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一百七十

  日期:2011/7/17 14:16:48   阅读:    繁體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七0集)  2010/10/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17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九十六面,倒数第四行最后一句看起。

  看黄老居士的批注,「法身,即自性身,名为毘卢遮那,译为遍一切处」。遍一切处就是说一切时、一切处所他都在,就是净宗所讲的常寂光。从正报来讲是妙觉位,《华严经》上讲的妙觉位,从居住环境则称为常寂光土。实际上常寂光没有相,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它没有自然现象,所以就是一片光明,这就是自己的真性、自己的真心。它什么都没有,它什么都能变现,能生万法,万事万物都是从它这个地方出生的、从它这个地方变现出来的。怎么个变法?《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我们以前都学过,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寂光,身土一如,身土不二,有这个名,但是你找不到痕迹。下面就说得好,他说:「乃中道理体,离一切相及诸戏论」,这把它到底是怎么回事说出来了。中道是佛所证得的,空有二边都不住,非空非有,给它起个名字叫中道。如果你要执着有个中道,你就错了,为什么?你又落在二边,二边是从分别心里面流出来的。大乘佛法告诉我们,整个宇宙是一体,是一个整体,决定不能分割,用分割,那你烦恼就起来了,事实上并没有分割,分割是你的妄念。所以佛说法确实有他的难处。怎样才会听?一定要遵守马鸣菩萨的教诲,不执着言语之相,读经不执着文字相,文字是语言的符号,叫离一切相,文字、语言不能执着。名词术语也不能执着,譬如「空、有、中」都不能执着,你懂得它的意思就行,不可以执着,不可以分别。分别尚且错了,那怎么可以执着?这样才叫会听,你真的会听。

  佛说法也是如此,佛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他就说了这么多。他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起心动念说的,我们怎样会懂?我们也没有起心动念、也没有分别执着,你完全懂他的意思。我们起了起心动念,有了分别执着,那是我们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我们听佛讲经,读佛的经典,是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为什么?佛没有意思。我们每个人不一样,我们听经、读经感受的也都不一样。如果是一样的话,真的意思应该是一样的,为什么我读是这个意思,你读是那个意思?这个事实真相要了解。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句话真不容易,你怎么能解如来真实义?但是离妄想分别执着,那就是如来真实义。什么人?在大乘教里《华严》圆教初住菩萨,他就懂得,他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他这全放下了。阿罗汉只放下执着,他还有分别、还有起心动念,他能不能解如来真实义?给诸位说,不能,他还没有这个能力。菩萨能理解,菩萨是分别也放下了,能解如来真实义的少分,不能完全了解。完全了解一定要把妄想放下,妄想就是分别执着,你才真正能懂。

  佛教在中国将近二千年,这二千年当中能达到这个水平,不少人!我们概略估计至少有三千人,到达这个水平。这个水平的人,一般都是称他成佛了,像禅宗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就达到这个水平,真正懂如来真实义。六祖惠能大师不认识字,他懂得,《坛经》上他说得好,这个事情与认识字不认识字没有关系。关系在哪里?你能不能放下,与放下有关系,与识字不识字没有关系。放下什么?放下妄想,放下分别,放下执着。他是真厉害,他统统放下了,虽然不认识字,一切经教你念给他听,他没有一样不懂,他可以跟你讲解得头头是道,让你也开悟,他有这个本事。不但是佛经他懂,我们中国传统的学术懂不懂?都懂。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通了,为什么?一切法不离自性,你见性,哪有不通的道理!

  佛法的修学,终极的目标就是见性,就是让你恢复自己本有的智慧德能,目的在此地。不是记问之学,不是你念经念得很多,你记得很多,不是,不是这个意思,那就变成常识,我们现在的术语叫知识。佛教不求知识,佛教求智能,智慧是从戒定当中来的,戒是个手段,定是枢纽,你心得定了。你妄想分别执着还在的话,你得不到定,必须把这个东西放下,你真正得定了。定中的境界,时间、空间没有了。时间没有了,过去未来都在现前,你都能看到;空间没有了,就是距离没有了,再远的地方也在眼前。中峰禅师说得好,「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从哪来的?我们自己心变现出来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哪有距离?哪有先后?没有。你才能真正看到真相,真正接触到事实真相,这统统叫法身。

  「离一切相」,因为法身没有相,所以你离相,你才能见到;你着相,你见不到。「及诸戏论」,这个戏论是言说,你怎么讲都是隔一层。佛在经上所说的这些,我们都不能执着,执着,你就见不了性。所以听经决定不能执着言说相,读经决定不能执着文字相,用什么心去听?用清净心听,用平等心去读,你读的时候才恍然大悟。我们学经教为什么开悟不了,不能开悟?着相!那怎么能开悟?着相是凡夫,凡夫知见,这个是不能不知道的。所以离一切相,就是说明不能用相去见它;及诸戏论,则不能用言语去说它,你怎么说,说得都不像。下面这一句,「具无边真净功德」,它什么都不是,但是它里面具足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无量的相好,它一样都不缺,但它什么都没有。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这一句,他没有详细说,他就是说一句「本自具足」。可是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上说出来了,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个本自具足就是这一句。我们自己真心本性里面,跟如来同样的智慧、同样的德能、同样的相好,所以佛看一切众生不敢轻视,为什么?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没有差别!菩萨对一切众生,常不轻菩萨表这个法,等觉菩萨,见任何人他都礼拜,外面要饭的一个乞丐,菩萨看到都跟他顶礼,恭敬。恭敬什么?恭敬他的自性,他有佛性,只是现在他迷了,他觉悟了他就是佛。迷了的时候,他的佛性没有丢掉,智慧德相也没有失去,只是现在不能现前,他有障碍,这个障碍就是烦恼习气,他有这个东西障碍,这个东西放下,他的智慧德相就现前。

  抗战时期,江苏镇江金山寺有一位法师叫妙善,一般人称他作金山活佛。这个人的行谊很像济公,不修边幅,一生就穿一件衣服,里面是一套小褂裤,外面是一件长衫,一年到头也不洗,他就那么一身衣服。冬天他也不冷,夏天也不热,他有这个本事。抗战期间,他在缅甸仰光圆寂的,他的传奇故事很多。这一位大德,那真是大德,居士见他都跟他磕头,那是法师,尤其是真正有德行的法师。他怎么样?他也回礼,居士给他磕三个头,他也跪下去给居士磕三个头。所以有很多出家人觉得奇怪,人家给你磕头是应该的。他说:不行,我不敢当。这个里头意思很深!教我们要学谦虚,要把内心里的傲慢习气断得干干净净,他是做出来给人看,感人很深。跟他学的人很多,法缘殊胜,国内国外很多,所以他有真实功德。

  法师的本地我们不知道,他自己没有透露,没有人知道,但是看他的表现,修行证果之人。他有他心通,别人心里面想什么念头,他知道;他有宿命通,知道过去未来,那不是一个普通人。乐观法师跟他在一起住过四个月,这个老法师告诉我,他说他真的,那一点都不假。有一次乐观法师跟他在一起吃饭,信徒盛饭供养他,他很欢喜,接过来就吃,那个人也送一碗,一共是有十七个人,所以十七碗饭,后头还有人还要送。乐观法师在旁边看,这不行,你们不能害法师,他吃了十七碗饭还吃了一碗面,你们还要叫他吃。乐观法师制止,所以大家才不添了,要不然还添。乐观法师在旁边问他:行吗?他跟乐观法师讲:不增不减。若无其事,他有这个能力。不但有这个能力,他这个能力还会加持给别人,这是乐观法师亲身感受的。也是有一天在一起吃饭,妙善法师就劝那些信徒,「来,你们替乐观法师添饭。」一碗添了,吃了,再来,再添一碗、再添一碗,好像乐观法师记得大概吃了十碗,没觉得胀,他说凭他哪有这个能力,他加持的。这是抗战时期的人,老一辈认识他的人很多,不是假的。一生不要钱,身上一文钱都没有,人家供养他钱的时候,他就吃掉。钞票你看多脏,细菌,他全吃掉,没事,做出这些样子给人看。他专门喜欢在地上捡垃圾,垃圾里特别是破铜烂铁,他全都是像吃花生米一样把它吃完。他的故事很多,讲不完。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自性里头,确实具足无边的真净功德,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不要向外求,外面是假的不是真的,自性里头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真正学道的人向内求,不向外求。佛陀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认真去做。修行,把错误的行为、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言语修正过来,叫修行。正的标准是什么?经论所说的就是标准。用戒律修身,戒律是身的标准;经论是意念的标准,不要有不善的念头,起心动念都跟佛经上讲的相应,这就对了,不相应的赶紧改过来。

  底下一句,「乃唯佛与佛之境界」。这不是普通人的境界,这是佛的境界。什么时候能修到这个境界?刚才跟诸位说了,我们从下面往上面去看,不执着,不执着就是阿罗汉,不分别就是菩萨,不起心、不动念就是佛,你修要一层一层往上修。先从哪里学起?先学不执着,然后再学不分别。像惠能那样的人,说放下,三个都放下,这个没见过,惠能大师之前没有一个,惠能大师之后也没有一个。但是从一步一步往上提升的,这个多,这个我们觉得中国二千年来应当有三千人左右。那就是一步一步的,像爬楼梯一样,一层一层往上爬,这个行。圆教,《华严经》上讲的初住菩萨,华严初信到六信是小乘,第七信证阿罗汉,也是一阶一阶往上爬的。四圣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佛,那个佛还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放下了,他就出了十法界,那是真佛,不是假佛了。就是此地讲的唯佛与佛,他是真的,这就是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境界,那就超越十法界,是他们的境界。

  继续往下面看第二,「报身,如来名卢舍那,译为光明遍照,能使初地以上之菩萨感见之。」这个初地是别教,别教初地,圆教初住,都能够见到。你能够见到,你就入他的境界。这个境界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个里头有四十一个阶级,全都叫法身菩萨。卢舍那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光明遍照,这是智慧。光明遍照的意思,就是他的智慧能照了遍法界虚空界,法界虚空界他能见到、他能听到,这里面的众生缘成熟了,他知道。他只一知道的时候,自然就来帮助他,这是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慈悲到极处。这里讲的是佛的报身。

  大乘教里面,相宗所说的转八识成四智,法相宗转八识成四智,跟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地位是相等的。一般教下叫大开圆解,净土宗叫做理一心不乱,各宗名词术语不一样,境界完全相同,都是这个阶层。圆教初住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实报庄严土,这个地方也叫做一真法界,为什么?他不用八识,八识转了,变成四智。八识是什么?八识是分别执着、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阿赖耶,分别是第六意识,执着是末那识,只要有这些东西,他在十法界里头;这些东西没有了,转变了,他就超越十法界,他就在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这个地方只有心现,没有识变,所以叫它做一真法界。这个地方是永恒不变,生到这个地方都是化生,变化而生,它没有胎生,没有卵生,它是化生。化生的那个相,不是像小孩慢慢长大,不是的。化生跟佛的身相完全一样,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那个相好永远不会变,寿命真的是无量寿,他不老。为什么不老?它不变,他就不老。我们这个世界,十法界里面都会老,都有生老病死,它变化,那个地方没有变化。诸位要晓得,变化是识,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东西起变化。它那边没有,所以花草树木都长青,树叶不会掉在地上,地下都干干净净,用不着去扫地,没有变化,真正净土。

  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到这个环境,那太难了,简直可以说不可能,可是唯一一个可能,我们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跟实报土没有两样,完全相同,这是很特别的一个环境。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使凡圣土下下品往生,也等于生到实报土,这个不可思议。所以这个法门很难遇到。遇到很多,学净土的人不少!学净土是不少,几个人把经典里面这些东西搞清楚、搞明白?他要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他对这个世间会留恋。他真的搞清楚、搞明白,这个世间荣华富贵、名闻利养他就放下,他不再干这个事情,他要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我们这一生当中决定能做得到。我们这是讲佛的报身,我们现在自己这个身也都是报身。佛这个报身是智慧报身,为什么?他烦恼习气断尽了。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他统统断尽了,自性里面本具的智慧现前。所以这个环境是智慧变现的,身土都是智慧,它不是意念,它是智慧,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

  我们现在没有能力断烦恼,习气太重,想断断不掉。佛一上来教我们破身见,我们身见破得了吗?破不了。身见没破,肯定有自私自利的念头,能放得下吗?放不下,这讲真话。因此,我们对于净宗这个法门才紧紧的依靠它,只有依靠它,我们这一生才有出路,才能够离开六道轮回、离开十法界。除这一门之外,佛法法门多,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门都要断烦恼,你才能成就,只有这个法门不需要断烦恼,把烦恼控制住,只要让它不起作用,我们就成就。这个控制容易!断太难了。用什么控制?用这一句佛号,就是古人讲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才起,无论是善念、恶念、染念、净念,都不要管,第二个念头是南无阿弥陀佛,把它取而代之,这叫真念佛,这叫会念佛,管用,决定能往生。不在这上下功夫,我们这一生会空过,那就太难了。

  我们现前的身,这是业报,这个业是什么?是自己造的业,有净业、有染业。染业在六道轮回;净业在四圣法界,六道轮回之外,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四个阶层是六道之外的,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极乐世界有,这个世界也有。染业里面有善恶,我们心善、行善,我们这个报身就善。善是什么?健康长寿,我们世间人讲的荣华富贵,这是善因所感的。造作恶业的?这个业报身就多病,受苦受难,都是报身!业报不一样。你再细心去观察,业报更差的,畜生身、饿鬼身、地狱身,那是什么?那造作很重的业,他到那边去了。善业,如果这个善很殊胜,超过人间的福报,他就到天上去了。自自然然感应道交,他是哪一个等级,一定他到同一个等级那里去,上面去不了,下面他也不会去。天,佛讲得很清楚,二十八层天,那都是修善、修福的,逐渐上升;造恶业就往下坠落,业报身。这个业有没有人主宰?给诸位说,没有人,这佛法里讲得很清楚,没有人主宰,主宰的是自己。所以学佛的人不迷信,任何事情不要去问神、占卜,这佛教全都是反对的,经上讲得很清楚的。起心动念问自己,你就清楚,你的心善、行为善,肯定往上升;心行不善,那你肯定往下坠落。一切法从心想生,是从自己的心想生,不是从外面。

  不但佛告诉我们,身体,我们的身体是自己的心想生,诸位要晓得,现在的疾病很多,得的很多严重的疾病,像癌症这一类的,甚至于比它还严重的,真有不少念佛念好了。为什么原因?有道理在!他心行善,一切法从心想生,我这个身体也是从心想生的,我的心不善,我身体里面细胞就变成带毒素的。哪些是不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贪瞋痴叫三毒烦恼,你有贪瞋痴,你的身体细胞里头就带着有毒素,再加上慢,再加上疑,你就五毒,这个东西多麻烦!这就是你身体基本上已经带着有毒素了。佛教给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把我们身体细胞里面的毒素完全洗刷干净,你永远不会生病。外面什么样疾病传染,你不会得,医学里头名词叫免疫力,你有这个免疫的能力,你里头没有毒,毒与毒相感,你不会感染,你没有毒。这你就晓得,明白这个道理,懂得这样做法,你的身心多快乐。毒很容易被染,因要加上缘,这佛经上讲得很清楚的,贪瞋痴慢疑是五毒,这是因,得病的因,死亡的因,死后堕落的因。缘有两种:有内、有外,内缘是怨恨恼怒烦,这是内缘,要把它去掉,不去掉它很容易得病;外面缘是财色名食睡,在外面诱惑你,你里外一相结合,病就得了,病是这么来的。这佛讲得很清楚,比医生讲得好,佛能教给我们不害病,年龄虽然长,年龄增长你不老化。学佛有什么好处?头一个好处,我们的身体健康,法喜充满,快乐人生,这学佛头一个好处,自己得到的就是这个。这种身心的快乐与富贵贫贱不相干,你只要肯学,这就是真正的幸福美满的人生。

  真学佛要记住,要持戒,持戒就是要做个好人,佛给我们讲的五戒十善要做到。五戒十善具体的落实,给诸位说,就在《弟子规》、《感应篇》,讲得详细。你好好去念,认真去做,统统把它落实,那你就是标准的佛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善人不会有灾难、不会有殃祸,身心平安,家庭幸福,善人事业顺利,你居住这个地方,你还能帮助社会、帮助国家、帮助这个世界。你修得愈好,你的功德愈大,这是真的,都不是假的。千万记住,不能受外面境界的影响,外面那些境界对真正修行人来说,都是佛菩萨,都是老师。你看《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我们应该要学。那个人欺骗我、侮辱我、毁谤我、陷害我,我会不会生气?这一生气,上当了,上大当了,把心里面的贪瞋痴慢勾起来,你得病了。你看,错了吧!遇到这个情形怎么办?不生气,欢喜,他来考试我的,看看我的功夫怎么样?我通过了,没事,我一点不生气,我感恩他,他帮助我提升了。你看那个念头一转,不但没有病,你的能量确实提升了,境界也提升了。谁帮助你提升?那些人帮助你提升的。你看看就在一念之间,这个念头一转,你是佛;你要是起怨恨的话,你已经变成三途,马上就堕落。顺境里面遇到一些好人,不能有丝毫的贪恋。总是所有境界当中保持如如不动,顺境来的时候我没有贪心,贪烦恼断掉了,逆境来没有瞋恚心。贪瞋痴从哪里断?从人事上、环境上断。你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待人接物,就在这个地方把贪瞋痴慢疑磨掉,磨得干干净净,你成佛了。所以每一个人都是恩人,每一个人都是菩萨,每一个人都是善知识,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

  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的,歌利王割截身体是好事,那是一般人不能忍受的,他能忍受,忍辱波罗蜜修圆满了,圆满就成佛。释迦牟尼佛不但没有丝毫怨恨歌利王,真的感恩他,临死的时候告诉歌利王:我将来成佛,我第一个度你。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了,第一个得度的憍陈如尊者,憍陈如尊者的前世就是歌利王。佛说话算话,不是说假话,他成佛真的第一个度他。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教学,第一个证阿罗汉果的就是憍陈如,说话算话。所以修行在哪里?修行在日常生活,修行在处事待人接物,修行在工作当中,一切时、一切处都是菩萨学处,看你用的什么心。你一念迷,你是凡夫;你一念觉,你就是佛菩萨。什么时候你能看到所有一切人,你喜欢的人,你讨厌的人,你怨恨的人,统统都是阿弥陀佛,恭喜你,你净土宗修成了,那你不往生谁往生?所以如来有报身,我们知道我们现前这个身都是报身,业报身。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个业报身,能够跟佛的报身连系得起来,这都不是假的,可以连起来的,一句阿弥陀佛就连上了。

  第三、「应身」,如来的应身,「如释迦文」,就是释迦牟尼佛,古时候翻译翻作释迦文佛。众生有感,佛就来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释迦牟尼佛出现在印度,有没有出现在中国?早年我向李老师请教,老师告诉我,理上讲得通。在中国出现的,以圣人的身分出现,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佛菩萨再来的。中国历代祖师大德里面,佛菩萨应化的就很多,甚至于传记里就有记载,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再来的;智者大师,释迦牟尼佛应化在中国;永明延寿大师,阿弥陀佛应化来的;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化身来的,很多!我们这个世界,今天这样的动乱,众生这么苦,应当是众生愈苦,灾难愈多,佛菩萨愈会到这个地方来帮助我们,肯定的!只是他不露身分,我们不认识,决定不能说没有。如果说是没有的话,众生造的这个恶业,没有佛菩萨住在这个地方,我们沾他的福分,这个国土还不至于破坏,没有这些人,可能地球就没有了。这一点我们深信不疑,学佛的同修要信这一桩事情,要常常祈求诸佛菩萨住世,来救苦救难,为什么?你有这个念头,这就是感,佛菩萨就来了。我们的感非常明显,苦难当中求佛菩萨,他来应,有的时候是显应,有的时候是冥应,肯定来应。你绝对不是空求,有求他必应,这一点都不假,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菩萨来应,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现在我们环境当中,我们不知道,让我们这个世间的灾难减轻、化解,所谓重业轻报,佛菩萨的慈悲,佛菩萨的爱心。

  下面说「地前菩萨」,这是讲别教的,不是圆教,地前菩萨。「二乘、凡夫得感见之」,二乘是声闻、缘觉,就是小乘。此地讲地前菩萨跟二乘,这都是属于四圣法界。正说是四圣法界,引申六道里也有,六道里少,四圣法界是纯,都能见得到,见佛的应身,应化身。下面还有化身,第四,「化身,一时化现之佛为化身」。自古至今,这个也常常我们听说,事实上也真有。我前面跟诸位报告香港的圣一法师,大概是在一九八0年代的时候,他们最早到中国,朝普陀山,在梵音洞里面见到观音菩萨,那个菩萨是化身。他们同去的三位法师,这是出家人,在梵音洞口拜了半个多小时,观音菩萨出现了,三个人都看见。回来的时候,在路上,他们就在问,你看到菩萨什么样子?结果大家说出来,三个人所看的不是一个样子。圣一法师见到的是像地藏菩萨的样子,戴毘卢帽,全身金色,坐相,坐在那个地方。另外一位法师看到的,是像我们一般画的白衣大士,是女身。第三位法师看到的,是出家人的样子,现的是出家比丘相。所以三个人看,都看到,但是不是相同的。每个人善根福德不相同,这样看起来,还是圣一法师善根福德厚一点,你看他看到是金色,戴毘卢帽子的,金色的观世音菩萨;但三个人都不错,都见到了。听说也有很多人去拜,拜二、三个小时都看不到,他们不错,拜半个小时就看到了,这见的是化身。

  另外一个化身,我讲的故事,好像以前讲过,有很多同学听说过。抗战期间,我在贵州念书,我们的校长周邦道先生,胜利之后,他住在南京,院子很大,那是以前他的老房子。他的房子有三进,前面是庭院,里面种的有果木树,就是最外面的大门,里面还有一道门,院子里面一道围墙,里面才是住的地方,他一共到他堂屋是三个门。有一天,我们的师母,就是周校长的夫人在家里,有一位法师化缘的,到她家里来。她就问他,法师从哪里来的?他说九华山来的。有什么事情?想化五斤香油。来化缘,问她要五斤香油。我们师母那时候不相信佛教,她没给他。没给他,这个法师一会儿就走了。走了之后,她突然想起来,她说我家里三道门他才能进来,门没有开,这和尚怎么进来的?他走了,走了门也没有开,他怎么出去的?真的,绝对不是眼睛看花,她说讲话大概总有十几分钟,不是眼花,真有这个事情,那真叫做白日梦一样的,所以这桩事情永远她都不能忘记。以后到台湾,跟李老师一起学佛,她就把这个事情告诉老师。老师给她讲,那是地藏王菩萨化身。她才恍然大悟,后悔没有供养五斤香油。这是化身。像这种事情我们也常常听到,这是化身。所以他跟你示现之后,就不见了,你再也找不到他。这桩事情对她以后学佛,那是带来坚定的信心,所以她学佛每天读《地藏经》、拜地藏菩萨,感应不可思议。这是我们亲眼见到的事情。

  第五,「等流身」,这个等流身是「密教所立四身之一」,这四种法身里的一种。「佛身示现为与人天鬼畜等类同形之身,异类可得见之」。等是平等,流是流类,哪一类的。菩萨要度饿鬼,他现鬼身;菩萨要度畜生,他就现畜生身,真有,这些事情在《神僧传》里面有记载。古人的笔记里记录得也很多,像纪晓岚所记的《阅微草堂笔记》,《聊斋》里面所记录的,我觉得那里面是真的,那不是自己能够编得出来的,不是的。示现天身,天人能见;示现鬼身,饿鬼能见;示现畜生身,畜生身能见。畜生修行的也很多,我听说很多从国内来的同修,特别从东北来的,他们非常相信大仙,那是什么修行的?大概是狐狸、黄鼠狼这一类众生。除这个,畜生修行的很多,像龟、像蛇,这寿命都很长,牠们都修行。既然肯发心修行,就有佛菩萨去帮助牠,佛菩萨帮助牠,现同类身去教牠、去度牠们,所以这一类的就叫做等流身。要修行证果的人他才能做到,在小乘,最普遍的阿罗汉、辟支佛;阿罗汉以下的,三果,我们相信有可能,三果有神足通,他现这种身很容易。初果跟二果比较难一点,他没有神足通。神足通就是变化,他能分身,他能变化。

  下面这总结,「今经则佛于一身,现无量种种之身,可使种种众生各各得见。同表圆明具德,不可思议境界。」佛对于现种种身,帮助种种不同的众生,这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个事情有可能吗?现在量子力学家把这桩事情证实了,说明什么?说明这宇宙确实不可思议。宇宙的来源在哲学里面叫做本体,本体论,虽然说出这个本体,本体到底是什么?一直到今天没有一个人能说得清楚。整个宇宙万事万物的发生,从哪来的?宗教里面认为是神造的。现在宗教里面说,神他不是一个人,他没有身体,他没有形相,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很像佛教里面讲的法身,它这种说法。法身,佛教里面法身讲法性身,就是这样的,用的这个名词,或者讲叫自性。我们《还源观》里面讲「自性清净圆明体」,这是佛经里面的术语,在哲学里面讲这就是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体一个,无量无边无数无尽之法都是从这个体变现出来的。怎么变现法?《还源观》里讲得很清楚,法相宗也讲得很清楚,现在量子力学发现了,他也见到这桩事情,所以佛教就变成科学了。

  我学佛的时候,老师把佛经介绍给我,哲学,我学了六十年,明年就满六十年,现在跟量子力学结合起来,佛教是科学。佛法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是真的,物质现象不是真的,精神现象也不是真的。佛家讲真跟妄,它的定义是这么说的,永恒不灭是真的,它有生灭那就不是真的,那是假的,精神现象跟物质现象都有生灭。量子力学他们研究的方向是微观世界,研究什么?研究原子、研究电子、研究粒子,外国人叫夸克,近代的这些科学家研究量子,愈来愈小了。量子也称为小光子,这个东西是不是佛经讲的极微之微?我们愈是细心在体会,跟佛经上讲的极微之微愈来愈接近,极微之微就是不能再分了,再分就没有了。佛经上在微观宇宙里头它都是讲尘,用这个尘,微尘,用这个方法来说。佛第一个跟我们讲牛毛尘,好像这是一根牛毛,牛毛没这么粗,用这个做代表。尘是什么?尖端上有一粒微尘,一个小微尘在尖端上,它不会掉下来,它在那里站得很稳,这叫牛毛尘。牛毛尘的七分之一,那就很小了,羊毛尘,羊毛细,咱们中国写字用毛笔,用羊毛的很多。羊毛尘的七分之一叫兔毛尘,兔毛就更细了。佛是用这个来做比喻,当然在那时候也是事实真相。兔毛尘的七分之一叫水尘,这一粒小的物质,水它有空隙,它在里面可以随便往来没有障碍。水尘的七分之一叫金尘,金是金属,金银铜铁它的密度大,密度大在显微镜里面去观察,它还是有空隙,它还是在那里头往来没有障碍。金尘的七分之一才叫微尘,所以佛经上讲的微尘,到这个地方才叫微尘。微尘还能分,微尘再分成七分之一,叫色聚极微。色聚极微还可以分,再分成七分之一,叫极微之微,佛说那就不能分了,再分就没有了。

  这个极微之微,是不是现在量子学家所讲的小光子?就是讲的量子,肉眼决定看不见的,这是在高倍的科学家专用的这些仪器里面看到了,这么小的一个物质现象。这个东西从哪里来的?他们发现它是无中生有,突然间就有了,这一发现之后,马上就不见了。也就是说这一粒微尘,他们讲小光子,它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你很难去观察它。科学家研究物质到底是怎么回事情?观察到最后,这个物质现象的来源是意念,就是念头,念头累积连续产生的一个幻相,这是现在研究量子得到的一个结论。这个说法跟佛经上讲的一句话相通,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量子力学家认为物质是从心想生的,心想是物质的根源。心想从哪里来的?物质现象能看见,这个意念看不到。所以科学家能达到这一步就非常非常难得,他发现佛经上讲的阿赖耶,真正是宇宙的奥秘被发现了。

  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跟量子力学家发现的是一样的。弥勒菩萨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这念累积,一弹指的时间。我相信量子力学家在显微镜里头看到这物质现象,这小光子,它生存的时间大概是一弹指,不可能是一秒钟。一弹指所看到的,那累积的是多少念头?三百二十兆,三百二十兆的念头连在一起,被你看见的应该是一弹指的时间。真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念头累积,这里面有什么?有物质现象、有精神现象。物质现象就是色,五蕴里面讲的色,精神现象是受想行识,佛家讲的五蕴。五蕴在哪里?五蕴在极微之微。而且极微之微的五蕴,无论是物质的现象或精神的现象,它都是属于波动的,它不动就没有了,它是波动形成的。这个波动才动,《还源观》上告诉我们,周遍法界,不但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就是变化无有穷尽,含容空有,这是事实真相,诸法实相。从这个地方才知道,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为什么?科学家说的比喻很好,我们这个身体是一个发射台,能量的发射台,也是接收台,我们能够接收全宇宙的信息,我们发出去的信息,整个宇宙都收得到。他说整个宇宙就好像是个网一样,密切连成在一体。《华严经》上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说法一点都不错。所以科学家结论上告诉我们一句话,意念可以改变一切,意念可以创造一切,这个跟大乘教里面佛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华严经》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个意思。

  我们早年,应该是四、五十年前学教的时候,老师教我们《百法明门》,教我们《八识规矩颂》,这都是法相宗的,跟我们讲心心所的四分,这个都是属于心法,心法里头有色法,心心所,八识是心,五十一心所,每一个心心所都有四分:有自证分、证自证分、见分、相分。相分是什么?相分是物质。见分是什么?见分是受想行识。在自性里面讲,它是见闻觉知,在阿赖耶里面,变了,它变成受想行识,所以八识五十一心所统统具足五蕴,具足五蕴就是具足全宇宙。你能说这个宇宙之间,哪一样东西跟我没有关系?讲不通,全有关系。不但我们这一身,我们这一个身体每一个细胞,要知道每一个细胞也都是发射台,也都是接收台,何况这一个身体?这个身体就很了不起,身体是个小宇宙。生死,那是缘聚缘散,有没有消失?没有消失。不但精神不灭,物质也不灭。换句话说,根本就没有生死,它只变化,就是《还源观》上所说的,第二条里面所讲的「出生无尽」,那是讲变化。变化,那是缘,缘不同,变化就不同。可是如果你是强有力的一个意念,你自己可以主宰。这个强有力的意念里头有净有染、有善有恶。善念,坚定的力量,你这一句阿弥陀佛,那肯定到极乐世界去了。要是坚定的我要拥有多少财富,一心一意去追求钱,贪而无厌,那什么?鬼道去了。都是你的意念去的,没有人在那里指挥你,没有!全是自己变现,自己去受。你真搞明白之后,才想到古人一句话叫自作自受,与任何一个人都不相干。

  大乘佛法今天得到科学的证明,好事情。实在讲,没有这个科学证明,我们学了六十年,对这些问题还有疑问在。佛讲的这是真的吗?我们也想不通,我们不能证明。而且只有佛经上讲,其它宗教没有这个讲法,含糊笼统就说一切是神造的,一句话就交代了,佛法讲得这么细微。所以非常难得,我们感谢近代的科学家,无论是研究宏观宇宙、微观世界,都把大乘教里面所学习的东西完全相应,都做出证明,我们对于释迦佛的智慧一点怀疑也没有了。三千年前他怎么发现的?科学家世世代代,一代一代接着研究,到今天才发现。佛用什么方法?佛用禅定,不用这些仪器。禅定当中是用自己的本能,就是见闻觉知,就是我们讲法身里头,一个是智,一个是理。理就是自性,智是自性里面所讲的般若智慧,要用四分来讲,就很好懂。理是什么?理是自证分。智是什么?智是证自证分。你怎么晓得有自证分?你智知道有自证分,所以能知道自证分的那个,那叫证自证分。从自证分里面才变现出见分,见分要见就出现相分,相分就是物质,物质从哪里来?物质从见分要见,相分就出现了,相分不是无中生有吗?我们以前学这个,总有问题在,现在量子力学家讲,恍然大悟。

  再看到什么?我们还是看的经看得少,我们真正看到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的对话才恍然大悟。物质怎么来的?原来你想想看,一弹指三百二十兆,那个念头累积在那里,你产生物质这个感触,物质这么来的。科学家给我们的解释,让我们明白了,这佛经上没有讲的。物质为什么会有坚固的固体,有液体、有气体,这是怎么来的?科学家跟我们说频率不一样,振动的频率不一样。频率慢的就变成固体,矿石,像金银铜铁,变成这个东西,很硬的;频率再快一点,就变成松一点、软一点的,像我们的皮肤,花草树木,这是软一点的;再快一点,就变成液体;再快一点,就变成气体;更快的,那就是变成光、光波,变成电磁波。形形色色是频率不同,这帮我们一个很大的忙,这一点我们在佛经上还没有读到。所以了解出生无尽,这到底是个什么道理?我们从量子力学这一个发现,明白了。所以遍法界虚空界,今天科学家讲是个波动现象,波动的宇宙,所以提出一个弦的理论,像弹琴那个弦,弦是个波动的现象,整个宇宙是这么一个现象。

  从这个地方慢慢就认识到什么?认识到真正的自己,真正自己是整个宇宙的主宰,所以这个意念的力量太大了。如果是我们的念头纯净纯善,你肯定健康长寿,你不会生病。你首先要晓得,佛经上所讲是正确的,把贪瞋痴慢疑拔掉,根本没有这些错误的观念,这些东西统统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把情绪调理好,让自己的心时时刻刻得其正;这个正,佛经上叫三昧,三昧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正受,就是正常。正常反面就是不正常,什么是不正常?七情五欲不正常,七情是喜怒哀乐爱恶欲,五欲是财色名食睡,这都不正常。你心里有这个念头就不正常,不正常的念头统统放下,缘没有了;贪瞋痴慢疑那是因,因没有了,因跟缘都没有了,你怎么会生病!哪有这个道理?不但不会生病,你不会衰老。我们想一想,实报庄严土为什么它永远不变?它就是没有这些东西。我们还是有分别、有执着,还是会变,变的速度减缓了,慢了,不像一般人。一般人,情绪化的人,他变化太快,老化得很快,得奇奇怪怪的病也很快,他出这些状况。我们明白之后,就能把自己控制住了。

  佛法要学,解决自己的问题。我学了这么多年,我把我学习的心得跟诸位分享,一部经就够了,不要学太多。学太多叫什么?贪多嚼不烂,你搞太多的时候,你搞砸了。你要想到惠能大师那句话,这桩事情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提升自己境界的事情,与念书多少、识字不识字不相干。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学得多是知识,不是智能,智慧不是学来的,智慧从清净心里生的。知识再多,用途并不大。你看今天世界这么乱,联合国不能说是没心,从七十年代就召开国际会议,大家来研究讨论怎样化解冲突,怎样促进整个世界社会的安定和平,真是做了好事。这个会议我参加了十几次,与会的这些专家学者几乎都是大学教授,都是博士学位,还有一些就是政界的这些领导,从元首到部长,这个阶层的人很多,我也认识很多。会开了三十多年,这世界愈开愈乱,一年比一年乱,灾难是一年比一年严重。到最近发生什么?发生他开会都没信心了。

  我是二00三年才有这么一个缘分,代表澳洲大学参加这个会议。我参加了十几次,现在不常参加了,解决不了。我参加的时候,我每一次都做报告,而且主题发言,我把我们中国传统老祖宗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讲给他们听,他们听了很欢喜,没人讲过,很稀奇。这也是澳洲大学请我去做代表,参与这桩事情。可是他们听了之后,离开会场,我们在一起吃饭、在一起聊天,就谈到了,他说:法师,你讲得很好,那是理想,不能落实。这些话对我那真是浇了一盆凉水,这是什么?信心危机,他们不相信。要真正让他们相信,我们才想到要做一个试验点,做出来给他看,他就相信了。你没有做出来,没人相信你。我从这些人问我这句话,我领悟到很多问题,特别是现在人,现在讲科学,科学是什么?拿证据来,你没有证据,人家怎么会相信你。所以我们二00五年的年底,我们在安徽庐江做了一个试验,做成功了。二00六年,我们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做了详细的报告,那时候我们声音就很大了,为什么?我可以拿东西给你看,你去参观,你去看,真做出来了,不是假的。所以让我联想到,这个试验点太重要了,我们都疏忽了。

  古时候,上古时代中国没有统一,中国统一在秦始皇,秦始皇以前,中国这片大地很多国家。夏商周都称天子,古时候称天子是什么?你这个小国的小国王,治理得非常好,成为别人国家的一个榜样、一个模范,人家尊称你为天子,就是他做出榜样出来。我们读古书,汤以七十里而王天下,周文王以百里而王天下,给天下人做模范。汤王,汤王那个国土多大?他的疆域七十里,不是七十公里,中国古时候的里是现在公里一半,七十里要用公里来算,不就是三十五公里吗?就那么小,像三十五公里是个小镇,一个县都不到,它能做出榜样。那时候讲让天下,那天下就是中国这个幅员,让其它的国家都来看,都跟他学,做出榜样出来了。周文王他的国家一百里,方圆一百里,不到一个县。一百里算公里有五十公里,哪有一个县大?做出样子出来,让别人来看,他不能不服。所以再想想看,历代这些帝王,他居住的地方,那就是最好的一个示范点,叫京师。京师是什么意思?京是大,就是大都市;师是什么?师范,我这个都市是模范都市,全国各个县市都要向我学习,它做出一个模范,这个模范重要!所以今天怎么样?今天没有这个示范点,现在民主,大家都不想了。民主选上,也不过就四年,再一任就八年,命都不长,所以他考虑到自己的利益,没有想到长远的利益。真正想到长远利益,要做一个示范点。

  我就在想,我也是想到这桩事情,怎么样去跟联合国建议,让联合国不要在纽约那个大楼上搞,要搞一个小乡镇,在那个地方把传统文化落实,联合国就是个示范点,那就是上古时代的天子。我如果能再多活几年,我来向这个目标迈进。希望看哪一个国家能捐出一块土地,不要大,五十里就够了,五、六十里就够了,现在讲公里,五、六十公里,这个范围就够了。来落实和谐、安定,这个里头没有冲突,真正做出一个很好的榜样来,做为一个示范的社会,让大家认真到这边来学习、来参观、来旅游、来考察,这个有意义。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一百六十九
下一篇: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一百七十一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