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二百八十三

  日期:2011/7/18 16:06:28   阅读:    繁體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八三集)  2011/2/1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8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百四十二面,倒数第五行,我们从这一段念起:

  「依真谛门,植众德本。谛者,真实不虚之义。世间与出世间之道理,决定不虚妄者,名为谛」,这是给谛这个字做个简单的批注。谛是真实,世间跟出世间这一切事理决定不是虚妄的,在佛法里称它为谛。可是世间跟出世间认知不一样,对于一切法的认知,可以说完全不相同,但是都是为大家肯定的,这是真实而不是假的。「《二谛义》」,这是解释佛家所讲的二谛。「谛是实义。有于凡实」,这是讲有跟空这个看法,看一切法是有,这是凡人,就是世俗,认为这是真的,这是实实在在有的。「空于圣实」,佛法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般若经》上讲,「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以这个为真实。所以世间跟出世间这个谛理完全不相同,都是被大家所公认的。「是二皆实」,一个是世间肯定它是实在的,一个是出世间。

  下面有个解释,「意谓」,意思是说,「凡俗以有为实,圣智以空为实。故有与空皆是实,故立二谛。顺凡俗迷情之法,曰俗谛,或世谛。」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跟大家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他根据什么道理来讲?就是二谛,根据二谛来说法。根据世谛,那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根据世谛讲的是小乘,小乘讲什么?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佛教化众生最高的指导原则就是净业三福,这个三条总共十一句,这是最高指导原则。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是世谛,完全是就事论事。世出世间法大根大本就在真诚恭敬,印光大师常讲,一分诚敬,你能学到一分利益;二分诚敬,你就能学到二分;十分诚敬,你就学到十分。如果没有真诚心、没有恭敬心,老师是圣贤,老师是佛菩萨,你什么都学不到,这真的不是假的。

  现在讲学问,确实是有问题。现在讲知识,我们可以说这个世界知识很发达,学问没听说。学问属于智慧,真正有智慧的人太少了,可遇不可求。真实智慧,肯定是老实人、真诚人,对人恭敬,对自己谦虚,肯定是这样的人。在他日常生活当中所表现的伦理,中国人讲的五伦,他做到了,五常、四维、八德,统统落实在他生活当中,这种人是有学问的人、有智慧的人,很少见。有人说现在这个世界是知识爆炸的世界,这话讲得有道理。知识跟智能是不相同的两桩事情,智慧是从清净心得到的,而知识,这我们前面讲的虚妄心,不是真诚,现在人讲心浮气躁,其实心浮气躁成就很有限。科学家他也专心,他不是心浮气躁,他有相当的定功,不受外面境界影响,他才能够有研究、有发明。这些研究发明不是属于智能,是属于知识,是属于世间,不是属于出世间,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世间,随顺世间,这叫普世的教育,对于一般社会大众,大家都学,人人都必须接受。为什么?会带给你世间的幸福。我们世间人所希求的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确确实实可以带给你,给社会带来安定和平,带来繁荣兴旺。这在普世教育里头,佛都是这样教导我们。他老人家教学四十九年,前面二十年偏重在这一方面,后面二十九年,这四十九年,后面二十九年偏重在出世间的教育,给你讲宇宙人生真相。宇宙人生真相这一部分,用现在的话说,是高等哲学、高等科学,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在那个时代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真是极少数。现代由于科学进步,近代科学所发现的这些物理现象,所说的跟大乘经愈来愈接近了。

  德国普朗克博士,这是个量子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老师,他说了一句话,根据他这一生对于原子的研究,他的总结是,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什么?物质是这些基本的粒子在快速度活动当中产生的一种幻相,高频率连续产生的一个幻相。这个说法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我们在电影银幕上看到的幻相。我们把电影的底片,那是幻灯片,一张比喻作一个粒子,它在快速度的移动之下,速度多快?一秒钟二十四次,就把我们眼睛欺骗了,我们在看银幕上就好像是真的一样。其实它是永远不停的,一张一张快速的在那里流动,一秒钟二十四张。佛经上告诉我们,跟这个现象是一个道理。佛经上如果说一秒钟,这速度里头有多少张?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单位是兆,我们现实的环境,一千六百兆。这个基本粒子怎么产生的?佛法讲的阿赖耶的三细相,它从哪里产生的?从真如本性。真如本性里面什么现象都没有,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现在的科学几乎达到这个阶层,他们说这个物质从哪里来?物质是精神现象变现出来的,就是念头,心念是物质现象的基础,没有心念就没有物质。这跟弥勒菩萨说的是一样,佛家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物质是从心想生的。这个速度太快,一秒钟一千六百兆,单位是兆。

  根据近代科学家的研究,黄念祖老居士是学科学的,他告诉我们,一九八0年以后,科学家发现微中子,就是量子,微中子多大?只等于一个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好像跟弥勒菩萨讲的很接近了,量子力学家称为量子,称为小光子,这些东西弥漫在太空。微中子能穿透十亿公里厚的铝板或者是钢板,就是金属,它在里面没有障碍。这种小而又小的粒子,佛法把它称作微尘。所以《金刚经》上讲得很好,这世界是什么?世界叫「一合相」,就是这些微尘组合的产生的一个幻相。这些现象「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就像电影上的银幕上看到的这个现象,它快速在那里移动,前一个相跟后一个相不相同,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只可以说大同小异,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所以我们是看到连续的现象。这就是讲空的道理。

  所以空不等于无。如果佛法空,空,什么都没有了,这个不是佛法讲的。空是有,但是有,它的速度太快了,你抓不到它,你无法想象。我们才动一个念头,这一个念头,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一弹指,是一个念头,一弹指,一弹指里头有多少个微细的这些念头组成的?三十二亿百千念,单位是百千,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三百二十兆,这么多的念头,你才看到物质现象。我们睁开眼睛看这个物质现象,看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看一分钟那还得了吗?一千六百兆乘六十,一分钟。看一个小时,统统在移动,所以佛家讲不生不灭。如果它真的没有生灭,说不生不灭那就毫无意义。生灭是什么?生灭是有,生灭你掌握不到,你无法想象,所以用不生不灭来形容。前念灭后念就生,念头快到一秒钟里面有一千六百兆,你怎么能掌握?佛法讲空是从这里讲的。物质现象是精神现象变现的,精神现象的速度跟物质现象速度是相同的。

  精神现象从哪里来的?从振动来的,这个振动科学家称之为能量,精神现象称为信息,物质,宇宙之间只有这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是一而三、三而一,不能分割的。从振动产生精神现象,就是意念,从意念产生物质现象。佛经比科学家讲得清楚,佛学家认为这振动是从自性来的。科学家就看不到自性,科学家说这个意念是无中生有。确实你看不见它,因为自性它不是精神现象,它也不是物质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我们用仪器去探测根本不可能,我们用思惟去探测也不可能,思惟是精神。佛家讲五蕴,色受想行识,它不是色法,前五根见不到它,眼耳鼻舌身没有法子跟它起感应。它不是精神现象,就第六意识,你思想达不到。它不是无中生有,它是一念迷。这个一念迷没有原因,我们称它作自然现象。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确实会发生一念迷惑。问题这一念迷,他念念迷,念头起来自己不知道,太微细了。

  大乘经教里面告诉我们,这桩事情唯证方知,你证得了,你完全明白了。什么人证得?在大乘教里头,佛告诉我们八地菩萨,八地以上,八地、九地、十地、十一地、妙觉,这五个位次的人他们证得。这个证得就是大乘教里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怎样才能见性?经上讲得好,你只要把执着放下、分别放下、起心动念放下,我们六根眼耳鼻舌身见外面的境界,把执着分别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动念,统统放下,你就证得。所以,放下就是!在理论上讲,凡夫跟佛叫一念之差,那个一念不是我们想象当中的一念,是一秒钟一千六百兆念里头的一念,这样的微细。这一念放下,全放下了。这一念果然放下,六道轮回没有了,十法界没有了。为什么?六道、十法界就是有念头在支持它的,有念头就有它,念头没有了,它就没有了。统统放下,无始无明(就是起心动念)的习气还有,习气支撑了一个现象,这个现象就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也称它为一真法界。如果起心动念的习气都断掉,断得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了,实报庄严土也没有了,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并没有说诸佛如来的报土例外,没有这个说法,真的没有了。这是佛法讲空的道理。

  非常难得,今天科学家证明了,虽然讲的没有像佛经那么圆满,我们相信,有理由相信,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后,科学会更有进步。但是我们知道他见不了性,对这桩事情解释得会愈来愈清楚。他为什么见不了性?就是刚才讲的,科学家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用思考、用研究,用这个心不行,这个心是虚妄的,只能见到虚妄。宇宙之间的能量、信息、物质都是虚妄的,虚妄的心能够见到这个虚妄,见不到真心,真心里面的境界他见不到。必须要把虚妄放下,科学家到那个时候他明白了,如果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在佛法讲他就成佛了。我相信他们能做到,为什么?他心很专一、很清净,他没有像一般人胡思乱想。这是真谛。

  「圣智所见涅盘寂静真实之理,名真谛,或胜义谛、第一义谛」,这些名词很多,都是说一桩事情。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种人都见到,我们讲宇宙人生的真相他都见到了。虽见到了,刚才说过,他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都住在实报土,《华严经》上面所讲的华藏世界,净土里面讲的极乐世界,他们都住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非常奇妙,这部经上就是介绍,告诉我们这个环境。因为无始无明习气没有方法断,无明断掉了,习气断不掉。习气怎样断法?不要去理它,时间久了,自然而然没有了。佛经里面有解释,用比喻,譬如一个酒瓶,酒瓶里盛的是酒,酒倒干净了,瓶子洗得干干净净,确实没有了,一滴也没有了,闻闻还有气味,那叫习气。这个东西没有办法除掉,只有放在那里,瓶口打开,放个半年、一年再去闻,一点都没有了。无始无明习气也是用这个方法。那他在实报土住多久?这佛经上告诉我们,《华严经》里讲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之后自然就没有了。古人说,此处用不得力,他要一用力,你看那个起心动念起来了,分别执着统统起来了,那又回到六道来了。所以此处用不得力,永远保持一个清净心,叫一念不生。一念不生,他那个世界里面的环境,它是停止的,三大阿僧祇劫的寿命长,真叫无量寿,他不衰、不变、不老,树木花草也如是,永远长青,没有凋谢。这后面会讲得很清楚。这是什么?因为他没有分别执着。

  我们这个世界的环境是随着居住在世界上这些人的念头,他的念头善,环境就善,社会善,地球环境也善;如果念头不善,都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社会就动乱,地球灾难就频繁,就这么个道理。所以佛给我们说境随心转。身体也是如此,身体是个物质现象,也是随着念头转,我们念头纯正,你就不容易衰老;如果每天想东想西,胡思乱想,人就很容易老化,思想愈单纯愈好。工作的时候,我有很多好朋友,工作的时候很勤劳,他只想他的工作,这就比较单纯,身体很健康,很好。到一退休了,我两年没有见面了,忽然见面,看到他好像老了二十年一样。怎么会这个样子?退休之后,他胡思乱想,十之八九都想过去的事情,过去处人、接物、办事那些恩恩怨怨,想这个。还想现在年岁大了,没用了,老了。你想老,马上就老化;你想病,病就来了;病重了怕死,死亡也来了,他就这么个现象。有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能保持这样健康?我说:因为我们这个行业没有退休,天天就想一桩事情,想着经教,想着这经怎么讲法,没有改变,一生就这一行,就想这一桩事情,单纯,一点都不复杂,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保持当然也有老化,不容易老化,道理在此地。这是佛经上常讲的,「境随心转,相由心生」,相包括身体健康。

  科学家教给我们,科学家谈到二0一二,这个马雅人讲的灾难的预言,提出我们如何应对,他讲了三句话,很好,跟佛法讲的一样。第一个,希望地球上的居民能够觉悟,大家都能够弃恶扬善,这第一句,弃恶扬善;第二句,改邪归正;第三句,端正心念,这是念头要正。不但能够化解这个灾难,而且能把地球带向更好的未来,讲得没错!但是我们要问,谁肯干?什么人肯改邪归正?什么人能够断恶修善?善恶邪正的标准是什么?在佛法,经论是标准,经跟论是你思想见解的标准,戒律是你言行的标准,用戒律来断恶修善、来改邪归正,用经论来端正你的心态,这是标准。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有标准,有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如果我们把它再简化,十二个字,这是中国古圣先贤五千年立国的精神,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个字我们都能懂得,都能够做到,灾难就没有了。古人遇到灾难他真干,真反省,我哪个地方想错了、做错了,忏悔改过,就能化解灾难。史书里都有记载,最早的记载,《尚书》里头有,《左传》里头有。外国的标准是宗教的经典,每一个宗教经典里面都讲到伦理、道德、因果,能用这些做标准来检查自己,是善多还是恶多,是邪的多还是正的多,这个社会有救,不是没救。

  科学家新发现的这些说法,跟大乘所讲的第一义谛非常接近,「说众生无所有」,这个众生的意思很广。众生,众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那三种现象都包括了,第一个是物质现象,第二个是精神现象,受想行识,精神现象,第三个是自然现象,无一不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众缘和合,我们今天讲许多条件具足现象产生,不是单纯的。宇宙是怎么诞生的?众缘和合。星球是怎么诞生的?星系是怎么诞生的?又何以在太空当中这个星系运行各有轨道,太空之大,星系之多,无法称量,各有各的轨道,一点也不乱,这是什么道理?科学家、哲学家都在研究。宗教又说,有些宗教用神话来表法,你可不要当它是神话,里面的意思非常深。但是佛法不用神话,佛法是直接把它讲出来了,把事实真相讲出来了。所以佛法是教育,不用神话来衬托,而佛经能够解释那些神话。

  这些道理我们应该懂得,细心去探索。用什么心?用清净心,多看、多听,不要去想它,想都是妄想,愈想愈错,不想。一遍没看懂,看十遍,十遍没看懂,看一百遍。中国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只一遍一遍念下去,念上一千遍,意思全懂得了。这什么道理?读书千遍是修定,真正得定了,定能开智慧,智慧开了一切就明了,就这么回事情,它不是没有道理。佛为什么对宇宙人生这么透彻?今天科学家用多少精神、多少精力,高科技的仪器来观察,他什么都没有,怎么知道我们眼前这个物质现象,是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这种频率里头产生的,他怎么发现的?定中看到的,一般小定看不到。菩萨的位次,五十一个位次,最后一个是佛,要把佛连上去是五十二个位次,你看它最高的五个阶层才有能力看到。从八地,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五个位次,这样深的定功才能把宇宙的源起呈现在自己面前,全看到了,七地以下不行。

  对我们来讲,他们的定功我们望尘莫及,就是最低阶层的初果须陀洹,《华严经》上十信位菩萨初信位菩萨,人家那个定功我们就比不上人家,他有定,他定功是最小的。最小的定功起两个作用,现在人讲特异功能,第一个是天眼,第二个是天耳。我们看不到的东西他能看见,我们在这房子里面,房外面我们看不见,这个墙挡不住他,他看完全是透明的,外面都看清楚,他没有障碍。这初果,像小学一年级的定功。有天生特异功能的人,他会失掉,怎么会失掉?我在美国时遇到过,中国大陆的,派遣到美国,有十几个特异功能的人,年龄都很轻,二十几岁。把他们喊来试验试验,真的不假,真有这个能力。透视人体,看你身上的五脏六腑哪个地方有毛病,他一看就清楚,就像照X光一样,一点都不会错,这证明他真有这个能力。我们问他,你这个能力会不会失掉?会。能力怎么来的?他天生的,生下来就有,而且愈小的时候能力愈强,慢慢长大,接触外面境界多了,杂念多,他能力就衰了,大概到三、四十岁就没有了,有很多人三十以上就没有了。

  修定修来的不会失掉,随着你定功慢慢向上提升,到第七信位,我们把十信比喻作小学,它小学十个年级,从一年级到十年级,七年级六种能力都恢复了。佛说这是我们的本能,你本来有。现在为什么没有?就是你胡思乱想,妄想分别执着把它障碍住,它不起作用。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它就恢复。我们这才明白。须陀洹这是一年级,小学一年级,他放下了身见,很厉害!他不再执着身是我,所以他天眼、天耳恢复,从这开始恢复。换句话说,心愈清净愈容易得神通,念头愈复杂,你修也修不成功,这是清净心起作用。每个人都可以修,修这种小通,天眼、天耳这个小通,不难,你要真正修行的话,大概二、三年的功夫就可以得到。多半都是在密宗,密宗的修行比较严格,教你持咒,教你持戒,持戒、持咒,修定,讲求三密相应,口念咒,心里观想,手结印,这个都属于戒律,依照这个方法修学,二、三年小通就有了。如果得不到,那是你的念头多,你妄念多,妄念多的人修一辈子这个能力都不能恢复。所以你懂得这个道理,每个人都可以修成。

  像《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讲得这么干净、这么利落,跟我们中国古人讲的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善,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那善是赞美。《华严经》上佛讲得很具体,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是自性,你自性本来有智慧、本来有德能、本来有相好,自性本来具足。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明心见性的时候他也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能生万法」,这个万法就是虚空世界,是自己的心变现出来的。科学家今天就告诉我们,离开意念,这个世界什么都没有,连世界都不存在,意念成就的。端正意念就太重要了。大圣大贤、诸佛菩萨意念正,正而不邪,觉而不迷,净而不染。我们这部经经题后半部有五个字,「清净平等觉」,清净是净而不染,平等就是正而不邪,后面是觉,觉而不迷,这是学佛的目标。学佛学什么?就是学觉正净。而觉正净是我们自性本有的,佛法没有说是你新的会得到什么东西,没有。恢复你本有的,你本有的是圆满的,一切诸佛都是一样的,完全相同。

  所以孔子说,他老人家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意思说,夫子一生没有创作、没有发明,他所学的、所修的、所教的、所传的全是古圣先贤的东西。你能体会到他的意思吗?他自己所证得的跟古圣先贤完全一样。所以佛家讲,「今佛如同古佛之再来」,为什么?他成佛、他见性了,跟古佛所见的是一样的,不增不减。所以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他说他没有说过一个字,没有说一句话,这意思是什么?跟孔子意思一样的,全是古佛所讲的,没有在古佛所说之上加一个字,比孔老夫子的话还要严格。真的不是假的,你将来成佛你就明白了。成佛的人谦虚,不说自己见到的,古人的,全是古人的,这个用意太深了。因为人有傲慢的习气,这是大慈大悲,教人把傲慢放下,傲慢是障碍。所以圣贤、佛菩萨对任何人非常谦虚、非常恭敬,恭敬谦虚是性德,见性的人自然就是这个样子,不需要学习。有贪瞋痴慢、嫉妒障碍、骄傲的人,那是迷惑颠倒,迷失自性,自性现前不是这样。

  《大乘义章》里面讲,「俗谓世俗。世俗所知,故名世谛。真者,是其绝妄之称。」这说得也好。你能够把虚妄断绝,完全放下,那就是真。虚妄是什么?起心动念是虚妄,分别是虚妄,执着是虚妄,这是所有一切虚妄的三个根。会修的人从根本,从根拔除,那些枝叶就不管,自然就没有了。怎么个修法?具体佛法教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无量寿经》修行的方法。菩提心就是真,那不是妄。菩提心依照古人的解释不好懂,我们依照《无量寿经》来讲就好懂,菩提心是真心,真诚,用真诚心来待自己,这叫自受用,用真诚心来对一切众生,那叫他受用。真诚心对自己是什么?就是这个经题里面「清净平等觉」,这是自受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当中,保持你的清净心、平等心,觉而不迷,你真学佛。对待他,对待一切人,对待一切事、一切物,大慈大悲。慈悲是对别人的,不是对自己的,清净平等觉是对自己的,这就是真诚。对待一切人要有同情心、有怜悯心,他有苦难,一定要帮助他;他愚昧无知,一定要好好教导他,慈能与乐,悲能拔苦。这是绝妄。

  「门者,法有种种差别,能使人趣入涅盘,故称为门。」涅盘其实就是自性,这个地方趣入涅盘,大乘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涅盘是梵语,一般翻翻成圆寂,圆是圆满,功德圆满,寂是寂灭,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妄想分别执着统统灭掉,没有了。这个境界梵语称为涅盘,我们把它翻成圆寂,功德圆满,清净寂灭,这个意思也非常之好。「依真谛门者,依第一义谛为门也。」第一义谛前面讲过,我们简单的说一说。小乘的涅盘,他讲空,否定了有,他心里有个空。大乘的涅盘,那个空也不能执着,执着个空也错了,所谓二边都要离,空有二边都离掉。大乘也说,这二边离掉才叫中道,中道也不能有这个念头,有这个念头也错了,中道也不存,你的心才真正清净。凡夫着了有,有相,二乘,声闻、缘觉,着了空相,比较起来,空比有干净多了。但是跟菩萨比,他还执着空,还不干净,空也得拿掉,那就叫第一义空,空有二边都没有了。第一义空,有名无实,你要着了一个第一义空,那你又坏了。凡夫的通病总要找一个执着,不能一样都没有。但是真的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什么也都存在,相有理无,相有性空。相是幻相,就像我们看电影,银幕上你能说它没有吗?真有。你能说它真有吗?它确实没有,一张一张幻灯片在那里快速移动,它确实没有。事实真相是这样的,空有二边都不能执着,执着就错了。

  世间人执着有,声闻、缘觉执着空,所以声闻、缘觉只能出离六道轮回,出不了十法界。为什么出不了十法界,这个道理要清楚。全放下了,什么都不执着了,问题解决了。真正起心动念都没有了,佛菩萨应化在世间确实如此。你对他笑,他也对你笑;你对他悲哀,他也心里好像表示很难过。那是什么?叫感应,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众生之感有念头,有起心动念,佛菩萨的应没有起心动念。这东西难,难懂,没有起心动念他怎么会有感应?近代,也不过就是最近十几年,日本江本胜博士做的水试验,确实,他用科学方法证明水会看,它会看,看外面境界,会看。会认识字,不管哪一国的文字它都认识,奇怪!我们不如它。能听,能懂得人的念头,我们一个欢喜心对它,赞美它,你看它呈现出来的图案非常之美;我们一个讨厌的心对它,怨恨的心对它,它的反应那个图像就非常难看。我们对它是有心,有分别执着,它的响应没有起心动念。从这里就可以证明,诸佛菩萨接受众生的感,他有响应,响应那就是应,感应,应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他如果应的时候也起心动念,他就退转,他不是圣人,他退到凡夫,跟我们一样。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永远他不退转。不退转,他才有能力帮助我们,我们有不能解决的地方,他确实能帮助。而最大的帮助、最明显的帮助就是经论,留下来这些经典。

  我们今天在世间、出世间,遇到许许多多麻烦事情,经典里面都说明这些麻烦是什么道理来的,用什么方法解决,全有!你不读不行。一部读通了,部部都通,这个很不可思议。最怕的是你一部不通,那就部部都不通。怎么通?老祖宗教导我们的方法要记住,要会用,《三字经》上都写上去了,「教之道,贵以专」,教学的道,道理,是什么?专。佛法里面讲得更清楚,叫「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别学得太多,你学多了、学杂了、学乱了,你的清净心永远得不到。就学一门,专攻一门,一样东西学个三年五载,清净心得到了,清净心生智慧。所以你这一部经里的经义、义理无有穷尽,你都能体会到,你都能讲出来跟大家在一起分享。没有学过的经论,你拿来一展开的时候,全明白,全知道。为什么?所有经论都是从自性流出来的。智慧是从自性出来的,所以智能能解释,知识不行,知识是从阿赖耶里面出来的,它做不到。智慧是从自性来的,是从清净心来的;知识是从意识心来的,第六意识,作用完全不相同。实在讲,求知识难,求智能反而容易。求智慧最难的是放下,肯放下,不要用多长的时间,智慧就能现前。诸位要记住,惠能大师大彻大悟的时候二十四岁,很年轻,释迦牟尼佛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时候三十岁。这让我们认真去思惟、去观察,求智能反而比求知识来得容易,那个得到的效果简直不能比。智能能通世出世间一切法,知识不行,知识有局限,不在他领域之内的他一无所知,在他领域之内的他知道的也不够透彻,起作用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而且还有后遗症,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有善根、有福德的人要求智慧,出世间的智慧在大乘经,世间智慧小乘经有。中国传统学术里面非常丰富,它是丰富的俗谛,里头也通真谛。所以隋唐这些祖师大德,把小乘放在一边不学了,用儒道代替小乘,这个做法很高明。实际上,用中国传统学说来解释佛经,在后汉时已经开始了。这是从印度、从西域来的这些外国高僧大德,我们相信他们都是明心见性的,对中国这些典籍他一接触他就能贯通,他们来做翻译工作,不会把意思翻错。换句话说,没有明心见性的人,翻译经典肯定错误百出。这经典的翻译,中国人的福报。不但祖师大德的心地清净,中国人受传统这种教育,心地也相当清净。他们也有个目标,是我们中国祖传的,「止于至善」。这个理念,我们相信绝对不是孔子那个时代人说的,这「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有理由相信,像这些话,《大学》里头三纲八目,肯定是几万年前老祖宗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大学》后面的解释,我相信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他们作的传。这三纲八目肯定祖传的。中国跟佛教的缘深,深在哪里?同一个根,这个很难得。

  释迦牟尼佛过世之后,他的弟子向四面八方去传,讲学。这我们在历史上可以看见,有些地方一、二百年就没有了,有些地方三、五百年,有些地方六、七百年,唯独在中国这一支,世世代代都不衰。这什么原因?中国这个地方根相同,中国传统学术的根是孝悌,孝亲尊师,这中国传统文化的根。那佛法的根也是孝亲尊师,所以佛教传到中国,中国朝野欢迎,有道理,跟我们同一个根。然后再听听你们的讲法,愈讲愈像,愈讲愈接近,而且有些地方比我们中国人讲得还详细。所以汤恩比曾经讲过,中国古人心量很大,能够包容异族文化,就是指佛教,这从外面传来的,他能接受,能认真学习,而佛教文化丰富了中国本土文化,相辅相成。所以中国本土文化比大乘差一点,比小乘超过一点。隋唐时代的祖师大德,干脆小乘就不讲了,小乘经典虽然有,只是留给一些研究的人做参考,完全用儒跟道来奠定基础,然后接着学大乘。

  在这个两千年当中,明心见性的多少人?禅宗的《五灯会元》里面记载就一千七百人,《景德传灯录》。教下的大开圆解,净土宗的理一心不乱,密宗的三密相应,我们最保守的估计,那就是说在佛门这大乘八个宗,里面真正成佛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我相信不会少过三千人。这真的,这是佛教传到中国来的成果,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地区所没有的。如果讲到念佛往生,我们最保守的估计,不会少过十万人。大家都知道,生到极乐世界就一生成佛,这一点都不假。世尊在《大集经》里面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现在是释迦牟尼佛的末法,末法一万年,照中国人历史的记载,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天,三千零三十八年,这中国古人记载。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今年三千零三十八年,我们是末法。末法还有九千年,我们在九千年里面过了三十八年了,时间很长。所以尽管预言很多说世界末日,在佛法讲没这个说法,佛的法运还有九千年。九千年当中当然有兴、有衰,这个是肯定有的。这桩事情我过去请教过章嘉大师,他老人家也跟我谈过,兴衰肯定有,不会灭亡。佛法兴的时候,世道也兴了,社会秩序复兴,地球上这些灾变减少了,会大幅度的减少。这个你一定要相信,境随心转,现在的科学也研究出来,集体意念的力量非常之大。

  外国很多预言说出这些灾难,但是到时候灾难没发现。像法国十六世纪大预言家诺查丹玛斯,这大家都晓得,他的预言是世界末日是在一九九九年、二000年,就是世纪末。二000年过去了,没灾难,所以有人怀疑,来问我。我告诉他,这个预言全世界人人皆知,你要晓得一九九九年、二000年,全世界每一个宗教的宗教徒都为这个事情来祈祷,这个祈祷力量多大。日本江本胜博士他做了一个实验,在日本琵琶湖一个海湾,琵琶湖非常大,这个海湾是死水,水不流,水气味很难闻,二十多年了,肮脏,气味很难闻。他找了三百五十个人,不一定是信仰宗教的,找了一个老和尚,他告诉我九十多岁的一个老和尚,带着大家来祈祷。祈祷的时候大概是一个小时,告诉大家先心清净下来,什么都不要想,把念头都放下,只想一桩事情,大家一起想,「湖水干净了」,口里念、心里想,「湖水干净了」,就这样念一个小时。过了三天,湖水真干净了,震动日本,日本的媒体电视都报导这桩事情。过了半年,又肮脏了,又恢复肮脏。江本博士跟我谈这个事情,我告诉他,我说你两个月去祈祷一次,那水不就永远保持干净了吗?祈祷是能发生力量,但是治标不治本,这个要知道,这个灾难并没有化解,是暂缓了、延迟了,减轻了,延迟了。

  怎样让这个灾难真正化解?科学家讲的三句话有道理,地球上人都知道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这是标本都治,真正能够把灾难化解。祷告还是不行,但是它管用。譬如二0一二这桩事情,明年会不会真的发生?我认为它不会发生。为什么?今天全世界人都知道,不信宗教的人不管他,信仰宗教的人比不信宗教的人数占得多。基督教跟天主教,他们的信徒加起来超过二十亿,伊斯兰教十五亿,佛教徒在全世界大概也有五、六亿,不要说多的,就这几个宗教加起来,四十亿,超过四十亿。世界上人口六十五亿,我们几乎是三分之二,三分之二这些信徒都在虔诚为这个事情祈祷,就不会出问题。但是要晓得,这不是根本解决的办法,根本解决的办法一定要靠教育。中国传统的教育是解决根本问题,佛教教育、宗教教育都能帮助你从根本上解决。

  所以这些年来,我们在世界各地去访问做交流,鼓励宗教要团结,宗教要互相学习,宗教要回归教育。去年六月我访问梵蒂冈,跟教皇、跟枢机主教们互相交流的时候,听他们的报告,陶然枢机主教告诉我,根据他们的调查,最近这些年来,全世界信仰宗教的人这个比例都在下降,一年比一年少。他们感到很忧虑,怕的是三十年之后,这个世界上信仰宗教的人寥寥无几了。我跟他们交流就提出来,我说我们回过头来去想一想,当初创教的这些教主,摩西、耶稣、穆罕默德、释迦牟尼,这些人他们在创教的时候,那些信仰的信徒跟着他们,人数一天比一天多,世代承传,绵延到今天。犹太教四千年的历史,佛教外国人讲法也二千五百年,耶稣二千年,伊斯兰教出现在中国唐朝时代,也有一千四、五百年。伊斯兰教传到中国,穆罕默德还在世。为什么世世代代都不衰,今天衰了?原因是什么?我让大家反省,这些教主当年创教全是教育。释迦牟尼佛教学四十九年,默罕默德教学二十七年,摩西我相信也有二十多年,耶稣教学三年,被人害死。由此可知,教育重要!留下来的经典都是当年的教科书,教材资料。

  我们今天不教学,专门用祈祷的方法,稍稍有一点科学头脑的他就不相信,我们衰在此地。所以如果我们能回归到早年的教育,这问题解决了。一般人对宗教质疑,宗教在这个世间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天天搞祈祷、搞法会,迷信!这是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不能说他错误。如果我们回归到教育,我们对社会就有正面的贡献。现代的教育,全世界,不是某一个局部,全世界,你们大家想一想,从幼儿园到大学研究所,他们教的是什么?教的都是属于科学技术,人文没有了,没有伦理教育、没有道德教育、没有因果教育。我说宗教的经典,每一个宗教的经典,都有这三样东西,而且都非常丰富,我们能把这三样东西做为普世宗教教学来教化大众,就把现在学校所缺的这个部分补上去了,这个有意义,这个功德很大。

  我们大家团结起来,教别人先教自己,自己教好了才能够教化众生。我这几年就在着手,搜集了一些资料,编了一个小册子,《世界宗教是一家》,这里面搜集十个宗教,经典里面就是关于这一部分的教材,大家看到很欢喜。一定要恢复教育,宗教应该有学校,有宗教大学。如果说是从事培养宗教传承的这些人才,我们可以从小学办起,办小学、办中学、办大学、办研究所,一样属于学位。弘法利生,世出世间法都要懂。不懂得经论,你教学不契理;不懂得世间法,你教学不契机。所以宗教大学世出世间科目统统要有,我们偏重在人文,偏重在道德。世界之所以紊乱,地球之所以灾变,实在讲就是没有伦理道德才造成这个样子。所以我们特别重视伦理道德的教育,小学、中学偏重在扎根教育,高中、大学我们可以偏重在哲学与科学的教育,可以跟现代的哲学、科学联系起来。那么宗教在这社会上就会被大家尊重,会被大家肯定,它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确实有正面的贡献。

  是不是有天堂?是不是有极乐世界?我相信科学技术再不断向前发展,会有一天证实。科学家相信真有不同空间维次存在,但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突破。天堂、地狱跟我们是不同维次空间,如果有能力突破,你就看到了。用什么方法突破?宗教里头用禅定,禅定能突破。同时我们也晓得,为什么会有空间维次?它是从分别执着分出来的,出现这种现象,如果分别执着没有了,空间维次就不存在了。科学今天证实时间、空间不是真的,这个发现好!大乘佛法里面不承认时间、空间是真的,时间、空间在大乘教里头说的是什么?抽象概念,不是真的事情,是属于抽象概念。所以清净心恢复了,这个界限就突破,六道里面的问题就解决了;平等心出现,连六道之外的四圣法界也突破了;真正能得到大定,恢复到自性本定,不起心、不动念,遍法界虚空界你全看到了。

  贤首国师写了一篇论文,说《华严经》修学的理论与方法,论文不长,非常精彩,叫《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文字简洁,说理精辟,把这个宇宙的来源、生命的起源,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的论文分为六段,第四段就是讲伦理道德,第五段、第六段那就是修禅定,讲方法,说明佛在《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本有决定能恢复,本来没有的决定可以断掉。断恶修善,改邪归正,返本还源,这是佛法学习终极的目标。佛法所求的不是向外求,外面没东西,完全从自性里面求,所以它称为内学,经典称为内典。智慧在内不在外,外面是常识,外面是知识,里面才是德能、才是智慧,还包括相好,这真是不可思议!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二百八十二
下一篇: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二百八十四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