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蔡礼旭:所有的烦恼根源都在没把自我放下 |
||
|
||
我们看夫子不断的领纳圣贤的教诲,去深入经藏,去学习,去解行相应,进而尽自己的力量去劝导别人。“何有于我哉!”他所有的身心都在提升自己、都在利益别人,完全致力于行道,把自己都给忘了,没有为自己想。所以孔子说“发愤忘食”,全心全意自行化他,“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他忘了自己的年龄,也不知道自己几岁了。人能够提升自己、利益别人到忘了自己,这个境界不简单。 而我们很冷静的看,所有的烦恼根源都在没把自我放下,烦恼在哪?我贪,贪不到就烦恼忧愁;我瞋,生气了;我痴,愚痴没有理智,意气用事;我慢,人一傲慢起来了,瞧不起人,看这个不顺眼、那个不顺眼;我疑,疑心一起,人就不自在了,人就疑神疑鬼。所以能专心致志到把给自己放下,那是最快乐的事情。其实我们很冷静去观照自己的念头,只要不高兴就是自我上来。所以《了凡四训》说,一个人修学要把病根找到,就像那个毒树要从根把它砍掉,“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你把那个毒树的根直接砍掉,一劳永逸,还是你说这个是毒树,“来,先摘一片叶子,再摘两片叶子”,我们摘的速度还抵不过它长的速度。所以烦恼的根就在自私、就在自我,你能把这个放下,就能把烦恼给根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