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蔡礼旭:下属错了,当主管的如何处理? |
||
|
||
我那天读到王善人有一段话很好,这个特别受启发。「善人不怨人,怨人是恶人;贤人不生气,生气是愚人;富人不占便宜,占便宜是贫人;贵人不耍脾气,耍脾气是贱人」。这很平实的话但是很启发人,善恶、富贵、贤愚都不是看表面的东西,看哪?看心地。我们会怨人,心地就不善了,而且怨人跟人就对立了,甚至这个怨机会成熟,就要爆发,要变恶人。贤人,贤德的人不生气,为什么?生气没用,只会把彼此的关系弄得更紧张而已!可是他做错很严重。很严重也发生了,要用理智处理事情,所以叫既往不咎,它已经发生了赶紧善后才是重要。所以在团体当中「见人错事」,这个错事已经造成了,「不指责,要协助」,先赶快收拾善后。 当那个情况已经造成了,我们在那里骂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然后不还是要处理吗?骂到最后大家士气都没有了,骂到最后,这个下属只觉得上司脾气很大,他也没学到什么经验。可是你先去协助他,他做错了,他已经觉得很内疚,这个时候你没有指责他,反而是赶紧去协助他,他会感觉很温暖,那分爱护会让人的羞耻心自自然然提起来,而不是你骂一顿能提起羞耻心的。所以这些很理智的了解,那不会用生气来处理事情,生气那就变愚人,把事情愈弄愈糟糕。而且做领导的人,我感觉真的是不容易,我们有一位主管,他当主管当得非常好,第一,他当主管很悠哉悠哉,他没有忙得要死。他主要几个干部,主要的中层干部来找他商量事情,他就给他指导然后做决策。整个团队有任何问题来找他,他绝对全心全意帮他解决问题。所以整个组织的人,特别喜欢跟他讲话,找他帮忙。再来,开会的时候只要是他组里面的人的错,他马上说是我的错,我没有告诉他,我没有教过他。就是只要自己团队的错,他首先是说他错了,那给人安全感。 假如下属错了,其他部门说是他错,然后你这个主管是他的错,不干我的事。那你自己团队的人,不就心都凉掉了吗?有没有人说,我当领导不是很倒霉吗?什么事都要揽身上。人世间没有吃亏的事情,而且你要有一个大家长的风范,底下的人做错了哪有可能说跟领导没有责任的?我们教他了吗?你说我教过他。二十一次了吗?所以我们传统文化里面,我们一起讨论过「君道」里面的「反身」,又在「贵德」当中的「正己」。Hello,恢复记忆了没有?在这些单元当中,您脑海里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话?「正己而不求於人」、「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这一句话只在课本当中,我们自己真正当领导,有没有用这种心境来应对这些事情?不然我们还是在把经典当知识。我们现在人自我太强,就很难去感受每个经典背后,它所延伸出来对人心的那种力量。 今天明明就是你的下属错,甚至於你是把对的告诉他,他还照自己的意思去做,把这个事搞砸了。然后面对整个全体人家盯著你们看,这个时候:楚河汉界、楚河汉界,我是给他讲对的,他自己不照我的话做的!这个主管这么讲话,会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可是你当下是:对不起,我没有带好,这是我的责任。这个下属一辈子都不会忘了你讲的这句话,因为明明你对,你交代的事都是这样正确的。他顺著自己的意思犯了这样的大错,你却把过失先揽在身上,不要让他在团队当中难堪。所以又有一句格言讲,「贤人争罪,愚人争理」,就是遇到事情,都是在争说谁对、谁错,都是我对,错不干我的事,愚人争理。贤人争罪,只要扛起来能够让人心里好受一点,能够促进人和,能够让问题更找出来,后不再造这才是重点。而不是在争谁对、谁错,那个对事没有太大的帮助。 富人不占便宜,占便宜的是贫穷的人,可是现在很多很有钱的人很吝啬,他是很不知足他才是贫人。反而有一些人经济能力不是很好,可是他特别慷慨,人家那是富贵的人。你看许哲女士她没什么家当,可是人家很富有,她有多少就帮人家多少,布施多少,真正的富贵人,富在知足;贵,人打从内心尊敬他,他才是真正的贵。贵人不耍脾气,耍脾气的那不是贵的人,而是贱的人,贵贱、贫富真正的意思我们要用心去感受。所以这里讲到,你的出身背景比较好,你就傲慢,事实上反而是变成低贱的人,自己糟蹋了自己的身分。你愈有福报、愈有地位,老天让你来造福於人的,你反而拿来欺压别人,哪有没灾祸的道理?我的结拜大哥他是警官毕业的,当时候被派到台湾那些高官当他们的侍卫,保护这些高级官员,所以像行政院长、部会首长很多他们都接触。他们发现,其中有一个行政院院长,那孩子都特别谦虚,他当侍卫,有时候帮他们开铁门,他的孩子出去,都对著这些警官:感谢你,你们辛苦了。所以这一个高官的后代都很好,这有家教。反而是有一些官员的孩子开门出去,到门口就骂人:慢吞吞的,快一点!趾高气昂的。发现这样的官员,做没有多久就下来,就被上司打电话来叫下来调职了。所以人的福报不能够糟蹋,那是老天让你服务人,不是拿来傲慢、炫耀、欺压人的。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六十五集) 2012/5/19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57-0065 这个师是要抓住机会点引导下属,不是在这一件事情当中,去彰显谁对谁错。为什么?同一个团体就像大家庭一样,一家人不是谈是非对错的地方。家里的人讲理,讲理什么都把道理先摆出来压,讲理就气死你;要讲情义,讲情才互相疼爱、疼惜。而且古人又留给我们,「贤人争罪,愚人争理」,贤德之人他的胸怀是宽广的,不分彼此的,所以任何人的错,他觉得我也有责任。任何人错了被人家骂了,他心里难受:对不起、对不起,这件事我也有责任。他要分别人的难受、分别人的指责,这是贤人争罪。愚人争理,人没有为大局著想,就是愚的表现,都是争理我对了,别人错了。当一个领导者下属错的时候,这个领导者当下说对不起,是我没有很好的教导他,不是他的错,是我的错。这才是一个领导者的胸怀。 假如下属错了,在探讨这件事情,自己的上司还跟著别人指责自己的下属,这个下属的心不都凉了!假如能当下:这是我的错。下属可能一辈子都记住,明明我做错了,我的上司还自己揽到身上去。可能他的一种惭愧心起来了,他终身都记住这个教训,他就不会再犯。而且他跟著你,他就很有安全感,你会呵护他,你会拉拔他、协助他。陈真老师曾经有讲到,她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有错误,她会找学生,抓住机会点去引导这个孩子,接著这一段话很重要,「一定谈到师生两个人都是笑呵呵的」。学生为什么笑?犯错了被老师教导,为什么还是笑呵呵的?因为他感受到的,是老师在帮助他成长,不是在指责他。他感受到帮助他、爱他,那当然是笑呵呵的。师是如此,君亲亦如此,你当父母的,孩子犯错了,骂到最后家庭气氛非常紧张,那是发脾气,不是抓住机会点。你当领导的,骂人骂到让人家好像下不了台,然后还在说,我抓住这个机会点好好教育你们。那这就还是随顺了自己的习气在做事情,还是没有听懂陈老师这一段话当中提醒我们,君亲师怎么抓住机会点,来帮助下属跟学生。再延伸开来,不只君亲师,你当朋友也是这样,你规劝朋友也是要两个人都是很愉快的,或者你在规劝另一半也是要如此的。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六十九集) 2012/6/20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57-00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