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嘎玛仁波切:灵魂的家和肉体的房


   日期:2014/9/3 11: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阳光、空气,是人类最不可缺少的,因为得到太简单,所以往往被人们忽略。信仰,是人类精神上的阳光和空气,是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 

伟大的释迦牟尼佛,生为王子也没能从物质享受中获得快乐。很多人认为物质丰富了,精神也不能空虚,于是用唱K、听音乐、绘画、看歌剧等等方式来娱乐自己的生活,用以满足精神方面的需要。纯净的音乐可以让我们短暂进入一种祥和的状态,也能让人平静,看到大自然美妙的景象可以让心灵有舒畅的感受,歌剧、绘画等等方式都是如此。但这些真能弥补你精神上的空虚吗?这些是内心的真正需求吗?人们在不断地求索中发现,精神需求必须提升到灵魂层面,才能获得真正的喜乐、平静与满足——找到自己的信仰,给心安个家。 

车子、房子、名牌衣服、名牌包、名牌表、名牌香水,这一切都在装扮着肉体躯壳,让它有虚荣的疑似安全感,而虚荣心的满足远多于身体上的满足。人们心里会想:“我穿上PRADA,别人就会觉得我很有品味。背着LV,人们就会觉得我有钱。开着玛莎拉蒂,皮带是爱马仕大家就知道我有身份……”这些只对配合你虚荣心的人才起作用,就算你浑身上下都穿着世界名牌,在农村耕田的老农看来,也不会觉得你很了不起。 

我们总想给身体找安全感,才会一天到晚为它忙忙碌碌,越忙碌,越空虚,越空虚,越想方设法填补,可这是填不满的无底洞。就拿买房子来说,给自己买房子,给儿子买,又给女儿买,能买多少买多少。我的一些弟子有上百套房子,有人在同一座山上买了四栋别墅。我问他们:“你到底想干什么?住得过来吗?”他们说:“没想干什么,就是喜欢。”可“喜欢”两个字用在这里很搞笑。 

我有时会问他们:“是不是又买了一栋别墅给保姆啊?”买了自己也住不过来,一个人不可能同时住那么多房子,买一栋别墅总要请个保姆看管吧?你在家的时候,她是保姆,你不在家的时候,她就是大爷,你得打工给她钱让她在别墅里享受。房子里有人住还算好的,大部分空置的房子里养的都是蚊子苍蝇和蟑螂。 

有个富豪弟子请我们去家里做客,他的房子靠山边,前面围墙很高,从下往上看都看不到他家房子,夸张一点说有点壁垒森严的意思,被包得很严实。我们从侧门进入,大门口左、中、右三个方位都装着很大的摄像头。进门后发现环境真得不错,挨着山坡,种了很多花,房子前前后后都是大扇的落地窗,但总觉得哪点不对劲儿。我问一起来的喇嘛:“你觉得在这里待着舒适吗?”他说:“我觉得有点怪,又讲不出个所以然。” 

喝完茶我们走出来,到后院转了一圈,终于发现是哪儿不对劲儿了。我们在台湾时有段时间,会到台中、花莲等监狱里给犯人们讲佛法。去台中监狱的时间最多,那里主要关押台湾黑社会各帮派的成员和地痞流氓。刚刚进去也是感觉里面很漂亮,种着花,房子打理得特别整洁,为了看管犯人,接待室的前后全部安装了大扇的落地窗,围墙很高,上面有电线、摄像头,真是壁垒森严啊。再看这座豪宅:后面的围墙大概有六米高,沿着整座山边围过来,顺着墙头整整一圈都是铁丝网、高压线,东南西北全是摄像头……哦!原来刚才不对劲儿的感觉是好像到了监狱里。 

我对这个富豪讲:“你觉得住在这里幸福吗?装这么多东西干什么?”心灵空虚就是这样,不管你有多少钱财和权利,依然不能满足内心的空虚。心的空虚不是靠物质丰富和精神娱乐就能解决的,必须提升到灵魂的层面,要给灵魂找一个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嘎玛仁波切       灵魂)(五明学佛网:嘎玛仁波切       灵魂)  

 仁焕法师:灵魂安住才有命在 

 仁焕法师:念佛安住灵魂 

 雪漠:佛学是灵魂的滋养 

 雪漠:善知识是灵魂的灯塔 

 雪漠:你是否冷落了你的灵魂? 

 曹越:心灵与灵魂 

 高月明居士:揭秘:灵魂是什么(2)? 

 高月明居士:揭秘:灵魂是什么? 

 济群法师:皈依是持戒的灵魂 

 印良法师:禅道与养生 第二章 禅道养生论 第一节 佛学调 

 嘎玛仁波切:淡化自我的宠爱,化私利为慈悲,才不会恐惧无常 

 嘎玛仁波切:有多少疾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祸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