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四百七十六

  日期:2011/10/7 11:57:02   阅读:    繁體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七六集)  2011/7/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7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零一面,第四行看起:

  『如净莲华』,「莲华出污泥而不染,莲生泥中,表不舍众生」。「出水花开,以喻菩萨离垢清净」,故曰『离染污故』。这是解释如净莲花。莲花在大乘表法用得很多,代表出污泥而不染。莲生在水池泥土里面,这个泥土代表六道,六道是染污,它的茎是生在水中,花开在水上面,茎生在水中代表清净,花开在水上面代表染净二边都不染。以泥,泥底代表六道,水代表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四圣,这就是代表十法界,它的花开在十法界之上,染净二边都不染,它表这个意思。这个地方讲得也非常好,它这个莲生泥中代表不舍众生,六道苦难众生,出水花开代表菩萨离垢清净,不但离开泥土,也离开了水,它开在水的上面,所以说是离染污故。这些地方我们都应当要学习,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学染净都能放下,能放下六道,就好比莲花它不会开在泥土当中,它也不会开在水里面,水代表清净,染净都要舍。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善的人就好比是在泥中,善良的人、修学佛道的人就好比是在水中,身心清净。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应对?像莲花一样不即不离,莲花要是离开它们,花就没有了,但是也不把泥、不把水放在心中,善恶二边都放下。真正修行人绝不舍离境界,为什么?境界在磨炼一个人。能不能成就,全看你接不接受磨炼,接受磨炼没有一个不成功的。

  释迦牟尼佛做忍辱仙人给我们做了一个最好的示范。歌利王出去打猎,累了,休息一会就睡着。就有人发现附近有个山洞,有个人在修行,大家好奇去看看。仙人看到有这么多人来,这有缘人,给他们讲佛法。歌利王醒来找不到人,看到他的宫女跟一个修行人,围绕着他有说有笑,心里就非常生气,你一个修行人,你为什么引诱我的宫女?就要杀他。问他修什么?他修忍辱波罗蜜。修忍,看你能不能忍,就用刀凌迟处死,不是一刀把他杀掉,用刀一刀一刀慢慢的割,把肉割下来,把他这样来处死。问他,你能不能忍?能忍。你有没有怨恨心?没有。在死之前告诉歌利王,我成佛之后我会第一个度你,为什么?你成就我忍辱波罗蜜圆满功德。顺境生起贪恋就毁掉,逆境有一点怨恨也毁掉了。所以佛给我们讲经教学,真正功夫在什么时候用?就在生活当中,而生活当中最重要是人事环境。所以经上常说「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善人生欢喜心,恶人也生欢喜心,这叫功夫成就。菩萨为我们示范,这个人喜欢,看到我们就欢喜,我们多跟他相处,多给他讲经教学;如果这个人见我们就讨厌,我们就回避他,不要他回避我,我回避他,让他慢慢感悟、回头。以德去感化人,以德行成就我们无量的功德,这个功德帮助我们了生死、出三界、证菩提。如果我们看到了喜欢的、合情意的,喜欢,不合情意的讨厌,这完全是凡夫,天天学经教都没用处。为什么?与我们的心行没有感应,我们依旧生活在烦恼习气当中,那怎么会有成就?

  真正成就的人一定跟《还源观》上的四德相应,这个四德是总原则、总纲领,它包含全部的戒律。第一个教我们「随缘妙用」。随缘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妙用是不着相,就是这经上讲的,前面讲的,无住、不着。无住是什么?不放在心上,心干净清净,一尘不染,不执着、不分别。你的心在这个地方培养出来清凉自在,这叫功夫,这叫真修行、会修行。不会修行的,外面风吹草动,自己就受不了,人家赞叹你,就非常欢喜,别人毁谤你,要生多少天的闷气,这怎么行?全被境界转了。佛在经教上常常教菩萨,「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怎么样转境界?不被境界转,你就转境界了。换句话说,不是它转你就是你转它,它转不动你它就被你转了。这就看各人定功,看各人的耐力、忍辱波罗蜜。所以要常常想到莲花,看到莲花,看到莲花像莲花一样的高贵,不住不着。离染污故,不住不着才能够离染污。

  下一句说,『如尼拘树』。尼拘是梵语,是树的名字,这个树中国没有,翻译做「无节树」,这个树没有节,无节树,又翻作「纵广树」,这个纵广,可见这个树很大,树荫很大。「《慧琳音义十五》曰:此树端直无节」,这个树是很难得,树很直,而且没有节,「圆满可爱,去地三丈余,方有枝叶」,它的枝叶很高很大,「其子微细,如柳花子」,像柳树柳絮一样,「唐国无此树」,翻经的时候,隋唐时候翻得最多,唐国没有这个树。「又《罪福报应经》曰:尼拘类树,高二十里,枝布方圆覆六十里,其树上子数千万斛。」一斛是中国的八斗,这是经上有这个写法。这可能不是真实的,有一点夸张。前面讲的倒是很实在,去地三丈余它才有枝叶。这个经上讲的,这个树高二十里,那就很高了。一里,印度我看,中国的里很小,但是很小,二十里也不得了。我们现在一般用公里,华里是一公里等于二华里,二十里的时候,算中国二十里也有十公里。十公里现在多高?现在国际航空飞机大概飞有没有飞到十公里?差不多,十公里是一万公尺,那么高,没听说过地球上有这么高的树。树叶分布覆六十里,六十里打个折扣也三十多里,现在开车开半个钟点还没有走过树荫。这个经上讲的好像不是我们地球上的,地球上没有这么高的树,在极乐世界可能有。

  「又《阿惟越致遮经》曰:能荫五百车」,这就确实是很大。如果我们说尼拘树林是一个很大的森林,森林里面全是这个树,那就能讲得通。如果这山上有几千棵树、几万棵树,这个车通过这个森林,这个能讲得通。不管怎么样,我们在此地取得的比喻,『覆荫大故』,「此喻菩萨于诸众生广作庇荫」,庇荫就是保佑的意思,中国人讲保佑。菩萨有慈悲心、有智慧,念念不舍众生。用尼拘树大的树荫,来比喻菩萨的慈悲。

  『如金刚杵』,「金刚杵,梵语伐折罗,原为印度兵器,密宗用为法器,表坚利之智慧」。我们在佛菩萨造像里面看到手执着兵器的菩萨很多,四大天王南方增长天王手上就拿剑,剑在古时候是兵器。金刚杵是古印度的兵器,密宗用它来做表法,你看密宗修法的时候一定有金刚杵。它代表什么?表坚利之智慧。在中国用宝剑,宝剑也是比喻智慧,中国人讲快刀斩乱麻,乱麻是烦恼,智慧之剑能断烦恼,在古印度金刚杵表智慧,跟中国用宝剑的意思相同。《大日经疏》第一卷说,「伐折罗是如来金刚智印」。印是印证的意思,印可的意思,证明如来的真实智慧,金刚般若智慧。「又云:譬如帝释手执金刚」,这个金刚就是金刚杵。「破修罗军」,帝释天跟阿修罗作战的时候,帝释天手就拿着这个兵器,拿着金刚杵,「今此诸执金刚亦复如是」。这说到现在,在佛门法会当中,这些金刚神,手上拿着金刚杵的一般都称他作金刚神,代表什么?代表着正智,「生起正智,犹如金刚」。《仁王经》里面,《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国家遭遇到困难,或者是灾害,旱灾、水灾这些意外的灾害,另外一种就是战争,用什么方法来平息这些天灾人祸?要用金刚般若,用智慧,真实智慧才是最大的力量,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我们现在明了,世出世间这些灾害怎么起来的?你要研究它的原因。佛告诉我们,贪瞋痴慢疑这五毒,自性里头没有,真心里面没有,这东西从哪里来的?迷失了自性,从妄想里面变现出来。几时变现出来的?大乘经上常说,从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就是阿赖耶,无明是迷,迷了以后从真心里起一个妄心,妄心里面就有这些毒素,这些毒素是从迷来的。它的体是性德,性德迷了就变成病毒的细胞,变成病毒的种子。但是种子要遇不到缘它不发作,我们讲这些病菌潜伏期,潜伏在那,它不起作用,对于人身体的健康没妨碍。所有一切众生全都有,不但我们有,四圣法界也有,四圣法界:阿罗汉、辟支佛、菩萨、还有佛,都有。为什么?他没有转识成智,没有转八识成四智统统都有,他的身心都带着病毒。不过四圣法界的人修得好,他们能够把缘断掉。这是佛在经教里告诉我们,因缘果报,因要结果要受报一定要靠缘,没有缘它不起作用。所以佛法讲缘生,不讲因生,因不能控制,我们没法子对付,缘行,缘我们可以控制。我们知道那些恶缘会给我们带来病苦、灾难,我们把它断掉,我的因在没关系,它不起作用,永远让它潜伏,到明心见性它就化解,就没有了,没有明心见性它都在,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潜伏时间的长没有时间限制,只要你迷它就有,只要你觉了它就没有了,可见得它不是真的,它是假的。

  佛在大乘经里面告诉我们,贪,贪的对应是水灾。科学家告诉我们,海水会上升,南北极的冰山会融化,地球上这些高山积雪也会融化掉。它为什么会融化?地球温度上升,温度上升是瞋恚,瞋恚是火。你看现在人脾气多大,从小到老很容易发脾气。我发脾气有什么关系?你发脾气能够把地球的温度上升,能叫地球上这些火山爆发,有这么大的关系,这没人知道,能够叫冰山融化,让海水上升,你看贪瞋。愚痴是风灾,傲慢是地震,傲慢应对的是地震,怀疑更厉害,贪瞋痴慢疑,怀疑是什么?没有自信心,不相信自己,任何人他都不相信。对父母没信心、对祖宗没信心、对圣贤没信心、对佛菩萨也没信心,这个病就没救。对应自己身体来说,五脏六腑免疫的能力没有了,外面的细菌很容易感染,就是没有抵抗力了。居住的环境,我们这山河大地,土地松散了,信心让它凝固,疑惑它就松散,怀疑,松散了,这一松散,陆地会沉到海底,高山会倒下来。你就晓得,我们里面的病,跟外面的环境失常,真正的原因是贪瞋痴慢疑。所以这五个是一切病因,贪瞋痴慢疑是一切病因,缘呢?怨恨恼怒烦是一切病的缘。病因我们不能控制,缘可以控制。怎么控制?佛常讲,发菩提心。菩提心是觉悟的心,菩提心里头有慈悲,人慈悲心生出来,怨恨恼怒烦就可以降温,先从降温,然后把它断掉。这个东西断掉,地球上就天下太平,山河大地就非常美好,五谷丰登,人民安乐。

  贪瞋痴慢疑不容易断,怨恨恼怒烦是可以控制得了。我为什么要怨,为什么要恨,为什么要去恼人家,为什么要发脾气,能控制。修行修什么?就修这五个字。人能够把这五个字控制住,贪瞋痴慢疑也就能控制住,贪瞋痴慢疑要依靠这个发作。心浮气躁的人伏不住这些烦恼习气,把贪瞋从这爆发起来,这一爆发,下面就有果报。果报对自己来说,脏腑失调,这对自己。这是什么?人生病了。对居住的环境,天地变异,水灾、旱灾、火山爆发、海啸、地震、风灾、大地沉到海底、高山崩塌下来,这是天地变异。这是什么?这是病果。病的果现前,那接着就报应出现,疾苦、短命这是个人的灾难,自然灾祸,我们讲的天灾人祸,这是一切病报,这报应!从个人讲到我们居住环境,这是大乘教上讲的。用什么方法来化解?佛法是用慈悲心、用菩提心、用十善业道。在中国老祖宗教给我们,仁义礼智信。你看看,仁义礼智信是不是菩提心?是的。是不是十善业?是的。跟十善业、跟菩提心都相应,一切病的药。人人能懂得这个道理,人人能够依教奉行,身心健康,我们居住这个地方灾难不生。

  今天因缘果报都现前了,在这个地球上我们见到许许多多专家学者现在对这个问题束手无策,不知道怎么办,我遇到不少,来问我。我也没这个智慧,也没这个能力,可是古圣先贤、老祖宗教给我们有方法,遇到这些困难了,个人的病重、社会的动乱、地球的灾变,古人用什么方法?真诚忏悔,端正心念,改邪归正,用这个方法。有没有效?我们看古籍记载里头,有效果。所以用真诚、恭敬、忏悔,改变天心,这个天心是大自然。有没有道理?有道理,现在科学家都证明了。原理是什么?原理是心物一体,我们的心跟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是一体。我们的念头善,它们样样都善,没有一样不善。为什么?境随心转,山河大地是境,我们的身体也是境,统统转。为什么不好好的修?为什么惹这些灾难?我们怨恨一个人,你有没有想到,他会以怨恨来报复我,这就叫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你说这个多可怜,多苦,不觉悟!真正觉悟了,我就希望在我这一生当中,把所有恩怨都一笔勾掉。别人加给我的,我接受,我用真诚、忏悔、感恩来把这个事情化解;别人加给我的我接受,永远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把报复,刚才讲的,怨恨恼怒烦,一笔勾消。在境界里面修清净心、修平等心,真功夫!没有这个境界,你怎么知道你心清净?怎么知道你修行功夫提升?你看不出来,自己以为很了不起,境界一现前,烦恼习气全出来了,这就说明你一点功夫都没有。我在讲席里做过多次报告,怎么修法?天天念经没用,天天讲经也没用,把听到的、所讲的,统统能在现实生活当中去转境界,管用了,那叫真修,那才叫真佛弟子。

  再大的灾难,到面前都化解了,没有了。再大的怨恨,到自己面前,智慧一现前,一转变,变成什么?变成感恩、变成反省。连中国圣人都教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没有教我们去找别人,别人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别人都对,你首先要承认这一条,别人都对,我不对,你才有救!我都对,他都不对,完了,生生世世你们去对立,你们搞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我在这一生学佛六十年,得的一点受用就是知道反省自己,从来没有说过别人不对,你们跟我多年的你能看出来。受什么样的委屈,什么样的打击,若无其事,我反省,我不对,他们都对。这是解决问题高度智慧的方法,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从因果上来说,我们更应当反省,他毁谤我、侮辱我,他为什么不毁谤别人,为什么不侮辱别人,他单对我?佛在经上常讲,业因果报不可思议,也许我过去生中我是那么对待他的,今天碰到,他要一报还一报,他要对我,我清楚,我不能再用报复对他。他用这个态度来对我,我再去报复他,来世他又报复我,那咱们在这六道里生生世世不就没完没了吗?要知道,双方都痛苦,何必?不如承受、接受、感恩,不但没有怨恨,欢喜、感恩,我接受,我过去对不起你的地方现在报掉,这个帐了了,债还了,你说多快乐!多舒服!别人欠我的钱,不要了,多自在!为什么?还债,大概过去我向他借的没有还他,今天他用这个方法拿回去,好事情,还清了。古德所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这话一点都不假。真正这一生能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生活要学世尊、要学圣贤,简单。生活苦一点好,好在哪里?对这个世间不再留恋。日子过得太舒服,不想离开六道。日子过得很清苦,念念都想到极乐世界,为什么?对这个世界没有留恋,这好事情!钱多了,地位高了,有什么好处?增长你对这个世间留恋,增长你的情执,换句话说,延续你六道轮回的时间,这不合算的。真搞清楚、真搞明白,我不干这套了,念念就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今天遇到这部经典不容易。《无量寿经》在释迦牟尼佛一生当中,他一生讲了很多经,我们要问,一生当中讲那么多经,哪一部经最重要?给诸位说,就是《无量寿经》。你看许许多多的经典,能够度的众生都不多,这契机,唯有净土在世尊一万二千年法运当中统统起作用,能将一万二千年有缘的众生度尽,有缘的众生度尽就这一门,这个要懂。戒律只能度正法,正法一千年过去了,戒律不管用了。禅定只能度像法,像法也是一千年,像法过去了,现在修禅得不到定,别说开悟,定都得不到。所以这念佛法门,正法管用、像法管用,末法也管用,这不是第一经吗?所以世尊在世多次宣说,从五种原译本里,古大德大家看法都一致,至少佛讲过三次。可是《无量寿经》还有七种翻译本子失传,如果那七种本子要是在的话,可能又看到一些不同,那就不止三次,可能四次、五次、六次。一生当中讲这么多遍,用意何在?我们要能体会世尊当年现身说法的苦心,你能体会到一分,你有一分的感恩心起来,体现到两分,有两分感恩的心出来。为什么?你对他真了解。你对他一点体会没有,那感恩心生不起来,你有十分的体会,你就有十分感恩的心,你会对佛尊重,会对佛孝顺。出现在世间就是为我们这些苦难众生,我们要直下承当。直下怎么承当?佛就是为我出现的,四十九年讲经说法就是来度我的。佛灭度到现在三千年了,三千年后我才得度。为什么佛在世我没有得度?不相信,对于佛没有尊重心。这三千年来生生世世种那么一点善根,在今天这一点善根福德起现行,好好的抓住,真诚恭敬求解,然后依教奉行,决定在这一生当中到极乐世界,不等来生,我这一生就要去,去定了。为什么?这一生把净宗搞清楚,就行了。

  认识阿弥陀佛、认识极乐世界,我们对于修学这个法门,往生极乐世界真正有把握,你才能得法喜充满,你才能有像菩萨那样的智慧、那样的德行,来应对现前所有众生。没有一个不爱,这就是大慈大悲。喜欢的人你爱他,讨厌的人也爱他,跟你作对的人还是爱他,陷害你的人还是爱他,平等,没有分别,这叫行菩萨道,这叫真正修行。对于这些冤亲债主,现前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他会感动。他要了解的时候,他一生当中没有遇到第二个像你这样的人,我这样的恨你、害你,你还是天天感恩,天天给我回向、给我祈福,没有一天忘记。我相信他会良心发现,在一生当中你还遇到第二个这样的人?没有遇到。生生世世一个人有几次这么个机会,遇到这样的人用真心待你,你用虚妄对人,人家用真心对你,永远不变,那是什么人?那是个真正学佛的人,不是真正学佛的人做不到!你从这个地方你细心去观察,学佛的人多,真正相信的人少,真正理解的人更少,真正奉行的人少之又少。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真正离苦得乐,往生净土,你不干不行,你不把自己这些毛病习气改掉,想把这些毛病习气带到极乐世界,去不了。这就好像什么?像现在我们入境,你在飞机场里都有人拿着体温计来量体温,给你检查,极乐世界也如此,你身体不健康不让你去,你去不了。这就是贪瞋痴慢疑、怨恨恼怒烦,都是你的病毒,你有这样的病毒,天天念佛,去不了。天天念佛要天天学佛,学佛什么?把这些烦恼习气统统改过来,把这些病毒统统放下、断掉。

  佛在经论上告诉我们往生一个条件,这个条件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你也听过很多次,但是你疏忽了,佛讲「心净则佛土净」,这句话重要!你看经题上给我们讲往生三个标准,最起码的,清净,更高一点的是平等,最高的是觉,清净平等正觉这是往生必须要具备的条件。最起码的你要有清净心,清净心这些病毒统统放下。顺境、善缘决定没有贪恋,逆境、恶缘决定没有瞋恚,对于顺逆善恶境缘统统感恩,没有不感恩的,这样的心态,你跟阿弥陀佛、跟极乐世界的人全相应,哪有不生的道理?我们能不能往生,有没有把握,自己认真反省一下就明白了,不要问人,别人跟你讲的是假的,不是真的。你一反省,展开经典一对照,就明白我有没有资格到极乐世界去。所以你看金刚杵,得金刚正智,破除烦恼。金刚是坚定的意思、不坏的意思,这真实智慧。一定要相信佛的话,天下没有不能改变的人,只要他有一点点善根,他就能改变,一点善根都没有,这叫一阐提,那就很麻烦。对那种麻烦的人,要给他种善根,要帮助他,他这一生不能成就,他的成就在来生后世。你对于经教熟了你就能看得出来,而且很清楚。

  再看下面,「《诸部要目》曰:不持金刚杵念诵,无由得成就。金刚杵者,菩提心义,能坏断常二边,契中道。中有十六菩萨位,亦表十六空为中道。两边各有五股,五佛五智义」。我们就看到这边。金刚杵也是密宗里最重要的表法的法物,我好像有一个,在跑马地,柜子里有个小小的,密宗送给我的金刚杵,还送我一个转轮的。为什么?看到这个金刚杵就想到金刚智慧,它是提醒你的,就如同我们供佛是一样的。我们为什么供佛像?时时刻刻提醒我。我们修净土,供养的是西方三圣,当中是阿弥陀佛,两旁边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你每天看到它,看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代表自性理体,代表无量的功德,一切都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无量、功德无量、慈悲无量、弘愿无量,样样都无量,表这个意思。怎么落实?观音菩萨代表慈悲,落实在生活,特别是你有艰难困苦的时候,你一定要用智慧来解决,要用大势至的智慧,大势至代表解门,观世音菩萨代表行门,行解相应这就成就了。看到观音,要学观音慈悲,看到大势至,学大势至的智慧,看到阿弥陀佛,那是我修学的目标,我最高的愿望,要用慈悲、要用智慧,我才能达到这个最高峰,表法!

  所以金刚杵代表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起心动念、待人接物有没有违背?如果与这十个字不相应,我们菩提心没发出来。你看看「不持金刚杵念诵,无由得成就」,那是经白念了。那我拿一个金刚杵我念经就行了?不是,你还是白念了。你真正用真实智慧,诚诚恳恳、老老实实,那就是你真的持金刚杵,不在形相。这章嘉大师早年教给我的,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不重要。你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你去念诵,就有感应,就会起作用。为什么?刘素云居士帮助胡老先生往生西方净土,这个光盘我们这有,她凭什么?凭她手上拿着金刚杵。你问她,她有没有拿?她没有拿。她真拿了,为什么?真诚心、智慧心、大慈悲心、菩提心统统相应,这个念诵感动阿弥陀佛,动天地、泣鬼神,中国古人讲的「诚则灵」。

  我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老师给我四个字「至诚感通」。他说大乘经教难,太难,要想弘法利生,没有真实智慧,没有真实的德能,你用什么帮助别人?老师举例子,世间智慧,不说别的,就说这一部《四库全书》,你能通吗?你不能通,世法你不通,说佛法,这一部《大藏经》,能通吗?学一辈子也不行,也通不了。老师告诉我,古人有个方法,感通,求感应。用什么东西来感?用诚,诚就灵了。诚是什么?心里没有杂念,「一念不生是谓诚」,没有邪思、没有杂念,也就是清净心是诚,平等心是诚,觉心是至诚。所以诚上面加个至字,至诚感通,真诚到极处就起感应,就通了,自然就通了。上能对佛菩萨感通,下面能对妖魔鬼怪感通。大乘里没有魔,小乘有魔。大乘佛跟魔是一不是二,觉悟了,魔就成佛,迷了,佛就变成魔。谁觉谁迷?自己,不在外,我自己迷了,佛也是魔,我自己觉了,魔也是佛,真正讲到究竟处。所以对于执金刚,手上拿着这个金刚杵,它的用意你要晓得,着重在精神,不着重在形式。但是做法事的时候形式也有用处,表法。

  金刚杵能坏断常二边,断常二边是邪见。有人执着一切法无常,因为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这叫断见。常呢?永恒不灭,认为一切法都是永恒的,这叫常见。常见跟断见都是二边,我们中国人一般讲偏见,他见解不圆,见解不正,偏在二边。菩萨正知正见,叫妙契中道。中有十六菩萨位,亦表十六空为中道。十六空是佛教的名数,《佛学大辞典》里头有,诸位可以查一查。第一个叫内空,第二是外空,第三个是内外空,第四个是空也空,空不能执着,执着你就堕在空里面去了,所以叫空空,第五大空,第六叫胜义空,第七个是有为空,第八个是无为空,第九是毕竟空,第十是无际空,第十一个是散空,第十二个是本性空,第十三个是自性空,第十四个是一切法空,第十五是无性空,第十六是无性自性空,这是出于《大般若经》的。这些名相在这里我就不一个一个讲了,一个一个讲耽误很多时间,诸位可以参考《大般若经》,《大般若经》里面讲得非常详细。释迦牟尼佛二十二年给我们讲这些道理,横说竖说,总结一句话,「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佛的用意在哪里?教我们放下万缘,看破,千万不要再去执着、再去分别,不但分别执着你错了,别人没错,你错了,连起心动念都错了。为什么?起心动念就迷了,不起心不动念是大彻大悟。

  我们经题上那个觉,觉是不起心不动念,平等是不分别,不分别就平等,清净是不执着,不执着,清净心现前。所以修行最高的境界,修行的枢纽、关键就这五个字。用什么方法达到?无量无边的方法。所以佛经上有八万四千方法,叫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四弘誓愿里面讲「法门无量誓愿学」,方法太多了,目标就一个。你能够恢复你的清净心,这清净平等觉是本有的,不是外头来的。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为什么?你本来有,那就是佛。有现在变成没有了,为什么没有?迷失了,你迷了自性,清净平等觉变成烦恼,清净变成见思烦恼,平等变成尘沙烦恼,觉变成无明烦恼,变质了,不是它不在,它在,变质了。我们跟佛学习,通过释迦牟尼佛教诲,我们在经教里明白了,原来是这么回事情。那我们要回头,我们要恢复自性,怎么恢复?我不再执着,清净恢复了;我不再分别,平等恢复了;我不再起心动念,自性觉恢复了,你看就这么简单。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辛辛苦苦说法教学四十九年,一天没休息,天天讲?众生真正悟的少,没觉悟,种一点善根的人多。善根种下有好处,这个善根叫金刚种子,生生世世不会灭掉的,什么时候起现行,什么时候你就觉悟、你就恢复正常。清净平等觉是正常,这个不能不知道。如果没有恢复清净平等觉,记住,我们在不正常的状态之中。我们知道有佛、有菩萨、有佛法,但是我们跟他距离非常遥远。

  我们这一生非常非常幸运,是过去无量劫来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幸运。为什么?夏莲老给我们会集这部经,稀有的因缘,把释迦牟尼佛多次宣讲的融成一部经,这个缘稀有!佛灭度之后三千年才出现,夏老居士来了。第二个稀有的,黄念祖老居士批注,他什么批注?他会集,会集一切经论来解释,会集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他们对《无量寿经》的体会,他们的心得报告,这样会集在一起,成为这个批注,稀有!这不是一个简单事情,真叫难中之难。我们在这一生当中遇到这样的缘分,你要不认识,你不知道珍惜,你认识之后你才晓得珍惜,你才晓得太可贵了,多少菩萨想求这个缘分遇不到,我们是遇上了。我们读这部经、这个批注,特别容易理解,确实能有几分契入,体会得到了。如果能够把这个机缘抓紧了,认真干,我真相信,一丝毫怀疑都没有,我真听话,依教奉行,我能懂多少做多少。你把这一点做到的时候,看到这个经意思又更多了,你就更懂了。所以解能帮助你行,行可以帮助你解,解行相应。解就是章嘉大师讲的看破,行就是章嘉大师所说的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看破又帮助你放下,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别改变,就成功了。

  金刚杵的表法很重要,金刚杵它有五股,两边各有五股,代表五佛五智义。五佛,这也是名数,「有胎藏界之五佛」。胎藏是什么意思?是比喻母亲怀孕,肚子里头有胎儿,胎儿虽然很小,他藏在里面,所以这个胎有含藏的意思,有隐覆的意思。含藏什么?具足一切功德,本自具足。你看小孩,外面五官,眼耳鼻舌身,里面五脏六腑,他一样都不缺。他在母亲胞胎里头他就在那慢慢长成,统统具足,就像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个胎里面本自具足。藏,藏是隐覆的意思,虽然本自具足,他现在并不现前,他还没有出世。这就好像他被一些烦恼围绕着,它不能现前。这比喻什么?我们确确实实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佛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点都不假,但是佛的智慧我们没有了,变成烦恼了。佛的德能变成我们的习气,佛的相好变成六道轮回,这什么?烦恼!烦恼把它变质了,所以自性里面真正的智慧德相不能现前,用这个来比喻叫胎藏。胎藏界里面有五佛,这是密宗所说的。又金刚界也有五佛,五智如来。金刚界是什么意思?前面我们学过了,金刚是比喻智慧,《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是坚固不坏不变的意思,真实智慧。这是佛内证的智慧,也就是我们讲席当中常常说的,阿赖耶的四分里头的证自证分,这一分是自性里面本具的般若智慧,它能够证明阿赖耶。谁认识阿赖耶?它认识,它知道,所以它有坚固不变,有转烦恼的德用。能转烦恼成菩提,也就是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末后一句话,「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由此可知,金刚是比喻佛内证的这种智慧,能够转八识成四智,这是胎藏跟金刚比较浅显一点的意思,这个意思非常重要,你要不懂你被这些名词迷惑了,不晓得它的含义。

  下面跟我们讲「五智如来」,这是金刚界五智所成的五如来,五种智慧成就的。第一个「大日如来」,大日是比喻太阳。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所有一切众生不能离开太阳,没有太阳,地球就不能生存,一切生物都不能生存。所以大日如来表「法界体性智所成」,就是自性本具的圆满智慧。第二「阿閦如来」,阿閦是梵语,意思是不动,第二个意思是无瞋,你看瞋恚是堕阿鼻地狱的因,他代表没有瞋恚,没有瞋恚也就没有傲慢,傲慢是瞋恚里面的一分,代表无瞋,无瞋,如如不动,这个代表「大圆镜智」,大圆镜智所成就的是阿閦如来。第三「宝生如来」,是「平等性智所成」。宝是什么?财宝、财物。财物有两种,一种是自性里头有功德法财,另外一种就是我们一般讲的七宝,金银玛瑙琉璃这些东西,这是一切众生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能离开的,宝生如来。你想想平等性智,由此可知,人要想发财,要想得到财富,从哪里得?平等心,这真因,得无量功德法财。功德法财得到了,这个世间财物也就随着都得到了。第四「无量寿如来」,无量寿如来是「妙观察智所成」,也就是清净平等觉。第五是「不空成就如来」,这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能生万法,是「成所作智所成的」。

  后面有一段,「菩提心论曰:东方阿閦佛因成大圆镜智,亦名金刚智也」,这是讲五方佛。「南方宝生佛由成平等性智」,互相成就,智成佛,佛也成就智,「亦名灌顶智也」,南方宝生。「西方阿弥陀佛由成妙观察智,亦名莲华智,亦名转法轮智也」。真的,转法轮是度众生。诸佛如来度众生是阿弥陀第一,没有比阿弥陀佛更善巧,所以阿弥陀佛被一切诸佛尊称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北方不空成就佛,由成成所作智,亦名羯磨智也」。羯磨是作法,作法里头最重要的就是持戒,守规矩,佛来给我们做个示范。中间是「毘卢遮那佛,由成法界智」。这就是大日如来所成就的法界体性智所成,这代表毘卢遮那。所以大日如来就是毘卢遮那,密宗称为大日如来,显教称为毘卢遮那佛,是一不是二。前面教我们参见五智,五智我们在这里也简单列出来,「名数」,这《佛学大辞典》里面的,「显教转八识而成就四智,以立为究竟之报身如来」。佛有三身,法身,法身是理体,就是大日跟毘卢遮那所表的。显教里面转八识成四智,立为究竟之报身。「密教于此加第九识所转之法界体性智而为五智,以为金刚界智法身之大日如来」。这个里面讲到第九识,只有八识,哪来第九识?九识指说是阿赖耶有染净两分。阿赖耶虽然是迷了,但是它自性是觉,所以它有觉、不觉两个意思,称觉的那一分就称它作第九识,第九识也叫,它这个下面有,「奄摩罗识」。

  我们看这个下面,这是「金刚界智法身之大日如来」,第一个「法界体性智,是转奄摩罗识所得」。奄摩罗就是第九识,奄摩罗是梵语,意思就是真如、真心,第八识里面清净的那一分。第八识有染净两分,通常讲第八识是专讲染的这一分,就是迷的这个妄心,它清净这一分是真心,所以它的体是真心,它的相是妄心。就好像我们的人,我们人的身体走在阳光之下有个影子,我们的身体跟影子都叫第八识,身体是影子的本体,是清净的,那个影子是迷惑,那个说第八识染的那一分就是影子,觉的这一分就是身体,这样大家就好懂了,它是一不是二,离开身体没有影子。所以迷的时候真心就发现了,变一个妄心,这个妄心叫阿赖耶,叫第八识。「法界有差别之义,诸法差别,其数过于尘沙,是为法界」。法是个总代名词,宇宙之间万事万物用一个字来做代表,这叫法。所以说法界就是指整个宇宙一切万法的全体,一个都不漏,这叫做法界。

  「法界体性即六大也」。六大是什么?通常我们讲四大,四大大家知道,地水火风四大,讲五大,加了一个空,地水火风空,再加一个,六大,就识,再加一个识。《楞严经》上讲七大,七大加一个见,地水火风空见识,讲七大。这个地方讲法界体性即六大,这是什么?整个法界的体。法界从哪来的?万事万物,现在科学家研究,一个东西变现出来的。所以《金刚经》讲「一合相」,一被现代的科学家用分析的方法,把这个一切法,太大了,取一部分,这一部分再取一部分,取到最小的,现在变成量子。佛法里面讲微尘,极微之微。这么小的一个物质,无论是一切法,统统都是它组合的,离开它一切法就没有了。这个小东西,就是讲物质的基础,它是遍法界虚空界的基础,遍法界虚空界的根本,在佛法里面称为极微之微,这最小的物质现象,它里头具足六大,地水火风空识,这个六大统统具足。

  地水火风是物质,识是精神,就是地水火风空识。换句话说,精神跟物质是一体的,是不能分开的,有物质肯定有精神现象。这桩事情在最近这十几年日本江本胜博士做水实验证明了,水是物质,它有受想行识,我们对它动一个爱心,喜欢,它感受到,它有受,我们要讨厌它,它也会受,它有反应给我们看,所以证明它有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是精神,精神跟物质融合在一起,永远不能分。所以我们今天讲唯心唯物全讲错了,讲偏了。好像一个东西你只看到它一面,像我们这个茶杯盖,你看到这一面,凸出来的,这一面,凹下去的。有人看到这一面,凹下去的,有人看到这一面,凸出来的,这两个就要打架了。其实两个人都没有看错,只看到一面,你看到完整的,原来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所以物质跟精神是一不是二,最近的科学家才发现。最著名的,德国的普朗克,他专门研究物质,物质到底是什么,被他发现了。原来物质是假的,是意念累积变成的幻相。那为什么好像有固体、有液体、有气体?他说,那是振动的频率不一样。频率慢的变成固体,频率快的就变成液体,更快的变成气体,比气体还快的就变成电流、变成电磁、变成光,统统都是振动,速度都是非常快,频率不一样,振动快慢不相同,产生这个宇宙现象。

  「大日住于此六大法界之三昧」,三昧是定功,他的心定在这上面。「名为法界体性智,主方便究竟之德」。没有究竟方便就不能够有天地万法,天地万法是这种法界体性智里头变现出来的。佛法讲得很好,「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心是法的体,那法是心的相,是心的作用。《华严经》上讲的三大,体大、相大、用大,三大是一,一而三、三而一,不能分割的。说一个体,相用在体里头,说一个相,体用在相里头,说一个用,体相在用里头,永远不能分割,它是一体的。所以普朗克说,所有物质的基础是意念,这个发现非常了不起,把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所说的证明了,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发现的利益是什么?帮助我们解决许许多多的问题。今天地球上这个灾变,灾难这么多,如何能把地球恢复正常?这个理论可以解决。用什么方法?用意念。美国科学家知道,布莱登,你看去年八月在悉尼开会的时候,他们讨论,这几位科学家是世界上著名的,怎么样应付明年二0一二马雅灾难的预言。美国的布莱登他说,如果全世界的人在这个时候都能够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这问题就解决了,不但地球没有灾难,还能把地球带向更美好的未来。这话说得有道理,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同。理论是什么?意念能改变物质。

  日本江本博士也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就是日本的琵琶湖,琵琶湖有一个海湾,这个海湾是死水,就是水不流通的,二十多年这个海湾气味很难闻,很脏、很乱。他找了三百五十个人,请了一位老法师,九十多岁,带着这批人在湖边上做一个小时用大家集体意识来祈祷,所有参与的人在这一个小时把什么念头都放下,都不要想,让自己的心一心,一心一意就想一个问题,「湖水干净了,我爱你」。你看就这一句话,湖水干净了,我爱你。三百五十个人同一个念头,没有杂念,祈祷了一个小时,三天之后湖水真的干净了,气味没有了。这个当时造成很大的震动,日本的媒体都报导了。居然这个境界延续了六个月,一次祈祷,湖水干净了六个月。江本博士告诉我,我跟他讲,我说你最好两个月到那去祈祷一次,湖水不就永远干净了吗?但是这个祈祷我们晓得治标不治本,治本是什么?这个地区的居民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他那个地区的湖水永远干净,这治本。所以什么样的灾难,你明白这个道理,都能化解,知道灾难怎么形成的,我用什么方法能把灾难化解,妙极了!所以确实这是法界体性智,主方便究竟德。

  第二「大圆镜智,是转阿赖耶识所得」。转阿赖耶就显现出大圆镜智,「显现法界之万象,如大圆镜之智也」。大圆镜是什么?对于遍法界虚空界你没有一样不清楚,没有一样不明了,法界里的所有一切众生他们现前的状况了如指掌。像我们人起心动念极其微弱的念头自己都不晓得,证得大圆镜智的人他知道。这什么人?法身菩萨,我们中国佛教里面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转了。见性的人没有不知道,为什么?一切法是自性变现的,惠能大师讲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我都忘记了,时间到了。我们今天就学到此地,大圆镜智我们下一堂课再说,可能我都忘掉看时间,今天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一一年讲于台湾 四百七十五
下一篇: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四百七十七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