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蔡礼旭:面对事情的态度,不怕事,不惹事 |
||
|
||
我们来谈一下面对事情的态度、心态。刚刚那些是原理原则。什么态度呢?“不怕事,不惹事”。人不敢承担就是怕事,所以人要存公心,存利益天下的心,勇于去承担责任。再来,纵使面对人家的指责、不理解,他也据理力争,因为他要为大众负责、为人民负责。少数人不理解,他也能接受这些批评,“人不知而不愠”,“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甚至于为了天下的人,有生命危险他都不怕。大家要了解,明朝时候海瑞要觐见皇帝,已经把棺材买好了。然后那个谏言一去,哇,皇帝暴跳如雷,“他不想活了?”那个官员说:“他已经把棺材都买好了。”皇帝反而有点气不出来。我们看到古代忠臣犯颜直谏。范仲淹直谏好几次,那都有生命危险,被贬得很远。他当时候都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交代他的子孙在自己的墓地旁边办学教学,继续还是利益天下,但是都有想到自己可能要面对的情况。 当然我们虽不怕事,但是对事不对人。当时候宋朝有一个官员当到宰相,范仲淹画了一个百官图,那个百官图呈现太多人都是藉由宰相的裙带关系去当官,所以一看就知道这个宰相私心。宰相一看到这个奏折,就集了很多力量毁谤范仲淹,结果范仲淹被贬得很远。后来这个宰相弄权一时,你总有下来的一天,很多人就落井下石了,反而范仲淹对他没有一丝一毫的落井下石、批评他,甚至还怜悯他。范公就强调,当时候纵使是进谏百官图,也是对事情,不对任何人起对立冲突。学圣教的人“仁者无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