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由“醫”说养生——于生日探究生之道》的修改版 |
||
|
||
今天(2015.11.28)对这篇博文又作进一步的修改,恭请阅评! 由“医”说养生 —— 于生日探究生之道 现在的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健康长寿,但如何兑现呢?由此电视书刊已众说纷纭。我也想从繁体医字结构谈点养生的看法。 医字的繁体“医”可分解为“匚”(fang)、“矢”、“几”、“又”、“酉”。“酉”《白虎通·五行》中说:酉者,老也,如酉黍(成熟的禾谷)。“又”的甲骨文“ 与手抓“ 繁写医字的起笔是“匚”,《说文》解释为“受物之器”;“矢”其中一个意思是屎。毛主席的七律诗《送瘟神》“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中的“矢”就与“屎”相同。如果将“匚”和“矢”放在一起理解,“医”即是内有粪便的肠胃。“殳”的甲骨文 “殳”在“医”字左上角,左代表肝,即将人吃进肠胃的五谷菜肉消化吸收变成精微物质贮存在肝里。“医”在“医”字右上角,右代表肺,肺与大肠相表里,即将肺里的二氧化碳等废气和肠胃里的粪便等废物都排泄出去。“酉”在“医”字,还指时间,酉时即晚上的五至七点钟。酉时鸡已停止进食并已进窝睡觉;人也可效法之。记得生活困难时期的农村冬天两顿饭,孩子们喊饿时,大人就会说:“睡吧!床是一盘磨,躺下不渴也不饿。”依据“九宫八卦虚位说”理论,酉时正是排便之时。即使现在生活好了,酉时少食或不食(和尚是过午不食),并排空大小便,才好轻轻松松的上床睡觉,这样有规律地生活,就不会上火得病。据说宋庆龄生前就是严格按这个规律做的,所以使之高寿。 古话说“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说的就是用人参滋补,即便补死了,也无人怪罪人参;大黄把堆积在肚子里的残渣余孽、痰浊淤血给泻出来,救了人的命,也无人会感谢大黄,因为大黄让人拉了肚子。实际补不见得都好,该补则补,该泻则泻。在大鱼大肉、营养过剩的当今,少进点,多出点,也许更好。有时吃人参,吃冬虫夏草还不如好好地睡个觉,好好地吃点五谷杂粮更好。五谷杂粮是种子,是植物的精,是最好的补品,补充人的精气,精气化成人体所需的精髓,使人健康地活下去。 “医”字由“殹”和“酉”字组成。“酉”,《说文》曰:酉者,酒也(金文酉“ 但是酒和任何药物一样不可过量,酗酒醉酒反而能伤身。 “酉”在十二生肖中为鸡。鸡给人很多养生的启迪。首先,鸡习惯于早睡早起。常言说早睡早起身体好,人也应效法此习性。其次,小鸡经常吃些石子,而且能够完全消化,这种功能是小鸡久而久之演化而成的。人也应学小鸡适当的吃点粗粮以健脾胃,使营养均衡,更有利于养生与延寿。再者,俗语说“猪往前拱,鸡往后刨”,“小鸡不撒尿,各有各的道”等。人要也应从中悟出养生之道:一定要寻求并坚守适合自己的,不论是锻炼、饮食、卫生,还是寻求药方等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切不可人云亦云,跟潮流,学他人。药无所谓好坏,适合自己病症的就是好的。凡聪明人都善于聆听与观察,善于分析与总结,并善于从经历中摒除不适合自己的,彻悟出真正适合自己的。 《韩诗外传》说“鸡有五德”:其一曰“见食相唿,仁也。”自古相传“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如当今社会为财而死者比比皆是。唯有鸡“见食相唿”,唿朋邀友,分享食物,乐此不彼,绝不强抢豪夺,为食而亡,此真乃大仁也。孔子曰“知者乐,仁者寿。”明朝吕坤《呻吟语》说:“仁者寿,生理完也。”即“仁者”在形、神诸方面都完全具备了利于他人和自己生命延续的积极因素。“仁者寿”在儒家养生思想中有着最为集中的体现。这是由于儒家特别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在养生中的作用,尤其主张个人养德的主动性,来达到道德自我完善的境界,并认为这是人们得以健康长寿的基本要素。仁者寿的塬因,儒家有“天佑说”、“情志说”等,以后者的看法较为科学。现代身心医学理论认为,人是大脑皮层统率的完善生物体,因此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道德感是人的社会性的高级情感,自我道德感的满足,能缓解各方面的情感矛盾,能减少心理冲突,并能通过大脑皮层给生理机制带来良性影响,从而有益于健康与长寿。 “医”在五行中属土,土主生,能生发。在我生日的今天,虽然没有酒(酉),没有肉(殳),而且学僧过午不食,清理肠胃(医),更没有生日蛋糕和家人、好友的祝福。但是能于此探究养生生存之道,并有如此一番自我感悟,作为自我欣赏抑或与博友分享,也算另有一番纪念意义;而且是养生的更深一层次的探究:无人祝寿,求得一种清静。《黄帝内经》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正是治疗当代人心灵疾病所需要的。无酒无肉乃至无食,也是当代人生活好了以后所需要的。如药王孙思邈说:“夜饱损一日之寿,夜醉损一月之寿。” 要想健康长寿,就要听医生的,并从繁写医字中悟出更多更深层次的道理。我只是抛砖引玉,并只是牵强附会的说些现象,有不妥处,请斧正。 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