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慈为一切智慧生因,慈能摄御一切诸乘,慈能积集无染福聚 |
||
|
||
复次童子。我今更说大慈之相。童子当知。此慈无量。能护自身。此慈如是发起他利。于无诤论。慈最第一。慈能除断忿恚根栽。慈能永灭一切过失。慈能远离诸有爱缠。此慈如是。但见众生清净胜德。而不见彼有诸愆犯。慈能超越热恼所侵。慈能生长身语心乐。慈力如是。不为一切他所恼害。慈性安隐。离诸怖畏。慈善根力随顺圣道。 从大乘角度谈到菩萨发菩提心欲度众生,本着利他精神,这是菩萨慈悲本愿故。但是初发心菩萨烦恼没有完全根除,意志力薄弱,遇逆缘易退心,不再精进勤修大乘佛法,去利益众生。这是由于慈悲心不坚固,所以要时常勤修慈悲心,使令慈悲心增长及稳固。这里根据前人总结增长慈悲心的方法介绍如下: 2、怨亲平等观:除自爱外,最亲爱、最关切的没有比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更亲的了。最难生起慈悲心的对象莫过于自己的怨亲及仇人,因此慈悲心的修习先从自己的亲友入手,再到不相关的人,最后到自己怨恨的人,次第而修。详细讲,首先对自己所亲爱的家人、朋友进行观察,观察他们的苦痛而想要解除他们的苦恼,见他们没有福乐而想给予他们福乐,这样修习到亲人的苦乐如自己的苦乐一样,深刻地印入自心,而时刻想使他们离苦得乐,再推广到不相关的人,仔细观察,这实在是对我有恩之人无始劫以来,谁不是我的父母、师长!对于不相关人的苦乐,关切地生起慈悲之心,乃至喜、舍之心,再修习到如对自己亲人、朋友一样,这样就能不断扩展到对怨敌。做如是想,无始劫以来皆是自己的师长、朋友,同时以缘起法指导自己的思维,坏人不是永远都是坏人,只要因缘条件成熟也会变成善人。如此这般地细心观察,就会对怨敌的愚昧、无知,生起怜悯心、宽恕心、慈悲心,这样怨亲平等成就,慈悲喜舍四无量心遍满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