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25】 |
||
|
||
241、为什么说末世众生唯恃信愿,仗佛慈力方能了生脱死? 末世众生,障深慧浅,修余法门,了生脱死,诚为甚难希有之事。唯恃信愿,皆可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来大慈普度,一物不遗。 末世众生,业障深厚,善根浅薄,心智狭劣,寿命短促。虽以知识希少,魔外纵横。修余法门,欲于现生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诚为甚难希有之事。唯净土一法,专仗佛力,以故不论断证,唯恃信愿,信愿若具,虽罪大恶极,将堕阿鼻地狱之流,尚可以仗十念之力,径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来大慈普度,一物不遗,唯此一法,最为周挚。(《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989页 净土释疑序) 242、如何理解净土法门唯信为本? 净土法门,乃即生了生死之无上直捷圆顿法门,若具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无一人不得生者。我人虽根器下劣,如以印祖开示生信发愿,且常随动随静,将一句弥陀当做本命元辰,往生绝对有分。 汝心高如天,志劣如地,口虽云依光所说,实则全依自己偏见。净土法门,唯信为本。信得极,五逆十恶皆能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断惑者,皆无其分。汝既不能通宗通教断惑证真,仗自力以了生死,又不信佛力不可思议,自性功德不可思议,若具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无一人不得生者。净土法门,乃即生了生死之无上直捷圆顿法门。于此法门方向尚未知,便以好高务胜之狂妄心,去研究《起信论》。《起信论》实为学佛之纲要,然于劣根,及初机人,亦难得益。即研得《起信论》通彻无疑,其用功尚须依念佛求生,方为稳当。况法相、禅、教之精微奥妙高深而不可企及乎哉?汝心如此其高,乃不知分量之高。其志又谓“根性劣弱,何望生西,但能不堕恶道,此堪自慰。”不知不生西方,将来必堕恶道。此系违背佛教,及与光说,何可云始终奉行教诲、一心持念弥陀乎哉?今以汝之身,膺人之职业,又非上等资格,其所立之心与志,真令人可叹可笑。汝且息彼做大通家之狂妄心,专心研究净土法门中书,《文钞》与高邵麟、徐女士书中备说。随所开示,依之生信发愿,不以自己根器下劣,高推往生于度外。且常随动随静,将一句弥陀,当做本命元辰,其居心行事,须要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宗旨合。(《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319页 复周智茂居士书) 243、“万修万人去”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指对净土法门信愿具足者言也。 欲生西方,最初须有真信切愿。若无真信切愿,纵有修行,不能与佛感应道交,只得人天福报,及作未来得度之因而已。若信愿具足,则万不漏一。永明所谓“万修万人去”者,指信愿具足者言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94页 与陈锡周居士书) 244、为什么有真信切愿者个个都能够往生? 此之一法,乃完全是仗佛慈力加被接引耳,不是靠自力。故只要生信发愿,个个都能够往生。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通通皆须做到业尽情空,方可了生脱死,其难也难如登天。现在全世界,恐亦难有几个做得到的人。若志诚恳切念佛,求生西方,无论什么人,都好往生西方,了生脱死。唯有不生信、不发愿者,不能生。若有真信切愿,无一不生者。此之一法,乃完全是仗佛慈力加被接引耳。譬如坐火轮船过海,是仗船力,不是自家的本事。汝父女二人,当依我语,则可不虚此生此遇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140页 致戚友卿先生书) 245、念佛人多,往生者少的原因是什么? 信愿不真切,口说往生,心恋尘境。悠悠泛泛,希图来世富贵。平时不教眷属念佛,及至临终,不唯不助念,反为瞎张罗,破坏正念。哀哉! 世之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者,一以不依佛教,口说往生,心恋尘境。一以不教眷属念佛,并不预说助念之利益,及瞎张罗,预先抺澡、换衣、问事、哭泣等祸害。及至临终,眷属不唯不助念,反为破坏正念,功败垂成,事依俗见,令亡人沉生死苦海。可不哀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194页 复独山杨慧芳居士书一) 汝所说往生者少,实由信愿不真切之所致。信愿若真切,即临终始念,亦有得生之理。若悠悠泛泛,心中尚在做来生福报之梦,何能得生?此病根也,不可不知。(《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九第1285页 复李少垣居士书一) 顾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只以念佛之人,无深信切愿,但求福报,希图来世富贵。不知希图来世富贵,譬如仰天射箭,力尽则还,非但无益,且有损也。即如今世念佛,感人天福报,有福报而无正智。以有福报故,则有势位富贵。以无正智故,则愚痴而不信因果。夫以不信因果之人,处势位富贵之地,如虎附翼,益增其恶。故福报愈大,造孽愈多。既造恶业,应受恶报。此所谓三世怨也。故念佛者,断不可存福报之心,当以猛利直前,往生西方,为了生脱死之妙法。(《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677页 净土法门说要) 246、念佛为什么宜念六字名号? 佛经中凡有称佛名处,无不皆有南无,故念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将毕则念四字。若始终不念南无,便为慢易。 念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将毕则念四字。始终念四字,颇不宜。以南无二字,即皈依、恭敬、顶礼、度我等义,人每图快图多,故多有念四字者。常闻有人主张专修之益,只令人念四字,发愿礼佛,皆云不必,则完全一门外汉,只知自己做功夫,不知求佛慈悲力。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彼只在行上讲究,而行又去却礼拜,其行便难十分恳切,久则涉于悠忽浮泛。祈依《文钞》,勿依彼说。彼系自任己见,不依净土宗旨者。(《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五第444页 复陈飞青居士书四) 念佛宜念六字,四字亦可。如初念则六字,念至半,或将止,则念四字。若始终不念南无,便为慢易。佛经中凡有称佛名处,无不皆有南无,何得自立章程。(此条系答代俞觉鲜居士之问)(《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七第837页 复卓智立居士书四) 247、为什么信愿门中尤宜致力? 信愿门中,尤宜致力,庶可决定深得念佛之实益。若效他宗,专以功夫为事,弃信愿而不讲,其失大矣。 所言作事亦不忘念佛,此系念心纯熟之相,何可名昏沉,归于无记?然亦非无念而念,但系无念而念之气分。若即认此为无念而念,则有类于钻木见烟,而谓得火,即便息钻,火便无由可得矣。汝之工夫颇好,到此境界,亦不容易。然须专精用功,且莫学今之好高务胜、见异思迁者,则将来之益,自可有不思议处。然此是行门中事,信愿门中,尤宜致力,庶可决定深得念佛之实益。若效他宗,专以功夫为事,弃信愿而不讲,便成仗自力之法门,其失大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第1462页复李觐丹居士书六) 248、为什么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 以不愿生故,故难仗佛力往生。 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既云善恶俱时顿现,且无论阿弥陀佛四字不现者,不得往生。即现,亦不得往生。何以故?以不愿生故,以不求佛,因不得蒙佛接引故。《华严经》云,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古德云,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今善恶皆现,由无信愿,便不能奈何恶业何矣。须知仗自力,则恶业有一丝毫,便不能出离生死,况多乎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37页 复濮大凡居士书) 249、如何理解不以信愿为事,而只求念至一心,会断后世人往生净土之善根? 念至一心,仍属自力,举世少有一二。末世众生之了生死者,不可得而见之矣。故不得以此为训,断佛慧命,疑误众生。 又无信愿,念至一心,无量无边之中,或可有一二往生。决不可以此为训,以断天下后世一切人往生净土之慧根。何以故?以能仗自力,念至业尽情空,证无生忍者,举世少有一二。倘人各依此行持,置信愿而不从事,则芸芸众生,永居苦海,无由出离,皆此一言为之作俑也。而其人犹洋洋得意,以为吾言甚高。而不知其为断佛慧命,疑误众生之狂言也。哀哉!(世间善业,不出轮回。若对信愿具足之往生净业,则彼善业,仍属恶业。)净土一法,须另具一只眼,不得以常途教义相例。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众生之了生死者,不可得而见之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37页 复濮大凡居士书) 250、念佛念到极处亦能开悟。纵悟到极处,若无信愿,则断难往生。为什么? 净土宗要,唯信愿行三法而已。若置信愿于度外,纵悟到极处,也断难往生。以故蕅益大师恐人受病,令其直念也。 入道多门,唯净土最为第一。净土宗要,唯信愿行三法而已。莲池之令人参者(即参念佛是谁),以当时宗门甚盛,不如是,或恐人以为异宗,而不肯修,又亦欲引宗门中悉修念佛三昧也。蕅益之不须参究者,以念佛一法不以开悟为事,若求开悟,或置信愿于度外,而念到极处,亦能开悟,不悟亦无所碍。纵悟到极处,若无信愿,则断难往生。以故大师恐人受病,令其直念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三第79页 复金慧畅居士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