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任凭生命如实存在,接纳你的不接纳,接纳你正在抗拒


   日期:2015/12/9 10: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无论何时,当你可以,请向内看。看看自己是否正在无意识地制造内在与外在的冲突,在你那一刻所处的外在环境 – 你所在的地方、与你在一起的人、你正在做的事情 – 与你的念头和感受之间制造冲突。你是否能感受到当你与当下所是对抗时,你是多么痛苦。

  一旦你认出这一点,你也就意识到你拥有放弃这无用的抗争,停止内在的交战状态的自由。

  每一天有多少次,如果要你将那一刻的内在实相说出口,你是否不得不说:“我不想在这里”?当你不想在此时此地 –交通堵塞、工作地点、候机厅、与你的同伴在一起 – 你有什么感觉?

  当然,你确实应该离开某些地方 – 而且有时候那也许是你的最佳选择。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离开不是可取之道。在这些情况下,那个“我不想呆在这里”的想法不但毫无用处而且是失常的。它令你和周围的人都感到不开心。

  有句老话:身在哪儿,心就在哪儿。换句话说:你就在此地。总是如此。要接受这一点真的这么难吗?

  你真的需要在头脑里为每一个感受和经历贴上标签吗?当你几乎一直处于与周围情境和人们的冲突之中时,你真的需要总是与生命建立一种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关系吗?或者这只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头脑的习惯,这习惯是可以被打破的?不需要做什么,只要允许这一刻如实存在。

  这个“不”的习性反应强化了自我。而“是”削弱了自我。你的形式的认同,这个自我,无法在臣服中生存。

  “我有太多事情要做。”是的,但是你的行为的质量如何呢?开车去上班、与客户商谈、在电脑前工作、出去跑腿、处理这些构成你的生活的无数琐事 – 在你做这些事的时候有多投入?你是在臣服地做还是心不甘情不愿?这才是决定你生命成功的所在,而不是你付出了多少努力。努力意味着压力和紧张,需要去未来的某个点,或者达成某个结果。

  你是否能够察觉到哪怕是最轻微的对你正在做的事情的抵抗?这是对生命的否定,如此一来,一个真正的成功的结果是不可能发生的。

  如果你可以在内在觉察到这一点,你是否能够放下这抵抗,全然投入你所做的事情呢?

  “一次只做一件事。”一位禅师曾经这样定义禅的精髓。

  一次只做一件事意味着全身心投入你所做的,全神贯注。这就是臣服的行动 – 被赋予了力量的行动。

  你对当下所是的接纳将你带入内在的一个更深的层面,同时,你的自我感觉不再依赖头脑对于“好”与“坏”的判断。

  当你对生命的“如是”说“是”的时候,当你接纳此时此刻的本来面目,你可以在内在感受到一种巨大的空间感,和深深的祥和。

  在表面上,你也许仍然会在天晴的时候感到快乐,在下雨的时候不那么快乐;你也许在获得一百万美金的时候感到快乐,在失去所有财产的时候感到不快乐。但是,这些快乐或不快乐不再会进入你的深处。它们都只是你的本体表面的小波浪。无论外在是怎样的情形,你的内在如背景一般的祥和都能保持不被打扰。

  这个对当下所是的“是”揭开了你内在一个更深的向度,它既不依赖于外在情境,也不依赖于那个充满不断波动的念头与情绪的内在情境。

  所有经验都是短暂易逝的,这个世界无法给你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当你意识到这一点时,臣服就变得容易多了。然后你继续与人交往,参与各种体验和活动,但不再有小我的贪婪与恐惧。这就是说,你不再要求一个情境、一个人、一个地方,或者一件事应该满足你或者取悦你。生命不断流动和不完美的本性被如实接纳。

  而奇迹就是,当你不再在事实之上加注不切实际的要求,每个情境、每个人、每个地方,或者每一件事都开始变得令人满意,而且更加和谐,更加宁静。

  当你完全接纳此时此刻,当你不再与当下所是争辩,强迫性的思考慢慢减弱,逐渐被一种警觉的宁静所替代。你完全清醒,然而头脑不再以任何方式给当下贴标签。这内在不抗拒的状态将你带入无限的意识之中,它比人类的头脑要伟大得多。接着,这广大的智性就可以通过你表达它自己,而且同时在内在与外在支持你。这就是为什么,藉着放下内在的抗拒,你总是会发现周围的环境变得更好了。

  我是不是在说:“享受此时此刻。要快乐?”

  允许当下的“如是”存在。这就足够了。

  臣服是指对当下时刻臣服,而不是对一个你为了诠释这一刻所杜撰的故事,然后你还试图说服自己相信这故事。

  比如,你也许有了残疾,再也不能行走。情况就是这样。

  也许你的头脑正在杜撰一个故事:“我的生命走到这步田地。我在轮椅上了结了此生。生命待我如此残忍不公。我命不该此。”

  你是否能够接纳此时此刻的实相,而不将它与头脑围绕这实相编造的故事混为一谈?

  当你不再问:“为什么这种事会发生在我身上?”,臣服才会真的来临。

  即使是在看上去最难以接受,最痛苦的情形里,也隐藏着一个更深的善,在每一个灾难之中都包含着恩典的种子。

  纵观历史,曾经有一些男人或女人,在面临巨大的损失、疾病、牢狱、或突如其来的死亡时,接纳了那个看起来无法接纳的,从而发现“那超越一切理解的宁静”。

  接纳那个无法接纳的是这世上的恩典的最大来源。

  有些时候所有的回答和解释都不起作用。生命变得难以理解。或者有位身处痛苦之中的人来找你寻求帮助,而你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当你完全接纳自己不知道,你放弃使用有限的思考的头脑来苦苦寻找答案,正是在这个时候,一个更伟大的智性能够通过你运作。即使是思维也能从中获益,因为这伟大智性可以流入思维,启发思维。

  有时臣服意味着放弃总是试图理解的努力,变得对不知道感到舒服自在。

  你是否认识某个人,他生命中的主要功能仿佛就是使他们自己和别人感到痛苦,到处散布不快乐?原谅他们吧,因为他们同样也是人类觉醒过程的一部分。他们扮演的角色代表着小我意识的噩梦的加剧,代表着不臣服的状态的加剧。这一切之中没有什么与个人有关。这不是他们的本来面目。

  臣服可以说是内在转变,从抗拒到接纳,从“不”到“是”。当你臣服,你的自我感觉发生了转变,从对一个反应或是头脑的评判的认同,转变为成为这反应或评判的周围的空间。这是从对外在形式 – 思维或情绪 – 的认同,转变为意识到你自己作为一个无形的 – 广大的觉知 – 的存在。

  无论你完全接纳的是什么,它都将带你进入宁静,包括接纳你的不接纳,接纳你正在抗拒。

  任凭生命如实存在。顺其自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接纳       抗拒)(五明学佛网:接纳       抗拒)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8章 在觉察中演出 找出 

 雪漠:无常无法抗拒,但它并不可怕 

 只有接纳自己,才能更好的修行 

 接纳才是改变的开始 

 慧律法师:我​慢就是不能虚心接纳别人的意见 

 刘素云:顺逆、善恶都要平等地接纳 

 佛门映像:《释迦牟尼佛广传》六.精进品72.桑嘎拉顽强抗 

 与人沟通,从心沟通,学习接纳与诚恳 

 学诚法门:用接纳化解争辩 感恩理解和接纳 

 邪YIN“折、削、损、斩”阴德和福报,种种恶果皆是业力驱 

 打开心窗,接纳别人 

 人间天:如何在生活中练习看破放下,从而接纳包容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