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信愿法师:应机妙法唯在念佛 |
||
|
||
今天信愿要来向诸位报告的题目是:《应机妙法唯在念佛》。 「法无高下,应机则妙;药无贵贱,对症则良」,一切佛法都是世尊所开示,所以只要能够令众生修学得到解脱,应机则妙。 世尊在《金刚经》讲:【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一切法门既然都是如来智慧所宣讲,所以任何的法门对修学的佛弟子而言都是平等的重要。因此我们念佛的人要赞叹参禅的人、赞叹持咒的人、赞叹修诸功德的人;同样,参禅的人也要赞叹持咒的人、念佛的人、修诸功德的人;持咒的人也要赞叹念佛的人、参禅的人、修诸功德的人。如果每一个佛弟子若能够赞叹别人,与我们修不一样的法门,佛法就会兴旺。身为一个佛弟子在因地修行,当然要让每一个佛祖所讲的法门都可以兴旺,流布在永远的未来,让有缘的众生随缘修学。念佛的人站在因地要求果地,是体会这句佛号,是契应着我们这种下劣的众生,所以我们念佛。但是十方的众生,有的人根性很猛利,可以参禅开悟,当然我们来赞叹他、肯定他,所以「法无高下,应机则妙,药无贵贱,对症则良」。药若能够对症将病症治癒,这药就是好药。然处是娑婆,时是末法,机是愚恶,八万四千法门之中,堪应此处、此时、此机之妙法,唯有「弥陀本愿,称名念佛」。 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是娑婆世界,现在是末法时代,我们众生是愚恶的凡夫,当然若有佛菩萨来示现的人就另当别论。但末法的凡夫众生,确实大多数的人充满了烦恼、业障、无明,所以在世尊八万四千法门之中,堪应在娑婆世界,末法时代的下凡众生,是什么样的妙法呢?南无阿弥陀佛的本愿法门。 因为世尊在《大集法藏经》说: 【末法时代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这是《大集法藏经》经文。所以对于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要解脱生死,修什么样的法门可以成就,当然就是依可以成就的法门来修学,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要救度十方每一个众生,使十方每一个众生可以圆满解脱生死。这是法藏菩萨发愿的本意,法藏菩萨以果地的名号要令十方的众生解脱成佛。我们想要成佛的凡夫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念佛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修因,便与法藏菩萨发愿要救度众生成佛的愿心相契、相应,「当然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 祖师云:「念佛最胜最易,极善最上」,为什么念佛是最殊胜?因为这是法藏菩萨发愿要救度我们的本愿,法藏菩萨成就了四十八愿,成就了西方依正庄严,成佛了佛号叫「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十方三世诸佛如来的本师、本佛,在《无量寿经》世尊赞叹阿弥陀佛 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所以既然念佛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当然我们念佛就是最殊胜的修行。最易,在我们凡夫因地在修行什么样的法门 让我们最容易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念佛!无论大人小孩、男女老幼、上智下愚,每一个人都堪修的法门就是念佛,极善最上,这句佛号是法藏菩萨修诸六度万行圆满所成就,所以佛号功德是万善万行的总功德,所以念佛就是极善,善中之善、最极上善,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弥陀名号摄尽一切功德故最胜,因为这句佛号是法藏菩萨修诸六度万行圆满成就。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是菩萨上求下化修行的科目。所以名号是由六度万行所成就,所以名号的功德叫作万德洪名,称念万德所成就的果地的名号六个字,这就是最殊胜的修行,称名念佛不论任何根机故最易,任何众生都能够因为念佛得到阿弥陀佛的救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是最容易、最稳当的修行。 参禅对上等根性众生容易成就,但是对下等根性的众生就不容易成就;所以禅宗的教法虽然同样是如来智慧所宣讲,但是摄机不如净土的经教广大。所以法与机相应,机与法相契,这样法就是最好的法。 因为机如果依法而行而得解脱,法就是成就机最好的妙法。我们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若充满着烦恼、无明、业障,要参禅参到开悟见性,实在说有所困难,当然根性猛利的人可以当下开悟,见性成佛,然后断惑证真,一生成办。这是很了不起的人,值得我们对他的肯定、赞叹,但是这种根性猛利的众生,在末法时代的芸芸众生中是很少数,对大多数充满烦恼、无明、业障的众生而言,参禅确实是不容易成就的法门。念佛就是因为摄机弘广,所以印光大师才在《文钞》开示:【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根、中根、下根,都可以依念佛法门得到解脱。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就是无论根性猛利的人,或者是根性驽钝的人,都可以念佛成佛。所以禅宗的教法与净宗的教法同样是世尊所讲的真理,以法的立场来讲是平等,但是站在机的立场来讲,有堪修与不堪修的差别,所以机与法两方面,我们因地修学的行者要清楚明白自己是什么样根性的众生,适合修学什么样的法门,如果不清楚、不明白,修学佛法要解脱生死恐怕有所困难。 净土法门名为「易行道」,很容易修行解脱生死之道,易行道与难行道,是龙树菩萨在《易行品》的开示。圣道门的教法叫做难行道,净土门的教法叫做易行道,这是以众生起修的立场来论。若以佛陀说法的立场来论,一切法都是平等。但是众生有堪修与不堪修,当然法就有难易之别了。 「易」有二义:就是简易、容易,也就是单纯化、易行化,因为单纯、易行人人都能,每一个凡夫都可以修行的法门念佛。若必需要了解高深微妙的理论就不单纯,因为十方机类之中,有很驽钝的众生,不识字的人很多,看不懂佛陀教法的人很多。教界之中,不乏年纪很大的老菩萨,老菩萨不识字,佛陀的经教看不懂,如果要了解很高深微妙的理论,才来修学解脱,对不识字的老菩萨就很困难。净土法门之所以单纯易行,就是连不识字的老菩萨念佛都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阿弥陀佛誓言要以果地的名号救度十方的众生,并没有要求十方的众生一定要识字念佛才能往生,并没有啊! 第十八愿是法藏菩萨誓言要以名号度尽众生的慈悲愿力,第十八愿法藏菩萨发愿说: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十方的众生修什么样的因,可以使阿弥陀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誓言绝对救度呢?「乃至十念」。这是阿弥陀佛要求众生的修因,我们凡夫在因地要往生西方果地,当然要有修因才能感果啊!阿弥陀佛要求我们众生,修什么因才要救度我们呢?「乃至十念」。这是法藏菩萨的发愿,所以乃至十念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契入「乃至十念」的愿海之中。法藏菩萨并没有发愿说十方的众生一定要识字研究经教、称念名号我才要救度他,并没有这样发愿,若有这样发愿,不识字的老菩萨就不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法藏菩萨是慈悲怜悯十方每一个生死的凡夫,要救度的对象是十方众生,法藏菩萨神通、慈悲、道力,看到十方的众生之中根性千差万别,既然大家都要救度,当然十方之中有人识字、有人不识字,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若以法藏菩萨发愿要救众生的佛心来思惟,我们很容易对六字果号建立无上的信心,若必需要了解高深微妙的理论就不单纯,若必需要作复杂艰难的修行,就不容易。在第十八愿的因愿文之中,我们肯定修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之因,便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要修非常复杂艰难的行才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十方的众生之中就有很多人无法得到往生的愿望。因为十方的众生根性千差万别,要修很艰深、很困难的行,有很多人就做不到。以拜佛来说,虔诚的礼佛,只要身心健全的人当然很容易做到啊!但是对残障的人来说他就很困难,断脚断手的人你叫他如何拜佛呢?所以阿弥陀佛要救度十方每一个众生,对于每一个众生的一切,都考虑得非常的周到,要令十方每一个众生决定可以往生,一定要使每一个众生很容易修因,这样每一个众生才能够圆满被他救度。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所有一切诸善万行中最容易修行的法门。若不单纯、不容易,当然就不是人人都能,也不是净土法门,更非弥陀本愿。 善导大师所言:【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就是单纯化、易行化,这是《观经四帖疏》疏文,善导大师说: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世尊在《观经》说了定善十三观、散善三观,这两门定门与散门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名号」,佛的本愿是希望众生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所以我们因地的凡夫要如何修持《观经》的教法呢?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也就是因为专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名非常的单纯、非常的容易,使得上圣下凡,人人都能,这就是世尊说《观经》的本意。 不必要有三心的体悟,也不需要一心的工夫,这是对十方每一个众生最简单的要求。因为念佛是每一个人都有办法做到的修行,不论意念或口称,只要有心便能。若要体会到三心,三心就是十八愿所讲的至心、信乐、欲生,不一定大家有体会,每一个人的体会也不同,每一个人对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的感受不同,不是以凡夫心中的体会作往生之因,不是!因为每一个人的体会不一样,既然不一样,怎么会是往生之因呢?往生之因在念佛,因为这是法藏菩萨的本愿。 法藏菩萨本愿说: 十方众生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十念是念果地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如果众生对六字洪名的体会 是往生必要的条件,法藏菩萨的发愿一定会讲清楚、说明白,所以非是众生念佛的心情作为往生因,是众生所念的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作往生因。往生的道理我们念佛的人一定要清楚明白,清楚明白信佛就是正信、就是明信、就是智信。是能念之心使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呢?或者是所念之佛使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很值得我们净业的行者好好来探讨的一个问题喔!是我们念佛的功夫很好使我们往生 西方极乐世界的呢?或是我们所念这句佛号的愿力使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呢?我们念佛的人必须要弄清楚。如果是我们自己念佛的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念佛的功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那我们自己的本事、自己的功夫使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一定要念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喔!但是往生去到阿弥陀佛的西方佛国,是因为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绝对救度。因为我们在临命终感召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现前,是因为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 佛菩萨才现前,我们若不是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念自己的名字,看能不能够在临命终感召到佛菩萨现前?不会喔! 所以往生的道理一定要清楚明白,因为愿生极乐而专念弥陀,自有弥陀本愿力的运作。使称念者现世常得安稳利乐,临终往生极乐报土,人人都能而且功德平等。愿意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自然有阿弥陀佛本愿力的运作,使得称念的人现生当下得到安稳快乐、消灾免难、增福延寿,临终蒙受佛菩萨现前接引往生西方成就菩提。而且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到,只要有心便能,因为不论心念、口称,同样都是契入「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誓愿海中。所以我们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当然一生老实念佛,发愿求生。 净土法门本极平易直接,若人人都需要了解烦琐的宗学、或是需要体验信心的一念、或需要念到禅定心、智慧心、清净心现前,便抹杀了净土门易行疾至的胜易功能,也埋没了阿弥陀佛大悲为凡的基本原则,直将普机普缘之教,反成一机一缘之法。净土原本就很平易、很简单、很直接,若需要了解很烦琐的佛学,需要了解很多的佛法道理,那就不是普机普缘之教。因为十方众生中有很多人无法了解很多佛法的道理,众生之中有很驽钝、很下劣的人有不识字的人,有很不爱看佛经教法的人,所以阿弥陀佛要救度众生,都将众生的根性了解得非常的彻底。因为所要救的是十方每一个众生,当然每一个众生的一切,法藏菩萨要很了解才能知道众生的需求,才知道要如何决定能够救尽一切众生。如果需要体验信心的一念,十方的众生中就有很多人不堪,这就非阿弥陀佛要以名号救尽众生的本怀。很有体验的人对名号深入了解,心中很有感受的人,阿弥陀佛当然慈悲怜悯救度;但对名号没什麽体会感受的人,阿弥陀佛就不救度吗?当然慈悲平等救度啊!所以有体会、没体会是众生的心中各各感受不同,只要念佛,有体会的人阿弥陀佛救度他,没体会的人阿弥陀佛一样救度,这才是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也是六字果号要救众生的真正佛心本愿。 若念佛需要念到禅定心现前、智慧心现前、清净心现前才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十方众生中可以往生的就很少了。因为要念佛念到入禅定、开智慧、现清净心很不容易呀!像善导大师、法然上人、 印光大师、昙鸾大师这种了不起的祖师可以做到啊!但你我下劣的凡夫众生做不到啊! 阿弥陀佛如果要以名号救度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限定一定要念佛念到禅定心、智慧心、清净心现前做为往生的要件,我们何必去担心顾虑呢? 第十八愿因愿文法藏菩萨有没有发愿说十方的众生,乃至十念,念到禅定心现前、念到智慧心现前、念到清净心现前,我才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绝对的救度,法藏菩萨有这样发愿吗?没有啊!我们何必要自己障碍自己呢?有念到禅定心现前、清净心现前、智慧心现前,实在是很不了起的人,我们给他拍手鼓掌,这是很了不起的,这一定是很精进念佛的行者,肯定他、赞叹他。但是阿弥陀佛没有以念佛念到清净心、智慧心、禅定心现前作为往生必要的条件并没有,所以我们念佛的人一边念佛一边打妄想,有散乱心、有意识心、有生灭心 一样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法藏菩萨发愿说: 十方众生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既然法藏菩萨发愿说:乃至十念,「乃至」这两个字就是包括念佛用禅定心念佛、也包括念佛用意识心念佛、也包括念佛用烦恼心念佛、也包括念佛用生灭心念佛、也包括念佛用散乱心念佛,所以法藏菩萨才会在因愿文说:「乃至」这两个字呀!所以我们了解法藏菩萨发愿要用佛号救度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心,我们就可以安心念佛、虔诚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可以念到禅定心现前,喔!很好!如果不能也不用担心,这才是大慈大悲的南无阿弥陀佛绝对救度,真实的净土教法就是如此啊! 下面,如此误解曲解,自我设限,则往生者稀。致使释尊在《无量寿经》叹言:「易往而无人」。若认为念佛必须要念到禅定心、智慧心、清净心现前,才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将净土普机普缘之教 反成一机一缘之法,这样就是误解净土法门,曲解六字洪名,这样就是自我设限,往生的人就会很少了。 所以释尊才会在《无量寿经》感叹说:「易往而无人」,「易往」这两个字就是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容易。容易往生是世尊在《无量寿经》跟我们开示的,世尊的话我们难道不相信?世尊的话我们不相信,那谁的话我们才相信?我们佛弟子当然相信世尊所开示的话。 「无人」就是指很多人不知道念佛能往生、不知道念佛能往生所以不念佛,不去西方极乐世界,往生的人不多,这是世尊很感叹的话。因为自我设限就因疑生障,因障碍而退失道心,因退失道心而不能往生,这是很可惜、很遗憾的事情。所以世尊的感叹我们体会之后,更用心去了解这六字南无阿弥陀佛可以使我、使十方每一个众生往生的道理,因此好好听闻净土的教法,对念佛的人来讲是非常的重要。所以世尊在《无量寿经》鼓励我们闻法,有一首闻法过火偈: 设满世界火必过要闻法 会当成佛道广度生死流 纵然三千大千世界充满了烈火,都要经过去听闻六字洪名可以使我往生成佛的道理,因为念佛可以使我成就佛道、广度生死之流。净土门名之为「易行道」,就是易行难信的道理。既然是难信,我们才要好好听闻了解,而建立对念佛往生的信心。而舍难取易,此即是易行道之所以为易,因此但能「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信便在其中矣!了解这句佛号阿弥陀佛的本愿可以使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道理之后,而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信心就是在念佛之中。如果没听闻本愿名号可以使我们往生的道理,心便不能老实安住在六字果号一向专念弥陀佛名。 所以印光大师在《文钞》经常对我们众生的开示:【老实念佛莫换题目】,要如何老实呢?体解六字洪名阿弥陀佛的本愿,建立对名号的信心,便能一生老实安住在六字洪名之中一生念佛。 是故《观经》虽说定善散善、三福九品、信机信法等,然而最后流通之附嘱则唯取「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流通于遥远的后代。 「正因称名易故,人人都能,功德胜故,直至佛果」,就是因为念佛非常的容易,人人都能因为名号的无上功德殊胜缘故,能够使我们在因地到果地、从凡夫到成佛,所以我们念佛。 「定善散善之功德,圆摄无余,信机信法之功能,巧在其中」,这段话就是在说念佛就圆满修持《观经》的定善与散善,信机与信法也无非在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中具足。慈愍大师云: 彼佛因中立弘誓 闻名念我总迎来 不简贫穷将富贵 不简下智与高才 不简多闻持净戒 不简破戒罪根深 但使回心多念佛 能令瓦砾变成金 慈愍大师这段话的开示,就是在彰显阿弥陀佛的本愿,摄机包括十方每一个众生,不论上圣下凡、不论圣人凡夫、不论富贵贫贱、不论善人恶人、不论持戒破戒,一切众生通通都是阿弥陀佛慈悲本愿要救度的对象,所以一切众生只要念佛,便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彼佛因中立弘誓」,阿弥陀佛在因地立下弘大的誓愿,弘大的誓愿就是要救度十方每一个众生,任何人都要救度,这就是佛心、慈悲心。 「闻名念我总迎来」,就是只要听闻六字洪名,称名念佛的人通通都要平等迎接他往生到我的佛国,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弘誓大愿。 「不简贫穷将富贵」,这句就是阿弥陀佛发愿要救度的对象,不分别贫穷的人或者富贵的人。 「不简下智与高才」,这句就是阿弥陀佛的本愿要救度的对象是不分别很有智慧的人或是很愚痴的人。 「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这两句就是指阿弥陀佛的本愿要救度的对象是持戒的众生也好、破戒的众生也好,同样平等救度,无论多闻的人或是少闻的人,也同样救度,没有分别任何的对象,阿弥陀佛的心实在太慈悲了。 「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这两句,就是只要众生修因便能感果,众生修念佛之因,便能在临命终受到佛菩萨现前接引往生西方,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证悟与阿弥陀佛同样的光寿无量,显露真如本性。我们凡夫在因地,这个业报身叫做瓦砾,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证悟金刚那罗延身叫做黄金,凡夫这个业报身是污秽、是不净、是痛苦、是堕落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的佛身是清净的、是涅槃的、是快乐的、是永恒的,所以我们在因地有生死的凡夫众生,要往生西方果地开显真如念南无阿弥陀佛。 慈愍大师这段开示偈,也是在彰显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精神。所以我们凡夫在因地依阿弥陀佛发愿的愿力起修,便可以在因地修因感果,凡心与佛心相契,这就是一心。所以有心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信愿鼓励大家一生念佛,因为念佛是我们绝对可以往生的修因。当然我们照法藏菩萨的誓愿去修行,接受慈愍大师的鼓励,回心多念佛,慈愍大师叫我们多念佛。 用「多」这一字就是在鼓励我们精进用功的称念,虽然法藏菩萨誓言说:「十方众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但多念佛的人可以与法藏菩萨的愿心相应。无论念多、念少,法藏菩萨慈悲平等救度,但对念少的众生而言,是指在临终才值遇六字洪名。那我们现在是平生之机,有很多时间可以念佛,当然我们精进多念,就与法藏菩萨的愿心相契,这才是真实的净业行者。所以凡是有任何寺院道场 在举办佛七,我们就发心参加精进用功称念,契入阿弥陀佛的本愿海之中。我们念佛修因便可以将来在临终感召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现前,威神加持、令心不乱、正念往生、证悟菩提,这岂不是就是我们念佛的人要成佛的愿望吗?是! 既然是如此,听完「应机妙法唯在念佛」的道理之后,真心实践、老实念佛,便可以成就佛道。 祝福诸位:当生成就,念佛成佛。 南无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