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真实大利在哪里?


   日期:2016/4/9 14: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佛说阿弥陀经》

  《阿弥陀经》所讲的利,到底利在什么地方?我们对此往往是无动于衷。如果真实了解这个巨大利益跟我们密切相关,那我们求往生的心、恳切念佛的心,就会“如决江河,沛然莫御”;没有达到这个程度,说明我们对于这个净土之大利还是有隔膜的。

  在此,我们有必要跟通途的教法加以比较,更能理解这个大利在什么地方。

  通途教法讲修行:首先要见道,之后才能修道,然后再证道。

  “见道”就是要开悟,在宗门要大彻大悟,在教下要大开圆解,就是认识路途,知道怎么修。开悟,可不是简单的事情,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要想开悟——就是见道都很难。

  而净土一法首先在最难的“见道”这一关,有一个巨大的转换途径,就是以阿弥陀佛的开悟,作为我们的开悟。

  《阿弥陀经》中佛告长老舍利弗的“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段话,即是释迦牟尼佛开悟的境界,是佛的知见。

  如果我们从信心下手,直接就能接纳佛的开悟境界,然后听佛的话信愿持名,一开始就能省去“见道”的悟门。如果在通途教法,不能见道,那叫盲修瞎练;然而净土法门,从信佛说的“二有”以及信愿持名下手,就是一条光明的正修的捷径。

  那么通途教法中,见道之后开始修戒定慧、六度万行种种的行门,最后一定要开发智慧,因为智慧才能杀烦恼贼,才能悟证它本有的佛性;而修净土一法,能开智慧固然好,即使不能开智慧也可以了脱。因为它是带业往生的法门,虽然没有戒定慧的能力,但是可以到阿弥陀佛的刹土去。

  再就是通途教法一定要忏悔业障,只要有业障,就会障道,他就不得其门而入。所以为什么总是有人提问:要怎样忏悔业障?怎样才能解决冤亲债主啊?通途教法是要讲这个。

  但是净土一法,是一个特殊的法门,业障很多不要紧,就好像石头放在水里一定要沉下去,但放在一条船上,就不会沉。

  我们的业障正像这块石头,放在阿弥陀佛大愿船上,就沉不下去,就可以从生死的此岸运载到解脱的彼岸,所以不要求忏悔掉业障。

  但是我们要随缘消旧业,能消多少就消多少,消不了的也没关系,有阿弥陀佛大愿船给我们做保证。

  再就是通途教法一定要断烦恼,比如见惑的八十八使、思惑的八十一品,有一分没有断,都出不了三界分段生死;但净土法门,即使一品烦恼都没断,哪怕是五逆十恶的罪人,只要信愿持名,都可以横超三界。

  为什么说净土法门是末法众生一条光明的解脱大道?就因为根器陋劣的众生虽然不具备修通途教法的能力,却因净土法门实现横超生死;让我们这些断不了烦恼,业障深重无法开悟,也开不了智慧的罪恶生死凡夫,凭靠这个法门得到了拯救。

  而它下手又特别简单,只要执持名号。

  执持名号就等于执持了十方三世一切佛的名号;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等于往生到了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

  带业往生者,一去就能够在凡圣同居土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就圆融上三种净土:生到凡圣同居土就等于生到了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与这些等觉菩萨把手同行,圆证三种不退——阿鞞跋致,能得到一生补处,很快成佛。

  这就是净土法门的真实大利。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法       大利益)(五明学佛网:佛法       大利益)  

 李向平教授:宗教信仰不等于科学——从佛法与科学的关系谈起 

 仁焕法师:佛法是无上的科学 

 仁焕法师:净土三经与念佛法门 

 觉明法师:念佛法门 

 仁焕法师:实践佛法 体验佛法 

 仁焕法师:佛法的三个层次 

 仁焕法师:佛法不渡无缘人 

 仁焕法师:信愿是用好佛法的根本 

 觉明法师:念佛法门和禅宗、密宗持咒有什么不同之处? 

 仁焕法师:佛法不渡无缘人 

 陈坚教授:大隐隐于市:天台佛法与“都市佛教” 

 仁焕法师:实践佛法的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