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一百九十

  日期:2011/7/17 16:14:42   阅读:    繁體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九0集)  2010/1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19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百二十一面倒数第五行:

  「又《探玄记》曰:一心者,心无异念故。」我们先看这一句。前面讲到专一自心,讲到经文上「思惟究竟,便一其心」。一心就是真如、就是真心,一心具十法界,就像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所说的。世出世法,世间大圣大贤、出世间诸佛菩萨跟我们凡夫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用心不相同,六道凡夫用的是妄心,圣贤佛菩萨用的是真心。一心是真心,妄心是什么?你看一心,心无异念,这是一心。我们的心里面念头太多,一个接一个,前念灭后念生,这个心叫妄心。所以诸位记住,真心没有念头,真心离念,妄心就有念,一心没有念头,二心就有念,所以讲三心二意。三心说的是什么?阿赖耶、末那、意识,叫三心。二意呢?第六是意识,末那是意根,叫二意。换句话说,用阿赖耶就是妄心,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那就是真心;就是你能不能转过来,转过来就成佛,转不过来是凡夫。诸位要知道,六道凡夫以阿赖耶为心,不知道有真心。四圣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四圣法界,他们知道,知道但是转不过来。这转很不容易,转是什么?要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放下,这是真难。阿罗汉、辟支佛把见思烦恼放下了,还有尘沙、无明放不下,还是用阿赖耶,不过比我们用得正,我们用妄心用邪了,特别是六道里头邪知邪见。四圣法界呢?他们可以说是正知正见,为什么?完全依照佛菩萨的教诲,真正依教奉行,所以他们的知见是正知正见。他们在熏修,正知正见熏修,没能证得。如果证得,那就成佛,证得就是一心现前,心无异念。

  我们要想心无异念,首先要懂得,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真心就现前。就像交光大师《楞严正脉》里面所说的,你眼见不是眼识见,我们现在用眼识,眼识是分别,意是执着,要是不起心不动念是见性见。见性见一切色法,这个色法不是色尘,尘是什么?染污,色声香味触法染污。它不染污了,因为你不起心不动念,所以色尘也变成色性,你看见性见色性,耳闻性闻声性,这就叫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事情是有点难,听都听不懂,你怎么个修法?修法,用这一句「阿弥陀佛」,妙极了!我们要用性宗的法门、禅宗的法门,那真难,你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如果用净宗法门,那就太容易了,效果一样好,甚至于比禅、比性宗还要好、还要高,那这个法门值得称赞。那就是我们眼见外面的色,分别、执着才起就赶快把它换下来,用什么东西换?用阿弥陀佛换它。你看眼见色是阿弥陀佛,耳听声也是阿弥陀佛,鼻嗅香也是阿弥陀佛,舌尝味也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净宗之妙就妙在此地。换句话说,就是你会不会念?我再讲得白一点,你会不会换?念头才起马上就换成阿弥陀佛,这叫会念佛。否则的话,口里头还念阿弥陀佛,眼见外面色相、耳听声音,你又想别的东西去了,你就不会念,那是古人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你不会!不会,你念的佛号功夫不得力;要会,功夫得力了。所谓得力就是把你的妄想分别执着止住、换下来了,这叫功夫得力,久而久之养成习惯,自自然然就把烦恼伏住,这是真念佛人,这是真学佛人,与一切经教、与一切法门没有关系。

  真正能够契入自性,自性就是一心,我们前面讲的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利益,三种真实都在这一句佛号之中,就看你会不会。念佛人最忌讳的,就是见色闻声你会起分别执着,你会起妄想,把你的功夫完全破坏掉,我们能不能成就、能不能往生、能不能这一生成佛,关键就在此地。所以要常常想到,我们念佛目标是在一心不乱,《弥陀经》上说的,要把这个做为我们的标准,我们天天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今天有没有功夫?得不得力?全在这一句。不知道什么叫一心不乱,你用底下这一句也可以,「心无异念」,心无异念就是一心不乱。异念是妄想,想什么都是妄想,只准想阿弥陀佛,想其它的统统叫妄想,《华严经.探玄记》贤首大师说的。

  再看,「《教行信证文类》曰:言一念者,信心无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心则清净报土真因也。」这句话说得好,清净报土是说的什么?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清净报土,它的真因就是一心。所以净宗常说「心净则佛土净」,我们往生西方极乐是这么一个条件去的,不是你念佛念多少,与念多少没有关系。这个问题后面还有很长很长的经论,我们来讨论这个问题。要紧的,一句也要一心,句句都是一心,这功夫成了,恭喜你,你作佛了。这个功夫成了,三种真实就现前,真实之际,真心现前,真实智慧现前、真实利益现前,真实智慧是自度圆满,真实之利是度他圆满。你看看,这还得了吗?所以这里说得好,「信心无二心」,贪瞋痴慢疑断掉了,我们这样说法大家就更清楚,讲得太粗、太明显了。你心里还有贪瞋痴慢疑,你就不是真信;真信,贪瞋痴慢疑统统断了。真信是一念、是一心,那是真信。这个标准都很高,但是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正如本经一心结得大愿」,这是阿弥陀佛建造西方极乐世界,「显一心乃报土真因」,极乐世界从哪里建?从一心建的,从真心建的,所以我们用真心跟极乐世界完全相应。

  在此地,我们一定要晓得,这个世间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不能不知道。佛在《金刚般若经》里面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相是什么?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相无量无边,不出这三大类。佛说这三大类的现象都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在经教里面,法相宗的《百法明门论》把一切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为法,一类是无为法。有为法是有生有灭,假的不是真的;无为法是真的,它不生不灭。什么是真正不生不灭?真如无为,真如就是此地讲的一念、一心,这是真如,不生不灭。二念二心就有生灭,前念灭了后念生,它有生有灭。有生有灭是假的,所以有为法里头,头一个跟你讲心法,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有为法,有生有灭,不是真的。与心法相应的心所法五十一种,还有二十四个不相应,物质现象里头有十一个色法,全是有为法。你要是知道这个东西是假的,你就会把它放下,不要再执着,不要再放在心上,为什么?这个东西障道,有这些东西你就叫凡夫,你就造业、受报,搞轮回之苦,你干这个事情。这些东西统统放下,真心就现前,真心只要一现前,你就是法身菩萨,你就真的成佛。

  为什么讲真的成佛?十法界里有佛,那不是真的,为什么不是真的?他还是用阿赖耶。你不用阿赖耶,你比他高多了,所以你是真佛,他是假佛。天台大师说十法界里面的佛叫相似即佛,一真法界里面的佛叫真佛,那不是假的。一真法界里也有差别也无差别,从理上讲没差别,从事上讲有差别,差别在什么地方?无始无明的习气有厚薄不一样,所以佛给我们说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说四十一个位次。但是这个无始无明习气不碍事,我们讲自行化他都不障碍,只是他有。他有,所以实报庄严土出现了,如果他没有,他没有了,实报土也没有,所以你就晓得,实报庄严土也不是真的。这真是讲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应当把它舍掉,不应该再执着,执着是大错特错,执着不但不能开悟、不能证果,连往生极乐世界都会有障碍。会用它的,往生极乐世界没有障碍,为什么?带业往生;不会用它的,就会产生障碍,不能不知道。这怎么办?多听经,多念经。念经要恭恭敬敬的念,一心称念,你就会开悟,就明白了。真正搞明白了,自然你就会放下,不再放到心上,所以经不能不读。这个经,有机会听经,不能不听。读的时候读不懂,听容易懂,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所以佛陀当年在世没有写出文字,只是口说,因为你耳根利。这是讲极乐世界的因,我们明白了,阿弥陀佛是用真心,不是用妄心。

  用这个心,怎样把极乐世界建成?后面讲「精勤求索」,汉吴两种译本经文「均作勇猛精进,勤苦求索」。这个勇猛精进是自己,自分;勤苦求索是对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诸位要记住,这二百一十亿不是数字,是表法的,就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自在王佛带他去看,给他详细介绍,他去参观考察,这个剎土里好的统统都摄取,不好的统统都放下。用的时间之长,后面有讲到,用五劫的时间。「故知精者,即精进义。勤为勤苦义。又求者,愿求也。索者,取也」。这是说他那么长的时间接受老师的教导,认真去采取,所以极乐世界不是阿弥陀佛凭空想出来的,不是的,是以十方一切诸佛剎土为取舍的基础,这样建成。这个很有道理,我们用现代话说,这合乎逻辑。我们今天无论是修学世出世间法,不能违背这个原则,我们也要用真心,也要用精进,也要求索。

  我昨天晚上看到一篇曾国藩先生的文章,是他写给朋友的书当中有一段,讲到当时社会的状况,一般读书人都趋向名利,争名逐利。曾国藩先生很痛心,他的朋友也是正人君子,君子不在位,君子受贫穷、冷落这些痛苦,没有机会为国、为人民服务。所以小人当道,那些小人有福报,做大官发大财,还寿命很长。我们看到了,就想到现前的社会,曾国藩先生在世的时候,相去我们应该有两百年了,两百年累积下来的这种现象、这个病因,今天是非常非常严重,我们有没有办法帮助?没有了,这个自己要知道、要清楚。过去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往生的前一天下午,告诉身边的同学,给大家说「这个世界乱了,佛菩萨、神仙下凡也救不了,你们大家唯一一条生路,就是念佛求生凈土」。第二天早晨他就走了,九十七岁。这话是真的。

  我们学佛、学传统文化六十年了,六十年得到的结论,肯定了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七十年代所说的一句话,他说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这是讲全世界的,「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我学习六十年肯定他这句话是真的,真知灼见,我们能吗?我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生没这个机会,也没有这个缘分。我们的缘分真是很少很少,非常微弱,那就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参加几次,大概有十次,联合国主导的世界和平会议,结识一些国际上的专家学者,实在讲大家都束手无策。我们将中国古老的传统的那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方法、经验、效果给大家做报告,他们听了很稀奇,为什么?没听说过,听了很欢喜、很赞叹,最后结论是什么?这是理想,这个做不到。那就没法子,这就叫信心危机。我们明白了。那要怎么做法?做法,给诸位说,现在因为科技发达,也得二、三十年才能有效果,做出榜样来给人看,大家也就相信了。所以我们过去在家乡安徽庐江汤池做了个实验,做成功了。中国传统文化像大海一样,深广无际,我们才用一点点儒家的这个根《弟子规》,就用这么一点点来实验,产生很好的效果,那中国传统文化要是全部出笼,那还得了吗?所以拯救这个世界不难!如果没有这些科学技术,那就难,至少要二、三百年才能收到效果;有这种技术你要是会用的话,二、三十年,等于在时间上缩短十分之一,可以做到。这个就是教育!要记住,人是教得好的,人也是教坏了的。曾国藩先生那个时候,我们看了他的这些文字,就晓得了,满清在晚年,他那个时代是慈禧太后执政的时候,风气就坏了,古圣先贤的教育疏忽了。如果那个时候的政府,要强调、要重视古圣先贤教诲,宫廷里面讲学要不废止,继续下来,清朝不会亡国,这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得过的。

  今天又有同学来问我,我们对传统文化要怎么样学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过去我们也讲过,也讲过很多次,要多讲,希望大家都有缘分能听到。学习圣贤,学习佛菩萨,诸位要知道,印度人称佛菩萨就是中国人称圣贤,佛是圣人,菩萨是贤人。佛跟菩萨都是印度话,这个要知道,佛菩萨不是神也不是仙,佛菩萨是人。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教育,佛陀的教育,这得搞清楚、搞明白,不是迷信。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开悟,开悟之后一直教学,七十九岁圆寂,教学四十九年。他是什么身分?用现在人来说,他是职业教师,是这样的身分。如果我们尊重他一点,称他为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家,他是这种身分。他一生所作所为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一生教学没有收人家一分钱学费,全是义务。说他是多元,因为他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也不分信仰,信什么样的宗教都可以,你只要来跟他学,他都会认真教你。我们学佛是学习佛陀的教育,这要搞清楚,没有迷信。

  我接触佛教是老师介绍的,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哲学家,他把佛教介绍给我,告诉我:「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学了六十年,我很感激老师,为什么?我这一生过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六十年下来,我明白了,佛经不但是全世界最高的哲学,同时也是全世界最高的科学。这怎么说法?近代的科学家,无论是研究宏观宇宙还是研究量子力学,他们的结论跟大乘经上所讲的一模一样,所以我有理由相信再过二十年、三十年,佛教不是宗教了,佛教是世界上最高的科学,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今天科学跟哲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佛经里头,所以我也把大乘佛法介绍给这些大哲学家、大科学家,让他们知道。

  世出世间的学问,从哪入门?从德行入门。孔子说得很好,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你看他教这四个科目,次第先后清清楚楚,从哪入门?从德行。德行的课程是什么?第一个是《弟子规》,第二个是《太上感应篇》,道家的,第三个是《十善业道》,佛家的,儒释道三个根。诸位要晓得,中国这两千年来,从佛法传到中国,中国人都是用这三个扎根,根深蒂固。所以我们读到了,明白了,恍然大悟,现在的社会对中国人误会太深,不但外国人误会,外国人有时比中国人还好一点,中国人误会比外国还深,总是说中国总不如外国人,甚至说月亮都是外国圆,你说这怎么办?中国好像一无可取,祖宗这几千年来对不起现在的人,变成这个样子了,这是非常可悲的现象。我们老祖宗真的不行吗?我们老祖宗超过外国人不晓得超过多少倍!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里面第四讲,他有一段话说到,他说外国只有两样东西比中国人强,一个是机器、一个是科学技术,除这之外都不如中国人,特别是政治哲学,他们应当向中国学习。我长到这么大,没听人讲过这个话,我是去年在台湾治牙齿,台湾政界的很多朋友来看我,我跟他谈什么?所以就找了一个同修,你们去找一本《三民主义》我看看,他们找到拿来送给我。我花了三天的时间,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看到这一句。我说,为什么这一句没人说?孙先生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我百分之百的赞成,一点不怀疑;可是讲《三民主义》的,从来没有提过这句话。我觉得《三民主义》那本书最精彩的就这一句话,真知灼见。

  所以中国最近两千年来的教学,扎根教育是儒释道的三个根,这是什么?这是圣贤的基础。中国人读书宗旨鲜明,为什么要读书?读书志在圣贤,学圣人、学贤人。学佛志在作佛,你看看惠能大师见五祖的时候,这第一次见面五祖问他:你来想求什么?他回答说:我来想作佛。宗旨清楚,我到寺庙里来干什么?我来想作佛的,你得教我怎么作佛。他真成佛了,忍和尚没辜负他,衣钵传给他,他真作佛了。那我们一般人学佛白学了,我到寺庙里来干什么?求升官发财。与圣贤、与佛菩萨不相干,升官发财到这些地方求不到,我告诉你,佛菩萨不会保佑你升官发财的,找错地方了。释迦牟尼佛一生托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你求他发财,那不就错了吗?求他发财,跟他一样出去托钵去。你说这么深的误会,到圣贤面前求升官发财,那对他是侮辱,那不是恭敬,你把他看成什么人?他要是想升官发财,他自己王子出身,他不出家他做国王了,人家把王位舍弃掉,富裕的生活舍弃掉去托钵,这就是他教我们的。所以升官发财去找佛菩萨,那你可找错了人。

  佛是什么?佛是圣人。什么叫圣?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做一个明白人,对于宇宙、万有、人生,这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他统统搞清楚,全搞明白了,这在中国叫圣人。所以圣人是明白人,凡夫是胡涂人。佛菩萨是圣贤人,凡夫确实是迷惑颠倒。我们不愿意迷惑颠倒,希望做个明白人,那你希望做明白人,你找圣贤、找佛菩萨就找对人了,他会好好教你,这总得搞清楚、搞明白。所以入门先扎根。大根大本就是两句话,佛说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中国人讲孝亲尊师,这是世出世间圣贤佛菩萨的大根大本,要从这里做起。伦理、道德的教育;因果,道家给我们讲因果教育,可以从《太上感应篇》入门,《文昌帝君阴骘文》,这都是非常好的教材;佛法的根,《十善业道经》。你看这三样东西都很小,《弟子规》只有一千零八十个字,《感应篇》也只有一千七百多个字,《十善业道经》的分量也不多,通常经本好像只有四页,四张纸八面,这是根本。这个东西不是讲的,不是念的,也不是背的,字字句句要落实到自己的生活,落实到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就对了,那就是圣贤君子的标准,不能违背。

  这个根有了,还有一个,文字的根,你要是懂得这一点,你就对老祖宗五体投地,就没话说了。中国老祖宗发明的文字,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任何国家族群的文字不能跟中国比。中国文字是什么?智能的符号。你不认识它,你也念不出来,你看到那个符号,你就会懂得里头是什么意思,这个很了不起,智能的符号。更了不起的一桩事情,老祖宗知道,语文是随着时代、随着地区快速的在演变,所以古人要是用语文的方法记录,现在人看不懂,不知道人讲些什么,只有少数考古学家,也未必考出它真的意思。所以我们老祖宗开辟另一个途径,文言文,语文会变,文言永远不变,超越空间也超越时间。这个智慧了不起!把他们的智慧,把他们的经验,用这种工具传给后世子孙,所以文言文是非常伟大的发明,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第二种能跟它相比的。孔孟去我们两千五百年,他们写下来留的东西,如果你懂文言文,不就跟面对面谈话一样?这还了得吗?

  你说文言文很难,那是大笑话。我过去手头上,那个时候我大概还有十一、二本的样子,民国初年小学生的模范作文,多大年岁写的?十岁、十一岁、十二岁,小学生的模范作文。搬家搬得太多了,因为居无定所,所以都不见了。现在还剩了两本,想起来,要把它印出来,给大家看看。现在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可能都看不懂,那个时候十一、二岁小朋友写的,怎么会难?而是什么?你不肯学。我们学佛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这些学生要读文言文,为什么?佛经是文言文写的。文言文当中最浅显的,在文学里头称为变文,变化的变,所以必须要有文言文的基础,你才能看得懂《大藏经》。老师教我们的方法,这是传统的老方法,背诵,背五十篇古文,你能背,最好连批注都背,你就有能力看文言文,这钥匙拿到了。如果你再能够努力读一百篇,能够背诵一百篇文言文,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那我们就明白了,从前那些小朋友,十岁的小朋友肯定念过一百篇,一个星期读一篇,一年就五十篇,两年就一百篇。

  什么时候开始读?八岁开始读,九岁开始读,就行了。八岁之前着重在德行教育,根深蒂固,他有这么好的基础,统统在小学完成。那时候小学是私塾。所以十三岁,这是个标准年龄,进入太学,中国古时候没中学,国家办学叫太学。太学里面着重于讲解,像四书五经、十三经是讲解。不要书,书你都会背了,老师说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全知道,老师也不要用书,学生也不要用书,读书真快乐。哪像现在的学生,背那么大的书包,好重,我们看起来好可怜,都不忍心。看了之后,以后下一次不能到人间来投胎,太苦了,把我们都吓到了。所以从前念书不用书包,不带书的,全都背会了。小时候是不讲解的,专门叫你背,没有讲解的。到太学,这才来开始跟你讲解、跟你研究讨论,开智慧了。所以你看看小学的阶段,也就是十二岁之前小朋友修什么?修戒、修定,十三岁上太学,修慧,戒定慧三学。所以十几岁参加国家的考试考中秀才,考中秀才是功名,这是最小的。考中秀才国家就给你俸禄,换句话说,国家养你了,你可以不要工作,专心读书,然后考取秀才之后,再参加省考试考举人,最后参加国家考试考进士。那就是学位,进士好比是博士学位,最高的;举人好比是硕士学位;秀才是学士学位。这从前的制度,那是真实学问、真功夫,那一点都不假。

  我们今天重要就是一个德行,就是儒释道三个根怎么落实,用两年的时间。两年的时间同时落实一百篇古文,一个星期去学一篇,把它念熟、念背,学一篇。两年这个根拿到了,德行的根有了,文字的根有了,然后你在儒释道里头选一门,不可以选两门,选一门。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多长时间?十年,十年专攻一部,十年之后你成名了,真成就了,成就德行,成就学问,你才能够教化众生,你成圣人、成贤人。为什么叫一门深入?一门深入你心是定的,定生慧。譬如说,基础做完了,两年完成了,我选《论语》,我这一生专攻《论语》,把古时候这些历朝历代的,对《论语》的注疏统统看过,你自己来讲解。讲完一遍,从头再讲,一年讲三遍,十年讲三十遍,就这一样东西。这一门东西通了,其它的全都通了,你一翻开决定没有问题,你已经通了。

  学佛也是一样,学一部经,不能学多,为什么?你求智慧,不求常识,慧一开了,一经通一切经通。这个比西方人高明太多,西方人广学多闻,学的都是皮毛,一样也没通,你拿新的东西给他看,他没有学过,他就不懂。智慧开的人,无论什么东西拿到你面前,没学过的你一看,你就讲得头头是道,准比他高明。你要是懂得真正明了认识,你说东方好还是西方好?这做学问的方法,做学问的理念,做学问的目标,做学问的经验,不能不佩服古人。我们今天藐视古人、轻视古人有罪过!中国是什么政治?不读中国书,他不知道,中国是圣贤政治,中国是圣贤社会,中国历代做官的人都是圣贤,经商的人也是圣贤,农工也是圣贤,他是什么?圣贤教育教出来的!所以五千年的长治久安靠什么?靠圣贤教育。哪一个时代圣贤教育疏忽了,这个时代会动乱。那下一个朝代呢?赶紧把圣贤教学恢复,社会又稳定、又安定了。这在中国历代的历史当中你能看得出来,只要一疏忽准出乱子,一恢复准解决问题。

  现在重视榜样,古人不例外,我们看典籍里面记载的汤王,商汤,商汤国家多大?七十里,现在我们讲里,脑子里头是公里,我们中国里没那么大。现在一公里是两个华里,那么七十华里要算公里,三十五公里,他的国家就那么大。周文王一百里,打个对折是五十公里。那个时候称为天子,没有统辖权,每一个小国都是独立的。中国没统一,中国统一是秦始皇才统一。你看历史上记载,周朝这个时代多少诸侯国?就是小国,八百诸侯。幅员多大?没有中国现在这么大的土地,长江流域到黄河流域就这么一块地方,还没有到粤江,没有到,就这么一块地方八百多诸侯国。那是什么?我们现在懂得了,汤、周也就是它自己这个国家做得好,做出一个榜样出来,每一个国家看到都欢喜,都向你学习,都向你请教,尊你为天子。你看榜样起多大作用,没有榜样能成功吗?所以你看历朝历代榜样的都市就是首都,首都称为京师,京是大的意思,我们今天讲大都会,师是师范,就是榜样。这一个城市是全国所有城市的好榜样,任何一个城市都要向京师学习,它是个典型。很粗浅的一点东西,诸位要知道,就晓得从哪里下手。

  我们这一生当中有几个机缘,都没有办法,缘分都不足,也就是什么?没有共识。现在年岁这么大了,再有机缘我体力不够了,所以只能寄望于下一代,所以我把我知道的这些方法、这些理念告诉大家,每一个人自己在家里都可以能够成就。我们学佛的榜样,刘素云居士就是最好的样子,你看她十年,十年就是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五十五岁开始,六十五岁成就了,她十年就是修戒定慧。依照这个方法,一成不变去做,这叫持戒。她得定、得清净心,开智慧了,不但《无量寿经》能讲,讲得很透彻。为什么?有她自己修学的功夫、体验在里头,她不是哪里学来的,她是悟出来的。自己心跟佛心相应,佛心是一心,自己也到一心,她就相应了。一经通一切经通,我听说有人找她讲《地藏经》,讲得很好,《地藏经》她没有学过,无论什么样的经典,儒释道的经典她都没有问题。人只要见性,「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不离自性」,只要见性,世出世间法全通了,为什么不干?为什么要贪图世间这些财色名食睡?你搞这个东西就完了,你的智慧没有了。智慧变成烦恼,德行变成造业,相好变成六道轮回,这个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的一切都不能怪别人,自作自受,与别人毫不相关,这个是要知道。

  讲到现前,现前可以说,这不是古人讲的「上失其道」,现在把「上」字改成「世」,世界的「世」,举世伦理道德因果都没有了,宗教也没有了。真正信仰宗教的人不多,真正信仰宗教要依照经典教训去做的,那是真信;只从仪式上去做的,那不是真信,所以真信的不多。整个世界才出现了问题,混乱,地球出了问题,灾变频繁,全是居住地球上的人自己造不善业所感召的。海水上升,科学家告诉我们,将来很多大地都会被淹没。海水上升是什么原因?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上讲的,贪婪,贪心感得的海水;地球温度不断上升,温度为什么上升?地球上居民瞋恚心,脾气太大了,这样感得的;风灾是愚痴,地震是贡高我慢,这佛都说这个。佛所讲的,所以我们就明白了,贪瞋痴慢疑是一切灾难的根本原因,对自己身体来讲,是你疾病生死的原因;对外面居住环境来讲,我们讲自然灾害为什么会形成也是这个原因。所以佛教人「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对你自身健康长寿百病不生,对你居住的环境没有任何的灾变。你看佛这两句话,你信不信?你要真信,你就明白了,自己好好学习,花十二年的时间,你就成圣成贤、成佛成菩萨,你干不干?真干,那你就真成就了。你不能干,不能干是你对这个问题没有了解透彻;了解透彻,你一定真干。所以看破之后才能放下,你放不下,没看破,看破是了解事实真相。这些话我就说到此地。

  我们再看下面经文,「恭慎保持。《汉译》曰:我当奉持,当即中住。」恭是敬的意思,慎者是谨、是诚、是静也,这三个字的意思。「《汉译》当即中住,就是恭慎两个字的实义」,真实义。中住是什么意思?下面就讲清楚了,「安住中道,是真恭慎」。安住中道,在我们中国的德目里有一个字,就是忠字,忠孝的忠。八德里头,孝悌忠信、仁爱和平,那个忠。那个忠是中字下面一个心,这是会意,这就是中国文字,你看到这个字,你就晓得什么意思。心要摆在中,不能偏、不能邪,邪就不忠,偏就不忠,你看那个字的意思。这个忠是什么?就是一心,二心就不忠,它就有偏有邪了。所以忠是真心,偏邪就不是真心,那是阿赖耶,阿赖耶里头有偏邪,真心里头没有偏邪,一心里头没有偏邪。常常保持,忠这个字,安住中道就是我们经题里「清净平等觉」,清净,下品的忠;平等,中品的忠;觉悟,大彻大悟,上品的忠。上品的忠是佛,中品的忠是菩萨,下品的忠是阿罗汉。清净是阿罗汉,平等是菩萨,觉是佛。你看看,这是修因,三个标准在此地。尽忠报国,国是祖宗留下来的,你要不尽忠,你怎么对得起祖宗。报是什么意思?就是毛主席所说的,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那是报答;在佛法里面要改两个字,全心全力为众生服务,比人民的范围大,众生是遍法界虚空界,这范围大。为什么?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这是佛家讲的伦理,超过儒家太多了。儒家伦理讲到仁,「仁民及物」,说到一点点,没那么透彻。佛法是非常肯定,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你能不尽忠吗?你能不全心全力去照顾吗?所以世出世法里头,真正做到究竟圆满都是佛菩萨。不是佛菩萨,他能做到,做得不够圆满,什么原因?就是心。佛菩萨清净心、平等心、觉悟的心去做,所以没有一样事情不是圆满的,尽善尽美。所以这是安住中道,是真的恭慎。

  「保持与保任同一保字,宗门曰」,这禅宗讲的,「心心不异谓之保」,保是保持的意思,念念不舍。念阿弥陀佛,如果心心不异,就是心心都是阿弥陀佛,这个人要念多久能往生?给诸位说,一天就行,为什么?你得一心了。你念阿弥陀佛,有掺杂杂念在里头,把你的一心破坏了,一会想起这个,一会想起那个,那怎么行?所以念佛,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是戒,净念相继是定,六根摄不住,你一心就得不到。为什么?心攀缘外面境界,这个境界所谓是财色名食睡五欲,五欲七情,离不开这些。这些东西破坏你念佛的功夫,也就是说破坏你的清净心、平等心、觉心。为什么念佛?念佛就是想得清净平等觉,把烦恼习气统统给念掉,用这一句阿弥陀佛取而代之,以一念对治一切杂念,这是念佛的原理原则,你不能不懂。如果念佛里头还有夹杂、还有怀疑,那怎么会成就?你念得再多,都叫白念了。如果这种烦恼很重,你自己清楚,确确实实念佛的时候,念上个一分钟,里面就有杂念加进去,怎么办?听经。原因是什么?你对于经教了解不够透彻。经教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事实真相,真相明白之后,你自然会放下。

  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佛在这个经上跟我们讲得很好,现在社会大家造恶,没有善心,没有善念,起心动念都是损人利己,不是少数人,多数人,这怎么办?你看佛在经上教得好,「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你不能怪他,他做极大的错误、造极大的罪业,你都要原谅他、要怜悯他,为什么?他没有受过教育,没人教他。为什么没人教他?他父母也不知道,祖父母也不知道,曾祖父母也不知道,你怎么能怪他?他要不造罪业,他不就是圣贤了吗?他不是圣贤是凡夫,所以你要原谅他,不要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你要好好去教导他,用你自己德行去影响他,这就对了。所以汤恩比博士说,应对现前这个社会要用孔孟学说、要用大乘佛法。孔孟学说是什么?我问过很多人,都答不出来。人家一问的时候四书五经、十三经,那行吗?管用吗?大乘佛法,像《华严经》、《楞严经》行吗?所以我们提倡儒释道三个根。

  但是从根下手做普及教育,要用什么做理念?儒就是孔孟,「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用仁义代表孔孟,没话说的。《论语》里头有一句话,「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句话好!我们用这四个字,仁、义、忠、恕。恕是什么?原谅别人,不要计较了。不管做什么坏事,都不要放在心上,为什么?应该的,时代造成的,原谅他,绝不计较。大乘佛法呢?真诚、慈悲,你看你用这种心态,来落实儒释道三个根,确实能把社会救好。坏人不要去责备他,让他自己慢慢良心发现,改过自新,不就好了吗?不能责备,不能惩罚,要晓得,他都是好人,都不是坏人,一时的错误,迷惑颠倒,社会造成的。我相信汤恩比是这个意思,这真能解决问题,不能跟人对立。我是善,你是恶,好,两个一对立,善恶要打仗,不就又造成混乱吗?我也不要想着我善,也不要想着你恶,善恶都没有了,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和平解决问题,不可以用争论,这是圣贤的教诲,圣贤人解决事端的一种方法、一种智能,这应当要学习。所以心心不异要保持。

  「持者,行持也,又执也」,即《汉译》奉持的意思。「故知恭慎保持者,乃自然敬肃,从容中道,心心不异,任运自持也」。这几句话可以解决二十一世纪的问题。对待一切人我们保持敬肃,对人要尊敬,要从容中道,决定不能有责备、怪责人的念头,那就不好了。佛门里一个谚语所谓是「不可以跟一切众生结冤仇」,冤家宜解不宜结,总要把这个结解开,不要再惹麻烦事情。尤其是学佛的人,你还想离开这个世界往生极乐,往生极乐你就脱离这个地方,这个地方统统都能够舍掉,何必还要记别人的过失?那你就错了,你有这个念头就不能往生,坏了。所以会念佛的人,无论见到什么样的人,再恶的人,阿弥陀佛!好人坏人都是阿弥陀佛,好事坏事也是阿弥陀佛,你一定生极乐世界。你要是把好人坏人、善事恶事分得那么清楚,你去不了,还搞六道轮回,那就错了。所以这几句话非常重要,我们真能做到,一生就会很快乐,真像方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心里安然淡泊,无事!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这经文后面有,这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的,阿弥陀佛就是清净平等觉。

  再看下面一段,这是讲他修学的时间,「修习功德,满足五劫」。这个时间不短,那我们走快捷方式,我告诉大家的真正近路十二年。真正近路,十二年是什么?大乘,不是小乘,大成就,只要你真干,下定决心,两年的时间决定把四个根扎稳。这四个根除上面讲的三个,还有一个沙弥律仪,佛门的。沙弥律仪,在家可以学,出家是必须要学习的,在家学很好。四个根,一百篇古文,古文我建议的是采取台湾国语日报出版的《古今文选》,它注音注得很正确,批注注得非常详细,分量很丰富,大概有上千篇的文章,你在里面选一百篇,十分之一就行了,文言文的金钥匙你就拿到,你不但能读,你能写了,这个功夫不能不做。十二年不长,特别我是对于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我每遇到都鼓励他们,二十岁开始干,三十三、四岁就出来了,你的成就肯定超过全世界任何一个大学的博士学位,你超过他们。你有真才实学,不要怕没有学位,好多大学都赠送学位给你。为什么?他有面子,他说这是我学校的学生。这个东西,名利是假的不是真的,学位是假的,实学比什么都重要。

  无论学哪一门,十年,他心定了,我相信一般来讲四、五年就得三昧、就得定,六、七年开智慧,这肯定的。可是万缘要放下,基本的东西先淡薄,决定要放下外缘。外缘是财色名食睡,因为你这个东西放不下,你的心定不下来。内里面的缘,怨恨恼怒烦要放下,不能有这个情绪,你能够定得下。贪瞋痴慢疑要淡薄,这个东西彻底放下不容易,放下他就证阿罗汉,所以非常不容易,但是要淡薄,希望一年比一年淡。要在缘上下真功夫,决定不许自己有怨恨恼怒烦,不许自己贪恋财色名食睡,那个东西一沾你就完了、你就毁掉,不但十年你不能成就,一百年也不会有成就。这是读书志在圣贤,真正想作圣作贤,真正想成佛成菩萨,必须走这一条道路。用净土宗的方法妙极了,真的是善导大师所说的「万修万人去」。阿弥陀佛建造极乐世界,花的时间是五劫,我们能理解,因为他参观考察的地方太多,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诸佛剎土,他都去看、都去考察、都去学习。

  「《魏译》云: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唐译》的经文这么样说法,「于彼二十一亿诸佛土中所有严净之事」,严是庄严,净是清净,「悉皆摄受。既摄受已,满足五劫,思惟修习」。《宋译》的本子说,「往一静处独坐思惟,修习功德庄严佛剎,发大誓愿经于五劫。古德于此,颇有异解。」这个异解咱们明天再谈。思惟是说给我们听的,用我们凡夫容易理解的词汇,实际上他有没有思惟?他没有。为什么?要是落到思惟里面,他是凡夫,思惟是第六意识。你看看思这个字的写法,这中国人的智慧,你看心,心上有什么东西?心上有一格一格的,那一格格的是分别,心上没有这个东西,有了这个,这是妄心,这个东西拿掉了,拿掉就是个真心,所以思是分别。想呢?想,你看心上有个相,着相了,着相就是第七识,第七末那着相,第六意识就是思惟,所以这六、七识。法藏菩萨怎么可能用六识、七识?用六识、七识的人,六道凡夫,纵然是他不执着了,也不过是四圣法界下面的位子,阿罗汉跟辟支佛,菩萨的分都没有。所以这个地方我们知道,他不是真的思惟。思惟代表什么?明了。我们总得想想才明了,他不需要想就明了,所以它是表这个意思的。我们千万不要搞错了,法藏比丘还在思惟,思惟了五劫,那就笑话了,你把这经全就搞错了。这是表示明了,这一看,对于这桩事情性相、理事、因果,一看就明了,一听就明了,一接触就明了,就像《般若心经》上所说的,「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他用照见,这个地方的思惟就是照见的意思、明了的意思,决定不能像我们这样真的去研究研究,就错了,不是这个意思。明了之后这采取,这个世界哪些是善因善果,采取它,不善因,不善的果,我们就舍弃它,所谓是「舍人之短,取人之长」。长短里头有因果,好的因,我们要取,不好的因,我们要把它舍掉。

  在这个地方,我们顺便也学到了,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做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懂得,在古圣先贤教诲当中,哪些是善因善果,我要取,哪些是不善的,我要把它放下,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提升来生的境界,这个一定要知道。人不是一生就了了,如果一生就了了,我们学这个干什么?死了一切都完了,那你不是白学了吗?告诉你,人有来世,有前生有后世,你要不好好的学,死了就不得了!这是真话。死了之后你到哪里去?饿鬼、地狱、畜生。那还能去吗?那个地方很容易去,出来可难了,所以因果教育重要。伦理道德的教育,有时候遇到所谓是高名厚利,很高的职位、很厚的财力有时候还抵不住,明知故犯,挡不住。真正懂因果能挡住,你想想看,我现在得来了,不应该得的我得来了,我来生堕地狱怎么办?我在这个世间享富贵能享几年?我将来到地狱受罪要受千万年!你想到这里,得不偿失,你就不敢碰它了。

  因果教育重要!佛经里面因果教育很多,我们过去因为对佛经因果教育也是疏忽了,都采取道教的,《感应篇》、《阴骘文》是道教的。《玉历宝钞》,我们做的地狱变相图是依《玉历宝钞》做的。这个图画成之后,我就忽然想到,佛一生所讲的因果一定讲得很透彻,我就找了三个同学,花了两个星期,把《大藏经》查一查,找出来了,二十五部经论,确实讲的因果比道家的讲得详细。道家讲的,果讲得很好,但是因有很多它忽略了。佛法里头因讲得很清楚,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果报,讲得非常清楚,所以把它统统抄出来编了一本书《诸经佛说地狱集要》,我把它编成一部。以后再有这个缘分画「地狱变相图」,就用这部经来画,不要再用《玉历宝钞》,现在流通的是道教的《玉历宝钞》。因果教育好!懂得因果,一生不但不敢做坏事,坏的念头都不敢动,这个对于我们修学提升自己的境界帮助太大了!所以圣贤教诲,伦理道德教人「羞于作恶」,做坏事不好意思;因果教你「不敢作恶」。你要晓得中国这个社会是圣贤社会、圣贤政治靠什么?靠这个教育,儒释道这三种普世教育,所有中国人都要学。所以在从前硬设备,你看看祠堂教伦理,孔庙教道德,城隍庙教因果,这三种设施就把人民管好了。现在如果不要这个东西,十万警察都管不好。这三样东西,说超过十万警察,这个话是傅铁山大主教讲的。他跟我是好朋友,我送他一张地狱变相图,二分之一的。他看到非常欢喜,我告诉他这个东西抵得一万名警察;他把桌子一拍,不止!十万。所以因果教育产生的作用不可思议。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一百八十九
下一篇: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一百九十一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