时注重“时”和“习”,要随时随地学习,不是我们今天来读四书就叫做学问,不念四书就不叫做学问,这不是它的本意。

  什么叫做学问?我在《论语别裁》中首先提出来,大家不要搞错了,以为知识就是学问,事实上学问并不是知识,知识最多只能算是学问中的一部分。我看大学毕业的人,硕士也好,博士也好,只是专业训练的一种学位而已,只表示已具有了某项专门知识,但并不见得就有了学问。文章写得好,只是文学好;诗作得好也只是诗好;绘画好也只是绘画艺术好,不算是学问。一字不识的人,他做人做得对,做事做得对,这就是真学问。学学问问,问问学学,如孔子在《论语》中说的:学问以人格行为为基础。所以中国几千年来的教育,古今有一共同目的,就是养成完美的人格,以人格教育为第一,这才是学问的道理。所以孟子也在这里说明,不在书读得好不好。

  年轻人或者要以这个道理,似是而非的当作借口,不去读书,说是在做学问,所以功课不好。这是强辞夺理,在学校求学的学龄中,没有好好去读书,就是做人做事没有做对,就是没有达到人格行为的标准,又怎么会是在做学问?学问没有别的,“求其放心而已矣”。每天知道修行,找回自己的心,放在平旦之气中,此心永远清明,养成永远高洁的气质,这是中国学问的精华,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学问之道”的精华。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论语别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问       知识)(五明学佛网:学问       知识)  

 仁焕法师:生命的学问 

 觉明法师:参学问答趣事二则 

 李尚全教授:真禅法师与当代中国大陆汉传佛教出版事业——以 

 李尚全教授:意识形态化、草根化和知识化——汉吴佛教文化形 

 道坚法师:破山海明的出家修学生涯之参访善知识 

 衍慈法师:佛学问与答 

 智光法师:参禅路头见闻录 第六章 密参禅师对真空、来果、 

 艾雅·凯玛:禅与自在解脱 第五章 四善知识 

 雪漠:善知识是能教会你破执的人 

 雪漠:如何鉴别真假善知识? 

 雪漠:善知识是通向觉悟的桥梁 

 雪漠:说说善知识和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