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二零一一年讲于日本 四百六十二

  日期:2011/10/7 10:09:36   阅读:    繁體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六二集)  2011/6/21  台湾高雄  档名:02-039-046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八十二面,第五行从当中看起:

  「六、正精进者,以无漏智,应勤行精进,趋涅盘道故。」八正道,它以正为标准,其终极的目标呢?都是大般涅盘。也就是说,求得圆满的果德,宗门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前面我们学到,「正命,以无漏智,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故」。这个三业是身口意,总的来说,一切偏邪不正都应当放下。有些细微地方,往往我们大意疏忽,其实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我们无量劫来烦恼习气太重、太多了,有意无意造作的罪孽。前面我们提到安世高大师的故事,这在《高僧传》里面记载着有,安世高法师也是再来人。他是安息国的王子,安息国就是现在的伊朗,汉朝时候称安息,唐朝的时候称波斯。他的父亲死了以后他做了半年的皇帝,国王,以后把王位让给他的叔叔,他出家修道。修成之后他跟中国的缘很深,到中国来弘法,往生在中国。是中国佛教早期翻经最著名的一位大德,他翻的经翻得好,跟罗什大师一样采取意译,中国人特别喜欢他翻成的经典。《无量寿经》他有翻译,非常可惜失传了。

  在我们想象当中,东晋时代,距离汉朝不太远,我们净宗初祖慧远大师,当年在庐山建立念佛堂,志同道合的一百二十三个人,在一起修念佛求生净土,都往生了,这是无比的殊胜。远公大师传记里面记载着,当时所依的经典就是一部经《无量寿经》,很可能就是安世高翻的本子。那个时候,《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都还没有翻译出来,所以净土只有一部经。这是初祖远公大师的时代,全都成就了,感应不可思议。远公传记里面告诉我们,他曾经三次在定中见到西方极乐世界。可是古人确实有修养,他从来没有跟人说过,就没有人知道,他不说。最后往生的时候这个境界又现前,才告诉大家过去见到三次,现在极乐世界又现前,他要往生了。这往生之前才告诉大家。同学们问他极乐世界的状况,远公说跟经典上讲的一模一样。这就证明,世尊在经典上所说的,是真的不是假的,确确实实如来是真语、实语、如语,如语就是事实是什么样子,他就讲什么样子,不增不减,取信于大众,取信于后世。

  安世高在中国,翻经的工作告一段落之后,他就到南方现在的江西去度他的朋友,宫亭湖的龙王。这个龙王在过去生当中,他们两个是同学,也非常用功,明经好施,很难得的一位好法师,通达经教,又喜欢布施。就是一点习气堕到畜生道,这道业没有成就,习气就是分卫,分卫是托钵,在外面,那个时候古印度,佛陀在世,出家人的生活方式托钵,每天出去托钵。托到饭菜很好他就很欢喜,饭菜不好、不合口味他心里很难过,就这么一点毛病,就障碍他道业。死了以后堕畜生道,蛇身,堕在蛇道里头,这个蛇修行成了龙王,因为他明经有智慧,所以这个神就很灵,真正是有求必应,他又喜欢布施,所以他福报很大。传记里面记载的,这个龙王庙周围一千里,这很大了,周围一千里地方的群众都拜这个龙王,香火鼎盛。龙王灵验,有求必应。尤其古代,交通里面最方便的就是行船,这最方便的。水路航行这拜龙王,这是习俗,你去拜牠、供养牠,你在旅途上一帆风顺,牠保佑你,牠真灵;你不拜牠,你不理会牠,牠就会找你麻烦,让你一路都不平安。这习气,神道的习气如此!

  所以龙王知道牠寿命快到了,也知道牠的同学安世高是得道的高僧,求他帮助、求他超度。安世高知道,所以译经告一段落,就特别为这个事情到宫亭湖去帮他。安世高还没有到之前,龙王就托梦给庙祝,就是这庙里面的住持,告诉他,过两天有一位高僧要到这个地方来看我,说明他跟牠的关系,他这次来是来超度牠的。把牠所有的财物,就是十方供养这些财物,要这个住持全部交给安世高,请他用这个钱去建一座佛寺,江南第一个佛寺,以这个功德帮助他离开畜生道。所以安世高到达一切都很顺利,寺庙里面都知道了,特别欢迎他。安世高为牠说法,对着这个神像为牠说法,说的一些话大概都是梵语,一般人听不懂。说完之后就告诉这个龙王:你出来,现身给大家看看。牠也很听话,慢慢就从神龛里面出来了,是一条大蛇,很长一条大蛇,大家看到了龙王真正的面目,以后又回到神龛里面去了之后,这个蛇就死了。所以现在那个地方叫蛇村,蛇村就是这么来的,这个古迹现在还在。安世高带着牠这些供养再往南走,从赣江就是现在的南昌,在南昌建立一个佛寺,为牠建立的,这是江南佛教第一个寺院,龙王奉献的,安世高去把它做成功的。他在路上行走的时候,也是坐船,有一个年轻人站在船头向他礼拜,穿白色的衣服一个年轻人。安世高告诉大家,那就是龙王,牠生忉利天了,现在是天身来感谢。这是有个好同学帮他忙,如果没有这个好同学,这龙王死了之后牠会堕恶道,牠造了很多业,谁替牠修福?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人不能造作恶业,人心地要清净、要平等,不能有好恶,不能有分别执着,他的毛病在此地。我们看他这段故事,这出家人算是个好出家人,明经好施还堕畜生道。那我们想想自己,我们对明经好施没做到,经教不明,没有智慧;不好布施,没有福报。他堕在畜生道能做龙王,是有福报、有智慧;我们如果堕在三途,跟他相去远了,不如他。所以佛经里面给我们讲的道理,不能不懂,不懂不要去想它,愈想愈错,要怎么办?多读、多听。听不懂,多听,遍数听多了自然就懂,遍数念多了也会懂得。古人所讲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一千遍念下来,你心定了。所以读经,我们在报告里面讲得很多,读经是实际上真的修行,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恭恭敬敬的读,以真诚、清净心来读经,读经的时候如同面对佛菩萨,听佛菩萨开示,这就是持戒,一遍一遍的读这是持戒。时间久了就得定,三昧现前,通常应该在三年到五年一定会得三昧,现在有人做,真如此!得三昧,三、四年一定开悟,纵然不能够大彻大悟,也可以达到大悟。彻悟那是证果,那个境界里头一切法全通了,所谓一经通一切经通。

  这个方法,早年李老师教我,我跟他十年,听他讲经,他不准我记笔记,他要求我专心听讲。在讲经这两个小时当中,决定不能有妄想,要把精神集中专心听讲,你才有悟处。会听经的听教理,理明白了,一切经都贯通,没有学过的你都会了、都懂了,这是上上根人。如果不是上上根,我们做不到,那就不得已而求其次,听教义、听义理,义理是局部的,不是完全的。我们学净土,经的义理通达,净宗的这些典籍就能贯通,与净宗相应的典籍也能贯通,没有办法全部贯通,能贯通一部分,这都叫会听。所以老师不让记笔记,记笔记是什么?你就会这一部经,再换一部经你就不会。所以我跟他十年,听他讲经我没记过笔记,这就现在人所说的活学活用,不要死在文字里头。我们同学当中,还有一个专门记笔记,记得很详细,我跟他两个方式完全不一样。老师不障碍他,根性不一样,老师对每个学生都了解。我们同学二十多个人,对每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这是个好老师,高明的老师。现在在这个时代,遇到这样的老师难!师生的缘分可遇不可求,到哪去找去?老师要找一个学生去传法也不容易,传法的学生什么条件?给诸位说,最重要条件就是听话,所谓老实、听话、真干,具备这个条件肯定学得出来。

  老师讲的阳奉阴违,那就没办法,决定不会成就;一定要依教奉行,最重要的,理要搞清楚,方法要搞清楚。理论跟方法你都懂了,怎么修法是活的,你自己自然就会,不必要人教你。世尊当年在世只是讲经教学,没有带领大众修行,为什么?修行在个人。各人根性不相同,不一定是一个方法。所以法门无量,大乘经常讲的八万四千法门,修行的方向、目标是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无论你用什么方法,能够达到清净平等觉就对了。清净心是正觉,平等心是正等正觉,后面那个觉是无上正等正觉。「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译它的意思,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学佛是求这个东西。可不要把方向搞错,不是求功名富贵、不是求升官发财,不是的。是求清净平等觉,或者是一般大乘经上所说的「无上正等正觉」。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晓得,「正精进者,以无漏智,应勤行精进」。精是纯而不杂,不能修乱了、不能修杂了,进是进步,不能退转。中国古老教学法里面所教导我们的,很符合精进的精神,中国用这种教学法用了几千年,「教之道,贵以专」,《三字经》上前面的八句,第七句、第八句。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中国人最内行,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像英国汤恩比这一流的人物,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相当深刻的研究,他尊重、他佩服。中国古人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理念、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成果,有累积教育的经验举世无双。你展开中国历史,世世代代有大智慧的人、有大福德的人出现在世间,有福、有德,智慧、福德。怎么教成的?中国人懂得胎教,做母亲怀孕她就懂得。中国古礼上讲有怀孕之礼,有这条,这个里面讲什么?最重要是讲怀孕的时候,做母亲起心动念影响胎儿。起心动念会影响,言语造作就更不必说!所以怀孕这十个月当中,妳要想妳的小孩好教,将来长大容易调教,这个胎教就比什么都重要,这十个月当中。像过去周文王的母亲,这是记录在历史上的,怀孕期间「目不视恶色」,眼睛看东西,不善的东西、不好的东西不看;「耳不听YIN声」,耳听声音,这个声音不善、言语不善、音乐不善不听;「口不出傲言」,说话的时候柔和、温柔。这是什么?对胎儿有影响,知道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会影响胎儿。

  这个时候学什么?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修《弟子规》。你真正把《弟子规》在家庭里面落实了,孝顺父母、孝顺公婆,友爱兄弟姐妹,和这个邻居和睦,胎儿就端正,将来他出生非常好教,这个根扎得好。小孩一出生,睁开眼睛他会看,竖起耳朵他会听了,所以他的父母,凡是接近他的人都要守礼,为什么?表演给他看、做给他看。中国古谚语有所谓「三岁看八十」,三岁,他从出生他已经学了一千天,虽然他不会说话,这一千天的教育就叫扎根教育。这一千天他的印象就太深刻,他到八十岁都不会改变。这种教育,外国人找不到,只有中国人懂,圣贤是教出来的,佛菩萨也是教出来的。成圣成贤、成佛成菩萨,肯定父母负责尽职,不但生你养你,把你教好了,从这个根基上你才能成圣成贤。你没有这个根基不行,现在从三岁才开始教,来不及了,他已经学坏了,你怎么教他?现在我们普遍听到,做家长的人说儿女不好教,做老师的人说学生不好教,当然。为什么?扎根教育疏忽了,没有人去做,也没有人懂得,也没有人说了。在我这个年龄,小时候有说的,说的人很多,做的人也不多了。大概抗战结束之后,说的人就没有了,我在二十岁、二十多岁以后就很少听到人讲。小时候常听,特别是十岁之前已经记事了,懂得事了,常常听人讲家教。中国,中国人古代的教学底蕴还是非常深厚,虽然丢掉一、二百年,现在真正有人教还行,还能够把它找回来。

  我们如果真正希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与人之间不要有冲突,能够互相敬爱、互助合作只有靠中国传统教学,除这个之外,你想不到第二个方法,所以这个方法太重要。中国教的是什么东西?《弟子规》你看看,总纲里面所讲的七桩事情,「孝、悌、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最后是「学文」。前面六条都是德,做人基本的道德,第一个讲孝顺父母;悌是友爱兄弟,尊长敬贤,这属于悌道;谨是谨慎。信是信用,佛法讲的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这是信,言而有信。然后把这德行扩张,不但爱父母、爱你的家族,你也能够爱亲戚朋友、爱邻里乡党,发展到最后「凡是人,皆须爱」,超越国家的界限、超越种族的界限、超越信仰的界限,就是文化的界限,博爱。亲近圣贤,亲近有德行的人、有学问的人,向他们学习。最后你还有精神、还有能力,你才可以学文艺,丰富你自己的精神生活。所以中国的教育核心、指导核心是伦理,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几千年传统的教育没有离开这个范围,最高指导原则。我们今天把祖宗东西丢掉,不学了,社会乱了,地球灾难现前,这是值得我们深深去反省的。怎么去救?把传统老祖宗东西找回来就救了,救了自己、救了社会,也救了地球。这要找什么?真正觉悟的人,真正觉悟的人他能带头干。不是真正觉悟他做不到,所谓「能说不能行」,修无法师讲的「不是真智慧」,真智慧是能说能行。

  我这次去访问日本是第七次,住了半个月,半个月哪里都没去,就是讲经一天四个小时。住在冈山小镇,这个小镇以前我在那里住过两次,那两次都是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在日本冈山召开的。我对这个小镇印象很深,这个小镇居民很朴实,很难得。小镇里面的年轻人都到外面去打工,居民多半是年岁老的,还有小孩、妇女,都很老实,没有贪心,知足常乐。所以社会风气好,人非常善良,就是日本一般农村大概都是这个现象、这个样子,所以农村很可爱。如果能够把传统文化来推动,那是个很好的地方,人民好教。一个地方做好了,能够影响到一个县、一个城市,会形成一个传统文化典型的小区。从这个小区慢慢它就会影响它的邻近,也能够让全世界爱好和谐的人来学习,来参观、来学习。对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和平,会有很大的帮助,会让许许多多专家学者重新建立信心,所以这是大好事情。我在日本,希望日本天皇能够推动,不但能救他的国家,也能救全世界。所以像这样的好事,我们真的是要真精进,以无漏智,这个无漏前面讲过,绝不夹杂个人自私自利、名闻利养,决定没有,这叫无漏智。如果还有个人的名利在里头,有个人的私心在里面,你就全都破坏了,智慧就没有了。智慧变质变成什么?变成知识,智能里头决定没有自私自利,知识里头有。

  所以要勤行精进,样样都要精,都要求进步,包括我们的饮食起居、文化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要求进步。现在我们如果细心去想想,现在有的地方进步太快,有的地方退步,有的地方完全消失了,这就是灾难的现象。这个社会文化它不平衡了,我们中国一般人讲反常,常是正常,与正常相违背叫反常,反常人要受苦,反常是错误。常是什么?永恒不变的真理,永恒不变真理的核心是亲爱。在中国伦理上讲父子有亲那种亲爱,那个亲爱不是学来的,是天性、是自然的。我在日本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就在冈山,我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在冈山他们当地的同修陪着我就观光旅游,因为开会只有三天,完了之后陪我去日本那些名山去访问,有十几个人跟着我。当中有个年轻的妈妈推着一个小车,带着她的儿子四个月。我们在路上散步的时候,我忽然停下来,我让大家来看,你看看小孩四个月,父子有亲就在这里看出来。你看他的母亲对待这个儿子,四个月大的儿子,四个月大儿子不会讲话,你看他的眼神、你看他的动作,他对他妈妈那个爱很容易看到,这小孩没人教他,母亲也没人教她,出自于天性,五伦里头父子有亲在这里就可以看到。中国教育就从这里生起来的,教育的目的呢?是希望这种爱能够一生保持不变,这就是孝道,这是中国教育头一个目标,天性的爱永恒不变。第二个目标是把这个爱发扬光大,从他爱他的父母展开来,爱兄弟姐妹、爱亲戚朋友、爱邻里乡党,再展开爱社会、爱国家、爱人类,这是中国传统教育,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理念。从这个地方延伸才有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基本的道德观念建立了。

  五种常道永恒不变,这是常,这五个字,仁义礼智信,仁就是仁爱,就是父子有亲这种亲爱发扬光大。仁是二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待一切众生要像对待自己一样,我怎么样对待自己,就要怎么样对待别人,这是仁,推己及人,我希望别人怎么对我,我先要怎样对人。义是循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合理、合情、合法,这是义好,三方面都顾到,理、情、法,这叫义。礼是礼节、礼貌,就是规矩,人与人交往一定要有礼节,没有礼节就乱了,社会就乱了,礼里头讲求尊卑上下不能错乱。中国从汉朝到满清两千年,用什么治国?用礼,比法好,礼里头有情、礼里头有义。所以中国号称礼义之邦,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从汉武帝定了这个制度之后,用孔孟学说来治天下,中国这个地区就成为礼义之邦。礼下面是智,智我们今天讲的理智,而不是感情,感情容易误事,所以人要有智慧。情里头有迷,智可以帮助它、纠正它,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用理智不用感情,情转化成智慧,这是对的。末后是信,人言曰信,人得像个人,人要有信用,首先要信自己,信自己的本性是圣贤。《三字经》上头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相信自己本性本善。大乘经上佛教给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要学佛,第一个信,信我自己本来是佛,你才能成得了佛。

  你学佛学得不成功,什么原因?因为你不相信自己本来是佛。你学习传统文化没有进步,因为你不相信「本性本善」。特别是大乘佛教,你进佛门来接受三皈传授,三皈传授完全讲自性,你三皈依皈依谁?皈依自性佛,皈依自性法,皈依自性僧。你去看看《六祖坛经》,惠能大师怎么传授三皈的?我们今天皈依念这个誓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惠能大师不是这么讲法的。惠能大师的三皈依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然后再加以解释,「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我在最初二十六岁学佛看到《坛经》,就感到非常惊讶,他为什么这样讲法?在我们想象当中应该在唐代,能大师那个时代,佛法传到中国来差不多有七百多年,时间久了愈传愈讹,就是三宝被社会大众已经有误会了,他才会这样说法。如果是正知正见,他就不必这么说;大家对于三宝产生误会,所以他不能不这么说,把三宝的真正意思说出来。你皈依佛是皈依自性觉,不是外头来的;皈依法是自性正,正知正见,八正道里头正见、正思惟;皈依僧是自性净,是清净心。我们这个经题里头的「清净平等觉」,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所以这个经题具足三宝,觉正净都在这部经上。这部经是从自性流出来的,不是从外面。

  释迦牟尼佛的自性跟我们的自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阿弥陀佛的自性跟我们还是一个性。这个自性能生万法,遍法界虚空界从哪里来的?从自性变现出来的。怎么变现的?为什么变现的?这个道理都在大乘经里头,你好好的去读,你慢慢全都明白了。所以佛法是大学问,佛法是教育,释迦牟尼佛的教育,或者我们简称佛陀的教育。它是宗教,但是不是现在一般人对于宗教产生的误会,那个对宗教的看法是错误的,一般人看法宗教是迷信的,这个错了,他根本不懂得宗教两个字怎么讲法。中国人解释「宗教」两个字,你去查字典,宗怎么讲法?教怎么讲法?宗教合起来怎么讲法?那个字典上写得很清楚。宗有三个主要的意思,第一个是主要的,第二个是重要的,第三个是尊崇的,大众所尊重、所崇仰的,教是教育、教学、教化。合起来宗教是什么意思?宗教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佛教完全符合,一点都没讲错,这两个字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把它解释错了。佛教在现前社会,确实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出现,真正的佛教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现在好像看不到了。在中国三百年前,你可以看到。

  我这次在日本,问日本人,日本人告诉我,四百年前他们的佛教是教育。你看对《无量寿经》的研究、讲解,这个风气超过中国,日本的祖师大德对于《无量寿经》的研究可下了功夫,留下来的著作非常丰富,重要的批注有二十多种,如果加上次要的大概到六、七十种,这么多!而在中国只有两种。所以他们告诉我,四百年前日本佛教是重要的教育,现在衰了,现在宗教教育没有了,名存而实亡。现在宗教是什么?跟中国一样,以经忏佛事、祈祷、为亡灵诵经,以这个为主,这样一变就变成现代人所理解的宗教,迷信,为死人服务的,大家听说宗教都是这个。宗教里面搞祈祷,佛教里面诵经这都是属于祈祷,乃至像我们现在做三时系念、各种法会,统统是属于祈祷,这些东西在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没有。释迦牟尼佛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从他开悟就开始,他三十岁开悟,七十九岁圆寂,没有一天不讲经,没有一天不教学,所以他真的是教育。这些祈祷式的宗教,是后来才发展出来的。

  我年轻的时候学佛,我对这个有疑问,为什么教育变成搞祈祷,为死人服务?那个时候我向道安法师请教,这是台湾一个好法师,我第一次去日本就是他带我去的。他组织一个访问团,好像有三、四十个人,这个团很大,到日本玩了二十多天。这头一次,那年好像我四十九岁,不到五十岁,四十九岁,跟他老人家去的。他告诉我,他说:应该是唐明皇带头的。我说:怎么是唐明皇带头的?唐明皇遭到安史之乱几乎亡国,得力于郭子仪这批将军,把这个动乱平息,死了很多人。所以在每个战场,明皇都建一个寺庙叫开元寺,开元是他的年号。这个寺庙建的什么意思?就是像我们现在讲的像忠烈祠一样这种性质,追悼战争当中死难的军民。请出家人到这边来诵经超度,实在讲那个时候是追悼仪式,真从他开始的。帝王这样做了,以后民间有老人过世也请出家人去念念经,附带的。但是我们能想到,那个时候老人过世能请出家人去念部经,念个佛送一送,肯定都是富贵人家,普通人家不会做的,这些达官贵人、大富长者才有这个机会去做。慢慢演变到民间普遍去做,延伸出来的。

  但是一直到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寺院庵堂还是以教育为主,而不是经忏法会,不是这个,都是教学。这个教育是皇上管的,归皇上管,宗教教育、道教都归皇上管,儒家的教育归宰相管,在中国佛跟道是皇上管。完全变了,教育没有了,完全以经忏为主,这就是现在所谓宗教,应该是慈禧太后。因为慈禧之前历代帝王都是三宝弟子,他们都是有皈依师父的,所以有国师,皇帝的老师、师父,学佛、学道的。只有慈禧对佛法、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尊重,她自称为老佛爷,把诸佛菩萨都贬一级,贬到她下面,她跑上面去了,她是老佛爷。上行下效,这个国家领导人这样做法,让其它的人对于佛教这个教学就疏忽了、冷淡了。慈禧到清朝亡国大概一百年,这一百年当中佛教大幅度的退转,宗教教学少了,到民国就更少了,民国年间讲经说法的法师只有十几个人。在隋唐的时候,一个寺庙里讲经法师都不止十几个人,你说全国有多少?留下来这些著作多丰富,你到《大藏经》上能看到。所以佛法兴衰这段历史,不能不知道,怎么会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一定要把它原因找出来,我们如何再恢复。不能恢复传统,我们就遭受灭亡,佛教灭了、传统文化灭了,中国民族灭了,国家还能不能继续生存大有问题,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我们读七觉支,读八正道,感触很深。七觉支、八正道是正法的标准,他们终极目标是大般涅盘。现在学佛的人,他目标是什么?升官发财,求佛菩萨保平安。他能不能求到?求不到,那是迷信。佛门当中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是有这句话,这话不是假的,佛是教我们怎么求?你懂得理论、你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去求,你一定会得到。佛给你讲道理,你求发财,能不能求到?能,对什么人说?命里没有财。命里有财他自然就发了,命里没有财的,佛菩萨教你这套方法,你去修你就能得财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身体不健康,烦恼、习气、毛病很多,活得很痛苦,你想活得快乐,活得健康长寿,行,佛有方法帮助你。你把这些道理学会、方法学会,依教修行,自然就得到,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不是假的。

  我在年轻的时候没有福报,前世没修,也没有寿命,短命,过不了四十五岁,我这一生全是老师教的,章嘉大师教给我的。财从哪里来的?是财布施来的,才明了。财布施,他得有才行,才能财布施,没财怎么办?没财,有内财布施,以后我才知道。什么叫内财?内财是做义工。做义工,我们身体布施,就是服劳役,用我们的智慧布施,这也属于财,这个比外财功德还大。外面财,那个时候我实在生活太苦,每个月得的那点钱,维持一个最低的生活水平,就饿不死而已,哪有钱布施?老师问我,一毛钱有没有?可以,行,一毛钱可以。一块钱有没有?一块钱勉强也行。老师告诉我,你就从一毛、一块布施,你要常有布施的心,要有这个念头,你要去真干。我们听话,就真干,一毛、一块怎么布施?那个时候开始去逛寺庙,在寺庙里抄经,经书买不到,想读的经那只有去抄。看到有人印经,拿个纸单来凑钱印经,多少不拘,我们写个五毛、写个一块。还有放生的,也是拿个纸单来大家凑钱放生,一毛、两毛都不拒绝的,就这么修。三年之后,效果就出现,收入就多了,多了就多施,老师教给我,他说:你愈施愈多,愈多愈施,别留。

  以后读了《印光大师文钞》,明白了,完全跟印光大师学习,印光大师是十方供养,他老人家只做一桩事情:印经布施。我一生跟他老人家学,就干这桩事情。印多少书,你问我,我记不得;花了多少钱,我也记不得。以美金计算,这么多年来印经布施,至少超过一个亿以上,总有一个亿到两个亿,钱从哪里来?不知道。现在送钱给我不要了,为什么?年岁大,不干了,不干这个事情,现在讲经布施,每天四小时讲经布施,内财布施。什么都不要了,得大自在!三种果报都得到,财用不缺乏,虽然什么都没有,但什么都不缺乏,衣食住行都有大家照顾着。智慧增长,这你们大家能看到的,健康长寿也看到的,智慧增长是法布施,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老师教我这三种布施,我都是精进在奉行,果报不可思议,真的不是假的,我做了六十年,愈做愈欢喜。

  第七正念,「正念者,以无漏智于应念正道法及助道法,心不动失故」。不动不失这叫正念,还是以无漏的智慧于应念正道法,你应该念的,那是什么?是你主修的这个科目。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如果把它分成科系来说,比今天任何一个大学都丰富。所以那是学校,大学校!我们一生要想把世尊所讲的东西统统都学,你就错了,你学不到的。这一部《大藏经》,你每天看八个小时,从头到尾看一遍至少要三年,不是一生能够学得了的。所以在隋唐时候,祖师大德就分科,我在这个一代时教里面,取一部分专学,叫分宗。大小乘一共十个宗派,十个宗派好像一个学校十个学院,宗里面再分派,派就好像学系,我读哪个学院、读哪个学系,然后这个系里头,一个系里头有多少部经典,我只学一部叫分科,便利修学。而且佛说了,「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每一部经、每一个法门,都能帮助你得定、帮助你开悟、帮助你证果。所以实际上来说,不必学很多,一门就够了。学一个宗已经就太多,一个宗里头的经论不少,有几十种。净土宗的算是最少的,可是如果你看看净土的典籍,毛凌云居士我跟他很熟,这老前辈,我们也曾经一度同事,有几年的时间在一起,他退休之后编了一部《净土丛书》。净宗的典籍也非常丰富,他编这部书的时候我知道,我那个时候刚学佛不久,精装几十册。我们有没有必要?有必要做参考,但是如果你用这些东西做材料去修学,太多了,也会把你搞杂、搞乱了。还是用古人的老方法,你要相信,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所以我现在心里想着,年岁这么大了,不再跑了,哪个地方找我,我不去了。我希望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我这一门就是《大经解》。夏老居士的会集,黄念老的批注,我就想在这部书上一门深入,晚年专门学这部经,专依这部经的教诲来修行,一个目标求生净土,其它的全放下了,教内、教外的活动我都不参加了。日本这一次是遭了大难,前首相鸠山邀请,还有日本的佛教会水谷幸正长老,他们邀请,我去了,去干什么?还是讲《无量寿经》。叫我讲别的我不去,我们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什么地方请讲《无量寿经》可以,条件呢?他必须有摄影棚、必须有网络,全世界可以收听,我就这么一个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我不去。所以不想再动,一个地方住定了,我往后的进步,我有信心会超过过去六十年,这肯定的。

  正念,我就念这一部经,就念这一句佛号,这是我的正念。正道法主修的是念佛,助道法还是念阿弥陀佛,正助都一样,心住在佛号上不动了,不会失去。专修专弘,我们用网络、用卫星,既是自利也是利他,中国古人讲「独善其身」是自利,「兼善天下」是利他,我希望有几个志同道合在一起共修,人数不要超过十个人。印光大师定的是二十个人,我减一半,二十个人要大福报,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福报,我们希望有十个人就心满意足。专修净宗,十个人不必完全学《无量寿经》,他可以学《阿弥陀经》,可以学《观无量寿佛经》,可以修《普贤行愿品》跟《大势至圆通章》,还有天亲菩萨的《往生论》,净宗的五经一论,决定是精进不夹杂。有十个人十年不下山,把心定在一起,十年之后,我想对佛教会有些贡献,对正法久住。这十个人十年之后看缘分,如果有缘每个人可以各化一方;没有这个缘分,那我们这个小地方,我们不离开这个小地方继续努力,二十年、三十年,时间愈久愈好,你的成就愈踏实、愈坚固,力量愈大。

  印光大师的成就是在普陀山,他在寺庙里头,寺庙里分配他一个工作,他管理藏经楼。他在藏经楼里面住了三十年,心是定的,每天读经广学多闻,一旦被人发现,这是个真正有德行、有学问的高僧。他老人家七十岁才出名,七十岁以前没人知道,真正是中国古人所谓厚积薄发。他八十岁圆寂的,弘法只十年,这十年弘法的效果,在中国最近一百年当中第一人,没有人能超过他,为什么?积得厚,产生这么大的力量。所以我们现在也特别欢迎年轻人,二、三十岁发心,能够好好的学个十年、二十年,那就成就大师级的法师。他有智慧、有德行、有能力住持佛法,有能力教化众生,没有十年、二十年的功夫做不到。日本佛教有十三个宗派,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他们那些开山的祖师也全都在比叡山修行。这个山我去参观过,日本人称它是佛教的母亲,各个宗派的祖师,开山祖师全都是在这里修行的。我去访问特别留意,向方丈请教,过去这些祖师大德在山上修行,最短的时间在山上住多久?告诉我,最短的时间都住十五年以上,最长的住三十多年,所以他有那么大的成就。

  我们今天能有个很好的修学环境,把心安定下来,十年决定有成就。根要扎得深、根要扎得好,也就是世法的标准,是《弟子规》、《感应篇》,真正发心学佛,这两样东西应该是百分之百的落实,你做到了。从这个基础上去学《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就很容易落实。你这三个根坚固,你就取得学圣贤的基本条件,作佛、作菩萨的基本条件,你有了。在现前这个时代,所谓是知识爆炸的时代,要讲学,不能专门用修行的功夫,用修行的功夫那是度老修,度初学的不行。特别是对现在的知识分子,你要能讲学,能讲学,这些经典要能通达,一部就可以,一经通一切经通。可是经典都是文言文,所以还必须学文言文,文言文过去李老师教给我们,背五十篇古文,你能背、能理解、能讲,你就有能力读文言文,换句话说,《四库全书》、三藏十二部,文字上的障碍没有了。这个工作要做,大概要一年的时间,你一个星期学一篇,一年五十个星期可以学五十篇,如果两年,那你基础就更深。李老师说,能够背诵一百篇古文,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要是熟悉一百篇文言文,必须要用两年功夫。

  现在世界书局很快有一部书出来,《国学治要》,这是我在香港得到这么一部书,太难得了。民国初年,一些专家学者大概就想帮助后世,帮助我们现在这些人怎样进入《四库全书》。早年我想到,我得到第一部《四库全书》,我心里就想着,这么大的分量从哪里读起?总得有个方法,所以我就想到要找几位专家学者,教国文的、教历史的,就文史老师请几位,让他们在《四库》里头去选,经史子集选出一些精华,我们必须要学习的做个节本,做为《四库全书》的导读。我做了,在国内请了一些教师做了三年,也花了一些钱,送给我的时候不适用,这说明什么?国文程度不一样。没想到民国初年,就商务印书馆刚刚开办时候,那一批专家学者老先生他们想到,他们就开始编了,这部书花了十年编辑成功。它后头有个序文,我看了序文,丁卯年这个书完成,丁卯是我出生的那一年。也就是说这个书是在我出生前十年他们开始的,太好了!

  我看到这部书如获至宝,大概可能只有这一部了,再找不到第二部,我请世界书局印一万套,这个书就不会失传。有这部书,年轻人真正肯发心,你就有缘分去入《四库》,你认识《四库》、你了解《四库》,你对《四库》会产生浓厚的感情,你好好的深入这部大书。这是乾隆皇帝的杰作,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稀有的一部大丛书。这个月底书就可以出来,它这里面也有选的一些都是《四库》的精华。我们台湾早年,这些专家学者也做了这个工作,国语日报所出的《古今文选》,里面所选的东西都非常之好,跟这个《国学治要》一对比,差不多有两百篇文章是相同的。所以我就跟蔡老师商量,就在它相同部分里头,我们精挑细选选一百篇。《古今文选》可以做参考,它有批注、有注音,又有白话文翻译。真正在这个地方选一百篇古文,用两年的时间,你文言文的钥匙拿到了。你阅读《四库》、阅读《大藏经》,文字的障碍全破了,两年功夫可以完成。德行基础奠定,文言文学好,往后你一帆风顺,你才能真正有成就。没有这个基础不行,基础要扎实,愈坚固愈好,根深蒂固,后来的发展不可思议。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一一年讲于日本 四百六十一
下一篇:二零一一年讲于日本 四百六十三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