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为什么要恒顺众生呢? |
||
|
||
再看第9条:恒顺众生 这条大家也经常提到,但是可不容易做呢。 我们分2个层面来说说,一是为什么要恒顺众生,二是怎么样恒顺众生 我们如果明白了为什么,或许能对怎么做有所帮助。 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 如果尊重众生。则为尊重如来。 若令众生欢喜。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为什么要恒顺众生呢?因为你恒顺众生,就是恒顺诸佛。 菩萨打了一个比方,好比有一棵大树,这个众生就好比树根,佛菩萨就好像这个花和果。 我们恒顺众生的这个大悲心呢,就好像水一样啊,你用这个大悲水去灌溉树根的话,最后这个大树就会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所以呢,如果我们能恒顺众生的话呢,佛菩萨就会欢喜的很。 这个是为什么要恒顺众生。 有人说,道理是这么讲啦,不过真正做起来,还是做不到呢。 就比如刚才有师兄说,我天天念大悲咒,还是免不了有时会对家人发脾气呢。 这个就叫做理可顿悟,事需渐除。 就好你要用煤气灶烧一壶开水一样,什么时候水才会开呢? 大致取决于几个条件: 1. 2. 我们念大悲咒,也能让你慢慢的减少脾气,让你慢慢的恒顺众生。要多久才行呢? 因人而异,大致取决于几个条件: 1. 2. 3. 4. 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不要指望一口吃成胖子。贪快也是一种贪心,贪方便也是一种贪心。 恒顺众生我们目前是比较难做到的,万事开头难,开头很重要。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怎么样开头呢? 我们可以从恒顺家人作为恒顺众生的开端。 怎么样恒顺家人呢? 1. 2. 3. 有人说家人这个范畴也还有点大呢,父母、配偶、子女,刚开始也顾全不了这么多。 那就从父母开始。先做到恒顺父母。 等你把父母能逐渐做到恒顺了,也不对他们发脾气了之后,就用同样的方法,去攻克下一个难关。 逐渐的,你对父母恒顺了,对配偶恒顺了,对子女恒顺了,就可以开始逐渐扩大范围了。 有人说,那这个心量还是太小了,我们应当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 这个嘛,也不能说他不对,只不过未必适合大家,有可能最后就流于形式,只剩下一句口号了。 有人说恒顺子女,会不会变成溺爱子女呢? 恒顺子女不是让你不要教育子女哦。 打个比方吧:有些家长教育子女大约是没有原则的,主要看自己的心情。 心情好时,子女犯错也不教育批评;心情不好时,子女怎么做都要挨骂。 这个就不太好了。 所以呢,恒顺子女呢,一方面应当让自己的脾气不要暴躁,另一方面,应当对子女加以正面的引导,好事要鼓励,坏事要指正。 恒顺家人已经不容易做了,要恒顺众生可不是这么简单的。 只是因为不简单,所以才被成为愿王。 我们不妨循序渐进,逐渐扩大自己的心量,千万不要一开始就用一个太大的目标把自己压死了。 就好像幼儿园的小朋友,你让他去挑个200斤的担子,估计小腰板可能就给压断了。 不妨从挑个1斤2斤的开始,慢慢锻炼,慢慢加担子,这样最终才能有机会成才, 不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有些人学了恒顺众生之后,生了一个坏毛病: 整天就要求其他人来恒顺自己,说这个是菩萨教的呢。 打个比方吧,精进群要求入群的成员每天坚持108遍以上大悲咒,每月前3天报功课给组长。 有些人就说:看看这些人学佛学得真是偏执啊,佛祖要大家恒顺众生呢,我不想报功课但想加入精进群,你们却不恒顺我的愿望,尽搞小圈子,不管普罗大众了。 所以呢,恒顺众生要注意2点: 1. 2.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四十卷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