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不让你的孩子成名的太早 |
||
|
||
有孩子后,父母都喜欢培养孩子成就。当然也有私心的想法。甚至有的人,孩子不会读书,买都要给他买进去好的学校。这里面的问题,可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要有一种正确的观念,上天给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会多给一分,也不会少给一分。有的人读书高一些,福报就小一些。有的人一生有大起,一定有大落。像邓小平,毛泽东,都是大起大落的人。如果不大起,他就平平稳稳,什么都平稳。 有的人大富大贵,却也是大辛苦,像城市里的人,看尽人间繁华。但有的人,平平淡淡,像山里人,他不富贵,却也少辛苦,甚至命也活得长一些。从这一点看,上天给人的,确实是很公平的。每个人在风光的背后,都有他的辛酸和艰苦。所以,正有多高,反就有多低下,就是上天给人的平稳规律。 教育孩子,从小不要太去夸。一个人受的荣誉和毁谤都是平等的。他还小,现在还没有为社会做贡献,就得到这么大的荣誉。那一辈子的荣誉就给用完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从小受到挫折,长大后挫折就少一些。小孩子心智还不成熟,面对成功时,就会沾沾自喜,而害怕失败。这样子的心智,会让他脆弱。 而且他不会读书,你一定要买进去,花几十万买进去,甚至送到国外去。你想看,花的是父母的钱,损的是孩子自己的福报。天道还有一点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是花自己的福报。所以你用的是别人的钱,浪费的也是自己的福报。孩子福报越来越小时,他以后进入社会就很苦了。 当我们受到别人的称赞时,千万不要居功,好像都是我的功劳,我最大。居功的人,就是损福报。想要事业做得宽广,一定要谦卑时。我们都说,荣耀归于三宝,功德归于大众,就是这样子。 这时代,大家都在拼命追求成功,导致我们的心越来越脆弱。人是要追求,但心态上一定要平稳,要知天命。同时,人要找最适合的,而不是找最好的。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人生要快乐,应该教育保留一些遗憾,同时去欣赏遗憾。我们现在缺少欣赏遗憾。佛说这世界是娑婆,就是遗憾。遗憾是真相。你接受了,你就解脱了。那其实,人的境界分三等。 下等境界的人,就是去追求完美的人,什么都要好。现在社会很多人婚姻成问题,每个人都在找最适合的。结果了,越找越糟糕,找不到了,又嫌弃别人。你不知道,人都是有缺欠的。你不能接受缺欠,你就有痛苦。 中等的人,接受了自己的缺欠,反正人生就是如此。他接受了娑婆,所以他接受了这个苦难。包括婚姻上,古人讲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人生就这样子一辈子苦,苦是真相。他接受了苦,所以他反而认命,就不苦了。 上等的人,是选择自己所缺欠的东西的人。我们都觉得,我们要得到什么,可是却没有心态说,我要缺少什么。懂得自己要缺少一些的人,是第一等的智慧的人。比如说,很多人来学佛,吃素又不敢,怕朋友笑话,以后连朋友都没有。在学佛人面前,自己就是学佛,在世俗人面前,自己就很世俗,这样子修怎么能成就呢。 你必须要选择缺一样,你要学佛了,就要选择缺少娱乐,缺少世俗的应酬,甚至亲人间的应酬。甚至你要舍弃朋友对你的理解,以及舍弃你的面子。不要觉得,我学佛了,人家都笑话我,我好没有面子。所以,你必须要明白,自己应该缺哪一些。 再比如,你要求事业,求健康,如果钱很多,必须先舍弃钱,把钱拿来做善事。为什么,你如果很有钱,你得到了钱,但不布施,你就失去了福报。像范蠡,是财神爷,为什么能三聚三散呢。这里面是有原因的。 范蠡经商后很多钱,有次他的大儿子犯了法,被抓进去。他想用钱去买通国王身边的国师。他用了十万黄金,叫他三儿子去给国师。二儿子说,我比他大,我去比较好。范蠡没有办法,就同意了。二儿子带了很多金去见国师,国师收到了钱,就说,你放着就好。二儿子就走了。第二天,国师就跟国王说,昨天星象不好,你今天还是去大赦天下吧。国王就同意了,第三天就大赦天下。二儿子一看,就想,原来国师早就知道明天要大赦天下了,所以又收了我的钱财。二儿子是个很节省的人,舍不得钱,又回到了国师那里。国师就知道了,就跟他说,那你把钱财拿回去吧。二儿子就回来了。 二儿子一走呢,国师就跟国王说,你前天才抓了范蠡的儿子,今天就下令要大赦天下,人家就以为你国王受了范蠡的贿赂。所以建议还是先审完后范蠡的儿子后,再去大赦天下。就把大儿子给处死了。 范蠡知道了,就说,我知道三儿子平常花钱如水,不会疼惜钱财,你老二爱财如命,舍不得这个钱。所以才有这个结局。后来范蠡一发财,就把财给散掉了,还改名换姓。 范蠡为什么要散财给穷人,钱财太多了,太过了,天道是最忌讳过的。你太过了,就要从其他地方给你损掉。要维持他的平衡。 很多人一学佛,就追求圆满,这本来是大错误。念念经,拜拜佛,就想着什么都要好,也是错误的。如果这个心态没有改过来,就会永远痛苦。就像有人问,我学佛这么久,善事这么多,怎么还不顺利?你要明白,天下的损和补。 很多人不自在,很痛苦,都在于他不明白天道的平衡,天道要维系他的损和补。范蠡他把钱财布施掉了,损了钱财,却得到了名声。范蠡很懂得自己要缺少的东西,就是身外之物。 古人说,要积累阴功,就是不让别人知道的阴德。做了善事,大家都知道,在宣传。你得到了名声,那福报也就少了。天道要转化啊。你没有名声,甚至你做善事,别人还诽谤你,这时损了名声,福报就补足了。这也是天道的平衡。 不要让小孩骄傲的太早,成名的太早,以后的路就会走的很远。哪怕修行也一样,不要成名的太早。这都是比较忌讳的。早些年最好先藏起来,厚积薄发。要沉得住。 一个人能沉得住,是很高的本领。首先他肾气要足。成名太容易了,连诽谤,痛苦,挫折都没有受过,就得到了好处。以后挫折来了,就没有抵抗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