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当今国人为什么这么现实?


   日期:2015/6/4 8: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社会的日益商业化伴随着忠诚以及信仰的沦丧。曾经令人反感的“伦理说教”没有了,但就连“伦理”本身也没有了。我们整日为生计奔波拼命,已无余心、余力去同情别人,但我们更恐惧别人对自己失败后毫不宽容的指责和鄙视。

  2013年12月,媒体报道,法国市场调查公司益普索(Ipsos)针对全球20个国家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用财产来衡量成功方面,中国受访者名列榜首,认同这一观念的人数比例高达71%,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同时,有68%的中国受访者也认同“我感到取得成功和赚钱的压力很大”这个说法。媒体惊呼:“当今的中国人太现实了!”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现实?那是因为:第一,在中国生活压力太大,如果你不向上拼,如果你只是一名普通人,你连一般的尊严与舒适的生活需求都难以满足;第二,因为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等级观念就是“金钱至上”,而“经济成功”被视为一个人人生最大的成功。如果你在人生的其他方面都很成功,而偏偏在经济上是一个失败者,那么你毫无疑问就是个失败者,并且,你将难以抵挡这样的拷问:“既然你在其他方面都很成功,又怎么会在经济方面失败呢?”

  如果你是穷人,你会时刻感受到周围人们无形的责备,即使他们并没有说什么;即使他们与你擦肩而过,看都没有看过你一眼。对,问题就在这儿:你在这个世界上,根本不会受到别人的关注!在以前,以体力劳动来追求成功获得社会的认同,现在却完全颠倒过来了,一个“只会出苦力”的人不仅只能获取微薄的收入,而且还要受到人们广泛的嘲笑,不会有人去关注他们内在的人格,他们要想得到同情也分外困难。

  在这样的时代,有一份体面工作对提升你的自尊心的重要程度,仅次于你已经富有得不用工作了。为了保住饭碗和赚取更高的收入,我们每个人都难免要“忍辱负重”,与其说我们向某个掌握我们命运的人物或组织低头,不如说,我们是在向既定的社会体面原则低头。君不见:自从有了微信,人们就变得酷爱用手机拍摄自己到达的高档场所、买到的高档商品、见过的“高档”名人,并且迫不及待地通过微信展示给熟人和朋友圈……与其说它们为自己带来了快乐,不如说它们为自己带来了尊严。很少有人以展示自己的俭朴生活为荣,即使他有这个念头,也会缺乏足够的勇气,用句俗语来表达,叫“丢不起这人呀”!

  社会的日益商业化伴随着忠诚以及信仰的沦丧。曾经令人反感的“伦理说教”没有了,但就连“伦理”本身也没有了。我们整日为生计奔波拼命,已无余心、余力去同情别人,但我们更恐惧别人对自己失败后毫不宽容的指责和鄙视—你的事业失败之可怕后果,并非是物质生活难以延续下去,很大程度上在于会被人“戳脊梁骨”;而你乞怜他人同情的心情之迫切,与他人对你表面虚与委蛇、实则幸灾乐祸的程度往往是成正比的。

  那些人类历史上的伟人、那些艺术作品中光芒四射的悲剧主角,他们即使失败了,仍会得到我们的敬仰和爱戴。然而,当我们把谦卑、同情的眼光从他们的背影转移到现实之中,立刻就会换上一副漠然的表情,对周围的失败者予以毫不宽容的品头论足,贬斥挖苦,尤其是当他是以一种我们并不认同的观念和方式犯下错误或遭致挫折时,我们的嘴里就只剩下了冷嘲热讽。

  我们都被现代商业文明绑架了,而没有谁敢于挣脱—没有任何人强迫你这样做,你这么忍受嫉妒、渴望和痛苦的煎熬,全属“愿者上钩”。社会要求我们冷静、和谐,于是我们神情恍惚,强掩焦虑,竭力做出“正常”甚至“幸福”的样子,而内心却更加压抑和焦虑不堪。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当今国人       现实)(五明学佛网:当今国人       现实)  

 严耀中教授:佛教的现实关怀与僧侣使命 

 刘元春教授:针贬时弊 除恶兴善——佛教法眼宗现实批判精神 

 肖永明居士:试论太虚法师“真现实”思想的现代意义 

 吕建福教授:关注现实的佛学研究——评楼宇烈《中国佛教与人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关於「四相」之09:现实社会中的人 

 雪漠:如何解决信仰与现实的矛盾? 

 雪漠:信仰与现实本无冲突 

 刘元春教授:延寿“一心为宗”的现实意蕴 

 金易明教授:近代汉传“居士佛教”现实成因分析 

 妙心法师:四阿含的现实意义 

 妙心法师:论“化仪四教”中渐教的现实意义 

 觉真法师:现实生活需要佛教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