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净土法门法师:从方方面面看大乘「大」的意思 |
||
|
||
净土法门法师:从方方面面看大乘「大」的意思 「《十二门论》云:摩诃衍者」,梵语叫摩诃衍,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大乘,「于二乘为上,故名大乘」。「诸佛大人乘是」,这就要念圣,「乘故,故名为大」。现在这个字要念古音就没人懂了,我们一切都随俗,大家都念「乘」咱们就念乘。「又能灭除众生大苦」,与是给的意思,给与众生「大利益事,故名为大」。 「又观世音、得大势」,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师利,弥勒菩萨等诸大士之所乘,故名为大」。这些大菩萨都是修这个方法,都是以这个方法帮助一切有缘众生,也说根熟的众生,所以称它为大。「又以此乘,能尽一切诸法边底,故名为大」,这些大乘经典,它们确确实实能尽一切诸法边底。这就是今天讲的科学。 边是边际,宏观宇宙,底是微观世界,量子力学。追根究柢,这一切法到底是什么回事情,一定把它搞清楚,这要大乘。所以小乘,你看八识,小乘只讲到第六识,佛给小乘人不讲阿赖耶、不讲末那,他不懂。到第六识他就很满意了,他只需要这么多,就给他说这么多。大乘根性的人不行,他要追根究柢,一定是彻底搞明白、搞清楚。 「又如般若经中,佛自说摩诃衍义」,就是大乘的义趣,「无量无边,以是因缘故名为大」。所以这是大小乘,无论是在根性、是在教学的内容、义趣、宗旨,都有很大的差距。「又《宝积经》曰: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彼乘名为大乘。」这是说的诸佛如来,正真正觉,真上面加个正,觉上头也要加个正,表示是纯正没有偏邪。所行之道,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是与正觉相应。 「以上经论明大乘者,唯如来与大菩萨能乘,大者所乘故。」上面举的这些经论里头所说的意思,都是法身大士、诸佛如来,从他们境界来说的。「又所乘之道,是诸佛如来之所行,所乘者大,故名大乘」,这个解释,「又此大者,当体得名,常遍为义,体无边涯,绝诸对待,横该十方,竖通三世,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无有一法先之,唯此先于诸法」,如傅大士偈子所说的,「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故强名为大」。 这是没法子说的,勉强用大来称它。所乘之道,我们所修学的这个法门,道就是门道,法门称之为道。这个道是佛所行的,是诸佛、法身大士们他们所修的、他们所学的,这是大,这叫大乘。大还有个解释,「当体得名,常遍为义」,大是体大,这讲的是真如、自性、诸法实相,它真大。这个意思里头,常,常是不变,遍是周遍,周遍法界。「体无边涯」,我们中国古人所说的,什么是大?「大而无外」,就是说它没有边。 有边际的都不算大,有边际你还能找到,没有边际,这叫真大。什么叫小?「小而无内」,无内才叫小,有内就不叫小。微尘里面有法界,那微尘不小。微尘里有法界,法界里头又有微尘,微尘里头又有法界,能不能找到底,找到最小的?找不到,没有。小而无内,大而无外,这是中国古人解释大小的意义。常遍为义,体无边涯。 「绝诸对待」,它没有相对的,大小是一对。在佛法里面,大小不相对,不是相对,小中有大,大中有小。「横该十方」这是空间,「竖穷三世」这时间,时空一交叉,这是现代科学所不能够离开的。但是现在科学家知道了,时间跟空间都不是决定的,不是真有。佛在经典里面三千年前就说到了,空间跟时间是不相应行法,是抽象概念,不是事实,事实上没有真正的空间跟时间。 「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有没有过去?没有;有没有未来?也没有。「无有一法先之,唯此先于诸法」,一切法都是之后的事情,这一法最先。这一法是什么?真如自性。贤首国师《还源观》里面讲的一体,「显一体」。一体大,法界虚空界都从它变现出来的,它是根、它是源头,没有在它先的。唯此先于诸法,这是心性,明心见性。 傅大士,傅大士传说也是弥勒菩萨化身,这示现是在家居士,「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这讲的是自性、本体,「故强名为大」。换句话说,以明心见性为目的的,这个法门就是大乘。也就是说,这个法门终极的目标是成佛,这个法门是大乘;小乘终极的目标是证阿罗汉,这叫小乘。所以从方方面面来看大的意思。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十二集)2011/11/18 檔名:02-037-0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