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诵大乘经典,很重要 |
||
|
||
要学佛,讽诵大乘经典,是很重要的。有些人认为,修道做好事就好。他拼命做了许多好事,但没有大智慧。还有的人,认为诵经念佛就好了,好事都是缘起法,了脱不了生死。那这样子他修了一点智慧,但没有福报。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 后来的丛林,祖师大德为了防止这两类毛病。就定了,出家人不仅要念经,禅坐,这个是修慧。还要出坡,干活,生产劳动,吃的用的,都很节省。斋堂叫做五观堂,滥用檀越布施,自己修行又不了道,以后就要做牛做马还。这个是让人修福。这个是禅宗的教育方式。 我们要多诵大乘经典。许多人看禅宗公案,感觉里面的人,就会斗机锋。却从来很少写里面的人怎么修行的。后来看这些故事,会起傲慢心,就会口头功夫。他不知道古人是如何用功办道。上次在普陀山慧济寺,慧济寺是比较苦修的道场。一个师父,法相庄严,跟我们说,他每天拜佛六百多拜,一个小时左右。每天坚持如此。 那以前的禅师是怎么办道的呢,不是电视里演的,好像济公一样。不是这个形象。而是修苦行出来的。比如说《六祖坛经》记载的法达。他见到六祖时,头没有着地。六祖就知道,说你头不着地,就是有傲慢心,心中有东西梗着,是什么东西。法达就认了,说诵法华三千部。六祖就给他开示,开示后,法达就真正开悟。这里面透露一个信息:法达也是勤修诵大乘经典的。 真正的禅师,尤其是开悟的禅师,是非常注重事相的修行,包括念经,拜佛,乃至写佛经等这些苦行。不要听有的人说,我心好就好了,或者说,我开悟了,不用念经拜佛了。这些都是魔说啊。虚云老和尚在以前,闭关在岩洞,他每天就拜万佛忏。又去三步一拜五台山,又每天三千拜拜佛舍利。修种种苦行,才能换来后来的开悟。如近代的本焕长老,到了一百多岁,每天早上坚持诵三部《普贤行愿品》,从不间断。 我们不可小看大乘经典的力量。有业障的人,念《地藏经》,就会头晕,打哈欠,坐立不安。也有的人,念《药师经》,会拉肚子,这个都是业障在净除的象征。多念经,是可以转化我们这个色身。那要念经的话,最好把他背诵下来,能背下来时,业障就小多了。人有业障时,经典就是背不下来。 除了念经,古人还去拜经。在九华山,金乔觉当年在九华山拜《华严经》,地上都拜出一个大脚印,这个就是拜经台。那还有书写佛经的,刺舌血写佛经,从古到今,也是很多。明朝时九华山的无瑕大师,他就是花了28年时间,用金粉来写《华严经》。后来他成就了肉身。和他想通的,明朝憨山大师,也是舌血写《华严经》,他也成就了肉身,供奉在南华寺。 大家无论多忙,都要念经,这个功课不能断。武则天给佛经评价,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这个是佛经的功德,不可思议啊。世间人知道看电视娱乐是一种享受,素不知,真的修行人,他念经时,念到法喜充满,也是一种很好的享受啊。这就是《华严经》说的,以法自娱。能以佛法来娱乐自己,实在是很高的境界。 转自:福安观音寺 新浪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