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广钦老和尚:世事无常  |                                                                                                                
  ||
| 
	     |   
  ||
     ※※※ 一九七三年   徒:有一禅师教我坐禅,否则早就没命了。(我未打坐前,健康情形极差。)   师:不能这么说,这是“缘”。   ※※※ 一九七三年八月二十九日   徒:师父!我要皈依。   师:你不是早皈依过了?(注:可能指前生多世。)   徒:没有。   徒:(皈依毕,徒恐有所限制)师父!有……(什么限制?)   师:无条件!无条件!吃早斋就好啦!   ※※※ 一九七三年,有一日本女信徒,来承天寺拜见师父,她说:进入山中,听到清脆的钟声,十分感动,认为是佛菩萨感应加被。   师:因为山中寺庙钟声的回应。(破执)   ※※※ 某年   徒:有善知识,言行不一,可亲近否?(师以手指心)   尼师:善知识在你心中。   徒:……(默然。我以为,由我内心去判断。)   师: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徒:我将来弘扬佛法,在何方较好?   师:随你。(我以为,不拘何方,我均适合。)(注:开示不执着方位、方向,一切自在。)   ※※※ 一九七七年七月三十日,徒拜见师,时师禁语,忽开口。   师:好否?   徒:不好。   师:怎么不好?   徒:母亲去世。(高龄老母,享寿七十六岁。)   师:好!   徒:……(后来,我佛缘大开,精进学佛。)   (注:世法言不好,出世法言好,所谓好者,乃指笔者学佛而母得以离苦,同时深深体会到世事无常。)   ※※※ 八月十日,徒拜见师。   师:今日来做啥?   徒:七月超度法会,来为母亲超度。   师:那么,你呢?   徒:(愕然)……   师笑:嘻!嘻!嘻……   尼师:师父说,你为你母亲超度,那你自己呢?   徒:我自己度自己(师笑)   ※※※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二日,徒带家父见师,父亲仅拱手为礼。徒请父亲供养,以种福田。   家父:多少?   徒:随便。   家父:(伸出两个手指)二十元?   徒:再多一点。   家父:最多五十,再多不出。(徒自家父手中接过五十元,以供养师)   师:免啦!(师知家父心不能舍,不收)   徒:师父慈悲,请让他老人家种一点福田。(师乃收下。可见师慈悲)   (家父离禅房)   师:业重!业重!   (家父于谒见老和尚后四十天去世。)   ※※※ 一九八0年农历七月,承天寺办超度法会。   女徒:师父!七月超度,要烧多少往生钱给先人?   师:烧那些有什么用!   女徒:烧往生钱,父母先人才能享用。   师:烧那些没有用!   (注:师开示以破执着,烧往生钱与见性、了生死无关。)   ※※※ 一九八一年   徒:师父,承天寺每年办超度法会,怎么没有订出每一牌位要多少钱?   师:定了价钱,那些没钱的不就无法超度了吗?(注:师慈悲,贫富平等观。)   徒:放焰口是什么?   师:我没有学。   ※※※ 一九八三年三月二十日,徒偕友人去见师。   师面向友人说:孩子有的是来还债,有的是来讨债的。(友人感触良多,因为他曾经家庭变故,妻离子散,子随其母而不认其父。)   (友供养师,师收。我供养师,师知我有困难,不收。我执意呈上,乃收。)   师:真不好意思!   ※※※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梦见我在某一寺庙走廊的大柱上(今详回忆,似是妙通寺大殿右廊之大柱),挂起广钦师父之幢幡,然后对之礼拜,后与人同桌吃饭,皆素不相识。因此关心师之健康,三日后,去妙通寺见师,将此梦禀告。   师:像可拜,纸不可拜。(徒拜谢师之开示,起身,师指妙通寺大雄宝殿)去四面看看。(注:妙者,不可说;通者,四通八达;四面看看,到处都可通达大雄宝殿--佛之境地。)   ※※※ 一九八五年十月十八日见师时师亦指妙通寺大殿。   师云:去四面看看。   (注:再开示如前)   ※※※ 一九八六年二月十五日,我梦见有人说广钦老和尚出国。二月十三日,师涅槃。   (注:事先梦中示感,机兆于先。)   在去年妙通寺水陆法会时,我曾预感到老和尚再住世不久,曾默求菩萨多住一些时日,以广度众生,并在涅槃之前,令我得见一面。当我于年初七得知,菩萨于年初五入涅槃,年初八赶往妙通寺,仍见到圣体最后一面,次日封起,再也见不到。唯一留下的是“无来也无去,没有什么事”。   广钦菩萨住世时,总是教人老实念佛。然而他也是禅宗的一代祖师,徒凡有所问,均即开口,不假思索,犹如光照明镜,随即反射而出。本文中师之问答,全是如此反射出来的。师每出语,都富禅机,可是我根器浅薄,非得一再指点,不能领悟,也可见师父慈悲,诲人不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