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界法师: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


   日期:2012/4/14 10: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界法师】【四十八愿导读69】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

               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

                          净界法师

     这个离开极乐世界、曾经去过极乐世界又回来的菩萨,他在供养诸佛、度化众生,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相貌呢?

    这以下引两句话来加以解释,说是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以这两句话来形容曾经去过极乐世界的菩萨。说这个极乐世界的菩萨,他不管是上求佛道供养诸佛、或者下化众生广设方便,他都超越了整个三贤十地的方便,不管他的神通、辩才、智慧,都超越三贤十地;他都能够遵循普贤之德,所有的菩萨行当中最为殊胜的就是普贤之德。

    你看《华严经》讲说十方诸佛有长子,其名号曰普贤尊,十方诸佛的菩萨都是子,但是最大的儿子就是普贤菩萨,因为他时空无尽。这个圭峰宗密禅师对这个普贤之德加以解释说: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

    说这个菩萨能够安住在我空、法空的智慧,以无住为本,所以他体性周遍,他内心是平等的;他虽然是平等,他有很多的方便力,随顺众生的因缘,应以何身得度而现种种的神通辩才,所以随缘成德叫贤。这个普是赞叹他的根本智,这个贤是赞叹他的后得智。假设不如此的话,不取正觉。

    我们在其它的地方很少看到说这个人到极乐世界回来以后是什么相貌,很少看到,但是从这个愿文可以看得出来,说这个人除其本愿,他有广大的悲心离开了极乐世界,只要这个菩萨去过一次极乐世界,他以后的相貌就是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这个一般的菩萨很难超越。

    我们一般的菩萨虽然能够礼敬诸佛、能够称赞如来、能够广修供养,但是深深的受到时空的障碍,你昨天可以做、你今天不一定能够做,你在义德寺你能够做得很好、你离开义德寺到西门町去就不一定能够把佛拜得很好(哈──),因为空间有影响。

    这个菩萨不是,他离开极乐世界以后:他是空间无障碍,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礼拜无有穷尽,我到哪一个地方去都不能够障碍我礼拜;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他的时间也没有休息的。

    在所有的修学波罗蜜当中,普贤之德是最难达到的,这个地方因为我们有法执的关系,微细的法执,这个地方是很难很难超越的,所以讲超越十地;但是你亲近阿弥陀佛以后,阿弥陀佛有方便力可以成就你普贤之德。

    我们到这个地方,诸位对整个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乃至于它产生的作用有一个概念。

    有很多同学问我说:我这四十八愿的结构是怎么出来的?(笑)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去思考,后来有一天我在拜佛的时候我想到:这是一个佛的境界,只有释迦牟尼佛有资格弘传,所以我就根据释迦牟尼佛的思考,我就根据《阿弥陀经》的结构(哈哈)。

    《阿弥陀经》在介绍极乐世界的时候,诸位知道先讲依报庄严,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它先介绍依正庄严启发我们的信心;然后再讲到极乐世界的圣道功德,产生我们的愿望,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以不退转来启发我们的愿望;最后再讲到持名,把所有的功德会归到佛号。

    所以你看我们的结构也是一样,先讲佛土庄严、讲正报的庄严,再讲圣道的功德启发,最后再讲到持名。其实你看整个四十八愿的结构,你就可以跟《阿弥陀经》的结构作一个串连。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界法师       普贤之德)(五明学佛网:净界法师       普贤之德)  

 净界法师:阿弥陀佛第18愿 

 净界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净界法师:念佛止观修学法要 

 净界法师:医生说跪着不合适,那如何拜佛? 

 净界法师:不要跟众生结下生死的业缘 

 净界法师:罪孽出现时的6种征兆,要把握时机赶紧忏悔了! 

 净界法师:修行最可怕的两件事,因地不真、道眼昏暗! 

 净界法师:为什么耳根的功能是周遍圆满的?为什么要用耳朵来 

 净界法师:眼根见物,功德是不完全的,为什么要认识六根的差 

 净界法师:为什么要修禅定? 

 净界法师:摄大乘论修学大乘止观,真正的消业障 

 净界法师:整个《楞严经》一言以蔽之,它所对治的就是攀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