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女记者手记:学佛就象谈恋爱 |
||
|
|
||
女记者手记:学佛就象谈恋爱 “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祇许佳人独自知。” 这是什么? 这是一首艳诗。大家都读得懂。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我要写学佛,却写这样的诗歌。其实诗不是我写的,它的作者是环悟克勤禅师。说环悟克勤禅师,很多人也许不知道。那么说他的师父:法演禅师,您应该知道吧。法演禅师,俗姓邓,绵州巴西(今四川绵阳县)人。少年出家,先在成都学习《唯识》,后禅游各地,历时15年,最后得法于白云守端。因其较长时间在湖北蕲春县五祖寺开堂说法,所以禅宗史上称他为“五祖法演”。 环悟克勤禅师和五祖禅师的相遇,有段故事。 克勤禅师儿时记忆力极好,日记千言。一日,克勤禅师偶游妙寂寺,见到佛书,读之再三,如获旧物,怅然不已,谓同伴曰:“予殆过去沙门也。”(我过去一定是出家人)。于是便立志出家,依寺僧自省法师落发,后又从文照法师学习讲说,从敏行法师学习《首楞严经》,不知疲倦。
克勤禅师离开五祖后,来到金山,不久便染上了严重的伤寒,身体困顿无力。克勤禅师试图用平日所学,来应对眼前的这场疾病,可是一点都不得力。(我们这些所谓学佛人,无论语言文字如何般若,病时死时才是真考验!!!)这时,他才想起临走时五祖法演禅师对他所说的话,于是心中发誓道:“我病稍间(稍微好一点),即归五祖。”
法演禅师道:“提刑少年,曾读小艳诗否?有两句颇相近。‘频呼小玉元无事,祇要檀郎认得声’。” 部使者一听,惘然莫测,唯应“喏喏”。 法演禅师道:“且子细。” 当时,克勤禅师正侍立于侧,听到这两句诗,恍然有省。 部使者走后,克勤问法演禅师:“我听到您说小艳诗,提刑明白吗?” 法演禅师道:“他只认得声。” 克勤禅师问道:“只要檀郎认得声。他既认得声,为甚么却不是?” 法演禅师道:“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聻(nǐ,呢)!” 克勤禅师忽然大悟,连忙走出丈室,这时,正好看见一只鸡飞上栏干,鼓翅而鸣。克勤禅师自言自语道:“此岂不是声?” 于是克勤禅师便袖里笼着香,重新入丈室,向法演禅师报告他刚才所得,呈偈曰: “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祇许佳人独自知。”
法演禅师一听,知道他已经彻悟,非常高兴,说道:“佛祖大事,非小根劣器所能造诣,吾助汝喜。” 这个故事,到底说什么?艳诗到底写什么?细思量。 一天,克勤、慧懃、清远三人陪侍法演禅师,夜话于山间凉亭之上。回来时,灯已经灭了,四面漆黑一团。 因为门庭日渐兴盛,法演禅师后来命众又新建了一座东厨,厨房当庭有一棵大树,长得非常茂盛,但是对厨房有所妨碍。当时克勤禅师负责寺务。法演禅师事先嘱咐道:“树子纵碍不可伐。”可是后来克勤禅师还是让人把那棵树砍掉了。法演禅师非常震怒,举着拄杖追打克勤禅师,克勤禅师连忙逃避。
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克勤禅师辞别五祖,回蜀看望老母。五祖山诸长老相谓曰:“道西行矣!” 看了环悟克勤禅师的故事,明白前文的小艳诗写什么了吗?那诗歌名字叫《无题》。学佛就是这样,无题。你如何说得清楚学佛的机缘和契机,如何说得清楚心灵的感动和震撼,如何说得清楚心性的教化和提升……那少年郎,一段暧昧往事,就是这个红尘的沉浮。貌似几多温情,几多烂漫,到头只是梦一场。回头时,那人还灯火处,可是星转斗移,一切面目全非。心底突然触动,原来,是这样……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经过的事,那些爱和恨的痕迹,生和死的轮回,求道不得的茫然,问路有方的喜悦,正是“少年一段风流事,祇许佳人独自知”。 学佛就象谈恋爱。“ 是的,一心念佛。学佛就像谈恋爱。我们把阿弥陀佛想成慈父善母,思念来得不是那么迫切。把阿弥陀佛想成前世情人吧,来生一定要相聚!一定要相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