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评素食之五:素食湿重寒凉? |
||
|
||
问:李大夫,素食比较湿重和寒凉,会否是多吃了某样素食而导致身心失衡的徵状呢?不如请您抽个空,给我们解说一下,何谓湿重?何谓寒凉?劳烦您解说我们身心的疑惑。 李大夫答:对於素食的一些误解,当然有不少,因為认為素食「湿重」和「寒凉」,这些都好像是中医的术语,所以有必要澄清一下。 食物的寒热不等於身体的寒热 另一方面,很多时候吃素的人体质偏於寒凉,本身就是因為他吃素以前就偏於寒凉,因此吃一些平和的食物,身体都会偏於寒凉。素食也就是如此,有些人在转向素食的时候,身体本身就是处於疾病的状态,希望以素食来调养自己,於是吃素的时候出现问题,就跟许多因素有关了。 还有,也不见得吃肉的人身体就不会寒凉,从临床一般观察,假如一个病人体质寒凉,中医不可能直接归咎于就是「素食」让你这样,而是会跟上述各种因素有关系。 素食非寒凉,寒热分程度 先说素食「寒凉」的说法,素食的食物里面,的确有比较寒凉的,例如蔬菜裡头,苦瓜、西芹是相对寒凉一点的,水果里面西瓜、雪梨是比较寒的。但是素食也有温热的食物啊,例如不少调味料的生薑、辣椒,又或者水果裡头荔枝、龙眼都是,大家都知道啊。而且应该说,大部份素食都是比较平和的,就是不热不寒,寒热平衡,是最适合我们平常天天食用的。我们怎样可以「一支竹竿打一船人」,只是有少部份素食寒凉,就说全部「素食」都寒凉呢? 我们要有一个概念,寒凉温热是有程度之分。假设以一条线来比喻,0分是最寒,1分就是最热,那麼中间的0.5分就是寒热平衡的话: 0-------------0.5------------1 大部份食物,其实都是在中间0.5,就是说称得上食物,能够给我们每天吃的,一般都是比较平和的,寒热平衡的。即使有一些寒热的偏性,食物的寒热不会太过极端,例如大约在0.7热或者0.3寒的程度。假如是到了0寒1热的程度,这肯定不可以叫作食物,而叫做药物。这是中医对於寒热的理解。 中医里没有「湿重」的食物? 一般来说,认為素食「湿重」,是指素食比较寒凉,而中医认為寒凉容易「留湿」,就好像结冰那样,有寒气就会让身体的水凝结成湿气。的确,体质较湿的人不宜多吃寒凉食品,但素食不是一定就寒凉,这点上面已经说过。而且,更加準确的说,其实寒热偏性比较极端的食品,普通人都不宜多吃,正常饮食应该多吃平性的食物。 除了寒凉食物容易「留湿」之外,油腻煎炸的食物也会容易留湿,还有一些粘滞的食物容易也容易留湿,例如糯米、一些蕨菜、一些鱼类等,粘滞其实广义来说,是指难消化的食物,容易伤脾胃,因此容易留湿。 还有没有甚麼食物本身是比较「湿」的呢?也有,一般是指一些生长在阴暗潮湿环境的食物,主要是菌类(菰)。所以中国人传统上多吃晒乾了的冬菇,就是希望以阳光去除湿气,的确是有一些智慧的。所以体质偏湿的人适宜少吃菌类。除此之外,直接是属於「湿」的食物,其实不多。 吃芒果很湿热? 其实各种食物也是如此,例如刚才说香菇比较湿,但是假如体质本身比较「乾」燥的人,缺乏滋润的人,那麼多吃「湿」的食物是没有问题的。中医认為各种食物药物都有其特性,用得对的话就对身体好,用得不对就反而有害,所谓水能覆舟亦能载舟,就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