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传喜法师:心入光明即修行


   日期:2016/1/20 9: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记者:请问师父,您平常是怎么修行的?能不能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让我们了解一下?谢谢法师。

  师父:好!我们佛教修行着重是心——心灵的状态。永明延寿大师有一句话叫“入定则一尘不染”。归入自己心性的时候,一尘不染。我们的心是方的,是圆的,还是扁的?它到底是什么形状?有一句话叫“说是一物则不中”。 唐朝寒山大师说:“我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当回光返照的时候,心不落于相,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不为所累,此心如水,上善若水,随方就圆。所以我们修行就叫“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人、事、物,不变我们心灵的光明状态、智慧状态,叫随缘不变我们的心。不变随缘,以我们清洁、光明的心而去印悟,就像明镜去照物一样,这个是我们一种学佛的受用。

  在出定的时候,比如在面对人、事、物的时候,叫“万善并行”。什么叫善呢?利己利人的。这个利又不是一种短时的利,它是一种究竟的、长远的利。哪怕是以世间的方法,比如有时候你看到的是很通俗的方法,但是我们的目标还是引导有缘人驱入“大道”。

  我们佛教有一句话叫“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有时候人看到会说:“诶,你这个方法这么庸俗,这么通俗”,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慈悲的展现。它是要引领众生入“大道”的一种方便,他有他内在的动机。

  比如我们今天在座谈,请问这当下我们的心态祥和,我们保持着灵明的智慧,这是不是一种好的生命状态啊?我们在座的人,我们拥有这种能量场,这种纯净、祥和、向上的能量场,这同时是不是社会财富啊?用我们的笔记录下来,用我们的报纸、电视去传播,这是不是传播正能量啊?那我们今天在这里就制造了善业,这就是人生之所为啊。

  拿明镜照还有一些是不好的。有一些要为,还有一些要不为。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叫“戒恶修善”。善虽难也应当为,恶虽易也应当不为。人应当有所为和不为的这种智慧,也是我个人保持的一种状态。

  甚至我们要求自己,不是说醒的时候这样,连梦的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状态,连做梦都要保持着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甚至怎么样呢?我们这种生命越来越成熟,成熟了之后,生命超越肉体的生老病死,我们叫“了生脱死”。

  不被业力所转,我们最后成为业力的主人,驾驭它,就变成自在,叫“观自在”。于一切业力之中驾驭它而得自在,超越生死苦海,这是我们修行人要自问的。我能够这么做吗?我正在这么做吗?我能以此来引导大家这样做吗?这个就是我们的修行。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