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二零一一年讲于台湾 四百七十二

  日期:2011/10/7 11:33:55   阅读:    繁體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七二集)  2011/6/27  台湾高雄  档名:02-039-047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九十六面第四行:

  『以方便智』,「方便智又名权智,乃达于方便法之智,又为行方便之智。权智与实智相对。达诸法之实相,名为如来之实智。了达于诸种之差别,为如来之权智」。先将方便智做一个简单的解释,方便智也称为权智,权对实说的,这下面说得很清楚,也就是佛法当中常讲的善巧方便,善巧方便就是方便智,也是行方便的智慧。没有方便就没有办法证得真实,没有真实慧,方便就不能够建立,方便一定是依真实建立的。换句话说,实智是体,方便智是应用,能够应用在自己,帮助自己提升,用在教化众生,全都是方便智。可是没有实智,这些方便我们今天称为知识,如果他有智能,这个知识就统统变成方便智。为什么?他不会用错。有知识没有智能,知识往往用错了,用错了不但没有利益,可能产生灾害。今天我们这个时代社会动乱,居住的地球灾变异常。六月还没有过完,昨天我看到一个同学送给我一个这一个月的灾难的目录,就是报纸新闻的标题,已经有一百七十多个,这还得了!这个月还有几天,看这个样子,一个月当中全世界发生严重灾难会达到两百起,这是过去中国、外国历史上所没有看到过的。怎么这么频繁,灾难这么严重?必须要有真实智慧、要有善巧方便,才能真正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此地都从如来所证得的来说,通达于诸法的实相,对于一切法的真相明了,这叫实智,这是真实智慧;了达一切诸法的差别相,这是如来的权智。一个是知道它的本体,权智是知道它的现象、知道它的作用。

  「如《大乘义章十九》」,它有个简单解释。「知一乘真实之法,名为实智。了知三乘权化之法,名方便智。」这解释得很好。一乘真实之法,《法华经》上所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世尊四十九年教学,不但讲菩萨、声闻、缘觉,也讲了不少关于人天。所以过去的大德把世尊一代时教说为五乘。五乘怎么说法?人乘,也就是六道里面人道是怎么来的,应该要怎样把人做好,这属于人乘佛法,我们学佛得从这里学起。佛教导我们,十善、三皈五戒,这都是属于人乘,一个人必须得遵守,如果不遵守,人身失掉之后就不能够再得人身。这种因果、利害的关系,我们不能不知道。这一生得生在人道,希望来生在人道能过得更好,愈来愈殊胜,那就得要修行。行是我们的思想、行为,思想、行为错误了,把它修正过来叫做修行。修行这个名词要搞清楚、要搞明白,不能产生错误。

  所以世间圣贤给我们定的标准,伦理道德。中国人的老祖宗,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万多年之前就懂得伦理道德的教育。孔子距离我们现在二千五百年,中国有文字是黄帝时候发明的,黄帝到现在四千五百年,四千五百年之前没有文字,有传说,世世代代老祖宗的教诲一代教一代,我们相信老祖宗所传的决定不会错误,因为至理名言非常简单扼要,它不复杂。伦理的教学,道德的教学,绝对不是从孔子开始的,孔子往前面推两千年,黄帝的时代,黄帝开始在教了,就是教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我们相信黄帝之前老祖宗世世代代也在教,不过那个时候没有文字,只是口传。五伦,五句二十个字,能传错吗?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二十个字,五句,一句四个字,我相信传一万年都不会传错,十万年也不会传错,它简单。五常就更少,五个字,仁义礼智信,重要!四维只四个字,礼义廉耻,八德是八个字,孝悌忠信仁爱和平。上古时代古圣先贤教人民教什么?就教这个东西,人人都懂,人人都学,人人都能做到,所以真的是千年万世长治久安,社会有秩序,人们的思想行为正常,一点都不乱。现在这个社会整个世界一团混乱,地球上灾变这么多,活在这个世间的人活得这么痛苦,什么奇奇怪怪的病都出现了,这什么原因?反常!诸位要知道,伦理是常道,就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五常、四维、八德是常道,违背了,灾难就现前,你能够遵守,天下太平,健康幸福是这么来的。这些是真实智慧,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叫做善巧方便。

  《大乘义章》里面解释得很好,知一乘真实之法,现在人所谓真理。真就不是假的,理是万事万法的依据,这叫真理,在佛法里面称它为实智,真实的智慧。真实智慧从哪里来的?佛给我们讲得清楚,是自性里头本有的。怎么知道是本有的?你只要能把万缘放下,恢复到正常,正常就是没有杂念,佛家讲无念,无念是无一切邪念、无一切恶念,这个时候智慧就生起来,不用学,眼见耳闻,智慧就现前,证明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佛说我们的智慧现在没有了,智慧不是没有了,变质了,变成什么?烦恼。大乘教里讲得好,烦恼跟智慧是一不是二,迷的时候就叫烦恼,觉悟的时候就叫智慧,所以经上佛常说「转烦恼为菩提」。在一般修行,祖师们也常说断烦恼,烦恼是不是真的断了?不是的,转变了,转成菩提。如果烦恼要是断了,智慧也断了,也没有了。智慧跟菩提是一不是二。你有邪思,你有邪念,你有自私自利,智慧就变成烦恼;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贪瞋痴慢,烦恼就变成智慧,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现在没有智慧,有无量无边的烦恼,无量无边的烦恼什么时候转过来了,就是无量无边的智慧,权智,后得智。知道一乘法,这是根本智,实智,那叫根本智。根本智是什么样子?《般若经》上告诉我们,「般若无知」,那就是根本智,它起作用「无所不知」,那是后得智,就是此地讲的方便智。了知三乘权化,这是教化众生。众生根性不相同,世尊把它分成三等,上中下三根,对上根人讲大乘,对中根人讲中乘,对下根人讲小乘,这叫三乘。三乘都是方便法,用这个方法来把众生的根性不断的向上提升,就跟现在学校读书一样,先读小学,下根人;小学毕业了,这中根人;中学毕业了,这上根人,这上大学;大学毕业了,上研究所,研究所就是一乘。教育的目的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拿到博士学位,为什么?应该的。在佛教里面博士学位就是佛陀。所以佛教人第一句话就是教给你,你要记住,「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就告诉你,你本来是佛,你应该要回归到佛的地位。你现在迷了,迷得太久,迷得太深,现在变成凡夫。佛教给我们,从凡夫地回头,回头是岸。

  回头,先学小乘,小乘果位叫阿罗汉。小乘得到的是什么?是清净心。怎样才叫做清净心?见思烦恼断掉,就叫清净心。见思烦恼没断,你心里染污,不清净。见烦恼,见烦恼是你看错了,三界九地有八十八品,叫见惑。佛为了教学方便起见,把它归纳为五大类,这好教。第一个就是身见。你看我们每个人,这六道众生,都把身体看作我,佛说这头一个错误,从这个地方就错到底,这是第一个错误,一错到底,全错了。佛告诉我们身不是我,那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叫我所,意思就是我所有的,不是我,好比衣服,衣服不是我,这衣服是我所有的。什么时候我们能够把身体真正看成这是我所有的,它不是我,你就入佛门了。你还要执着这个身是我,你没有入门,走得最近,还在门口,没进去,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身体是假的,我想也有不少同学听说过,佛门常说借假修真,这个假就是身体,我们利用这个假的身体把真我找回来。有没有我?有。大乘教里面讲常乐我净,叫四净德,有我,但是那个我不是身体,那个我是什么?法身,这是真我。或者大乘教里面也加了一个字,叫法性身。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我们往生到那里去,我们的身是法性身,我们居住的地方叫法性土。那个地方没有烦恼、没有灾难,那个地方所有一切苦连名称都听不到,当然没有事实,所以那个世界叫极乐。

  见,见解的错误,纠正过来了,还有一个思想的错误,思想,看看我们全都具足了,贪瞋痴慢疑,这是思惑。起心动念,无论对自己或是对身外,也看错、想错了。有这么个思想,有身是我,有贪瞋痴慢疑这么个思想,这就是出不了六道轮回。为什么?六道轮回就是这些东西造成的,这个东西没有了,六道就没有了,六道是假的,像作梦一样。这两种烦恼,就是见烦恼、思烦恼断了之后,就醒过来了,像一场梦醒过来了。六道轮回是梦中之事,醒过来是什么世界?是净土。为什么?你的看法、想法都清净了。「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这是佛告诉我们的真理、实相,就是诸法实相。住在净土里面,他们的思想见解没有染污,也就是没有错误。这里面住的人有四种,声闻、缘觉、菩萨、佛,住在净土。这四法界跟六道合起来,在大乘教里面称为十法界。四圣法界也不是真的,也是假的,所以不能执着、不能分别。

  四圣法界不执着了,他有分别。佛告诉我们,分别也是错了,不但分别错了,起心动念就错了。所以修行修什么?修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真做到,四圣法界不见了。四圣法界还是个梦,六道是梦中之梦,这醒过来,醒过来一真法界现前,十法界没有了,假的。到这个时候你才真正明了《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一个修行人对于世出世间的缘要淡薄,愈淡愈好。为什么?淡薄你才容易把它断掉,把它放下,如果这个缘太浓,像情执,这情太深了,严重的执着,那个麻烦,永远离不开六道轮回,生生世世都纠缠在一起,这个里头恩怨因果真的是搞不清。佛告诉我们,假的,不是真的,你觉悟了你就明白了。所以世尊当年在世,四十九年天天为我们讲经教学,用意在哪里?帮助我们断疑生信,帮助我们破迷开悟,帮助我们转凡成圣,这是真实功德,不可思议。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生教学,教学叫佛事。佛是觉悟的意思,佛事,自己觉悟,帮助别人觉悟,这个事情就叫佛事,这是经论上佛事两个字正确的解释。世尊当年在世表现的如是,许许多多的弟子跟他老人家在一起学习亦如是,无不是求自觉。自觉之后帮助别人,叫觉他,这是菩萨的事业。今天我们不称为佛事业,为什么?佛不住世了,佛离开我们了。世世代代承传的这些学生都叫菩萨。大乘佛门的习惯,见到同修还都称菩萨,年岁大的称老菩萨,学佛时间久的也尊称他老菩萨。老菩萨带领小菩萨,老菩萨要教小菩萨,一代一代传下去,这叫佛的事业,如来家业。所传的决定不能离开经教,离开经教就不是佛法,经教一定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一门通达无碍了,然后你就能够触类旁通,不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也通了。为什么?你真正能通不是你学来的,是你从佛的教学方法用得很妥当,真正帮助你达到明心见性,这一见性就好办了,宇宙之间一切法不离自性。所以见性的人没有一样不通达,学的通达了,不学的也通达了。前面我们曾经读到古大德所说的,「一切法皆是佛法」,这是真的不是假的。那不是佛说的,怎么也是佛法?我们初学不能离开释迦牟尼佛,一定释迦牟尼佛讲的是佛法,等我们自己觉悟了,你成佛了,你所接触一切法全是佛法。那个佛是什么?那个佛是觉,你对于一切法全都觉悟了,都不迷惑,所以一切法叫佛法,佛是觉悟,觉了一切法这就是佛法,是这么个意思。没悟之前这个佛法是狭义的讲法,悟了之后是广义的讲法,没有一法不是佛法,没有一个众生不是佛。所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都看到了,都明白了。所以三乘方便的教学,这称为方便智,方便智是实智的起用,真实智慧它起作用。

  「又实智者,体也。权智者,用也」。这体用讲得就很清楚了。「如来成佛之本体,在于实智」。所以实智现前就叫成佛。实智,本有的,不是从外面来的。现在迷了,用什么方法把它找回来?在大乘教里面,佛给我们说了一个原则,总的原则,戒定慧三学。要知道戒定慧都是你自己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外头没有,迷了之后还要用这个方法把它再找回来,你要不用这个方法那就永远迷到底,你不会觉悟。觉悟是自觉,不靠他人,诸佛菩萨的帮助只是引导你、诱导你,一定要你自觉自悟,这是真的。惠能大师在《坛经》里讲过,迷的时候师度,师父度我,觉了以后?自度,不靠师父了。虽不靠师父,永远感师父的恩德,因为没有师父你自己不会自觉,你自觉靠师父,自己真正觉悟之后就不靠师父了。自觉觉他都是自己,自己慧由心生,真心生智慧,妄心生烦恼,真心就是实智。换句话说,诸佛菩萨教我们不是别的,就是教我们用真心,别用妄心,用智慧,不要用烦恼,总原则、总纲领。

  真心是什么样子?真心离相,真心没有相。今天科学家告诉我们,宇宙之间万事万物不外乎三种现象,第一个是物质现象,第二个是精神现象,第三个是自然现象。真心这三种现象都没有,那就是真心;如果有这三种现象,是妄心。大乘经上佛常常讲,「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你把这三种相统统放下,一切法的真相就现前。有这三种现象,一切法的真相虽然在面前,你看不见,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迷了。你迷的时候看的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想的也是假的,做的也是假的,受的果报也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一迷一切迷,一悟一切悟。所以这两种智慧必得搞清楚,实智是体,得到叫成佛,权智是作用,得到之后可以自受用,可以教化众生,教化众生是他受用。

  「如来成佛之本体,在于实智。一代教化之妙用,存于权智」。这是把这个体用讲得很清楚。怎么成佛的?实智证得就成佛了。实智怎么证得?离一切相。三种现象在真心里面没有,所以你放下就是真心。你还要揽这三种现象,真心就变成妄心。换句话说,心里有这三种现象,三种现象有一种就不是真心,何况三种都有。放下就是真心,揽取就是妄心。这也就说明佛跟众生不相同在哪里?就在这里,众生心里有这三种现象,物质、精神、自然现象,这叫众生;这三种现象没有,他的心就是真心,用真心的就叫成佛。菩萨这三种现象还有一种没放下,就是自然现象,精神现象、物质现象放下了,菩萨。十法界里面的这些凡夫,特别是六道,这三样统统具足。能放下一样,物质现象放下了,还有精神现象,阿罗汉放下物质现象,菩萨放下精神现象,我们用科学名词,自然现象没放下。佛陀连自然现象都放下,真的是一尘不染。所以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说他这个话对不对?有没有讲错?没讲错。我们能把这三样东西放下,不就是佛吗?不放下?不放还是佛,换个名词,叫众生,众生就是胡涂佛,还不就这个意思!佛呢?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迷惑颠倒的佛,就这么个意思。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下面你看这里头有密宗在里面,这注子好,显密圆融。「又密教以胎藏(胎藏是莲花部)鬘荼罗之心莲华台为实智」,这表法,用这个来代表实智;这个莲花有八个花瓣,有八叶,八叶是花瓣,「开敷为权智」。佛坐在莲花台上,表什么意思?表他证得实智,莲花八瓣展开,表示他用权智接引众生,表这个意思,这是佛法教学的艺术。几千年前艺术的教学在佛门就用得非常普遍,人们欢喜,佛总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喜欢什么,我就用什么来教。《大日经》第二卷有这么两句话,「诸佛甚希有,权智不思议」。稀有的是什么?字的表面看起来是赞叹权智,善巧方便不可思议。教化众生的方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不可思议。可是你要晓得,这不可思议的方便智从哪来的?从实智来的。现代人的思想错了,看到佛所教的他们都摇头,认为佛讲的不合逻辑,不合乎科学,因为佛没有用科学方法,佛不会用科学方法。为什么?科学方法能求到知识,求不到智能。科学方法是对外的,对象在外面,佛学学的是对象在自己,在内,他不对外。在现在学术里面分科,科学对外,哲学对内。佛法是不是哲学?不是哲学。为什么?科学对外,是以物质为研究对象,哲学对内,是用思惟、思考,用心理做为对象,佛法这两样都不是,这两样全放下了。所以欧阳大师讲得好,欧阳竟无,这民国初年大居士,杨仁山居士的学生,支那内学院的院长。他有一篇讲演,好像是民国十二年讲的,很早,在第四中山大学,就是现在的金陵大学,南京金陵大学。他这一篇讲演非常著名,当时也震动了学术界。他的讲题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现在这个世界必须要用它,要学它,它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有道理!

  那我们可以这样说法,佛教是哲学里面的哲学。哲学研究的是心理现象,它这个连心理现象都放下,真正契入到自性。自性是真心,不是妄心,有念头是妄心,妄决定缘不到真,这是大乘经上非常肯定的一句话,妄达不到真,必须用真才能见到真。真是什么?万缘放下,真心就显露了。也就是说今天科学家所讲的三种现象你全放下,你真心就现前,你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世出世间一切法学了通了,不学也通了,全通了,这是佛法。所以佛法用得好,佛翻成中国字是觉,叫觉法,要把它翻成中国意思是觉法,大彻大悟之法,这个意思好。人人都能够大彻大悟,只要你肯放下,放下便是。难,难就难在放不下,难在这里。放下是圣人,放不下是凡人,凡圣的差别就在此地,肯放下就是圣人。放下一点点,小圣。不执着这身是我了,知道身是我所有,不是我,这小圣,小乘初果。

  初果放下了身见、放下了边见,边见是对立,不会跟一切人对立,不跟一切事对立,不跟一切万物对立,不对立就是一体。放下成见,人没有成见就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就能跟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做出牺牲奉献,能够舍己为人。为什么?没有自己。这个身为自己是觉悟,我要用这个身来帮助我觉悟,觉悟之后呢?觉悟之后是为众生服务,为众生服务里头无我,无我就大公无私,他的奉献是智慧,里头不夹带自私自利,没有,自私自利早放下了。这是佛法里面的小圣,小乘里的初果,小小圣,大乘里面十信位是初信菩萨,好像小学一年级,就这么好,这么殊胜,高年级还得了!所以诸佛甚希有,就是能放下的人少,真放下的时候智慧不思议。有权智当然有实智,权智是从实智里面变现出来的,没有实智哪来的权智?实智又叫做根本智,权智是后得智。这是比喻像一棵树木,这棵树木的长成,先有根,然后有本,从本再生枝,枝再生条,条再生叶,那都叫权智,叫后得智。先有根本,后有枝叶,没有根本哪来的枝叶?这从比喻上说的。

  「故知方便智亦不可思议,度生妙用,权化之法,全由此智也。」诸佛菩萨在十法界教化一切众生,统统是这个智慧,小乘里面讲三千威仪,大乘里面讲八万四千细行,说法门,八万四千,无量法门,都是权智起用的,没有权智哪来这些法门?大权妙用。「又从实智以求权智」,《般若经》上说的,实智是无知,权智是无所不知。怎么求法?先求实智,实智叫根本智。《般若经》上说了两句话,「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就是根本智,无所不知就是方便智。我们今天的人观念是错误的,他看我们也是错误的。他们一定要求知,广学多闻,你不学你怎么会知道?大家不都是这个看法吗?你学才知道,你不学怎么会知道?用这个观念来教学,把人都教坏了,教什么?都教成迷惑颠倒。佛菩萨不如是,佛菩萨教人「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我们中国老祖宗千万年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提出教学的理念就一句话,「教之道,贵以专」。这什么意思?专是求根本智,多是求后得智。但是没有根本哪来的后得?所以后得智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道理我们要搞清楚、搞明白,然后你才会尊敬祖宗,祖宗真有智慧,现在人比不上。

  专学一样东西,这是个方法,目的是什么?目的是求根本智。譬如叫你专学一部经,你每天就念这一部经,天天念,念到什么?念到你自己一个妄念都没有,把妄念全念掉了。这经里头的意思需不需要懂?不需要,懂不懂不重要。什么东西重要?心集中在这一点,这也就是佛常讲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就是要把心训练放在一个地方,放在一个地方就得定,佛家叫三昧。三昧没有现前,你没有功夫,你什么都没学到。一部经你老老实实去念它,老老实实去念,不要有妄想。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导我们怎么念?「离文字相」,不执着文字,「离名字相」,不执着名词术语,「离心缘相」,不要去想经里头什么意思,你就这么老实去念,念个三、四年,这是一般普通的人,大概要三、四年的时间,他就得定,三昧就现前。得定是什么境界?清净心现前,清净心是真心,再继续有个三、四年,肯定开悟。他这一开悟,这个经里的意思自然通了,不需要人讲解他自己通了。不但这一部经通了,所有经全通了。为什么?智慧开了。一切经都是从智慧里头流出来的,你智慧开了,你怎么会不通达?不但佛经通了,所有宗教经典都通了,所有世出世间典籍也全通了,这么个道理。这个法子太妙了。一切都通就是后得智,根本智得到之后,后得智是什么?你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明白,一接触就明白,不要学的。

  古时候这种例子很多,现前也有,只要你稍稍留意你就看到了。中国唐朝惠能大师,那是典型的榜样。他是佛门一代大师,不认识字,没念过书,怎么证得?放下证得的。一生虽然说在黄梅参学八个月,五祖道场里面的讲堂他没去过,禅堂他也没去过,最后传法,半夜三更五祖召见他,跟他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大悟,就成佛了。惠能开悟是成佛,五祖衣钵就传给他了,他那一年二十四岁。这一开悟怎么样?所有经全通了。《坛经》上记载的都是一些出家人向他请法,非常可惜没有学道的人请他讲《道德经》大意,没有儒家的请他讲四书五经的大意,如果有人问他,他全说得出来,他没有一样不通,全通了,不是只有佛经通,一切都通了。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他转识成智,那就是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样不通,这是成就根本智。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里面得根本智,以后在外面参学,在猎人队里十五年,成就他的后得智。典型的例子,一点都不假。你就晓得在过去两百年前儒释道是怎样教弟子,都不离开戒定慧三学,就是不离开这个原则。决定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直到你开悟;你不开悟,这个功夫不能间断,天天要做,一旦大彻大悟,完全解放了,佛法里面叫解脱,你得大自在,你得大自由,没有任何拘束。生从哪里来,死往哪里去,你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不必去问任何人。

  「从实智以求权智,亦即从根本智而达差别智,故曰增长了知」。像密宗,刚才讲用莲花做比喻。「莲瓣之盛敷,可喻增长」。在莲花表法里头,「莲瓣之初开,可喻了知。心莲八瓣开敷,正显增长了知之义」,密宗佛像座下的莲花表这个意思。他是不是真的坐在莲花上?不是。你要以为诸佛菩萨都是真正坐在莲花上,你就错了,不是真坐莲花。他坐在什么?他坐在权实二智上,莲花是表权实二智的。在显教里,莲花代表清净,表清净心,表放下。莲花根生在泥土里,池塘泥土里面,代表什么?代表六道。它的茎在水当中,池子里面的水代表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代表这个。花呢?花开在水上面,这就是表什么?染净都放下,水是净,底下的泥是染,污泥是染,染净统统放下了。染代表六道,净代表四圣法界,花开在上面,开在一真法界,不在十法界,表这个意思。不是真的坐在莲花上,不要搞呆了。

  可是众生有这样执着,佛有的时候给你现身,真的他座下有个莲花,或者足下有个莲花。为什么?记住,我们在这个经上讲得很多,佛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喜欢莲花,脑子里「佛一定在莲花上」,佛现相一定有莲花,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佛有没有念头?没有。佛,我们众生有感,感有念头,他有应,应没有念头,他确确实实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你怎么想,他自然这么现。所以应的时候完全是应你的心,不是他的,要是他的心,他的心什么相都没有,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心应量,不是随自己,随众生。自己什么?自己没有了,自己这些虚妄的东西早就断得干干净净的,所以三种现象都没有了,连自然现象都没有,他怎么还会有形相?全是随众生心。佛在教学当中常常用莲花做比喻,不但这在密宗里比权实二智,在显教里莲花代表清净不染,对于世出世间法统统不染着,六道是世间法,四圣是出世间法,都不染着。四圣尤其代表,更深一层代表,代表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连这些全都不染。众生学佛还希望能成个阿罗汉,成个菩萨,成个佛,真正修道人,连这个痕迹都不落,他心多干净!真的是离一切相。

  这下面的文,「因莲叶开敷而明现莲台」,莲台代表根本智。「正表从方便智之开明而彻显心源也」,心源就是莲花、莲座,有莲台,根本智。「又度生事中,不离神通」,教化众生现身说法不都是神通?「而诸神通,从本以来,自然安住,非从外得」,这句话重要,「如《圆觉经》曰:本来成佛」,《华严经》也有这个说法,「故云:从本以来,安住神通」。神通有没有起念头?没有,自然的。所以诸佛如来示现在十法界、示现在人间是属于自然,自然现象,他没有人为,他没有通过思考,没有通过心意识,所以称之为应。这个字用得好!众生有感,他来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再看下面这一段,「权实二智俱明」,这两种智慧你都现前,「神通自然安住」。「妙德功圆入于实相,证无所得,以无所得故,得一乘道」。一乘道就成佛,妙觉如来。神通要不要去学?不需要。有没有羡慕它的必要?没有,它是自然现象,一点都不稀奇,迷的时候失掉,觉悟的时候恢复正常。随着你觉悟的大小,那个神通力也就不一样。你大悟,你神通作用大,小悟,神通现前能见度范围比较小。像阿罗汉的神通能见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说能见六道轮回,六道里面的事情他完全明了,上面从非想非非想天,二十八层天,下面到阿鼻地狱。这个范围有多大?黄念祖居士告诉我,三千大千世界,用现在天文来看,一个单位世界是一个银河系,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这三千大千世界,总起来,十亿个银河系。阿罗汉的天眼能看十亿个银河系,这里面看到二十八层天,看到十八层地狱,他那个眼睛有那么厉害,天眼!我们现在科学家用望远镜,用仪器,无线电望远镜,跟阿罗汉的天眼比差远了,那怎么能比得上人家!

  我们今天发明了火箭,可以坐宇宙飞船去游览太空,人家不要,人家自己能够飞行变化,用不着这些交通工具,他心里想到哪个星球,念头一想,他身体就到达。这些宇宙飞船在空中飞行还是很危险的,小行星太多,要是撞上就全毁掉,阿罗汉不会,阿罗汉游览这些十亿银河系他很自在,非常安全,没有法子跟人比。阿罗汉的宿命通能知道过去五百世、未来五百世,他心通,这十亿银河系里面的众生起心动念他都知道。佛告诉我们,一点都不稀奇,这是什么?我们自己的本能。我们的本能比阿罗汉高明太多,阿罗汉只是小觉悟,只放下一点点,只是把执着放下,分别没放下,起心动念没放下,所以他跟佛比差太远了。我们每个人智慧、神通、道力、德能、相好,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今天我们搞得这个样子,问题就是我们过分的执着,把假的当作真的,真的呢?真的不知道,没有印象了。学佛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个真心,才知道自己有个真我,现在玩的全是假的,不是真的。佛陀慈悲,佛陀帮助我们把真我找回来,把真实智慧找回来,把自己的神通、道力、德能、相好再找回来,找回来全都得到了。佛说归无所得,你什么也没得到,为什么?你所得到的全是你自己本有的,本有之外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得到。所以佛教你,佛不居功,佛说我没有一样东西给你,你所得到全是你自己本有的。不是佛谦虚,佛是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确实是如此。

  权实二智俱明,这句话可重要了。佛法的修学就是求智慧。这部经上经文讲得很清楚,三种真实,都在这部经上,第一个「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自性,就是真我,第二个「真实智慧」,第三个「真实利益」。全经都是讲这三种真实,没有一样是虚假的。所以智慧开了,神通自然安住。自然两个字好,本有的现前,智慧现前,神通现前。妙德功圆入于实相,德是德能,智慧、德能、相好,我们讲功德圆满,于实相也圆满的融入,融成一体。证无所得,实相里面三种现象都没有,但是能生一切现象。自体确实没有,它能生。这个能生要有缘,缘是什么?众生有感,佛与法身菩萨自然的反应,反应现相,现身说法教导。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所说的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现什么身,佛菩萨没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而是随着众生,你执着什么,他就现什么,你没有执着,他不现相。不现相是实相,这个道理一定要晓得。

  现相都是假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学佛的人必须要记住,对你修学有很大的帮助。为什么?你不去贪求现相。好奇骛怪,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没定下来。最重要的是定,戒定慧最重要。定才能生智慧,心不定生的都是烦恼。烦恼里面有轻重、有善恶、有染净,但是清净心里头什么都没有。证无所得,无所得,无所不得。到无所得的时候,你得到什么?你得到是全宇宙。这话怎么说?整个宇宙是自心变现的,你明心见性了,那不就全都得到了。遍法界虚空界所有现象,包括一切诸佛剎土,都是自性变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这大乘经上常讲的。你才真正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这叫得一乘道。

  「一乘者,一佛乘也」,究竟圆满的佛果。「故得一乘道,即圆证究竟大觉之佛果」。「不由他悟」,与任何人不相干,是你自性里头本有智慧现前,才大彻大悟。不是别人给你的,别人给我,我要能用的话我就不要修了。连阿弥陀佛建造极乐世界,帮助这些六道苦难众生在那边修行,提供这个道场,阿弥陀佛的帮助也只是在物质现象上,至于你成佛他不能帮助你。所以阿弥陀佛天天在那里讲经教学,你上他的讲堂去听课、去学习,必须你自己觉悟了,你才能得一乘道,一乘道阿弥陀佛没办法送给我们。所以「不由他悟」这一句好。《唐译》经文是这么写的,「得一乘道,无有疑惑,于佛教法,不由他悟」。《魏译》的本子,康僧铠的本子说,「慧由心出」。真实智慧是从你心里面流露出来的,一定是自觉自悟,自己证得,佛菩萨都帮不上忙。佛菩萨把方法教给你,这些方法他是过来人,他把他的经验告诉我们,提供我们做参考,我们能够如同他那个方法去修学,决定能证果。诸佛如来的方法,确实阿弥陀的方法是最简单、最方便、最容易、最可靠,而且成就最高。所以这个持名念佛的方法,十方诸佛没有一尊佛不赞扬的,妙极了!

  台湾的同胞们,特别是净宗同学,要认真念佛,二六时中不要把佛号忘掉。念佛有的时候会忘记,没有关系,想起赶紧接着念。念佛不拘处所,什么地方都可以念,也不拘时间,日夜都可以念,躺在床上念不要出声,出声伤身体,伤气,默念。如果想摄心,可以用印光大师三个清楚的方法。印光大师自己念佛,他一生用的,我们想到这是佛菩萨再来的,为我们做示范,这个方法最适合于现代众生。第一个,佛号从心里面生出来,口里念出来,念得清清楚楚,再从耳朵听进去,听谁呢?听自己念佛的声音,所以念佛的速度不要快。印光大师念佛,一个字一个字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个字一个字很清楚,字字听清楚。第三个,每一句佛号知道是在十句里面的第几句,一点都不会错乱。只记十,用心记,不要有痕迹,从第一到第十,念到第十然后再从一念到十,我这一句佛号是这十声佛号里头的第几声,念得清楚,听得清楚,记得清楚。不可以阿弥陀佛一,阿弥陀佛二,这就错了,不可以这样念法。连心里记都不要,练习到连心里也不要有这个痕迹,阿弥陀佛,好像心里有个一、有个二,都不要,心里头都没有,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四个字。这个记得清楚是叫你摄心,你的妄念生不起来。如果说是念得清楚,听得清楚,不用去记,还会有妄念渗透进来,妄念夹杂进来。要用记得清楚,妄念就不会生起。开始比较难,念到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就习惯了。这个方法好!不但自己可以把烦恼念掉,杂念念掉,这是我们得生净土必须要具备的条件。第二个,能帮助台湾化解灾难,一点都不假。这个地区念佛的人愈多,灾难就愈少。大家都念佛,全台湾人都念佛,台湾就不会有灾难。希望大家要相信这句话是真实不虚,不是假话。我们身心健康在念佛,居住地方消灾免难也在念佛,除念佛找不到第二个好方法。

  「《净影疏》释云」,解释说,「真解发中,名慧心出」。念老有个简单解释,「盖谓真实明悟」,明是明白了,觉悟了,「发于自心」,这个明白觉悟是从你自心里发出来的。读经、听经是一个诱导,老师讲经,同学、学生大家在一起听,为什么有的人悟,有的人没悟?可见得这个悟不是老师给的,老师善巧方便诱导你,不定什么时候一下明白了,明白就是悟。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大彻大悟。小悟常常有,一天有好几次,这个境界非常好。为什么?长年累月积小悟就会有大悟,积大悟就会有大彻大悟。所以功夫不能间断,对自己要有信心,决定没有怀疑,怀疑是最大的灾难。我们如果把信心丧失,在佛法里面说,你就把身体健康丢掉了,用现在科学的话来说,你的免疫系统被破坏了。怎么破坏的?疑把它破坏了,这个对自己健康不利。我们居住的山河大地那就更糟糕,怀疑会造成大地松散,这个地不坚固了。不坚固的现象是什么?山会倒下来,大地会沉到海底。这都是什么?怀疑造成的。对自己怀疑,对祖宗怀疑,对圣贤教诲怀疑,对佛菩萨怀疑,对因果怀疑,什么都怀疑,这个事情麻烦大了。我们读《地藏经》,《地藏经》里称它「坚牢地神」,大地本来是坚牢的,为什么现在这么脆弱,灾难这么频繁?六月还没有完全过完,到昨天,我看到一个同学的一个报告,网络跟媒体发表的灾难的这些标题,他就把标题抄给我看,一百七十多个。我估计到这个月底总计大概有两百条。一个月两百条灾难,三十天,这过去史无前例,没有这种事情,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灾难出来。什么原因?我们在佛经上得到结论,怀疑,现在人没有信心,对自己都没有信心。所以在家庭夫妻怀疑,彼此不相信,父子怀疑,兄弟怀疑,邻里乡党怀疑,没有一个不怀疑,这麻烦大了!

  古人说的话,「人无信不立」,人要是没有信心,他不能立足于社会。现在是普遍都怀疑,所以造成今天地球上的大灾难,这不能不知道。我们学佛坚定信心,对极乐世界要相信,对释迦牟尼佛的教诲要相信。如果我们不相信,我们怎么能去念六十年?愈念愈欢喜,愈学好像愈聪明、愈有智慧,这是六十年得来的效果,这不是假的是真的。所以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建立信心,坚定信心,绝不怀疑。如果你再能够说是对自己不怀疑,对家人不怀疑,对外面任何人都不怀疑。他骗我,骗我无所谓,东西都是假的,骗让他骗,欢欢喜喜让他骗,这个多好!骗几次他就不好意思再骗了,也把他的真心自性找回来,那是一桩大功德。所以不要怕人骗我,不要怕吃亏,不要怕上当,吃亏是福,有福的人才愿意吃亏,不愿意吃亏的人没福报,这老祖宗的话。所以吃亏上当是好事,不是坏事,肯定提升你的境界,提升你的智慧,也提升你的福报。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一一年讲于台湾 四百七十一
下一篇:二零一一年讲于台湾 四百七十三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