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二百一十六

  日期:2011/7/17 21:22:52   阅读:    繁體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一六集)  2010/1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21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百六十七面第五行,经文: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

  到这个地方是第十九愿,第十九「闻名发心愿」。再看下文。

  【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

  这是第二十愿,「临终接引」。我们看念老的批注。「右章」,这一章,夏莲居老居士会集这一品经是用二十四章,四十八愿,把古译的原文都包括在其中,所以我们看批注里常常看一章。这一章包括二愿,第十九「闻名发心愿」与第二十「临终接引愿」。先解释愿文里面的名相。『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名号即名字,显体为名,名彰于外」,彰显在外,「而号令于天下为号,名与号同体,此辞通于诸佛菩萨」,于本经常专指极乐世界导师的名号,就是阿弥陀佛。

  在现前这个时代,由于也是算是众生的共业,共业不善,所以感得乱世。乱了多久?如果从曾国藩先生那个时候看起,到现在两百年了。曾国藩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书念得很好,不敢说他是圣人,贤人当之无愧,圣贤君子,道德、文章都为现代人景仰。他的家训、家书,可以说还是现代人修身、齐家、处世的很好的典范。他在世的时候,很感慨念书人没有得到实学,藉念书之名考取科举,还是自私自利,没有真正为国家、为人民服务。所以世风日下,比过去康乾盛世,那个距离就差得太远,明显的衰退,常常在言语文字上显出这种无可奈何的一种悲叹。所以我说,前一百年,从慈禧太后执政,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就疏忽了,可以说是没有重视。上行下效。清朝亡了之后,到今天又一百年了,这一百年不是说衰,已经完全舍弃了,我们现在社会不要它了。疏忽到遗弃,就感得今天社会动乱,连我们居住的地球都出现严重的灾难。

  西方的科学家,东方也有些明哲之人发出了警告,如果不能够改邪归正,弃恶扬善,回头是岸,恐怕灾难不能避免,这个灾难很大。我们学佛的人听到了,对于这桩事情相信,它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佛在大乘经上常说,说的是原理原则,最高的原理是一切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又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跟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我们的身体,我们身体从哪里来的?心想生的,父母是缘不是因,因是我们心想。我们生活环境,居住的山河大地,今天科学家讲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太阳系、我们的银河系,从哪来的?心想生的;心如果不想,没有这些形相。所以这些形相,我们现在把宇宙之间这些现象分为三大类,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就全包了。这三大类都不出心想生,我们心清净,身心清净,身就清净,宇宙清净,我们心地染污,那就一切都染污;我们念头善良,内外境界都善,我们的念头不善,那一切都毁坏了。今天我们处在什么?我们处在染污、不善,染污、不善达到极限,那就是许多预言家讲的世界末日。末日什么时候来?说很快就要来了。

  真的,古老的预言家他们的东西我们也看过,法国的诺查丹玛斯,他的预言,这个世界的末日是一九九九年跟二000年,这世界末日。这一关我们度过了,没事!他的预言是不是错误的?我的看法,他的预言没错,为什么这个灾难没有发生?他的预言传了几百年,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所以一九九九年、二000年,我们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人,特别是宗教信徒,都为这个灾难祈祷,祈祷有效果。现代科学家,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集体意识的能量很大,可以改变现实的状况。那叫集体意识,那么多人祈祷,好事情,真的产生作用了。可是这个事情平安度过了,许多人就讲,预言家预言不可靠,假的,不再相信了。于是迷惑再加上迷惑,贪婪又加上贪婪,相信科学,不再相信这些古老的预言。世界现象怎么样?虽然大的灾难没有,小的灾难不断,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严重,这都是上天给我们的警告,还不回头吗?如果不回头,那就是二0一二这个预言就出现了。这是一九九九年的灾难延后了,不是没有,是延后。二0一二真会有灾难吗?相信是真的有一半,不相信的人也有一半。可能不是真的,我们也会平安度过,那是什么?那就是现在宗教里面也为二0一二年集体在做祈祷,这个是我知道的。

  很多宗教,因为过去我几乎,我们接触,我跟世界宗教接触有十几年了,一九九九年开始,有十一、二年,从来不谈这些问题的。可是今年我跟宗教接触,没有一个人不谈这个问题。宗教里面发起为拯救地球来祈祷,我们佛教的祈祷也不例外,三时系念是祈祷的法会,是集体意识的法会。在过去,三时系念就做一天,两年前我们才延长到七天,最后看到灾难愈来愈严重,我们做四十九天,七个七。二00八年我在庐江,也是有灵媒传信息给我,大灾难,非常严重,说我们祈祷力量不够。我问他要怎样做?他说灾难时间很长。我说多长?至少三年。我们要怎么做法?他就希望我们做一百个七,一百个七就七百天。那个时候我跟寺庙的方丈和尚商量,他也同意,所以第一个百七消灾祈福的法会就在安徽庐江开始,以后山东也做了。我们移民在澳洲,澳洲也做了,现在我听说,百七法会有好几个地方都在做。对于化解二0一二的灾难有没有效果?我相信肯定有效果。其它宗教都在做,这是好事情。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学习佛法分享里头讲过几次,这种祈祷是治标不是治本。就像用药物一样,能够暂时伏住,不发作,病根没有拔掉。病根是什么?是迷惑、颠倒。迷了什么?迷了自性,迷失了性德。性德是什么?佛法里面给我们讲的十善是性德,五戒是性德,菩萨六波罗蜜是性德,普贤十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性德,我们完全迷失了。造业,业是什么?贪瞋痴慢疑,这是恶业的性体。里面有贪瞋痴慢疑,外面有五欲六尘在那里勾引,财色名食睡是五欲,怎么能不造业?古时候有圣贤教育,从小教你防范造作恶业,所以纵然有造恶,他还有个底限,有个限制,不敢超越太多。现在这个底限没有了,没有人相信,这个病就发作,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往生前一天下午,告诉身边的学生,他说世界乱了,诸佛菩萨、神仙下凡来都救不了。告诉大家,你们唯一的一条生路,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李老师最后的遗言。像李老师这种慈悲教诲,我听到好多,不是他一个,这个事情是真的。如果真的是非常严重,我们这些人集体祈祷,效果真的能够超过他们吗?就是超过这个恶业的业力,如果祈祷的力量敌不过它,灾难还是会发作。所以,百分之五十的比例,一半一半,是非常值得我们警惕的。我们做什么准备?真正的准备就是念佛求生净土,确实没有第二个路可走。如果灾难发生,那是共业,虽然大地毁了,生物都不能生存,各人去处不相同。你看念佛的人到极乐世界去了;行善的人,心行善良的人,天道去了;心行不善的人,三恶道去了,去处不一样。

  这一点我们常常提醒同学们,人没有死,一切万物也都没有死亡,只是换个身体而已,换一个生活的空间而已,所谓不同维次的空间。你相信了,你能断恶向善,你的生活空间愈换愈好,愈换愈殊胜。如果依旧作恶不改,那就像经上讲的,你的前途就是在三途地狱。佛对于这些事情讲得太清楚了,我们有几位同学发心在经典里面去查,专门查释迦牟尼佛讲地狱因果这些事情,也编成一本书,《诸经佛说地狱集要》,好像有二十多部经论。这部书,实在讲在现前社会,我得劝同学们要多读,我们协会里有流通的。多看多警惕,句句是真话,要相信《金刚经》上佛所说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不妄语」,句句都是老实话,相信的人有福了。我们要学孔子求学的态度,信而好古,对古圣先贤的话相信,一点都不怀疑。

  这里经文头一句,『我作佛时』,佛不是神仙,佛不是邪门外道,佛的意思,简单的说,具足圆满的智慧,具足圆满的相好,具足圆满的德行,具足大慈大悲,舍己为人,这个人就叫做佛。学佛的同学不能不知道,佛是自己,不是别人。这一愿,「闻名发心」,发什么心?发心作佛,佛家里头叫发心,中国古人叫立志,人不能没有志,没有志,你这个人一生没有成就。志是什么?是目标,是方向。佛教我们发心就是立志,人在这个世间,有缘分接触到佛陀教诲,我们就要立志作佛。向佛这个道路上去迈进,这就是我们有方向、有目标。这部经确实是大乘法里面的第一经,隋唐时代的大德说的,这不是我们说的。《华严》、《法华》到最后的归宿是无量寿,前面跟诸位报告过,《无量寿经》最后就归一句名号,南无阿弥陀佛。你明白念这一句佛号,跟不明白念这一句佛号,效果不一样。明白的时候,念这一句佛号,你是有方向、有目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个力量非常强大;什么都不懂,人家念你也跟着念,迷迷糊糊念,行,也有功德,但是功德没有那么显著,道理在此地。关键就是真诚、恭敬。不知道,对教义完全不明白,但是他具足真诚恭敬,一点怀疑都没有,一点夹杂都没有,那个效果跟通达经教一切明了的人没有两样。真诚恭敬,我们叫善根深厚,那效果很大。我们要是搞不清楚,搞不清楚就有疑惑,我们的信心不坚定,我们的愿,发的愿也常常会动摇,不稳固,还会被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干扰,你不能完全放下。

  不但是世间法统统放下,佛法也要放下,《金刚经》上佛说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告诉你,佛法也是假的,不是真的。哪来的佛法?佛法是从什么地方建立的?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从感应上建立的,所以佛法是因缘生法。《中观论》上讲得好,只要是因缘生法,它就不是真的。所以真的,只有真如是真的,自性是真的,在净土里面叫常寂光,那是真的,永恒不变。连实报土都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能舍吗?为什么不能舍?你把它当真,你就错在这里。真正把这句经文八个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要是参透,你就万缘放下,恭喜你,你菩提路上所有障碍都没有了。你没有一丝毫牵挂,真正能回归到随缘妙用,这个妙用就是没有牵挂、没有顾虑、没有障碍,这是妙用。妙用是本来有的,为什么你得不到?你自己做障碍。你自己不给自己做障碍,本来没有障碍,为什么?本来无一物,惠能大师讲得好,「何处惹尘埃」,那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菩提本无树」,哪来的佛法?所以佛法是缘生的。

  这里破字给我们说得好,什么叫名?什么叫号?名显体,体非名莫显,没有名显示不出来。显出来之后,「名彰于外」,名的内里面那就是实体,实体是什么?心性,真心、自性,这是举这个例子。「而号令于天下」,这就称号。号令于天下什么意思?教化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要用名,为什么?体看不见的,六根都接触不到,所以他必须要用名来教,叫名教。我们依教修行终极的目的是证体,把名的本质找到。名是相,从名相上见到真性,这叫证果,所以「名与号同体」。这个名辞「通于诸佛菩萨」,但是在《无量寿经》上常常讲的,这个名号都是指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极乐导师阿弥陀佛。

  下面给我们讲「发菩提心」,这一句非常重要。你看本经「三辈往生」这一品里头,「往生正因」那一品也讲到,上中下三辈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由此可知,只有一向专念,没有发菩提心,不能往生。事实上我们看到,古人的记载,像《净土圣贤录》、《往生传》,现代的《往生传》,我们看到很多。甚至于我们也曾经看到过,不少念佛往生的人,他是真往生,他不是假的,他往生没有生病,走的时候好好的,告诉大家,阿弥陀佛来接引我,我跟佛去了。这样自在走的,这不是假的。这些人多半是什么人?多半是现在讲没有文化,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的。他会念经,他会背,但是他不认识字,我们看到很多。你要问他什么叫发菩提心,他不懂,他不知道,可是他念佛真往生了,一点都不假。

  这个问题实在讲也困惑我们很多年,这个念佛的人他没发菩提心,怎么会往生?跟我们这部经里面讲的往生的条件不符合。蕅益大师把这个问题替我们解决了,《阿弥陀经要解》里,蕅益大师说,念佛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从来没有人讲过的,我们想想有没有道理?你细心去想,愈想愈有道理。他为什么念佛?念佛无非就是想求生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你要是给他讲菩提心,菩提心有体、有相、有作用,菩提心的体是直心、是至诚心,他不懂,他不晓得这是什么。菩提心的自受用是深心,他受用是慈悲心,你跟他讲这些他都不懂,把他讲胡涂了。他就是一心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蕅益大师讲得好!一心向往,向往着极乐世界,向往着阿弥陀佛,不但是菩提心,无上菩提心,所以他真往生了。真发这种心的人,得有个形象,像是什么?这人非常慈悲,这个人没有自己,念念为别人想,念念希望别人认识极乐世界,认识阿弥陀佛,跟他一样。对于这个世间的事情他不放在心上,真正做到随缘妙用。随缘是恒顺众生,妙用是什么?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就是妙用。不起心动念纵然他没有办法做到,不起心、不动念没办法做到,不分别、不执着做到了,你就知道他心多清净!我们经题上「清净平等觉」,觉没有做到,清净平等做到了,当然往生。

  这个地方解释菩提心,我们看念老的解释。「发菩提心,菩提,梵语,旧译为道,新译为觉」,这是佛经传到中国来的翻译。新译跟旧译以什么为标准?以玄奘大师为标准。玄奘大师以前翻译的都叫旧译,玄奘大师从印度回国之后,翻经都称为新译,以玄奘大师为标准。所以,旧译翻菩提心翻成道,玄奘大师把它翻成觉,其实两个字都很好。「肇公曰」,这是僧肇大师,「道之极者,称曰菩提。秦」,僧肇是鸠摩罗什大师的学生,罗什大师生的那个时代,那时候的国王,国是秦,称秦,姚秦,姚兴做皇帝。所以秦上面,在历史上加个姚,皇帝的姓,姚秦,这是指中国。「无言以译之」,中国没有相应的字来翻它。「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这是从意思上讲,这个觉是正觉,说明它是真的,它没有错误,它不是邪知邪见,正知正见。无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是真智慧,用道来翻译。

  「菩提心即是求真道之心」,我们现在讲佛道,「求正觉之心,又菩提心即自觉觉他之心,详言之,如《往生要集》所云之二种菩提心」。这二种,第一个是「缘事菩提心」,第二是「缘理菩提心」。在佛门里,通常用很浅显的话来解释,但都有依据,一般多依据《观无量寿经》里面讲的三种菩提心。《观经》上说的,至诚心是菩提心的体,深心、回向发愿心,这是菩提心的用,从体起用。用说了两个,一个是自受用,一个是他受用,菩提心是怎样对自己,菩提心是怎样对别人,这就有自受用跟他受用。菩提心的体,至诚,真诚到极处。所以我讲经的时候,常用的真诚心。自受用,深心不好懂,古注里面注得是很好,但意思还是不是很清楚,现在人不明了。深心是好德之心,古人注的。所以我把深心讲作三个,这三个就是从《无量寿经》经题上来的,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觉上面加了一个字,清净、平等、正觉,自受用;他受用是慈悲心,大慈大悲对别人,大慈大悲不是对自己的,对自己是清净平等觉。这是我差不多最近三十年来,我都用这个来解释,这个好懂。

  清净平等觉慈悲都是从真诚流露出来的,所以真诚是体,它现的相,起的作用,就是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念念与菩提心相应,我讲菩提心讲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念念相应,行行相应,言语造作都以这个为标准,不违背菩提心,我们就行在正道上,正道是成佛之道。如果念佛,心不清净、不平等,这个佛号不能往生,那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这个要知道。古人那两句话用意很深,当头棒喝,「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念佛也像禅家一样,考验考验你,你会念吗?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很容易,你会念吗?不会念的人很多,不会念的,有口无心,无心就是没有菩提心,有口无心。没有菩提心,包括并不真的想要到极乐世界去,不是真的想成佛。你要不相信,你说我这里念佛堂精进佛七七天,七天保证你往生,你看看有没有人敢来念?那还得了!七天就死了,这还能去吗?你的念佛堂一个人都找不到,没有人会来。所以不都是假的吗?我这个念佛堂,七天保证你到极乐世界去,好,太好了!没人敢来,这就说明,念佛的人假的多,真的少。你要说我这个念佛堂念佛七天保证你升官发财,不知道有多少人来!都来了;你说我这里七天就往生,一个都没有,这是假的。夏莲居老居士在《净语》里面一再教人,这个事情要真干,不能干假的。

  《往生要集》里面所讲的两种菩提心,第一个是「缘事菩提心」,此即密乘之行愿菩提心,「以四弘誓愿为体」。从事上讲,菩提最重要的意思,菩提是觉,就是觉而不迷,那就是菩提;迷而不觉,菩提就没有了。可是觉而不迷难,三皈依里头皈依佛,没有发菩提心,皈依佛是假的,皈依佛就是发菩提心。你看六祖他在《坛经》里面讲的,皈依觉,觉而不迷;皈依正,法是正,正知正见,正而不邪;皈依净,清净,那是僧,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净而不染。三皈依是这个意思。你受了三皈,你有没有做到?你是不是起心动念的时候,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那你真的皈依了。如果受了三皈依,还是迷惑颠倒,还是邪知邪见,还是染污,假的,不是真的。然后你就会真正觉悟了,真学佛的几个人?佛教徒多,有几个是真的?假的多,真的少,不能说没有真的,有真的,真的不多,所以佛法才衰。如果真的多,佛法就兴旺了。

  缘事菩提心是以四弘誓愿为体,这就好懂了。第一个,「众生无边誓愿度,是应身菩提之因」,应化身。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哪里的佛菩萨?实报庄严土的佛菩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是真佛,不是假佛,十法界众生有感,他们就有应。你问他,为什么会应?因为他们在因地上曾经发过这个愿,第一个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发了愿不能不兑现。如果众生有感他没有应,他不叫打妄语吗?那佛菩萨岂不是骗人了吗?哪有这种道理,那整个佛法不就推翻了?所以一定有应。而且感应道交里面,经典上说得清楚,四种感应,显感显应,显感冥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四种感应。包括常寂光,为什么平常不说常寂光,说实报庄严土?常寂光是没相,实报土有相。无相的应不应?应,不能说回归到自性,回归到常寂光,这一愿就忘掉,没有这个道理。常寂光里面是妙觉位,没有形相,这里头我们讲的三种现象都没有,没有自然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物质现象,但是他有感应,众生有感他起应。不但应化在十法界、在六道,他还应化在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无始无明习气没有断尽,他的习气那就是感,会感妙觉位的这些佛菩萨在实报土现身,现的是应化身,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成佛的作用真叫是无量无边,你不证到妙觉位,你就不能度等觉菩萨。等觉菩萨断最后一品生相无明,还是靠究竟果佛威神加持。

  第二,「烦恼无尽誓愿断」,他这里说「无数」,通常我们念的,念的是无尽,他是无数,意思是一样的,誓愿断,「是法身菩提之因」。这说得好!法身不生不灭。法身怎么会不生不灭?法是万法,万法跟自己是一体,怎么叫不生不灭?弥勒菩萨跟我们讲清楚了,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那就是法身。如果烦恼起现行了,烦恼没有断,这个烦恼是什么?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它要没有断,法身你就见不到。法身不生不灭,你有烦恼就见不到。必须这三种烦恼都断了,你见到法身。见到法身,你才肯定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你才承认。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你看到宇宙的源起,宇宙跟自己是同一个源起,就是那一念。大乘教上常讲,一念不觉,不觉才有一念,觉就没有念。诸位要记住,经上常说,觉心不动,心动就是不觉,觉心不动。因此佛教人,终极的目标是回归自性,回归自性修什么?就是修禅定,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种不同的方法,统统修禅定。如果不修禅定,那就不是八万四千法门。

  我们念佛,念佛也是修禅定,跟宗门的方法不一样,我们用一句佛号修禅定。宗门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了,念头就没有了。我们净宗是用这一句佛号,佛号就是觉,念头才起,第一个是念头起来,第二念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取而代之,把第一个念头伏住,压下去,不让这个妄念相续。佛号相续,妄念不相续,用这个方法来修禅定。这个方法比其它的方法容易多了,什么人都能学,而且成功非常殊胜,这经上讲得太清楚、太明白了。所以烦恼要是不断,你的法身见不到,烦恼断了,才能见法身。阿罗汉没有法身,没有见法身,权教菩萨也没有见法身,到什么时候才能见法身?不起心、不动念,法身就现前。清净平等觉现前,你才真正知道这宇宙万事万相是怎么回事情。惠能大师二十个字已经写尽了,但是没人懂,会念的人很多,念了怎么样?不懂。你说懂了,似是而非,不是真懂,真懂是入境界了。他那二十个字说出来,谁懂?五祖忍和尚懂,所以人家把衣钵给他。一般人真的不懂,你真懂,你就是跟他同境界,不跟他同境界,你怎么会懂?所以,烦恼不能不断,要知道烦恼就是贼害,害得你有法身不能证,自性里头有菩提,它障碍你,那是智慧,就不能证法身。

  第三句,「法门无量誓愿学」,这里说法门无尽,意思一样的,誓愿学,「是报身菩提之因」。报身是智慧,智慧现前,报身就现前。这个智慧是什么?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为什么不能现前?因为你有烦恼。烦恼除掉,智慧就现前,菩提就是智慧。所以我们知道,法门无量誓愿学,是不是真的要去学?不是的,那你就搞错了。我们现在很多人就错在这个地方,一生耽误了。广学多闻,学到最后怎么样?学到最后样样是都不通,样样都懂一点,样样都不通。所学的,学了一生,用现在的话说,他学的是知识,他没有开智慧。为什么?智慧从戒定里头生的,不是从广学多闻上学的,不是的,这个一定要懂。广学多闻是学知识,我们今天所讲的佛学、道学、儒学,这是知识,不是智能,智慧一定要修定。你看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开慧是开自性的智慧,自性智慧开了,无量的法门你就全就通了。为什么?一切法都是自性生的,见了性哪有不通的道理?古人学佛,无论哪个法门,终极的目标都是明心见性,所以佛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都见性。不见性就不平等,见性就平等了。因此,古人修学跟我们现在不一样,古人修学确实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个方法就是戒律,必须遵守。

  古人有个好处,所以成就的人很多,好处是人人孝养父母,尊师重道,就是听话,老实、听话,不敢自作聪明,老师教怎么做,乖乖就照着学,这个难得。现在没有了,现在小孩从幼儿园就开始教创新,怎么能听话?听话是落伍了。这就是说对于事实真相的认知出了问题,现在人讲价值观,不相信古人。不相信古人,古圣先贤、圣贤君子你就没有希望,不相信佛菩萨、不相信祖师大德,佛菩萨、阿罗汉没你分,这都是真话。这些道理只有大乘讲得圆满,大乘讲什么?大乘法像个圆球,像个圆球圆的,圆满的。圆满是什么?圆满是自性,圆满圆的体上你不能加一点,你加一点它不圆了,也不能少一点,少一点也不圆了,真的是不增不减。讲自性,性德圆满,佛佛道同,人人不二。生佛不二,众生跟佛不二,没有一个不是大圆满,现在问题出在哪?问题你要加一点,你要少一点,这是什么?这是烦恼。所以你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你把你自性究竟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它没有丢掉,它不起作用了。你本来是个佛,现在你变成六道凡夫,还自以为很得意,那有什么法子?没有办法。你不愿意接受佛菩萨教育,不是佛菩萨不教你,你不肯接受。

  古时候的德行好,从小母亲负责任,把他教出来的。我们在古籍里面你去看,古时候做母亲的人,她是怎样教儿女。没人教的不知道,古时候教育不普及,圣人可遇不可求,遇到圣人的教诲,她家就会出圣贤,为什么?她懂得怎么教。她知道母子连心,明白这个道理,小孩虽然还没有出生,在怀孕里面,已经母子连心。母亲的情绪,小孩完全感受到,母亲欢喜他欢喜,母亲悲哀他悲哀,母亲思想纯正,他就纯正,母亲有邪思,他也有邪思。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所以怀孕期间这十个月远离一切不善,眼不看,耳不听,身绝不接触,希望这个小孩所感触到的统统是纯净纯善,这还得了吗?出生之后一直到三岁,这个三年一千天,让这个婴儿他所看的、所听的、所接触的都是纯净纯善,他就是圣贤了。圣贤、佛菩萨是人教出来的,这个道理要懂。

  长大之后,老师接替母亲教学的任务,老师给小学生做示范,所以老师值得人尊敬,他是一生做出了牺牲奉献,没有想到自己,他想的什么?下一代,我怎样把下一代教好,绝不想自己,全心全力来教导,让小孩扎根。德行上,母亲扎的根已经非常好了,老师再给做增上缘,把这些德行要给小朋友做示范,要给小朋友讲清楚、讲明白,他就永远不会改变,他不会学坏。他接触到不善的,他很清楚,善恶辨别的能力非常强,他不会变坏。他会影响别人,不会受别人影响,有这种本事。对于学术,让他接触,学术接触最初的阶层,小孩年岁小,十二岁以前记忆力特别强,教他什么?教他背诵。背诵有很大的好处,帮助他记忆,读的书一生永远不会忘记。第二个防止他的邪念,小孩要胡思乱想,天天背书他就不会胡思乱想,所以这一举有数得。

  十三、四岁,中国从前没有中学,有太学,就是大学,只有小学、大学,进太学。太学是研究学术,那时候就教你专攻一门,你对于哪种东西有兴趣,你基础已经很深厚,专攻一门,一生专攻一门,他心是定的,涉猎太多,他心是乱的。所以我们现在人,成就非常困难,为什么?他精神意志不能集中,散乱心,所以他所得到的全是知识,要靠计算机帮助,要靠数据。古时候不是,古时候不需要用这个东西,他们开悟,他一门深入,三、四年,佛门里面讲他得三昧,他心定了,定在那一门;七、八年,开悟了,这一悟,就跟此地讲的,法门无尽誓愿学,他全通了。到开悟之后,法门无尽怎么学法?在生活上,就是《华严经》后面的五十三参,放你出去,你去看,你到处去看、到处去听,什么你都去接触,全通了,智慧开了。没有得三昧,智慧没有开,老师决定不准你离开,你还没有资格出去参学。所以参学是成就后得智,一门深入是成就根本智,根本智就是禅定,根本智是般若无知,就是极清净的心;一开悟了,无所不知,五十三参是无所不知,很容易。

  像过去,龙树菩萨开悟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他用多少时间把它学完?三个月,通了。你要说是真开悟了,世出世间法,中国的一套《四库全书》、《大藏经》,顶多一年全部通了。哪个方法好?还是古人的方法好,我们现在怎么搞都搞不过古人。如果你说古人不懂得现代这些科技,那是假的,你完全不了解。他懂得为什么不发明?他要发明,世界就早一天毁灭,这是真的事实。连科学家都告诉我们,这个地球上五万年前,科学发达到顶峰,世界毁灭了。现在的科学发达也差不多了,也接近毁灭的边缘。所以科学技术适可而止,古人不愿意搞这个东西,它副作用太大。好处你能得到一点,但是副作用,你要认真去观察,你就晓得得不偿失,不值得去做,不是他不懂。这是报身菩提之因,报身真的是无量智慧。

  第四,「无上菩提誓愿证」,我们通常讲的是「佛道无上誓愿成」,「是愿求证得佛果菩提也」。法身、般若、解脱究竟圆满,这是成佛。我们今天在四弘誓愿里头,我们特别偏重在前面两愿,发心度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我们就专学这两愿。后面这两样呢?后面这两样我们留到极乐世界再办。我们把精神、力量、时间集中在前面两个,把前面两个做好,决定往生净土。我到极乐世界再去学,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到那边去搞,不在此地耽误时间。在这个地方就是一心求生净土,没有别的事情。今天这个世间灾难太多,学佛不能没有慈悲心,没有这个缘分,当然老实念佛,有这个缘分你就不能不做。所以,佛菩萨随缘,随缘不变,不变什么?不变求生净土,这个目标、方向决定不变,然后再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也全心全力帮助你化解灾难,帮助你化解冲突,帮助你恢复安定和平,帮助你消除灾难,这附带做的。这些附带做的,有时候也妨害我们自己功夫,但是可以,没有关系,往生净土是决定没有问题。妨害的是到极乐世界品位低一点,那个无所谓,蕅益大师讲得好,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满足了。对,一点都不错,因为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萨,这一愿讲,第二十愿不就讲到了吗?生到极乐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什么地位?《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阿惟越致,你看那还得了吗?所以,不能不修净土,不能没有慈悲心。没有慈悲心,那就是违背了菩提,这里讲发菩提心,你不能违背。遇到众生有苦难的时候,能不伸出援手吗?能不细心去照顾吗?那不是佛弟子。这个道理要懂、要清楚。

  下面这是念老跟我们说的,「由前三行愿具足成就,而证得三身圆满之菩提,还复广利一切众生也。」度众生、断烦恼、学法门,这三愿具足成就才证得三身圆满。证得三身圆满,以后还有没有事?有事,就是你那个第一愿,第一愿那个愿是无有穷尽的。生到实报土,也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之后,就是一桩事,普度众生。哪个地方有感,哪个地方就有应,什么叫感?佛法里有个字说得很好,缘,哪里有缘就到哪里去,缘就是感,感就是缘,我们现在社会上一般人讲条件,有这个条件。什么条件?他能相信、他能理解、他真肯学,这就是缘。有缘,帮助他,要帮他提升;他能信,帮助他理解;已经理解了,帮助他修行;已经在修行,帮助他往生极乐世界,这个重要。不信的?不信帮助他起信,一个都不漏。大乘教里面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就这个意思,念念都是普度一切众生,要有这个心,要有这个愿。真正行动起来,那就叫行菩萨道。

  下面我们看第二段,「缘理菩提心」,此即密乘之胜义菩提心。《无量寿经》显密圆融,所以它是大乘圆满的一部经。小乘的思想有,大乘的思想有,天台家讲的藏通别圆都有,贤首讲的小始终顿圆也都有,显教有,密教有,佛法有,世法也有,完全具足,这叫大经。这给我们讲密乘里头所说的。「一切诸法本来寂灭」,这是从理上说,「安住于中道实相,而圆成上求下化之愿行,是为最上之菩提心」。这是什么人?真正当机,是开悟的人,为什么?他能安住中道实相,不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做不到。何以能做到?因为他彻底明白一切诸法本来寂灭,他证得了,这八个字就是惠能大师开悟讲的二十个字。一切诸法,实际上就是这四个字「本来寂灭」,能大师说的,寂灭的体,寂灭的相,寂灭的作用,我们从这里去看,你就很明白了。

  「本自清净」是从相上说的,「本不生灭」是从体上讲的,「本自具足」是从德上讲的,「本无动摇」跟本来寂灭意思接近,可以说它从体上,也可以说从德上讲的。末后一句,「能生万法」,虽生万法,生灭是一不是二,生灭不二。怎么体会生灭不二?你想弥勒菩萨给你讲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你就能够体会到生灭不二。这样才能安住中道实相,实相是真相,宇宙万有的真相,你在真相里头如如不动,不动是什么?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叫照见。《心经》里面讲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那是照见,那不是情见。我们凡夫是用情见,情见里头有分别、有执着,有起心、有动念,这就错了。那不是安住中道实相,安住在哪里?安住在烦恼习气里头,凡夫跟佛菩萨一念之差。

  现在人的心,我们细心去观察就知道,一般世间人心安住在哪里?自私自利,他安住在这里,所以他离不开六道轮回。真正明白人,能够见到一切诸法本来寂灭,这是开悟的人,这是见道了,就是见性了,这是个明白人,他再也不会安住在烦恼里头,不住在自私自利,没有自己。《金刚经》上,前半段四相破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后半段讲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念头都没有了。不但不着相,根本心里没这个念头,那就是安住中道实相,这是胜义菩提心。虽然安住中道实相,你看底下,「圆成上求下化之愿行」,这是什么?《还源观》里头讲的四净德,你去想对不对?随缘妙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心,心安住在中道实相上;应化身,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叫妙。一切时、一切处给众生做最好的样子,威仪有则。什么叫好样子?他现在哪里做得不对,你把他纠正过来,就是好样子,没有好坏。你看他毛病出在哪里?哪个地方他受罪,你现个相给他看看,你现在自在,你现在是心地清净,每天快快乐乐,这个相就好。现在社会上人,面孔板着,愁眉苦脸,你看那个相多难过!你快快乐乐现相给他看,这就是做好样子,这就是威仪有则,柔和质直,代众生苦。

  来到这个世界干什么的?来表演的,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众生苦从哪来的?迷来的,愈迷愈深,这还得了吗?愈深愈苦。迷的什么?现在最严重的,迷在贪瞋痴上,佛家讲五个字,贪瞋痴慢疑,没有一样不迷,而且迷得非常非常深。果报在哪里?果报在阿鼻地狱。如何帮助他破迷开悟,自然就离苦得乐。所以这是缘理菩提心,理就是自性,完全从自性的体、相、作用上来说,这是缘理。四弘誓愿从事相上说的,好懂,后面这一段深。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二百一十五
下一篇: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二百一十七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